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
一、为什么进行数学写作活动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一些捉摸不定的情况:学生课堂上对例题理解能力快,课后练习几乎无一做对;同一题目经过老师再次讲解后,仍有学生做错;有的学生能做对题目,却不能正确给出解释;学生永远只会模仿解决题目,不具有创造性解法。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教师头疼不已,不惜反复的讲解提醒,但始终达不到最佳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总是喜欢进行节奏快、容量大的训练,让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过多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越来越趋向于机械性。
2.把语言当成思维工具的学习活动被称为数学写作,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反思内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对学生头脑思考过程进行更大化的输出。数学写作更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点是在学生的思考反思上,而不像传统教学重视思维的结果。
甚至当学生读到初中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模式是以传统数学教学为基础,以数学写作活动为辅助,通过尝试数学写作,加强学生对知识自主构建及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数学的总体成绩。
二、数学写作活动的影响
1.在进行数学写作后,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式上会发生明显变化,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致认为学好数学的最佳方法是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得到较高的分数。但经过数学写作活动后,学生会在观念上发生实质变化,走出传统学习方式,通过反思来进行数学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数学写作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写作活动是一种学生不曾尝试过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会有极大的好奇心,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写作的动力,同时给予及时激励的评价,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效能感提升,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数学写作活动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对话,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及学生观。在其过程中架起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桥梁,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信任,达到对知识的共享及其理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由此可见,数学写作活动在提升学习成绩、促进师生信任度和理解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关于π的计算比较繁琐,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差错,计算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熟记2-9π的值,掌握简便竖式技巧,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将会降低计算频率和难度,使学生乐学易学,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圆、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时,即使较好掌握了计算公式及解题方法,由于π(小学取值3.14)参与计算,比较繁琐,学生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差错,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造成学生害怕计算,厌恶学习的心理,出现事倍功半的困境,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关于π的计算策略,不妨一试。
关键词:熟记π值竖式技巧最后算π事半功倍
首先要熟记2-9π的值。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单元中,在认识了π,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时,先让学生熟记2-9π的值,即: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经过读背、默记、默写、抽测等方式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达到烂熟于心,随口便答的境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要掌握简便竖式技巧。让学生掌握关于π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技巧,无论横式中π在乘法的第一个因数位置,还是在第二个因数位置,书写乘法竖式时,π一律放在竖式的上面即第一个因数位置(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甚至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将3.14记在心里,同时省略小数点,待到计算结束再根据横式中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得出结果。例如:3.14×2587或2587×3.14,竖式都写成:
314
×2587
2198
2512
1570
628
812318
学生先根据记忆的2-9π的值,直接写出7π=2198,8π=2512,5π=1570,2π=628,同时对准竖式的数位,做好加法,再根据横式中小数的位数从积的末尾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轻松的求出乘积,且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第三要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无外乎分步式和综合式两种形式。采用分步式计算时,教学生前几步结果都用“Xπ”表示,而不急于算出结果,待到最后一步时,再用上面的竖式速算出结果,比较简便易行。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32页例2:一个圆柱形油桶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教材采用分步式,先求侧面积:3.14×4×6=75.36(平方分米),再求底面积:3.14×(4/2)2×2=25.12(平方分米),最后求表面积:75.36+25.12=100.48(平方分米)。这样要计算两次乘法,一次加法,比较繁琐,难度较高,容易出错。改进后的过程如下:先求侧面积:3.14×4×6=24π(平方分米),再求底面积:3.14×(4/2)2×2=8π(平方分米),最后求表面积:24π+8π=32π=100.48(平方分米)。前面两步结果基本上用口算就行,最后一步再用乘法速算出结果,这样减少了计算频率,降低了计算难度,简便易行,准确率大大提高。
采用综合式该法优点更为明显,根据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a×b×c=a(×b×c),以及乘法分配律:a×b+a×c=a×(b+c),先采用简便方法计算,最后再求出“Xπ”的值。如上题综合式如下:
3.14×4×6+3.14×(4/2)2×2
=3.14×24+3.14×8
=3.14×(24+8)
=3.14×32
=100.48(平方分米)
又如,以上教材第40页例2,一堆煤近似圆锥体,底面周长18.84米,高1.8米,准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立方米煤重1.4吨)。教材采用三步分步式计算,共有四次乘法、两次除法计算,麻烦不说,准确率可想而知。在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步骤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式计算较为简便,且π以外的乘除法都先计算(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中这样计算是符合运算规律的),最后再求关于π的值,学生都会做得心应手:
3.14×(18.84÷3.14÷2)2×1.8×(1/3)×1.4÷5
=3.14×(9×0.6×1.4÷5)
=3.14×1.512
=4.74768
≈5(辆)(这里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创意法即创设新意。如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新意呢?本文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来探究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创设新意。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二)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
