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实施,要求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奠定素质教育基础
1.加强对化学应用知识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只讲授化学概念、原理等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要加强对化学应用知识、化学发展史和化学探索研究的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把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深化,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结合化学发展史、化学研究探索的方法和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综合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人类关系,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创新的能力。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科技发展、工农业生产、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从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日常化学问题开始入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硫酸”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探究所居住的城市每年因为烧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气体以及这些气体对形成酸雨的影响,或再进一步探究酸雨对大自然和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治理等问题,从而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如下能力: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实验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选择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结果、分析判断现象和数据能力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进行NH4HCO3的分解实验时,需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下列现象:
(1)NH4HCO3分解变化前的颜色和状态;
(2)NH4HCO3在分解加热过程中它的气味、石灰水的变化情况、试管内的现象和变化情况;
(3)进行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对于实验过程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要做好化学实验就需要在每一个实验环节、每一个实验步骤上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勤奋求实的实验态度。搞好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方式训练,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则是其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提出不同的思维要求。
一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
二是要提高学生思维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主要包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活跃性、广阔性等方面。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构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对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敢于大胆质疑。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提问、问什么内容。例如,
(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如: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2)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如: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不是100毫升,这是为什么?
(3)从物质的相似化学性质中发现问题,以探究其共性特点。如,在学习了几种常见酸之后,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各种酸有什么共同性质?(
4)从相似化学物质中探究其差异性,从而发现问题。如,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硫酸会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综合运用。
四、树立因材施教思想,积极实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习能力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对于优等生的学习,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上,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对于中等生,要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潜能放在首要;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就要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克服学习的自卑感,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要领和方法。例如,在讲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碳和碳的氧化物”这章内容时,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要分别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实现目标:首先,要设计对于全体学生的达纲目标:需要了解的知识包括:
(1)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性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随着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逐渐增强,能与很多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3)要知道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性,但其化学性质基本一致。
需要深刻理解内容: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现象。要牢固掌握的内容:
1)碳的可燃性。
(2)碳的还原性。
其次,设计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提高目标:
(1)比较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和利用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
(2)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及给定的材料判断该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
再次,设计对于优等生高水平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的问题。通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有进步和收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娟.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李娟.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包括哪些构成要素,人们进行过探究。笔者认为,科学素质内涵比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1.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2.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
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②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③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2)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4)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①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原因。③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④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5)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②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③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和创造性。
3.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
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
(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
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分类。
(3)得出规律性结论
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4.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意识
笔者认为,科学意识包括两重意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科学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意识的进行对待、处理或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丰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化学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树立起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等。
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这也是化学素质教学的一个应重点加强的方面。我们的教育最起码应做到:一个受过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时,不要求他们能说出问题的原因,但应具有知道这是化学现象的化学科学意识。就好比说,一个公民走在大街上,看到汽车后面排出尾气,他应该意识到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
要促进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形成化学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观点。同时也应告诉学生,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也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5.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方面。因为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驱动力的作用,又对学生学习科学具有控制调节的反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些品质称为科学品质。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3
一、化学素质教育中的情感素质教育
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着人的发展,因此在化学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兴趣培养和激发。要大力宣传化学与人们生活、生命、环境的关系,唤起和保持公民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激发公民化学、爱化学的兴趣,启迪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化学知识,并在其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化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人。因此,素质教育观下的化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训练他们的化学学科能力,教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化学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机会和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在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用化学科学的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及改造自然。这种机会或情境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形成、核放射、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耕地沙漠及盐碱化、森林植被的破坏等。化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寻找这些问题作为知识学习、素质教育的切人点。
