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论文

贸易经济专业注重内贸与外贸相结合、营销与管理相结合,以内贸、营销为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高素质复合型的能在工商贸企业从事贸易、营销与管理等实际业务工作和商贸部门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贸易经济论文1

  摘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领域里引发了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其中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倍受各国关注。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只有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之上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够有力地应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可持续贸易,环境成本,清洁生产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保护生态资源,保护环境为名,对产自其他国家的产品设置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的或大多数国家所能接受的检测标准,以达到阻碍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绿色贸易的产生适应了环境保护的要求。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是通过不断地向自然界无节制索取换来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后果是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类正在品尝自己酿造的苦果,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水资源危机、海洋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等。环境的恶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由此,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对环境的友好。绿色贸易壁垒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出现的,所以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一种合理的身份。然而,绿色贸易壁垒又是一种国家贸易保护的手段。特别是因其合法性、合理性、广泛性、隐蔽性,透明性等特点,在全球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大量削减的情况下,似乎再也找不到比绿色贸易壁垒更隐蔽、更合适、更易接受的阻碍别国产品进入的理由。而这一切共同影响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

  二、可持续贸易的概念及特点

  (一)可持续贸易的概念

  可持续贸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贸易的可持续性,即贸易不仅在当前有较快的发展,在未来社会也要有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一国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贸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可持续贸易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对外贸易的增长。

  (二)可持续贸易的特点

  可持续贸易强调贸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企业不仅要追求贸易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不仅重视贸易的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贸易的质的增长;不仅重视贸易的眼前增长,更要重视贸易的发展潜力。

  三、绿色贸易与可持续贸易的关系

  绿色贸易是实现可持续贸易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绿色贸易的实施,继续走高污染高消耗的老路,可持续贸易就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眼前的高速发展会造成日后的停滞不前。可持续贸易是绿色贸易的终极追求,绿色贸易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可持续贸易的发展,而不是为各国构筑贸易壁垒提供合理的借口。绿色贸易壁垒不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设置统一的环境标准、检测标准,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的自由流动,是自由贸易的一种倒退。有些国家对绿色贸易采取歧视性做法,实行差别待遇,即对于产自不同国家的同一产品适用不同的检测标准或者对进口的产品与产自自己国家的相同产品实施不同的检测标准,更是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一种破坏。所以,只有坚持可持续贸易的长远目标,绿色贸易才不会背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沦为贸易保护的工具。

  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可持续贸易发展的途径

  (一)政府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可持续贸易发展的途径

  1.加强绿色贸易的宣传普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较高的环保意识,想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有所突破,是不现实的。当前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不高,总认为自然资源是上苍赐予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怎么索取和破坏都是我们的权利。殊不知自然资源不仅仅是上苍赐予我们这代人的财富,更是属于子孙后代的,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让它在自己的手上消失殆尽。如果那样做,无异于犯罪。我们的邻居日本,国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6%,却不舍得砍伐一棵树,而大量进口我国的筷子。日本人每年用掉的中国产一次性筷子相当于200万棵树木,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缺少环保意识的民族是可悲的,是缺乏发展潜力的。我们必须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是发达国家的一种贸易保护的手段。但同时要看到,绿色贸易也给全人类带来了积极影响,如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对环境资源的改善等。任何人都不应该拒绝这种合理的发展。因此,我们就要加大环保意识普及和宣传的力度,让可持续贸易的理念深植于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大环保科技投入,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有了好的环保意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因素是要有比较高的环保水平,否则可持续贸易的发展只是停留在意愿基础上。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环保技术上比我们先进很多,但他们不会完全无偿地把自己的环保技术公开,让发展中国家受益。他们会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保密自己的技术。所以我们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培养自己的优秀人才,加强环保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同时,要提高由研究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能力,使研发成果早日得到应用,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加强监督,引导企业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对传统生产的一种变革,强调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将过去对企业的被动的污染治理转为主动的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推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清洁生产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所谓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而推行清洁生产的核心力量是政府,政府要通过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行各种优惠政策刺激企业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组织宣传、普及清洁生产知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开展有关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投资建立各种创新性科研基地,以开辟更深更广的清洁生产新领域。

