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真题,是指真正在省级以上测试中出现过的原题,多出现在考试资料、练习册中。答案指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
辨析题:每题15分。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错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内容、方式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讨论中,常见的两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无论哪一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想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点评:题干误将学生中心的理想关系理解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错误的。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孰能生巧”即可。
错误。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体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减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语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有关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将加里培林的五个阶段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
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该阶段学员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3)原型内化(在该阶段,学员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为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学员最初面临一个新任务时,始终复述任务规则,但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失,这是内化的一个标志)。该题目认为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内化阶段,认为只要有外部的练习可以获得的观点是不对的。(暑期强化班讲义P200页)
简答题:每题15分。
49.简要解释举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答:教育的功能就是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一分类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是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对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例如,法西斯时期的教育对于社会具有更大的破坏功能。另外,教育盲目先行也产生负向功能: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培养出过多的大学毕业生,而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又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和足够的岗位,致使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无相应的岗位就业,慢慢就会造成社会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产生教育的负向功能。(冲刺讲义P5.)
50.17-18世纪德国的新大学运动。
答:17到18纪的德国,国家影响的加强,实科教育风气的增长,特别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出现,一群科学家、思想家新思想的传播等,使现代理念的大学首先出现在德国。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学。在这些背景下,发展新大学的运动,具有如下特点:(1)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为此大胆选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奠定了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学的基础。(2)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3)首开民族语(德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4)注重科学研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5)上课采用讨论、实验观察等新的教学方法,即使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也抛弃了背诵、模仿等做法。
德国的新大学运动为后来的柏林大学、德国大学的成立都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51.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观念。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强化班讲义P174.)
52.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极其类别。
答: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冲刺班讲义P98.)
也可以写成:(1)时间管理策略;(2)努力管理策略;(3)学业求助管理策略。
53.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冲刺班讲义P118.)
教育学考研的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D
【解析】:这是批判教育写学派阿普尔提出的。
2.下列说法有悖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实践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打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碍,拓展到社会中去。
3.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所依据的是()。
A.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B.隐性知识理论
C.先行组织者理论
D.支架式教学理论
答案:A
【解析】:最近发展区要求走在孩子前面。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相交互用论
答案:C
【解析】:遗传决定论是单因素论中的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成熟论属于心理学,及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外铄论强调外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如题目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从外因来看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辨析题:每题15分。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错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内容、方式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讨论中,常见的两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无论哪一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想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点评:题干误将学生中心的理想关系理解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错误的。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
有关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3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
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
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
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
32.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
A.中央教育审议会
B.临时教育审议会
C.学生管理局
D.教学局
33.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A.追求优异
B.生计教育
C.提高效率
D.教育公平
34.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近墨者黑
C.因噎废食
D.温故知新
35.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同化论
B.生成论
C.联想轮
D.图式理论
3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7.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认知失调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效果律
D.准备律
38.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广东省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C4.D5.D6.B7.C8.C9.B10.C
11.B12.B13.B14.C15.C16.B17.A18.C19.B20.B
二、填空题
21.独立性练习22.自主性23.全面总结24.班主任25.任务26.启发
27.系统性28.适龄29.讲解30.复习谈话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教学的意义是:(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2.【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由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组成。
33.【答案要点】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是:(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34.【答案要点】教学的一般任务是:(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论述题
35.【答案要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
据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做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2017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2.【精析】B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 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3.【精析】C德智体美劳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4.【精析】A教师素质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5.【精析】B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是学校教育的实质。
6.【精析】D学校教育结构是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7.【精析】D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社会功能。
8.【精析】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是l949年提出的。
9.【精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 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10.【精析】B“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入的个人隐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受尊重的权利。
11.【精析】C“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2.【精析】A l995年3月18日通过了我国教育基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3.【精析】B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见学习精要中这四 要素之间的关系。
2016下半年教师证考试《教育学》模拟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解析]见“教育目的”定义。
2.【E】[解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产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
3.【D】[解析]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包括: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4.【B】[解析]见第斯多惠对教师示范性的阐述。
5.【D】[解析]学生的大多数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6.【B】[解析]知识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选择、领会、保持、运用。
7.【D】[解析]见师生课堂教学中“民主型”定义。
8.【A】[解析]见“先主性”定义。
9.【C】[解析]见微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0.【B】[解析]见工科类学科定义。
11.【B】[解析]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教学中应当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的因素。
12.【D】[解析]中性力量,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的行为。四个答案中,只有D符合条件。
13.【D】[解析]教学过程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
14.【A】[解析]见“学习活动总量”定义。
15.【A】[解析]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可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2016新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孔子的意思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所以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2.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3.A【解析】正是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发生。
4.A【解析】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5.D【解析】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实施课程计划需要依靠组织教学活动来实现。
6.A【解析】略。
7.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8.B【解析】略。
9.A【解析】教师的工作必须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实现,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
10.D【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可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11.A【解析】“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2.B【解析】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3.D【解析】理解效度的概念,关键在于理解“效”,指的是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
2017新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里指导原则之一,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并在《大教学论》里明确指出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2.A[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将教育学从科学中划分出来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D[解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从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内容和方式。这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4.C[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其对儿童智慧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而闻名于世,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5.B[解析]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6.D[解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对年青一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7.C[解析]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活动课程是典型的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