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教育信息化论文1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短短的几年时间,却开始从概念走向应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向知识管理方面去发展。
要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知识。按照知识管理的理论,在信息的增值链上,分布着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四个层次:
每一个层次代表着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要使数据提升为信息,需要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整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而将信息提升为知识,还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对于这个过程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理清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对学习知识管理非常重要(事实上在许多应用场合又很难区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各种不同的见解都反映出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强调信息向知识价值增值过程。
2、既重视知识增值的技术实现手段,又关注人的信息习惯与素养。
3、承认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也不同于人力资源管理,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
4、知识管理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条件基础上。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要不要进行知识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需要我们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反思教育媒体应用的习惯性思路,关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既要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借鉴些思路和方法,又要深刻认识到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
正如知识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一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综合一些国内的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 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既然教育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倒底哪些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呢?依笔者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它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近几年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另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信息--知识增值链过程是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关注焦点,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编码、共享及内化对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体验教学等教改模式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知识管理所倡导的"积累-交流-共享-创新"思想,是学校的信息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形成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石,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值得好好地思考和挖掘。
过去,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主要思路还是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送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这一角度来进行,今天,面对信息时代,我们还是局限于从教育媒体或教育技术的范畴来探讨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一定会带来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其实在没有实施知识管理之前,技术还是技术,信息还是信息,教育信息化便成了设备现代化、技术高档化,资源数字化的代名词,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技术要素,传递教育信息只是知识运动链条中的一环,网络时代的教育教育信息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管理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当然,知识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但没有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教育信息化。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在实现"校校通"以后。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着网络时代全新的情况:一方面是互联网上已累积了五亿以上的网页,数以兆兆计的文字数,可以说是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开放的资料仓库。这些数据、资料、信息如何才能加工、转化为易于存取、可用的知识呢?另一方面是我们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准备建设网络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学习平台等,如何设计、组织、运行、管理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三,在一些已经开通网络应用的学习,一线教师们提出了许多迫切的应用,如文件分类问题、资源共享问题,知识版权和产权问题、网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知识转换及知识创新的问题,有需求才会有应用,有应用才会的发展,国外或企业中的关于知识管理的经验与方法为我们解决上述网络时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
学校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管理应用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的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早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就有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在研究如何促进教材内容向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转化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对这种知识转化认识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研究知识管理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不同于企业中所讲的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组织知识管理,还包括个人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工作重在育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信息共享意识,没有个人知识管理不行,不但学生的知识行为需要规范,教师也需要加强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知识管理行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应用活动。当然,针对整个学校的总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的方案,开发知识管理平台,建立知识库,提供良好的搜索引擎和门户入口,编制全校性的知识分类方案,促进全校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这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容,只有把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局面才会真正形成。
下面列举了一些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由于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很难区别什么是信息管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管理:
1、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没有分类的信息常常一盘散沙,谈不上知识运用,分类不合理,标准不统一,常会限制信息的流通,容易形成知识孤岛。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类方法,将知识分为:
(1)知道是什么--关于事实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知道谁有知识--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这种分类对于揭示隐性知识的规律有一定的好处,但在学校具体操作上不易实现,建议学校在考虑知识分类时采用"多重动态分类"观点,按工作性质与工作流程分为学校通知、公告、教案、习题、试卷、课件、论文等,在设计知识分类时要考虑到与上一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最近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今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组织以主题方式,分为十八个核心心元素对信息进行描述。其中九个是必需元素,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目前比较混乱的教育资源建设状况来说是场及时雨,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考虑知识分类时一定要加以研究和吸收。
2、知识的检索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包括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现在还在研究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检索的范围也由关系型数据库扩大到一些非关系型的结构,如共享文件夹,邮件、网站、目录等,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3、门户站点与个性化服务
门户站点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学校知识管理的一个热点。学校内部的门户站点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入口,里面应包括一些公用信息和私有信息,如学校的通知、公告、新闻、最近知识库和更新情况都应放在明显的位置,除此外,还应包括邮件、日历、任务、订阅等个性化服务信息。每个用户登录后都有一些个性化的界面,一些订阅的个性化服务内容推到用户面前。此外门户站点还能提供一系列的模版,方便个人或团队创立个人网站,进行沟通与交流。
4、创建知识库,关注知识流
知识库不是资源库,资源库是所有信息的集成,而知识库是学校中最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知识或信息的集成,只有经过消息吸收后的知识再创新,具有收集整理的价值,以便为后来者提供利用。传统的资源库有一个静态的、相对固化的结构,主要是完成信息的不断堆砌,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角色,使用行为和习惯,而知识库则是从工作流的角度来认识,他具有动态的、不断深化的结构,关注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5、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环境
技术手段只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知识管理更重要地是营造一具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信息氛围,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形成动态的知识流,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创建学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知识孤岛或知识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立一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行为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面才会形成。