  4.组织专门机构,发布国际贸易壁垒信息

  贸易措施的透明度对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常运作是至关重要的。WTO的许多多边贸易协定都有透明度原则的规定,要求对于环境保护的贸易措施和对贸易有重大影响的贸易措施履行通知登记的手续。充分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由专门机构对国际社会公布的绿色贸易壁垒信息及时收集、整理、总结、发布,并对可能给贸易造成的影响进行宏观预警以指导企业改变出口策略,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5.放慢出口速度,提高出口质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世界都享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我国的出口量已经跃居世界笫1位。20xx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出口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的舆论压力。高额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部依存增大,

  风险加大。一旦国际经济有什么波动都会给我国带来较大的影响,影响我国经济安全。部分出口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更使得国内的资源消耗增加,环境压力加大。应当适当放慢出口速度,提高出口质量,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与新产品研发,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并对资源破坏严重的产品限制出口,努力在出口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

  6.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促使企业从源头控制污染

  环境成本是指商品在开采、生产、使用、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流失而形成的成本。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消除其外部性,即环境成本内部化。企业是生态环境最大的破坏者,可在利益的驱动下,在生态环境没有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企业对生态环境往往漠不关心。最有效的做法是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才能迫使企业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而环境成本内部化后,企业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其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减少环境污染,主动推行清洁生产,以尽量减少产品的环境成本,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从短期效果看,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环境成本内部化后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制和开发无害的替代产品。这些措施有益于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益于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7.建立完善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环境法律制度

  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环境立法作为支撑。我国的环境立法尚不健全,缺乏适应绿色贸易、可持续贸易发展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当出现一些新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事件时,往往无法可依。为此,我们首先要更新环境立法的理念。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标不仅在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是要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我们要针对环境法的立法缺陷进行修改完善。针对环境违法处罚单一,以罚款为主且罚款金额过低这一情况,可以增加行政处罚的种类,如责令企业停业关闭、停产整顿、对其主要责任人予以行政拘留等等。还可以扩展新的罪名,加重对违法者的刑事制裁。当违法者的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时,其便会自觉遵守法律、保护环境。环境法中的排污收费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数额太低,不能起到减少排污、积极治理的作用。其结果是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因此应加大排污收费的标准,并且对于超标排污的要规定较高的处罚数额。迫使企业在缴纳排污费用与治理污染之间选择后者。我国环境法有关公众参与的现行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内容少,涉及面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鼓励参与的激励性规定,没有关于环境权益、参与环境保护渠道及信息公开化的有关法律规定和配套的实施机制,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公众参与制度难以落实。因此,应尽快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充分发挥利益激励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环境治理。针对洋垃圾等废物进口污染我国环境的事件,应该在环境法中加入禁止废物进口的规定,并对其实施严格的制裁措施。目前我国还应该加强企业设立审批立法,以污染的程度而不是投资的数额作为评审的级别。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

  (二)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可持续贸易发展的途径

  1.提高可持续贸易发展的认识,坚持清洁生产

  可持续贸易要求改变过去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做法,将环境利益与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建立投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理性的选择,更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出路,企业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任何人都是无法回避的。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去考虑持续发展、更不去关心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其停留在高新技术生产链中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而这部分分工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还剥削劳动。其结果是此类必然会遭遇淘汰的境况。因此如何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分享其中最有价值的环节,是企业应有的长远规划。而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改变过去以消耗巨大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移到以知识、资本、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去,注重清洁生产。由于实施清洁生产是企业实现发展生产、保护环境双赢目标的最佳选择。企业还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清洁生产。如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实行清洁生产。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与清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加清洁生产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清洁审核,等等。

  2.加大信息平台利用,及时调整出口结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不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缺乏前瞻性。由于信息的滞后、闭塞,致使企业不了解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环保法规。有时国际市场已经对我们的产品做出反应,极有可能会对其采取限制性措施,但企业浑然不觉,仍一心追逐产量和出口数额,丝毫不改变出口策略。大量产品继续涌入进口方市场,其结果是产出越多,损失越大。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谁就可能掌控了竞争先机。为此,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信息部,及时了解国家发布的国外与贸易有关的信息。对国际信息的研究把握要与产品的生产销售相结合,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对出口政策做出调整,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保护出口利益。

