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农田水利论文1
我国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建设事关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实现,目前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大力加以解决。本文试图从分析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对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管理对策作出思考。
一、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因为农田水利的建设不仅要为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还要满足人畜饮水等问题。如下对具体存在的问题简要阐述。
1.基层水利建设权责不明确。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分配不明确,造成了一些乡镇、村的基层小型水利工程长期缺乏管理,而使一些设备长时间得不到修理而提前损坏。另外,还会造成水利建设口号喊得过多,但是缺乏实际举措。特别是当农民收益降低的时候,造成他们对农业缺乏信心和热情,也直接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基层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2.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由此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3.基层水利工程设计水平不够高。一些基层水利工程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造成了设计过于仓促,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另外,设计方案还具随意性,设计图纸在施工的时候可能遭到随意的更换。
4.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镇)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5.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6.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某乡(镇)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水库,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7.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理工作不到位。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而且技术装备过差,人员素质水平不够高,缺乏维修设施的保障。各级水管单位的人员管理费用和工程维护费用不能够按时落实到位,甚至使水利单位入不敷出。最重要的是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和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了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一些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工作责任心,没有监理经验,没有合理的方法和手段,造成了监理工作不到位,对工程质量监测不够。
二、改进农村基层水利建设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建立一个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和管理方面包括很多内容,也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经济利益。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施工程序和规范,并在施工工程中落实好,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2.加强对农田水利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建设施工时,就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施工的每道工序、一定要求严格按章操作,并对其施工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对于建设施工材料和设备也要严格检查,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效果和质量,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顺利的完工。
3.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对于一些资金欠缺的农田水利工程,政府和村里干部都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加强村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资金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保证每分钱都能用到实处,此外可以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受益民众收取一些合理的费用,用于当地水利工程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上面,增加水利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对策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说明,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显著,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立足实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建设的解决措施,另外在建设管理中,一定要提出有时效性的解决办法,这样在真正的实施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也要加大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促使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有一个现代化的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田水利论文2
摘要:我国传统的水利灌排模式及粗放型水稻种植方式,未经任何处理的稻田由于排水携带高浓度的化学元素直接流入河流中,引起水质极度恶化,造成水稻区严重感染。基于对农业的基本状况研究,构建“四道防线”水田防污系统,经试验验证其化学排放量急速下降,净化效果十分显著。“四道防线”水田防污系统不仅丰富了农业面污染治理方案和措施,更对我国南方污染区域的治理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业污染;“四道放线”;面源污染