6、兼容个性化策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着,由此而成一个学校内在的文化底蕴,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一是编码化策略,即把隐性知识通过编码,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进行共享利用。另一种是个性化策略,即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形成与个体的亲身经历,当时的环境情境密不可分,所以通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利用。应该承认,编码化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对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讲,所以我们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人与人的语言沟通,通过网上实时通讯进行音像交流,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开展头脑风暴等形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四、知识管理实施的步骤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小到某一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需慎这又慎,决不能轻言知识管理。另外,知识管理也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过程,知识管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推广和支持,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一般学校知识管理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五、知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知识管理目标要与学校总的办学目标相关联。
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目标,要从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生能力、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考察知识管理的价值。
2、应将知识管理作为技术和组织的基础构件。
学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知识管理的思路和目标,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中要符合知识管理的规范与要求。
3、要建立标准的、灵活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可参照有关文件,构建适合学校本身的知识结构,确定好知识传替通道与流程,建立针对不同目标的多重知识传递通道,进行相关的检索技术研究,确保知识库建设好,运用好。
4、要建立尊重知识的文化氛围。
在学校内部要
大力提倡知识资源的共享意识,个人要分清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产权分明,同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学习风气建设,组建学习团队,倡导隐性知识的交流和显性化。
5、要有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支持。
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和观念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中层干部在学校知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既熟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情况,又对新的管理方法模式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对学校的大政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争取管理的认同与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与学生既是适应管理的主体,又是知识管理的对象,更是知识管理的最大受益者,只有焕发出他们的极大热情,知识管理才会成功。
参考资料:
1、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 电化教育研究 20xx年第8、9期。
2、詹青龙、刘光然: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 现代教育技术 20xx年第2期
3、微软中国:《微软知识管理策略》科学出版社
教育信息化论文2
【摘要】近年来,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少令人拍手称赞的成绩。但是在此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信息化建设
1引言
职业教育是国家目前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指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1]。其主要特点是充分运用各种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实施教学。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出现变革了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是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2]。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成绩取得2.1.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健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基础设施不到位,信息化建设只是空谈[3]。经过前期调研,发现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多数院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拥有相应的信息中心。计算机数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室基本都安装配置了投影仪等设备,实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2.1.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成效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若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撑,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毫无实质内容。近些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了各级精品课程网站平台、部分课程录制了微课视频,形成了教学资源库以及仿真实训基地等。2.1.3教师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最核心的环节,它决定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成功与否。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通过举办各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比赛(如备受关注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和比赛,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2.2存在问题2.2.1设备利用率低,建设环境不佳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大部分资金还是集中放在在硬件设备的采购上,在虚拟化与云计算软件、教学管理及应用软件等方面的投入较少,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窘境,虽然采购了大批设备,但是设备利用率很低,没有将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最新技术运用到教育信息化中。2.2.2教育信息化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推进国家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希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实现一种全新的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由于传统思想和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俨然成摆设。虽然部分院校也进行了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但缺乏必要的考核措施,教师只是在开设公开课时对课程进行信息化包装,在日常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2.2.3教师整体素质达不到建设要求不可否认,现在已有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在学习及应用信息化技术方面存在种种困难,导致信息化教学质量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3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3.1合理配置软硬件资源,构建教育信息化平台硬件设备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而软件是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核心与灵魂[4]。两者同等重要,应保持同步与平衡。一般来说,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网络基础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及常规教学设施(包括计算机、投影、网络中控、电子白板、移频功放、电子讲台等);软件主要包括云计算软件及各类教学管理及应用软件。职业院校在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时应该合理规划、配置软硬件资源,改变过去重硬件而轻软件的做法。教育云平台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将为学校用户提供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网络空间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服务。因此,职业院校应该通过企业合作、自主研究建立以“云应用”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5]。3.2完善教学信息化考核体系,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环节,要想全面实现教学信息化,最根本的是扭转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过去确实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在现有的环境下对其进行突破。但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教育理念需要一个过程。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化考核体系是必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才能促使教师更加主动的接受新事物,摈弃旧习惯。3.3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增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意识教师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者,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以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指导实践,并且让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4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可以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理论研究,给予教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科研来促进教学改革。
4结语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各类职业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职业教育事业也会在变革和创新中寻得突破和飞跃。
参考文献:
[1]姬如,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xx(1):20-23.