  3.发展多元出口战略,积极拓展销售市场

  我们的产品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欧美和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很高,我们暂时很难达到他们的要求。大量的产品集中在这些市场销售,这既对进口国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压力,也为中国的出口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出口受阻,我国的出口产业会遭受沉重打击。应该改变出口地过于集中的局面,积极拓展新的海外销售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总而言之,针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领域里引发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突出环境成本核算与清洁生产运行的机制建设,坚持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可持续的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悦,白玲.绿色壁垒与可持续贸易发展田,市场贸易,20xx(2).

  [2]张晋强,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新战略[J].山西科技.20xx(2).

  [3]袁泉.中国企业绿色国际竞争力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xx.

  [4]同上4。

  [5]夏光.对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状况及修改调研[J].中国环境报,20xx(5).

贸易经济论文2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作为边境大省,黑龙江发展进出口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金融危机下如何克服困难,抓住机遇,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是摆在外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黑龙江进出口贸易发展基本概况

  20xx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了200亿美元,达到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增幅比全国高14.6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第11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对俄贸易额实现1 10 6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量的19.5%,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20xx年,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为93.8%,比20xx年提高了24. 1%;其中全省机电产品出口39.2亿美元,比上年提高了5.6%,比20xx年增长17.7倍,年均增长达到44. 2%。

  从主要进出口贸易额来看,20xx年,全省对俄罗斯贸易额实现110.6万亿美元,增长3.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8.3%,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9.5%;对美国贸易额实现14.4亿美元,增长84.5%;对韩国贸易额实现9 6亿美元,增长10.6%;对日本贸易额实现62亿美元,增长47%。

  截止20xx年底,黑龙江省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2454家,比上年增加594家。其中,进出口额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47家,比上年增加21家。牡丹江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的城市,牡丹江市贸易额占全省进出口额的43 7%,其中出口占397%,进口占54. 2%;同时,哈尔滨、黑河、佳木斯也成为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城市。

  进出口贸易对黑龙江经济的影响

  (一)对经济的影响

  黑龙江省20xx年的外贸依存度为19.1%。其中出口的依存度为13.8%,进口的依存度为5.3%,分别比20xx年提高了11.3、10 0和1.3个百分点。从分析可见,尽管黑龙江省外贸依存度位列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12位,也初步显现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仍依赖出口型的特征。如按支出法进行测算,20xx年黑龙江省净出口增加值为7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1%,拉动了黑龙江省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分别比20xx年高出7 1个百分点和1 1个百分点。

  (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

  本文主要研究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税收和涉外税收两部分。20xx年哈尔滨海关征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全年净入库额为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涉外税收实现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海关税收全部上缴中央,涉外税收中留给黑龙江省的税收额为24.9亿元,增长28.4%,占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的3.2%,为黑龙江省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进出口贸易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边境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驱动第一产业,牵动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带动以旅游、物流、咨询、广告、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是牵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20xx年,黑龙江省出口商品构成中,农副产品占g%,其中对俄农副产品出口占8.6%,目前,黑龙江省建立境内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每年对俄出口菜50万吨以上,金额达2亿美元。二是驱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黑龙江省提出加快构筑沿边开放新格局,加快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推进境外加工园区建设。20xx年黑龙江省新签订对俄经济合作项目38项,合同额达2.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 7亿美元。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黑龙江省开发界江游、跨境游,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增加了新的亮点。20xx年黑龙江省国际旅游创外汇收入达到8.7亿美元,比20xx年增长3.6倍。四是以口岸为依托,以贸易为基础的物流产业开始起步。黑龙江省积极探索了哈尔滨一牡丹江一绥芬河一东宁经远东港口海运到上海、江浙地区的“中俄中”大通道的跨境运输新模式。