(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
(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
(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
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三、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是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一下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不管是哪种版本,编者在编排新知的巩固练习中处处渗透着对旧知的巩固。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几个章节里,就安排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平均数应用题”等旧知的复习。如果在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抓细抓实,采取“讲一题、带一串”的方法,平时就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适时地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和遗忘进行补救,对最后的总复习定将会起到巨大的缓冲作用,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将随着平时的复习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六年级教学质量,也为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总之,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去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意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将显得更重要。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创意法教育界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摆在我全体六年级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浅谈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之培养检验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是体现在对问题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不然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没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法中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少要求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这一环节。学生的回答只要是教师和其他学生认为正确就算通过,教师也总是问:大家认为他的回答正确吗?或大家同意吗?真的大家庭同意就是正确吗?久而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反思检验这一良好习惯培养的机会。
过分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在六年级作了一次调查,发现竟有60%的学生不能正确说出方程的检验过程,有35%的学生不能选择合理的方法对计算题进行检验,甚至有的学生对刚学的解比例也不能进行检验。
认为检验习惯可以临时抱佛脚。往往到了临考时教师都有会在试前叮咛同学们要检验啊!这种叮咛最后显得是那样的苍白。在对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竟然80%的同学没有对问题解答进行检验的'习惯,学生认为检验非常麻烦,可见检验习惯的培养非常迫切。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示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问几次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而不只是大家来告诉他结论的正确与否,对大家和书本提供的结论都要有验证的习惯,这种习惯长期坚持就会成为师生不自觉的行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欢迎参考!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关于π的计算比较繁琐,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差错,计算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熟记2-9π的值,掌握简便竖式技巧,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将会降低计算频率和难度,使学生乐学易学,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圆、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时,即使较好掌握了计算公式及解题方法,由于π(小学取值3.14)参与计算,比较繁琐,学生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差错,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造成学生害怕计算,厌恶学习的心理,出现事倍功半的困境,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关于π的计算策略,不妨一试。
关键词:熟记π值竖式技巧最后算π事半功倍
首先要熟记2-9π的值。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单元中,在认识了π,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时,先让学生熟记2-9π的值,即: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经过读背、默记、默写、抽测等方式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达到烂熟于心,随口便答的境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六年级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点,其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在整个学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改进小学六年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对当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论建议,希望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不仅为中学、大学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它也为将来学生接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的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与心理发展,孕育了学生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新课改要求缓解学生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给数学的课堂效率提出了挑战。
1我国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教学手法单调,数学教学由于概念抽象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难以提起兴趣,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理解内容,课堂缺乏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导入和启发,教师往往通过讲解例题、布置作业、讲解作业等来完成数学教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下。第二,作业量大,作业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教学方法不佳,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所以寄希望将教学任务交于作业,学生在巨大的作业量面前,由于对知识点没有进行理解,很难按时完成,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压力。
利用创意法对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第1篇:利用创意法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
摘要:创意法即创设新意。如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新意呢?本文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来探究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创设新意。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