[2]蒋鹏,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6):251-252.
[3]樊丽,赵艳莉,张金娜,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24):47-49.
[4]纪宏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xx(7):18-21.
[5]叶文胜,熊发涯,操惊雷,基于“云应用”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4):78-82.
教育信息化论文3
[摘要]
信息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化学教育既需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育的实效性,使之与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相契合,强化化学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文以信息化视域下的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能对我国化学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
信息化;化学教育;信息化教育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对物质的结构、组成以及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运用最新的教育技术,结合化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化学教育,是提高化学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为化学教育带来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型教学技术。我国学界对信息技术对化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信息化与化学教育相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析。本文在前人对化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着重分析了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必要性,探讨了提升化学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有效策略。
一、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信息化的化学教育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为基本特征。数字化就是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化学信息体系,为化学教育提供了统一标准;网络化使化学信息资源共享,人际合作得以实现;智能化使化学教学行为更加人性化,繁杂任务简洁化;而多媒化使得化学信息得以多元化表征,复杂现象虚拟化。由于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将使化学教育更具开发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1]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提升我国化学教育质量的契机。
二、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化学教育信息化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
化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化学的核心知识应用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的高等化学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传统的化学教育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传授内容有限,教学方法单调,导致化学教育与化学学科发展难以接轨,而严重滞后,缺乏活力。与之相比,信息化的化学教育将提供优质的化学资源,丰富的化学资讯,灵活多样的化学教学手段,为化学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化学学科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重视化学信息学和高效计算机信息处理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处理信息得能力。因此,信息化化学教育更加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化学教育信息化符合化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中国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根据调查研究,提出改革要求:精选课程内容,减少授课学时,加强实验训练和能力培养。传统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削弱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背景下,化学教育信息化突显了自身的优势。信息化平台为学生了解危险、复杂实验提供了可能。微观、动态、危险性、大型化学实验,往往难以在化学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类型实验的演示成为了可能。例如,微观粒子的演变、移动、构成等化学实验,[2]可以通过运用视频软件制作虚拟模型视频模拟粒子在微观状态下的运动状态,在无需做实验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微观环境下的粒子演变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实验带来的视觉冲击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普及化教育转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化学逐渐成为了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走信息化与化学学科相融合的发展道路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化学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
信息化技术为搜集与化学教育相关资料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信息化平台当中的化学教育资料,不仅包括文字资料,更有视频、影音、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这方便了化学知识的普及,也丰富了化学教育的学科内容。信息化技术不仅方便教师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同时也为学生检索自己关注的课程内容提供了平台。信息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也提升了其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为化学教学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技术。对于较为抽象的化学原理难以解释清楚。信息化技术则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实用的教学手段。例如,PPT、3D视频,以及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化学原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3]
三、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育学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动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愿。我国化学教学长期以学生的应试能力为教学导向,这严重抹杀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最终影响到学生化学习得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通络自建
化学教学素材库,收集交流与平时教学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根据授课内容,以PPT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化学课程具有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化学材料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化平台,深入挖
掘于授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科学前沿,多用图表的格式呈现,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深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构建学生化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自
制微课,将课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分解,以更加鲜明的视频方式提供给学生。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智能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适时地评价,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学生因为得到了及时的评估,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提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对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重视程度
近些年来,我国化学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化学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病,导致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乃至专业研究化学学科的学生在遇到的突发状况之后,往往表现为束手无策,严重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化学教育应当首先提高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运营信息技术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支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通过网站、PPS、微博、微信平台的建立,为师生对化学问题的研究讨论提供平台。如此,才能真正使得化学教学当中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真正受到重视。
(三)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探寻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缺乏培养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是我国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研究者认为,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教学方法,便能够解决我国化学小学实践当中的问题。但是我国高校化学教学不应盲目引进西方教学方法。而是应当在借鉴和吸收西方教学方法的同时,立足于我国化学教学信息化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学生的化学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检验,最终在化学教学实践当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方法,提升高信息化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运用信息技术塑造校园化学文化
运用信息技术塑造校园化学文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几下几个方面:其一,创建高校化学学会。化学学会是校园化学文化活动的组织主体和主要参与者,化学学会的组建为校园化学文化的构建提供了组织保障。其二,加强化学网络文化建设。在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关注程度,从而形成新的网络校园化学文化。其三,举办丰富多彩的化学比赛。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活跃校园气氛,对塑造良性的校园化学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四、结语
化学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化学信息化的策略研究,必然使化学教育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大提高实效性,有力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作者:张金玉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参考文献]
[1]吴晓丽.主体异步模式下初中化学的分层教学实践[J].新丝路(下旬),20xx,(1).
