国际贸易实务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国际贸易实务的论文1
摘要
我国进行对外开放之后,与各国间的贸易、货品及人员流动也日益频繁。而只有通过有效实现国际物流工作的利益最大化,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才能够加快我国国际贸易前进的脚步。从而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其发展路径,并提供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
国贸;发展模式;路径分析
正文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对外贸易的环境也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与各国之间的一些贸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要解决当前的国贸问题,并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发展路径完善和改进国贸现状。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问题
肆意消耗资源。众所周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属于能源大国。但受到我国当前的国情限制,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两类。而为了保证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贸易出口额,许多企业开始肆意开采消耗我国的自然资源,导致当前矿产资源十分稀缺,而国内森林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资源在不断地被消耗,但仍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的需求
。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转型,也越来越看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并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出比,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而且从短期国贸市场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目前出口了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但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各发达国家相比也明显处于落后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国贸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令人堪忧。贸易冲突严重。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就比较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低廉,劳动力成本不高也导致了我国商品在出口市场中的价格低廉,也对同类的进口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这些同类进口国家因为要保护对本国市场,所以常常会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等放置。而这些被限制的产品往往属于比较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如农产品、鞋包等等,而这些产品在我国国贸出口中占比幅度也较大。但是近年来,各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贸易出口,也使得两边贸易冲突更加明显。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
1、完善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内物流状况,探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高和完善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际物流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并以国际物流行业为标准,制定国内物流市场规范,提高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因为我国本土物流行业规模小,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现在我国的国际物流市场被许多具有优势的外资物流公司占领。我国如果想要夺回物流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和调整企业规模,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专门为我国国际贸易服务的物流品牌。
2、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政策支持是促进国贸良好发展的大前提,同时还要在过贸出口市场中建立一个中间管理组织,主要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出口市场管理规范。我国在市场管理当中课可以学习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当前的国外出口市场不光有法律法规保护,同时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市场协调管理,其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价竞争,造成出口市场混乱。我国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国情,积极建立中间管理组织来加强出口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监督市场价格是否合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企业提供合适的出口机会。
3、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引进新技术的技术创新方式来讲,国外企业研发的新技术都会受到各国的法律保护,并防止核心技术转移,所以我国难以接触到外国的核心技术。综上所述,我国应该着眼于国内企业,鼓励其自主创新技术,打造专利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许多国家开始防备并限制将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引入我国,使得我国相关的创新技术水平更加落后。所以,只有依赖于我国企业引进加强培养相关及术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技术能力,突破创新难点,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贸易发展。
三、促进国际贸易新发展的策略
我国国际贸易想要或的新发展,就应该拓宽国际市场。开发比较有潜力的市场,并增加贸易顺差国的出口总量,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需求,引进新技术、进口新原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随着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商品需求也有所转变。所以,我国企业要注重科技开发,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还应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准。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充分结合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合适的企质量管理模式,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潘爽.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科研,20xx(22):290-290.
[2]陈宁.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求索,20xx(2):76-80.
[3]李晗菲.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职工法律天地:下,20xx(5):266-266.
[4]李秀玲.国际经贸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7):112-1.
国际贸易实务的论文2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尽管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专业实践的培养,探讨教学改革的内容。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仿真模拟教学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智育也要注重德育;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素质和能力。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0%而一般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90%甚至有的达到100%。这表明外贸企业更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培养能与外贸岗位相对接也就是说它们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xx、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分析
目前.各院校都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不断创新,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模式。但从总体来看.这些教学模式还存在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很多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主要有:
2.1.1过度依赖教材,致使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
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参考教材虽然很多但从总体来看.各地所编写的教材为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点的介绍即使有侧重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另外世界形势变化非常快而很多新贸易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这就使得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很难通过教材完全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讲授那么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课程结构就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实践脱节也就在所难免。
2.1.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高校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从其它学校毕业后分配过来的理论知识虽然掌握的很好,但却缺乏直接接触和从事外贸工作的经历。这就使得他们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对于实践的内容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不使自己的课程讲授偏向理论而忽略实践。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各种单证,讲授教师都从来没有见过或操作过就更不可能将其如何填写、制作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向学生传授明白。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传授方式,是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
2.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仍然遵循老师传授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记笔记、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单调乏味,很难使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即使现在很多高校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仅仅是将原先固定的黑板换成能变动的黑板而已,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对操作性要求较高很多单证实务的内容仅靠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讲授而没有学生的实际上机模拟操作和真正接触有关的操作场景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因而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复杂条款和专业知识,而不能融会贯通其外贸的实际能力并没有通过在校学习而获得提高。
2.3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命题在期末印制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做试题,老师阅卷给出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尤其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是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无法反映出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能力。因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是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3.1合理安排课程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方面脱节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教材过度依赖以及教师实践经验的匾乏。因而要保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3.1.1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为了突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安排中的比例。为此可以将课程结构做出如下划分:
(1)讲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条款和相关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外贸合同中的基本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统一参考相应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教师在讲授本课程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穿插一些案例,并在课堂上相应增加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的时间。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案例有更深的认识可以将讲授中所有涉及的案例以及其他的案例练习编辑一个案例集统一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课后能继续分析和学习。
(2)讲授国际法规和惯例。由于国际贸易业务中会涉及很多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而这些法规和惯例又是指导学生从事贸易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其取得成功的保证,所以这一部分要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授课教师可以在讲授前先行印发一些常用的国际法规和惯例,然后结合案例对这些法规和惯例中的条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以及理解。
(3)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除了对相应单证填写进行讲解之外更应该安排至少2/3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仿真模拟操作包括进行场景模拟和实训室上机操作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
3.1.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讲授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就如何增加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教学进行经验共享,并能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是造成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一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跟企业协商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内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让他们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中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尽管只是一种模拟操作但由于它是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的场景学习模式所以教师积极参与其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也是自己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另外尽管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操作而设立,若教师能与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一起配合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很多信息也是有利于其实践经验积累的。
3.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合理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3.2,1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加大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模式口它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不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其中为学生设立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以便于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如此教学才能有计划进行。
(2)案例要客观真实。要让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在学生看来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要过多加入编者的评论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探讨。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案例教学的真实性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3)案例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这就需要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要丰富,其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之一般的举例要复杂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教师属于辅助地位。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注意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所以整个过程需要老师掌控好不能过于呆滞也不能失去秩序。
(6)进行概括总结。在讲授中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3.2.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3.2.3完善实训室建设,实现仿真模拟化教学
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训室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不过,要注意在实训室建成后一定要实现仿真模拟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程参与的亲历式的场景学习模式。在这些场景里学生是以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工作人员置身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场景仿真模拟中,在已掌握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对每一步操作形成一个全新的感性认识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为了配合仿真模拟化教学的实行,还应该引入相应的教学软件通过教学软件系统平台模拟一个开放的竞争的仿真国际贸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多家进出口公司,每家进出口公司都可以查询各类贸易信息。每位学生将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通过网络环境独立地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娴熟高效地进行正常的业务操作、赢得利润而且也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来学习处理贸易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3,2.4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应该积极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后课程教师应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一起编写实习计划和方案。根据与企业的协议,定期安排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实习并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企业中的外贸人员以及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这种方式一是可以让学生能对外贸业务以及专业部门的流程和职能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从一些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手中学到一些实际操作程序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3.3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改变原先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指标.重点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保证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检验的客观公正性。具体做法有:
3.3.1合理编写考核大纲,增加实践内容命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情况编写考核大纲.在考核大纲中要详细说明本课程的命题方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命题时,除了考核基础知识外应更加注重对专业技能的考核特别是在细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一些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的应用型命题。同时,为了体现本课程的时效性.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应经常调整和更新。
3.3.2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应改变原先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像闭卷或开卷考核、场景模拟考核、上机模拟操作考核、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
国际贸易实务的论文3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模式,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应用的平台,熟悉企业流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捷径;也是外贸企业一次很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以此选择更好的优质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安排更多的企业员工到合作院校进行培训,能够减少岗前培训投入和岗后继续教育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需要联系更多的外资企业和贸易企业,跟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的互利关系,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从宏观上来讲,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确保校企合作制度化。比如,对校企合作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以减免各种管理费用和各种赋税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合作专项经费,让企业更好地承担培养贸易人才的责任,也能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让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实习环境,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和平台,让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和企业实习教学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的办学实力。高职院校是落实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体,必须充分地重视校企合作,到更多的外贸企业参观和调研,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沟通交流,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对外贸易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结构,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样,能够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平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
二、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
