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1

  珠算是以算珠为载体,以算盘为计算工具,以其固有的算理和数学原理为基础计算数值的一项计算技术,是一门既实用性很强又富有技术性的学科。珠算是我国的优秀科学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出现,珠算的课时有所减少,参加珠算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也逐渐减少。在中职学校,有很多学生都会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还有必要学习珠算吗?我们是电算化专业,珠算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得着吗?笔者在多年从事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实践证明,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开设珠算课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一、通过学习珠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手脑灵活性

  打算盘使手脑结合,计算速度快,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能开平方,而且计算方法简便易行,数字准确,计算效率高。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通过珠算练习,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手指更灵活,心算的速度加快,还可以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学习珠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兴趣不浓。到了中职学校,学生都希望少学一些理论性强、难度大的课程,多安排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动手的课程。珠算正是这样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学习珠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把珠算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进行教学,同时安排的还有基础会计这门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理论性强,具有很多专业术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觉得学不会,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而珠算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在学习时都很感兴趣,每天拨着算珠,学习兴趣被大大地激发。笔者所担任珠算教学的班级中有一名男生,平时上其他理论课时,经常睡觉,不爱学习,不听课,问他为什么不学习,他说太难学不会。可是上珠算课时,他就非常有兴趣,每次上课都提前到教室练习,并在珠算考级中,顺利考取5级。

  三、学习珠算可以培养学生的品质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层层选拔后落选的,很多人在学习兴趣、个人品质、学习毅力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和培养。通过学习珠算,恰恰可以弥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小小缺陷。在学习珠算的初期,先学习“打百子”“九归”这样的简单技法,学生们觉得很有意思,像在玩小游戏,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很多学生每天提前到教室练习,整个教室一片“劈里啪啦”的拨算珠声音,学习气氛十分浓厚。笔者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了团队精神。每天、每周都在班级开展竞赛,获得前三名的同学都有小小的奖励,这样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学习毅力。因为在珠算的练习过程中,每次都是一目三行,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手脑高度统一。如果练习过程中,思想不集中,一定会出错,而且珠算练习需要一个过程,反反复复,不断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才能做到,而这些品质,正是学生们普遍欠缺的。通过珠算的学习,使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班风也得到明显的好转。

  四、通过学习珠算,可实现一体化教学在会计专业的有效实施

  中职学校很多专业都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会计专业中,珠算也是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珠算,使学生的心算速度加快,对数字更加敏感,对于学习会计专业课程也有很大的帮助。会计是一个传统专业,很多学校一直以来对会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都不够重视。珠算学习,则能实现一体化教学在会计专业的有效运用。

  总而言之,珠算课程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信息时代,使用电脑必不可少,但是珠算也不能放弃。学生在学校学好珠算,掌握好珠算技能,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2

  为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深入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项目小组研讨、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集体审议,构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四层四训”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为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专业教学中,除重视理论教学外,还构建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实践教育教学质量。

  一、设计原则

  “四层四训”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要求以会计职业活动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遵循“整体设计,分层推进”原则,按照“识岗、学岗、熟岗、顶岗”四岗递进的培养过程,划分“学中做、做中学、赛中学、探中学”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训练,分别为“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大赛训练、课题训练”。借以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设计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深入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项目小组研讨、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集体审议,构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四层四训”实践教学体系如下:

  1.基础技能训练: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一学期开设《企业职业认知》4课时;《基础会计》实训、《财经基本技能》实训合并开设《会计基本技能训练》1周计30课时。面对对企业和会计毫无感性认识的学生,老师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感性认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数码字书写、点钞、基本会计流程操作等必备的会计技能。这个环节体现“学中做”。

  2.会计综合训练:根据岗位任务,以集中实践教学与分段教学形式开展训练,《财务会计》实训和《成本会计》实训合并开设《会计信息操作专项训练》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分别2周计60课时;在第二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专项训练》1周计30课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税务专项训练》1周计30课时。在第五学期开设《会计综合实训》4周计120课时;训练内容包括手工、电算两个方面的建账、原始单据审核、凭证填制、成本计算、税金核算与申报、记账、结账、报表编制等。体现分段训练、跟岗锻炼等的“做中学”。