[2]陈岭.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1).
[3]祁玉鑫.读议验讲写记练———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七个字[J].教育革新,20xx,(9).
信息化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德育教育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现阶段,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电子产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是我们德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为此,笔者围绕信息化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小学教育信息化,小学教育,策略分析
一、信息化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研究的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积极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改革,从小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
小学生年龄一般为7~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龄小、思维快、活泼好动,对于身边的事物能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一旦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对其日后的发展极其不利,不仅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甚至还可能走到相当危险的地步。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二、信息化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理论专著数量众多、体系成熟。早在1928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以《中国教育改造》为题目,论述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1]德育专家高德胜教授在自己的著作《生活德育论》提出:“教学做合一。”[2]生活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生活。教师要以生活为出发点,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篇1
摘要:
众所周知,教育的信息化可以进一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促使现代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地有序发展。现如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过依然有一些矛盾存在于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而提出对策,正确解决问题,对于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和信息化不同,它关系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改革及教育现代化,目标明确,过程独特。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发展教育现代化,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因此,针对现如今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较为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来说,计算机的配置都不健全,很多时候上课期间是3到5名学生共用一台机器,有的甚至于是十来个学生共用一台,因此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很多小学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上呈现出落后的局面。
谈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法及对策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法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关键以及核心,同时其的发展和应用水平成为了高校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当前阶段中我国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有着多样性,文章对当前高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现状等方面做了简要的讲解,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能够更好。
关键词:
高校教育;信息化;意义
一、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以网络化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为基础的平台。然后利用网络使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所共享,从而实现到管理方式的改革,推动到我国教育的进程。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教育的公平化发展大学的文化教育信息化进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世界上先进技术等多种方式实现文化教育内容主题的共享平台。教师将教学课件,作业和课程教学内容上传到Internet上,不仅可以被高校的师生使用,而且由于与互联网相关的网站越来越成熟,也可以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在知名大学开设公开课程和重点课程。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看到哈佛大学的在线公开课,并且可以看到老师精心绘制的心脏图,即使错过教室,仍然可以在在线教室中学习,并且摆脱了对上课时间和学习时间的严格限制。可以拥有计算机或手机,也可以通过登录接收信息来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论坛的建立反映了大学智能教育整体发展的许多方面。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在论坛中进行传播。
创新人才培养与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研究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最初的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结合教育的内容要求,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人才的顺利培养。本文对小学教育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重点对创新人才培养与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策略进行积极的研究。
关键词:
创新人才,小学教育信息化
引言: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融入我国的小学教育中,推动了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同时,通过教学的信息化,极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发展,可以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创新模式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创新模式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科技发展带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小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为了使小学教育走向更好的阶段,为了使信息化技术与小学教育融合,本文主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小学教育创新模式,以优化小学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教育信息化,创新模式,研究
引言: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也改变了教育生存和发展环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教学方式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方面的素养已经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总结外国经验和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已经在实际教学中收到很大成效。但是由于受技术手段影响,教学情景在课堂中的展示一直是效果不佳,如何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1、教育信息化
1.1教育信息化定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教育和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也能培养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一种形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使教育过程得到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改善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和大众化,教育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同时,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确立目标,整体规划,是顺利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先决条件