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贸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又能够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围绕企业用工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方略和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密切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企业从学校招生开始,就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外贸行业特点,选择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学生组建班级,学校负责对日常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训教学,按照企业要求开设特色课程。而企业提出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自己企业的人才考核标准,定期对合作学校进行检查和考核,观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及时合理引导,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企业招收适合企业发展的对口人才,也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就业率。
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走向社会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在校外实习基地更好的熟悉工作环境,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在真实的环境中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实践应用性人才。当前,很多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都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要想真正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俏人才,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创建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与工作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企业实习基地获得更多的实习技能,将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背景、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外贸单位的工作环境,了解操作企业设备设施,把教学的课堂设在工作现场,真正让学生感知外贸工作的流程,培养外贸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四、企业参与学科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需要组织企业参与学科建设,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开始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课时,组织实施实习和实训教学。同时,还要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既要能够给学生理论教学,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指导。首先邀请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开设专业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由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参与教材开发,制定教学大纲,选取更多的教学案例。同时,派遣更多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师到相关企业去挂职锻炼,让他们更好地熟悉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引进更多的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扩充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真正组建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让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实践展示平台,更好的优化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能够让学生真正走向市场,确保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文化知识,更具备企业岗位能力。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我国进行对外开放之后,与各国间的贸易、货品及人员流动也日益频繁。而只有通过有效实现国际物流工作的利益最大化,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才能够加快我国国际贸易前进的脚步。从而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其发展路径,并提供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贸;发展模式;路径分析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对外贸易的环境也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与各国之间的一些贸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要解决当前的国贸问题,并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发展路径完善和改进国贸现状。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问题
肆意消耗资源。众所周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属于能源大国。但受到我国当前的国情限制,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两类。而为了保证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贸易出口额,许多企业开始肆意开采消耗我国的自然资源,导致当前矿产资源十分稀缺,而国内森林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资源在不断地被消耗,但仍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的需求。
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转型,也越来越看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并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出比,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而且从短期国贸市场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目前出口了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但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各发达国家相比也明显处于落后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国贸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令人堪忧。贸易冲突严重。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就比较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低廉,劳动力成本不高也导致了我国商品在出口市场中的价格低廉,也对同类的进口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这些同类进口国家因为要保护对本国市场,所以常常会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等放置。而这些被限制的产品往往属于比较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如农产品、鞋包等等,而这些产品在我国国贸出口中占比幅度也较大。但是近年来,各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贸易出口,也使得两边贸易冲突更加明显。
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我国经济在快速的向前发展,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贸易,通过对国家贸易的实际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可以提升我国贸易实务的整体水平。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实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进行仔细的研究,针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引言
国际上的经济格局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市场的主要形式已经转变成了国际市场贸易,为了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竞争地位,需要不断地对当下市场发展形势进行调整。分析国际市场中的营销策略,借鉴前人的经验来构建我国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可以拉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的向前发展,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2、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形势
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通过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国际贸易的资本总投入在不断的上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资金发展都逐渐趋向于全球化,大幅度的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面向全面化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国际贸易量在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国际贸易处于快速的发展中,每一个国家之间的经济都会变得非常灵活,许多国家都将精力着重放在经济贸易竞争当中,大幅度的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网络已经充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新科学技术,广泛的参与到了国际贸易实务当中,促进国际贸易面向全面化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国际贸易实务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因素,国际传统市场和现代市场存在着许多差异,国家在进行行动贸易活动时通常是以国家的方式来开展,在出口和进口的过程当中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为了保障出口和进口过程当中双方的利益,需要对双方的文化进行研究分析,避免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出现一些纠纷。通过透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可以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的整体效率,尽最大的可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通过对国家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可以确保国际贸易实务稳定可持续的开展,确保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减少冲突发生几率,保障双方的共同利益。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毕业论文
1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与技术合作、国际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2)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3)教学方法单,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4)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5)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国际贸易实务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毕业论文题目: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国际贸易实务》高职课程建设
武汉城市圈,又称为“8+1”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的半径内的9个城市,包括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国土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总人口3千多万,GDP占全省的63%,是湖北省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基本原理与知识的运用,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武汉地区一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应该立足于武汉城市圈,利用其提供的资源,并为其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一、武汉城市圈的国际贸易状况
