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论文范文
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建模论文范文1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建模论文范文2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21 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改什么,怎么改,这是高等教育的新课题。 诚然,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几年来,高校开展的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推动了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一、数学建模的发展进程
数学建模就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 通过搜集、阅读有关资料, 利用一切有用的成果, 进行分析、分类、归纳、综合, 并利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抽象和概括, 进而将实际问题简化为数学问题, 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明确变量和参数的关系, 最后利用计算机手段求得近似解,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若通过则可投入使用, 否则返回, 重新假设, 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因此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多次循环反复验证的过程, 是应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创造性工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数学建模竞赛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数学模型的竞赛。1989 年我国大学生首次组队参加美国的数学建模竞赛(AMCM ) , 1992 年开始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 IAM ) 举办我国自己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MCM ) , 到1994 年改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 每年一次。
随着“大众数学”与“问题解决”等教育观念相继确立, 数学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教育实践相继开展, 现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1996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会议后, 全国高校掀起了数学建模热, 并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加院校逐年递增。到目前为止, 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的四大竞赛之一,但在连续进行五届后有人提出,今后比赛将淡化获奖比例,重在参与,推动数学教学改革。 这样做,更能激起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推动学生素质教育,促进数学教育改革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二、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数学建模活动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基本上是知识的差距。 面对知识经济将成为21 世纪主导型经济的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学是经济建设的发动机作用,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对数学系的学生只注重数学严格的定理证明和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工科学生,则只要求学会套现成的公式和会做计算;对社会学科的学生,几乎不要求学数学。学生在校基本上不接触实际问题。
长此以往,造成学生毕业以后,学数学的不愿、不能甚至不敢碰实际问题,即学数学的不会用数学,学工程的不会或意识不到用数学工具去解决他们各自领域的问题,而学社会科学的更觉得与数学无关,遇到实际问题想不到用数学。比如,某工厂引进一种设备中,有一种(对我国) 新型的齿轮,这里要用到一些几何中关于曲面较深的知识。 我们技术人员想仿制这种齿轮,不是查阅和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而是采用量测实物,然后根据实际测得的数据制图再制造,结果与实物误差太大,制造出的齿轮不符合要求。在高校中开展建模活动,最起码,让数学系的学生在大学里接触一些实际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初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培养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主动用数学工具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数学建模活动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场所
1997 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不足。他认为,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 在全国高校教学改革大讨论中,清华学子提出“进来时,我们五颜六色,出了校门就成了‘清一色’,我们的个性在哪里?”的问题,并指出,大学教育中传授知识仅仅是一个次要方面,而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思考、研究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数学建模所得结果只是最优解答,并非标准答案,所以在建模过程中就有较大的灵活性供解答者发挥创造。这样,数学建模本身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认真探讨的实践全过程,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才能的条件和氛围。特别是数学建模竞赛只有短短三天,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科研实战。 既需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应变能力、独立查找文献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所以通过这些实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问题的勇气与敢为人先的精神。
3、数学建模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化、大众化、综合化发展的进程,各个领域出现的许多实际问题已不是单方面人才所能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科技人员共同合作完成,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 数学建模竞赛规定三个人一队,在参赛中,三个人可以讨论,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软件,三天内完成选题中的一篇论文。如果按照这个规则开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寻求最佳方案的集体智慧,激励学生互相学习,积极合作、集体攻关的协作精神。
4、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
数学模型是在某些假定下对现象做出的数学描述,所以要求必须熟悉数学公式本身,而要想使用数学去理解现象、描述现象,必须能充分理解和分析支配该现象的最基本内容,还要有正确描述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除具备应有的数学知识外,还须具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由此可见,通过建模过程的学习,一则可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能利用知识,自己动手构造模型,以提高数学课中解题、证题的技巧性,如利用几何的直观性, 构造模型来证明代数题, 利用物理意义构造模型证明几何题等。 二则通过查阅资料, 获取了大量新知识, 拓宽了专业面, 深刻体会到知识不是“教会”的, 而是“做会”的,“教”只是一种引导,而要“会”必须去“做”。三则在解模中大量的要借助计算机完成, 例如:桌子上有甲、乙两杯饮料。甲杯子中是白开水,乙杯子中是果汁,如何交换甲乙两个杯子中的饮料?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实物交换:拿一个空杯子丙,作为中间周转饮料的杯子。
第一步,把甲杯子中的白开水倒进空杯子丙中,此时,甲杯子是空的;
第二步,把乙杯子中的果汁倒入甲杯子中,此时,乙杯子是空的;
第三步,把丙杯子中的白开水倒入乙杯子中,此时,丙杯子为空,交换完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引进一个空杯子丙作周转不再是此题的难度。难点是如何表达让计算机模拟我们交换两个杯子中的饮料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可以这么做:
假设: A=甲杯、 B=乙杯、C=丙杯
1=白开水、 2=果汁
那么,A=1表示甲杯子中是白开水;同理,B=2 表示乙杯子中是果汁;此时,只需交换变量A、B的值,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这里,A=1 ,B=2 就是我们这道题目的数学模型。 这样可增强计算机学习和使用能力。