教育信息化工程涉及多个层面,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益,体现价值,就必须健全组织领导,全面规划部署,明确目标,强化管理。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落实;其次,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组织协调工程实施;第三,聘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家成立指导小组,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经过对学校实际的深入分析与专家论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步确定为四块内容:(1)信息化设施建设;(2)资源建设;(3)教师队伍培训;(4)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同时确立如下目标:(1)验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度,依据教育发展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更新,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及时调整,提出可借鉴、可操作的经验。(2)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渠道,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教育信息化内化为思想上的需要,并外化为行动。(3)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业务能力强、能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为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证。(4)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5)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6)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信息化时代职校电工基础教学应与时俱进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时代职校电工基础与时俱进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分析了职校《电工基础》教学效率低的现状,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职校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停留于现状。这其中也包括不少电工基础教师,他们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以个人为中心,完全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低下,长此以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极为不利。笔者认为《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方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现笔者将对此展开相关探究。
1实施快乐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对广大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不少学生在初中时数、理、化基础特别差,进入中职后又没有树立学好专业的思想,在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激情,认为钻研教学法对中职生没有任何价值。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电工基础教师完全无视新课改理念的存在,仍然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钳制。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引进快乐教学法。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中职生文化基础差,而电工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分析,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的内涵较为深刻,不易理解,很多学生对定律中“阻碍”两字理解肤浅,因此不能灵活运用该定律。对此,我抛弃了传统的'理论分析法,运用实验教学法,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思考问题、探索楞次定律的内在意蕴,我则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适时点拨,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并深刻理解了楞次定律。可见实验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发挥出理论式教学难以想象的优势,不但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第二、教学过程须从“唯本”转向“百科”。目前很多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仅是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将严重阻碍其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践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性人才,对于电子专业尤为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是注重分析书本知识,“纸上谈兵”,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这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注重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获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分析“正弦交流电”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我用一句话概括了蕴含其中的规律:“感压压在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在驱赶鸭子时,鸭子总是在大家的前面。通过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解释,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电感性电路中”电压要比电流超前,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实施情感幽默教学法
会计审计论文:新时期信息化对财会职业及其教育的挑战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信息化时代浪潮下,大量传统的财会职位已经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当然,失去旧的财会职位,就会有新的职位诞生。伴随着新的财会职位诞生,财会人员的职能需求,以及工作重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对于新的财会职位人员也有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更高的知识以及自身素质。由此可见财会职业正在遭受着非常大的挑战。为了帮助正在从事或者未来打算从事新型财会职位的人员,本文就对新型财会职位所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一些研究。
关键字: 信息化 新型财会职位 教育 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传统财会人员的工作发生了诸多的改变。传统财会人员不再重复机械化的做着同一个工作,摆脱了计算器与账单的传统财会计算手段。可是在改变的同时,也让财会职位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次都来源于新型信息电子商务的出现。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管理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新型财会职位信息化的目标得以实现。而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恰恰又一次让传统财会职位受到严重冲击。
在与新型财会职位的比拼中,传统财会职位无疑大败而归,传统财会所做的一切工作,除了一些只能由人工进行的工作以外,都已经可以转变为电脑代替完成。财会职业的这一巨大转变,致使传统财会职位大量减少,相关传统财会人员面临着失业的挑战。
一、 财会职业信息化的影响
(一) 传统财会职位大量消失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企业对产业全局的一个重组,取消大量不必要的岗位来增加企业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企业成本,而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对产业进行信息化的革新。
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职业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基本建成的前提下,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建设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要注意突出重点,投入资金,循序渐进,有效激励,从而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资源库 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建设亦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高度重视,并以此推动了办学理念的变革。
教育部在2006年发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这给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在完成信息环境的基本建设基础上,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解决“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
教学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刻不容缓的目标,摆上议事日程。
1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1.1 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1.2 题库/试卷库
1.3 课件
1.4 精品课程:包含培养方案、参考文献、教案、学习指南、习题库、课件、实验、教学录像等。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和发展探讨论文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网络设计及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以及网站建设等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并提出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计算机硬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平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措施,以期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学问经济时期现已到来,社会高速开展使得计算机得到各界普遍应用,社会对中职学生计算机才能请求有所增加,当前中职教育课程变革落实环节中,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力度有所缺失,校内硬件配置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群体学习需求,也不能给予学生充沛理论空间,无法与经济社会开展之间达成统一、谐和。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存问题,之后在此根底上讨论出实在可行战略,以致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现状要点剖析
(一)专业学问控制水平不深
应该理解到,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学问教学阶段,仅注重理论学问传授,而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理论才能与自主入手才能,局部学生固然对计算机主板功用内容和计算机处置器效率提升内容有所理解,但计算机硬件组成学问可谓一无所知,不知运用何种办法去停止正轨类型的电脑组装。上述内容均在一定水平上表现了现有教学弊病,课程学习实为根本,但入手才能却远逊于理论学问程度。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学问,浅尝辄止现象尤为严重,无法深度研讨与详尽理解专业学问。与此同时,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群体一味学习计算机理论学问,有时也会沉浸于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达成优秀沟通与积极交流,相互协助与团队协作更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