二、本科化学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逐步以课堂为中心转移到课堂和实验室、图书馆、网上、社会并重。以后课堂教学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实验室的教学、图书馆的自学,网上的自学,社会的实验比例要增加,这个观念很重要。学生除了老师教以外,很重要一点是他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己塑造自己形象和设计自己的研究方向培养方向的能力。
2、要用启发式教学,现在的本科教育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用多媒体教学等更好的教学手段,如此一来,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就比较丰富,同时,也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气氛。
3、强调信息量,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和归纳,更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的教师讲课系统性强,但是信息量不多,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告诉一个反应方程式、一个原理,也要告诉这一学科的研究情况以及方法,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所以观念要改变,信息量要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
4、要及时反映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成果,以便于我们的化学教育更具有创新性。彻底改变以往那种用大部分时间来学习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繁琐陈旧的知识,很少涉及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做法。
5、要与其他自然科学相互综合、相互渗透。近二三十年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在不断更新改编化学教育内容的同时,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等综合开设成基础化学和理论化学课,把环境科学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综合合成环境化学课等等。这种做法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使学生能获得一个对知识、对自然的整体认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各门科学知识的能力。
6、要与社会紧密相连。化学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最为关注的几大问题—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如纳米材料)的研制与生命过程(如转基因技术)的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因此将这些内容以及人们身边的实际问题适当引人教材,不但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可读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包括哪些构成要素,人们进行过探究。笔者认为,科学素质内涵比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1.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浅析在化学教育中有效进行素质教育论文参考
【论文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维训练
【论文摘要】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深入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 深化探究性教学研究
探究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虽然当前的探究教学方式正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探究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放开手脚
2.加强教师的“科学探究”体验,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3.教师对探究教学的特征及意义要加深理解,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4.注重案例开发,加强情境创设和整合环节,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为此,应扫除所遇到的障碍,并在课程改革中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以引导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两个观念需要更新:
其一,强调化学“双基”教学,不只是为了升学需要,不只是为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升学的),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另外,“大纲”提出的“进一步学习”也不单指“升学”,还包括在实际工作需要时,以中学化学知识为基础,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自学或业余进修等。
其二,“大纲”在提出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之后,紧接着就强调化学“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要“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矗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浅议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一直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很是担忧和难以理解。总结起来大体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缺少学习兴趣。化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实验现象千变万化,丰富多样。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爱好,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校在上学期组织的一些测试中,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化学的成绩并不突出。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或者只对实验感兴趣而不喜欢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随着老师一步一趋的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2.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去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测试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化学成绩悬殊很大,同一考场内有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满分60分),整体情况也是如此。从阅卷后返回的我校学生的.化学成绩来看,大体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约占1/6左右。
3.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我参加考核评分工作。在考试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一开始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在实验中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有一次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食盐和面碱,酱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这是一道将教材中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化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整合论文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做法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学生一定要懂得尊重规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要学会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代社会是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社会调查、阅读科普读物等.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化学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论文
一、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任何一门科学课程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首先,加强化学知识的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化学知识同其他各门自然学科的知识一样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结晶,它由许多科技术语、定义概念、原则原理、发展规律等组成。它不仅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结晶和世代积累的宝贵遗产,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核心的作用。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多记课文,尤其在刚接触化学的初中阶段,甚至可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名称、概念、符号、方程式、定义、原理等,这些既是化学学习起步的基础,也是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础。没有这些化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化学这个领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细心观察、探究思维等习惯的培养。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听课还是实验,都要注意让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注意对事物进行系统、周密和精确的观察,只有这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观察,才能使学生从自然现象中获得有意义的材料,并进一步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说,观察能力的高低就标志着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探究思维是借助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思维方式,他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是一种通过已知求得未知的创新思维。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素养的生理基础和智力基础。
在化学课上解答许多计算类应用题都会用到这种思维方式,只要教师悉心引导,启发思路,唤醒探究意识,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就会在润物无声中逐渐形成。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方面的培养。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注意率先垂范,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还要学会借助榜样的力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就具有模仿性,社会上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有意或无意的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人不断地对照、检查、修饰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自我塑造与完善。在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一个好的榜样具有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示范等力量。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一大批态度严谨、情感浓厚、意志顽强、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波兰化学家居里夫人、瑞典化学家琼斯·柏齐利乌斯等等,他们杰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化学的热情、执著和献身的精神曾经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投身化学事业。在这些光彩照人的榜样身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适时注意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事业的情感,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工作意志,树立他们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