5、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在中学,数学课占着很大的比例,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提高中学教师的科技素养,能更好地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参与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大学生进入中学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数学建模的启蒙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应用能力有积极作用。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会不断遇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数学问题, 如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最优化问题----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常常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水土流失等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常归结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问题,如增长率、利息(单利、复利)、分期付款等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生物工程中的细胞繁殖与分裂等问题;人口增长、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物理学上的衰变、裂变等问题,常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求解。现实世界中涉及一定图形属性的应用问题,如航行、建筑、测量、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常需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应用几何知识,转化为用方程或不等式,或三角知识求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举一些这方面数学建模的简单例子,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今后成才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 数学教育观念的问题
数学建模活动促进了数学教育观念的改变, 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在高等院校, 数学教育多倾向于“工具性”的理解, 甚至把高等数学看成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工具。这种现象在理工科(师范院校除外) 尤为严重。其实大学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活动, 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并能学以致用, 初步具备自学所需的更深入的数学能力。使得受教育者在数学观念、意识方面, 思维品质、个性品格方面, 应用创新、解决问题方面都得到提高, 也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但由于现在滞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这个任务还远未实现。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多数学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应用它, 使得数学教育和实际应用严重脱离学生很自然地认为数学是一种无用的东西, 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事实上“数学知识的二重性——归纳性和演绎性”,“数学教育功能的二重性——文化教育功能和技术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它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和推演等理性思维方法。这种理性思维的训练是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这种理性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 分析能力的加强, 创造意识的启迪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数学建模将数学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归纳性和演绎性, 加强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 提高了学生驾驭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 对数学建模的几点建议
事实上,“伴随电脑与软件工业的不断发展, 各种‘数学技术公司’的出现, 将形成繁忙的‘数学市场’。”数学不仅仅是“工具”, 而且将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因此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条件下, 大力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1、从思想观念上, 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促进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符合国家教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院校领导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和大力的支持。要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 在高校给予数学教育一个正确的位置。要转变对数学建模活动的认识, 不要为了竞赛而竞赛。要重过程, 轻结果; 要重参与, 轻奖励。
2、从组织形式上, 要不拘一格。在有条件的院校, 可以以学生班级为单位, 组织5~ 8 名学生参加学校或系部内组织的数学建模竞赛, 从而加大学生参与的份额, 提高数学建模活动的“普及”程度, 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来。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把数学同知识, 同周围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3、从师资队伍建设上, 要加大投入。要大力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数学建模活动中来。这正如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指出的那样,“学习数学建模的唯一方法就是实际去做数学建模”。此外, 要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 加大师范院校数学系学生和理工科院校学生数学模型课程开设的力度, 便于他们在今后有机会从事教学活动时,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建模论文范文3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XXX,是20xx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是在钟育彬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脚踏实地做好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凭借数学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不断深化与发展,逐渐有量变到质变,向较深层次跳跃,以便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数学建模法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模型的建构自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基础,更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形成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上,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做了初步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的探讨,而对于数学建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大都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结论缺少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验证假设目的是证明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从而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一定的教学启示,推动他们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和现状,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综述了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路,接着进一步开展了为期十六周的实验研究。在一所普通高中的二年级中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作者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而在控制班仍然实施传统数学教学。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确保两个班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开展数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证明了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供了关于数学建模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教学启示,同时对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做了一一说明。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计算机软件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1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数学建模之间的关