  3.大赛训练:从第二学期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以各层次大赛项目为引领,开设“赛育互动”技能培养项目。在第二学期至五学期中,分别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出纳、收银、点钞等财经基本技能大赛,面向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开展会计电算化大赛、财务核算分析技能大赛及沙盘模拟大赛。这个环节体现“赛中学”。

  4.课题训练:从第三学期起,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2周计60课时;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设计》2周计 60课时;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16周计480课时,利用“校中厂”和实训基地来实现。开展以完成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为课题的“探中学”。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接受企业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训,切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

  各项目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参照企业标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专业基础模块:出勤成绩(1O%)+企业职业认知体会(20%)+任务完成率(70%)。

  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5%)+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45%)。

  技能大赛训练模块:阶段竞赛(30%)+综合竞赛(50%)+省市级大赛加分。

  课题训练及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20%)+企业兼职教师评定(50%)+应用课题完成情况(30%)。应用课题:专业相关性(20%)+创新(40%)+应用性(40%)。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专业“四层四训”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为划分“学中做、做中学、赛中学、探中学”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训练,分别为“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大赛训练、课题训练”。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渐进式发展,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逐层上升。在20xx年山东省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在山东省沙盘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四层四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

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3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社会对优秀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财经院校应当重点思考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本文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提出几点策略,以期为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目前,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实现了计算机的普及,会计行业也包含在内。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纷纷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成为高校(包括财经职业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所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将电子信息技术向会计实务领域推广的信息系统,使原本的手工会计电子化,并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不得不说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一方面,综合性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会计电算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说是会计学、计算机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学知识功底,还要能够做到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的熟练掌握。

  另一方面,实践性较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对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都比较强,在教学形式上往往也有很大的针对性。为了促进学生实操能力提升,其就必须经过大量的上机实训和研究开发,这也意味着在教学安排过程中,高校在开设理论教学课的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的机会。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方能做到游刃有余,成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2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在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设置时,高校往往需要开设会计学、计算机基础以及信息管理等相关学科,但在教学时间方面,不少高校没有充分考虑计算机和会计课程,只是单独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致使学生在对计算机技术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学习,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讲授如何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往往借助于某种会计软件平台,如用友U8或金蝶软件,选取某一单位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实训模拟操作。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有6大模块,但因为课时的限制,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熟悉和应用所有模块。

  2.2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指导作用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除了要求其会计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求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很多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直接从师范学校毕业直接入校任教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计算机操作知识也比较缺乏,在实践教学中,一旦遇到非会计专业的问题,教师也无能为力,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不少高校为避免该问题发生,往往面向企业外聘教师,他们虽然对实践操作十分熟悉,但缺乏教学经验,授课时间不固定,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2.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高校往往因受到时间、场地条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授课和实践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任课教师短时间内难以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记录教师所讲的具体操作步骤,无暇思考下一步的具体做法,这样一来,学生对会计软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训练都是对书本理论知识内容加以验证,这势必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素养和判断力造成不利影响。

  2.4考核与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方式都不够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试卷档案的留存,高校电算化考试主要采用的是笔试的考核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唯一评价指标就是试卷分值,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很明显,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没有对学生应用能力加以有效考核。因而从总体上看,现有的考核方法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3.1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高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练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人才。这样在毕业后,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各类会计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时又能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新课改要求教师将教学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理论讲解和上机实操的教学课时,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及时消化吸收,并通过上机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任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会计专业素质过硬外,还要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高校方面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定期派教师进入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参加关于会计实务的相关培训,并对教师多加鼓励,让他们积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此外,高校方面还可以定期从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或者软件开发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在校内开展案例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就业。

  3.3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案例化教学

  高校方面可以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置一个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操作一体化的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会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一边利用手工方式开展核算工作,一边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两种会计处理流程都比较熟悉,又能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对今后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为毕业从事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应用于企业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并将之前所学的业务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在一个案例中得以融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也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有效拓宽;另一方面,引入的会计案例要包含各种不同的新业务,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局限于课本及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通过独立思考后,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既能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又能有效提高其实务处理的能力。

  3.4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会计电算化教学由于偏向于实践,因此,如果仍然采取“笔试+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效果势必不理想,科学的考核方式应当是“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技能考核”。其中,会计理论知识的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目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但要想在短期内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又是不现实的。所以,可行的办法是将实验技能考核划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不同的高校应通过分析和调研,在掌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用于考核评价的指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有效改善,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