全省的对外贸易在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过后,2012年有所放缓,但是外商投资仍然增速迅猛。全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9.5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4.8%,其中:出口194.01亿美元,下降0.6%;进口125.59亿美元,下降10.6%。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71个。全年外商直接投资 56.66亿美元,增长21.7%。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完全统计武汉城市圈于2012年实现进口总额102.19亿美元,占全省的81.4%,出口总额 128.63亿美元,占全省的66.3%,实际利用外资51.63亿美元,占全省的91.1%。详情可参考表格1,本表由湖北省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整理而得,空白为公报中未提供的数据,而黄石市则截至目前未提供2012年度公报。
有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探讨国际贸易业务的流程,操作方法以及技能,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具体的业务程序,能够通过国际商务谈判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能够知道如何预防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能够解决国际贸易中突如其来的难题、矛盾和纠纷。能否达到教学目的,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就以近几年的任课经验来谈一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一、举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的实例进行解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就是举例教学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举例教学法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讲商品包装的过程中,凭规格表示商品的品质,可以列举东北大豆的规格:含油量不少于18%,水分不超过13%,杂质不超过1。5%;在讲解出口信贷的过程中列举“奇瑞汽车获50亿出口信贷支持”;在讲解海上风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海上风险的种类:泰坦尼克号是在海上撞上了冰山导致沉没、英国的商船遇到索马里海盗财物全部损失。通过讲具体的实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除了老师举例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列举相关实例,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工作流程 国际贫易实务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做一体化
[论文摘要〕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贫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明确课程来源,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基于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合同的实训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并采用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工作流程是指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的一系列具体的工作项目。基于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就是根据该课程所针对的特定职业的职业人,在该职业岗位上,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形成的工作项目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介绍进出口操作流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环节:
一、确定课程来源
课程的设计要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安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基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定的。通过对国内及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状况、外贸专业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解构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该环节可以发现,尽管外贸岗位众多,且各自所要求的核心技能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对进出口操作流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学习外贸操作的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进而形成该专业需要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结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既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懂得实践操作。但事实上,学生更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所以,应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更好地学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思考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考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对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既有很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要能分析国际贸易形势,又要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只有了解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才能在学习、考试、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但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特点,从而使得自己在学习、考试、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进而收获甚微。
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重实践、轻理论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先从古典贸易理论入手,发展到现代贸易理论,最后以实务部分结束。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感兴趣实务部分,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上课前,不提前预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认真听讲;下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最后结果导致考试时,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实务的分析显得单薄。
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的课程改革论文
一、报关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
目前报关实务教材大多遵循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的模式进行编排内容,以知识模块来设置课程内容,常见的知识模块有: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进出口商品归类、报关单的填制及进出口税费计算与缴纳,这些内容在编排上并不以工作过程为顺序。以进出口商品归类模块为例,我们知道商品归类主要目的是了解该商品进出口的监管条件及进出口税率,它应与对外贸易管制、进出口税费计算与缴纳模块相关联,但在很多高职类报关教材中这三个单元在内容设置上相对独立,前后并无呼应。加上该课程内容较多,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课程内容选取和编排不合理,学生很难理解上述知识模块的前因后果,以及为什么要学这方面的内容。这不光对于学生通过资格考试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无法全面提高高职学生报关业务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讲授为本位、以课堂教学为本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内容要求不相符,教学目标也多停留在报关员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缺乏符合报关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多、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难度较大,枯燥和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及当前职业的需要。
(三)师资方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改革实践
根据对相关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对课程所需培养的能力与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确定了课程的技能目标。具体包括:具有国际贸易出口与进口的一般认识能力,具有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能力,具有价格核算、运费、保险费及佣金的计算能力,以及具有根据合同缮制发票、箱单、汇票等相关单证实际操作能力等。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全新模式开展了项目化综合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重新组织,构建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分为理论与实验两个环节,理论教学部分包括出口贸易项目、进口贸易项目及其他贸易方式项目三个项目,分别培养学生出口交易、进口交易及运用其他贸易方式的能力;实验教学部分包括以FOB贸易术语、L/C支付方式成交的进出口项目,以CIF贸易术语、L/C支付方式成交的.进出口项目,以CFR贸易术语、D/P(或D/A)支付方式成交的进出口项目,以CIF贸易术语、T/T支付方式成交的进出口项目四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在常用贸易术语及各种支付方式条件下的交易磋商、签约及履约能力。
二、课程改革评价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路径论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新的经济贸易上的问题不断出现,从国际贸易的运作和管理上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就现在的这个趋势,为了培养出适应于市场需求的高标准人才,我们必须对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并做出正确的修正以及改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必须要深入企业中去,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有序的排列,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其改革路径。
一、引言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表示参与到了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当中,逐渐的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所以当下就急需一批熟知进出口业务的实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的课程,而《国际贸易实务》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就是为了提高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国际贸易时的基本能力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其中涉及到了国际运输、国际贸易理论、保险学等各种知识的运用,学好这门学科有一定的挑战性,这还是一门拥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学科。所以,为了让学生们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目前国际贸易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以往的传统教育来说,注重的是对理论的掌握,但对于实践有所忽略,没有发挥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这一特点。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一是课堂中老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概念的解释与区分,没能提供一个仿真的环境供学生来加以练习和模拟,二是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的讲解多于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使得课堂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脱节,三是考试中将分数过多的放在了概念的定义上,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重心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