  金融危机对黑龙江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

  对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截至20xx年9月底,黑龙江省主要对外出口商品累计同比下降19.06%。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下降59.5g%,钢材出口下降49.2g%,农副产品出口下降8.94%; 20xx年1-9月黑龙江省对俄出口额38.97亿美元,同比下降43.5%,占黑龙江省出口总额下降到32.3%,比20xx年底下降14.8个百分点。对韩同比下降了43.89%,对中东同比下降28.57%,对德同比下降17 7%,对中国香港下降22.3g%。

  对黑龙江省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市场大幅上调资源类、能源类商品出口关税;二是美元持续走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黑龙江省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木、原油、成品油、化肥、纸浆、铁矿沙等资源性商品。随着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的升高,黑龙江省进口企业付出的成本也随着增加,加上国内市场价格调整滞后,企业利润空间减少,影响企业进口的积极性。20xx年1-9月同比原木进口下降41 .79%,原油下降16.93%,钢材下降40.66%。

  对黑龙江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国外采购商推迟或取消订单,黑龙江省出口企业订单减少,销售额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黑龙江进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外贸易规模偏小。虽然20xx年全年外贸进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但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总额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为0. 9%,不但远低于对外贸易发达省份,在东北三省中,也远低于辽宁,进出口总额仅相当于辽宁的31 .6%。20xx年全省进出口额在30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147家,由于对外贸易规模偏小,对经济的影响偏弱,直接导致外贸依存度水平偏低。20xx年黑龙江省外贸依存度不但远低于北京(179.9%),上海(163.3%)、广东(132.9%)等发达省市,而且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92%)。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黑龙江省出口产品仍然以农产品、服装、家具及其零件、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仍然偏低。20xx年,黑龙江省外贸出口构成超过5%的只有五类,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23 . 6%,服装出口占36.6%,农产品出口占g%,家具出口占7.1%,鞋类出口占5.6%。黑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是偏小;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更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仅没有实现增长,比20xx年下降13%,仅占出口总额的1.8%。

  贸易方式不合理。由于黑龙江省处在边远的省份,受地缘因素的影响,对外贸易方式一直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对外加工贸易则相对薄弱,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的比重小。20xx年,黑龙江省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合计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9.6%,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加工贸易只实现8 1亿美元,仅占进出口总额的3.5%,而辽宁省加工贸易比重为40.4%。

  规避金融危机能力差。由于黑龙江省贸易市场集中,缺乏自由度,原产地产品出口比重低,品牌匮乏。如遇市场波动时,应变处理机制差,易产生贸易被动。20xx年,黑龙江省前三位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欧盟、美国所占外贸出口比重为62 6%,尤其是对俄外贸出口比重高达48 1%,市场集中明显。此外,据统计,出口产品中黑龙江省的产品不足14.1%,其余的是从黑龙江省海关过境的外省产品,这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加快黑龙江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创新外贸发展模式。黑龙江省要实现对外贸易新突破,必须走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升级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由一般贸易向高附加值贸易转变;由主要依靠货物贸易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多向发展转变,由单一市场向多元市场转变,由出口贸易向跨国经营合作转变由以贸易促经济发展向通过社会、文化、政治的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的更高方式转变。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坚持扩大规模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并举,不断增加外贸进出口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导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应在保持机电、服装、农副产品出口增势的基础上,依托黑龙江省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引导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机电产品进出口基地和机电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汽车配件出口基地、机床出口基地、农机装配、石油设备制造出口基地的发展。积极支持基地产品出口,将对俄出口基地产品扶持政策扩大到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将由省级扶持扩大到由省、市、县按比例分别扶持,重点支持汽车、机床、石油设备、电站设备、矿山机械、机车车辆、特种钢材、石蜡、轮胎、化工产品、医药品、家具及木制品、亚麻制品、绿色食品、山特产品、乳制品、肉禽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同时,加大石油、矿产、木材、化肥等能源、原料进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挥进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壮大外贸主体。政府要整合产业链,也就是整合进出口贸易企业,在147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进出口企业中,应重点培育机电、农产品、建筑装饰材料、木制品、医药五大出口企业集群和100家出口骨干企业。进出口企业要“抱团”积极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政府应制定扶持实施细则和措施,建立进出口骨干企业资质核定制度,对骨干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加工型出口企业和大型流通性外贸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加工贸易。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资源和地缘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支持省内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林木、石化等行业产品加工贸易,扩大加工贸易规模,提高贸易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既要鼓励沿边地区发展面向俄罗斯市场的加工贸易,也要依托俄罗斯人才、技术、地缘、环境优势,引进俄罗斯航天航空、船舶、军事、生物等世界先进技术,建立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加工带,发挥桥头堡优势,发展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加工贸易。