系计算机的独特性与数学建模的实际性特点,必然会使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也正好促使双方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大规模的运用为数学建模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而数学建模的高速发展也为计算机在处理实际问题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能够使得在计算机使用上有新的飞跃。因此,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计算机为数学建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为数学建模思想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计算机具有庞大的存储能力,能够将很多基础资料存放其中,这使得数学建模在检索资料时更加方便和高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及物力。其次,计算机属于多媒体的一部分,它能够为数学建模提供更加逼真的模拟环境,以便更好的实验,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因此,所需要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还很复杂,例如,三维激光扫描,三维打印等。这些都是需要计算机才能完成的,它为数学建模提供了更加快速,简便的方法。数学建模同时也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基石,起先计算机都是因数学建模而产生的,这就得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了,当时美国为了研究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轨迹路线问题,因其计算量太大,急需一种工具来代替人工计算,于是计算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数学建模离不开计算机,在整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计算机的参与,可以说数学建模的快速发展也同时推动了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高速发展。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最好两者都能兼顾,研究数学的必须要要求对计算机要有一定的研究,而从事计算机相关研究的也要在数学上有一定的功底,这样两者才能得到质的飞跃。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快速发展为建模提供了大量的存储空间,方便快捷的检索和逼真的模拟环境,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数学建模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运用和发展。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关系。
课堂教学与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1数学建模与数据结构
该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如何抽象并用数据的形式在计算机内的存储问题,也就是数据的结构;二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获取新的信息的方法,也就是算法。这种课程既有很强的抽象性,同时也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目标性。该类课程很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数学建模引领和促进“数据结构”课堂教学改革
2.1数学建模流程指导“数据结构”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数学建模一般要经过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型求解、解决问题四个环节,而且后三个环节可以多次循环进行以便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引出问题,进一步给出更好的算法,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课程中排序部分讲到了“冒泡排序”算法来展示这个过程:}这样一个算法对任何一个10数据组都能进行正确排序,看似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这时应该让学生考虑:如果给出的一组数据2.2数学建模团队的协作模式启发“数据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数学建模时问题复杂、信息多样、计算量大等特点决定了整个任务不是一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分工协作较好的团队。只有准备充分、分工明确、精诚合作的团队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受此启发,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于部分内容采用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如在学习“队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首先通过资料查询等方法提出一个可以抽象为队列的实际问题(如火车调度问题、银行排队问题等),然后针对实际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进一步写出算法并验证。教师可以分时段地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中讨论。2.3数学建模结果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指导“数据结构”课堂教学评价数学建模的最终结果要求实用和高效。实用就是要求最终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其算法能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正确的结果,否则就是错误的模型,整个过程是失败的。高效就是要求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的模型特别是算法所用时间是最短的,所需要的条件是最少的。“数据结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做出判断,如何判断才是合理的?课堂教学后可以通过考试或课程作业汇报等形式,针对具体的问题,看学生给出的算法是否真的能把问题解决了,将多个同类问题的算法做比较和评价,看是否有改进或创新。
数学教学下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参考
1.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符号将要求从定量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的实际问题以公式的形式表述出来,再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相关结果,用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的整个过程。数学建模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在数学建模中,学生通过对具体的假设、研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得到结论,再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整个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试探问题、提出猜想假设、验证问题及得出结论,整个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数学建模的应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所帮助,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由此扩大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教学建模的思想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综合能力,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此类竞赛活动。
2.建模思想对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思想很多是由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进行转变才能成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这要求对数学建模要抓住重点,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因此,建模思想对于培养学生将具体问题经过抽象和简化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方法,同时也为创建新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基础依据。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探索数学中的奥妙,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已知条件的变化,灵活运用新方法和新途径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