  以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带动出口贸易。利用东北亚区域及延边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建筑、通讯、旅游、运输、批发零售、酒店餐饮、计算机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形成良性互动发展。除政府间高层政治交流外,要出台政策,鼓励开展文化、体育等民间社会交流,通过民族交流互信,确立民族间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通过我省电站工程、石油工程等国际劳务工程承包优势,带动出口贸易。

  完善进出口市场中介组织。政府和商务、海关、口岸、商检等部门在大部制改革中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精简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放权于行业协会,以发挥行业协会在申诉应诉、公共游说等方面优势。鼓励涉外金融、保险、物流、外贸、物资、人才、劳动、技术、咨询、货运代理等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在招商引资、行业自律、集体谈判、规范化运营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和提高要素市场的综合功能。

贸易经济论文3

  1 引言

  纺织工业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20xx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创汇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7%,其中服装出口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0%,即312亿美元。中国加入WTO后,纺织业将是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服装行业也将受益匪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日前,江苏某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品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而另外一家公司出口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迫回销,理由都是因为这些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这些案例提醒国内服装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产品进入其他WTO成员国的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虽然将逐步取消,但也要看到,中国服装要进入发达国家,面前还横着一道“绿色贸易壁垒”。

  2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1]。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近年来,质量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也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目前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已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欧盟已禁止进口服装纺织品使用含镍在0.5mg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钮扣、拉链、服饰等金属物等。这些规定,已经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有关法令规定,销售和进口纺织品需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这给纺织品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以服装为例,过去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存在着两类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指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壁垒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有些经济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综观各国制定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即服装中不得含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得存在潜在的、可能对人体或其他物体造成伤害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产品对环境无害”的概念已成为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的普及,使这种技术标准和环境贸易政策在名义上更具合理性,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服装和纺织品,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将会被禁止进口。

  3 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方式

  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国际贸易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冲破,主要采用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方法。各国主要采取下面3种方式[2]:

  (1)申请使用某种标签的方式。国际上的一些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或流通企业、消费者组织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各种符合性评定程序,纷纷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如:德国Scotdic染料公司的Eco-Tex、消费者和环保纺织品协会的MUT等。其中Oeko-Tex标准100由于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与生产者的要求,且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已成为欧洲较具影响力的被采用较多的生态纺织品标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程序,由经授权的专业检验机构,按照确定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对申请者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可能按附加的要求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后才能授权在其申请的某种产品上使用该标签。

  (2)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国际通行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3)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买家(进口商)指定的检测项目或自定的标准对由卖家或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选择使用生态纺织品标签进行生态纺织品的认定,其对象为申请者的最终产品。相对而言,其手续繁杂严格、过程长、花费多,且使用标签只能局限于申请的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而不是有些人误认的获得某一产品使用标签的授权就可以在其所有产品上使用该标签。另外,授权使用某种标签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即将过去时,必须经过一个简易的复审程序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而在标签使用的有效期内,一旦原材料、工艺、使用的染化料和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必须进行申报并经过评估后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因此,此类标签认证方式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实际上,绝大部分买家(进口商或经销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来确定自己的验收标准,不仅对检测项目会有所增删,对限定指标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些监控项目因尚无成熟的检测方法而要求供应商签署承诺书,保证在其产品中不含或不使用其规定禁用的化学品和原材料。采用这类方法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在目前的生态纺织品检测认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不仅省时、省钱,而且同样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就中国庞大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在环保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据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驻中国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xx年6月30日,该公司上海办事处共在中国颁发约180张证书。在这180张证书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外贸出口企业及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而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辅料商等却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的。在中国七万多家服装企业中,也只有知名品牌“杉杉”、“波司登”、“铜牛”等18家企业24种产品获得绿色认证。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这反映出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面对席卷世界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锐性,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概念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环保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如20xx年1月至10月在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品实验室所受理的321批出口纺织品服装中,共有201批产品因国外要求指标高于中国国家标准而被退回。

  第三,是环保技术和措施不健全。现在中国纺织品从原料到制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及废弃物的处理,没有考虑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印染行业的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环境污染更为严重[3]。

  中国加入WTO以后,虽然困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的关税、配额等贸易障碍有望消除,但支撑中国纺织业大国的劳动力优势将有所减弱。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标准等手段,设置的一系列绿色壁垒障碍限制产品进口。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重新认识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在劳动力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纺织大国出口的优势。

  有人预言,今后“绿色壁垒”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消费的浪潮将对中国服装业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5 扩大中国服装出口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不断出现和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巩固和提高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具有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消极一面,但更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一面。绿色贸易壁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趋向和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对正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的积极回应。因此,在WTO的游戏规则中,他是受到保护和鼓励的。

  其次,要通过立法、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

  第三,要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近年来,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陆续在中国的香港和上海、日本、韩国设立办事处,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更快地加入到生态纺织品标签计划中来。

  第四,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绿色贸易壁垒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乃至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绿色贸易壁垒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不断地变化和加强。资料表明,由于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博得消费者青睐,目前世界绿色消费的总量已达2500亿美元以上。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生态服饰已开始成为消费的首选,喜欢购买绿色产品的人超过50%[4]。

  6 结语

  中国对绿色纺织品服装的开发起步晚,至今尚未制定相应的认定标准和制度。这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中国发展生态纺织品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尽快完善相关的环保法规,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大力研制和开发生态纺织品,推动中国服装技术的全面提升。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纺织品不仅成为国际纺织竞争的新热点,也成为21世纪纺织服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服装企业应在新一轮绿色消费的浪潮中,积极参与,奋勇争先,争取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收稿日期:20xx-04-12

  【参考文献】

  [1] 蒋杰生,董雅宇.中国服装业警惕出口绿色贸易壁垒[J].中国纺织,20xx,(4):22-24.

  [2] 黄耀辉.中国纺织服装业推出绿色服装应对入世[J].国际贸易,20xx,(6):18-21.

  [3] 王建华.生态纺织品认证不可忽视[J].中国纺织,20xx,(1):25-27.

  [4] 李翰如.服装企业能否越过绿色贸易壁垒[J].中国纺织。20xx,(5):20-23.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2-04-06
【yjbys.com - 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1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2

  1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经济学(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0-11-13
【yjbys.com - 参考文献】

15.朱榄叶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韩立余著《WTO案例及评析(1995-1999)》(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7.韩立余著《WTO案例及评析(20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杨荣珍编《WTO争端解决案例与评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版
19.周忠海著《论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载于《北京市政法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0.赵秀文著《论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载于《国际法学论丛》,民族出版
社2001年版
21.杨国华等著《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程序研究》,载于《法学评论》2003
年第2期
22.杨国华、李詠著《谈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第三方》,载于商务部网站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与改革
47
23.王新著《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下一轮谈判的主要问题及我们的'对策》,载于《律
师世界》2002年第2期
24.郭双焦著《当前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载于《经济师》2003
年第6期
25.韩保庆著《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浅析》,载于《对外经贸实务》2003
年第6期
26.黄志雄著《对发展中国家参与GATT/WTO争端解决活动的法律分析》,载于《法
学评论》2001年第6期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国际贸易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经济论文(精选11篇)

标签: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2-10-18
【yjbys.com -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贸易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经济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际贸易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经济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广泛运用到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的运营现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实行力度较弱,效果不理想,因此企业相关财务部门需要及时改进管理措施,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并阐述了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从宏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分析、预算和财务协调等工作内容,具体是指企业在分析内部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对企业总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控制。从微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在组织具体财务活动的管理以及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中的管理,具体是指企业在资金分配与运营管理,政府、企业各部门与债务人之间财务关系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对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营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企业经济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