近年来,农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面对的重大威胁就是废水污染。我国相关排水报告显示,自20xx年以来,由农业形成的化学品物质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重较大。农业面临的污染中,种植业的化学物质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30%左右,农业源的不断污染使得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受到巨大的制约。正因如此,开展农业污染物消减研究对于削减农业污染有极大的意义。而国内外农业学者对农业污染源的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在水稻节水减污研究中提出了在间歇淹水和薄浅湿晒模式下,铵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1.4%和27.7%。但是已有研究较为单一。因此,“四道防线”的提出对降低农田水利污染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更进一步验证其实用性及结构模式,该文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1“四道防线”系统的运作模式
“四道防线”分为4步,第一道防线是由上游的灌溉水源对田间水肥的综合调控,第二道防线指的是田间草沟的作用,第三道防线是湿地的作用,第四道防线指的是骨干生态沟以及下游灌区和河流的相互作用,4道防线进行科学的协同运行和综合治理,才能发挥其治理水污染的最佳作用[1]。
2“四道防线”节水控污的理论
2.1第一道防线:田间水利的综合调控
我国的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较大,并且利用比例不高,氮肥的利用率普遍未能超过50%,农药使用率只有5%,作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措施,田间的水肥调控通过3种方式进行,减少排入水体农用水量,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浅湿灌同间隙灌与后期污水曾灌溉的用水量都可分别降低8%~19%、13%~25%与30%~50%,在很多情况下最大节水应控制在20%~30%。并且摸、稻田节水的浇溉减少了氮和磷成分的流失,根据统计流失的氮和磷化学成分的负荷减少的幅度达到了20%~40%。不仅减少了化肥随水分流失这一问题,同时从根本上达成了面源污染排放的这一根本目标。
2.2第二道防线:田间沟渠
草沟指的是有机野生植物的地下排水系统。稻田中排出的氮气和磷成分的污染率先进入草地或者沟里,经过植物本身的过滤作用和排放作用,氮、磷等化学成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去除,做到了养分的充分再次利用,减少了水中污染物的存在。草沟对若干种化学物质皆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清除效果,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达到了51.6%~37.8%。
2.3第三道防线:湿地
其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人发展起来,运用于生态处理上。作为一项新技术,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去除污物和恢复生态系统,成本并不高,算是相当物美价廉的生态处理系统[2]。其在生态上的广泛运用使得其发展前景无限好。湿地的主要主要是湿地基质、水生植被以及微生物的科学化相互作用而达到去除面源污染物的实际效用。水生植被是湿地的核心,经研究表明,湿地中的植被对化学物质有极高的吸收能力,以常见的氮和磷去除率为例,其去除率竟高达59.1%和62.8%。其余研究发现,湿地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达到了56.76%。在对其他地域的研究发现,湿地在农间排水使湿地的氮成分降低至了35%~52%,磷总比下降27%~35%。因此,湿地在净化方面有极高的效用。
2.4第四道防线:骨干生态沟
这条防线是通过对沟渠的生态改变和性能的强化,利用科学的多重作用对农业面源的化学物质进行净化及处理,达到消除化学物的作用,使得沟渠中的植被起到控制水流的流速和吸收养分的作用,增加水体的净化度。该防线对面源排水中氮气和铵态氮的去除效果良好,某研究地的平均去除达到了54.5%和43.7%。在一组人选样调查中,研究一段350m的排水沟渠在下雨后对氮气和磷的去除效果,事实证明前者的去除率达到了40%~70%,后者的去除率达到了20%~80%,这条防线很明显更加提高了对化学物质的去除效果。
3结语
稻田面源的“四条防线”治理清除系统,不但丰富了对污染物处理的理论内容,并且对水稻节灌溉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贡献性作用,其对保护环境及水域有着实质性的帮助和技术性的成效,其具有非常高的实践理论价值,对我国部分南方水稻灌区面源污染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玉文,茆智.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构建及其效果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xx(3):137-145.
[2]陈雷.关于水利发展与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利,20xx(22):1-14.
农田水利论文3
【摘要】通过总结郯城县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各涉水、涉农项目统一打包下达,整合连片规划,统一工程建设监管,统一行业标准规范进行实施的对策与建议,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郯城县;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郯城县总人口94.1081万,其中农村人口70.7743万。土地总面积11.95万hm2,其中耕地面积7.17万hm2。近几年,郯城县水利局、农业开发办、农业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等各涉水涉农主管部门相继实施了各类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任务,主要包括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及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等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项目实施过程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此作一总结。
1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同涉水涉农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有差别,导致工程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设计依据不统一
各主管部门自主选择咨询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由于业务知识的局限性,造成了委托设计咨询单位资质承揽业务范围的不同,导致过多施工图不符合农田水利规范图集的要求,往往忽略水力要素,造成设计尺寸不经济。
1.2招标投标标准不一致
1)标段划分。各涉水涉农项目区面积较大,分散不集中,涉水部门按照项目性质类别,一般划分1~3个标段,而其它涉农部门按照造价约200万左右进行划分标段,标段划分较多。2)招标资质要求。涉水部门招标资质要求水利水电2级以上,涉农部门招标资质范围要求公路桥梁、房屋建筑、市政、水利水电3级以上。3)招投标不规范。按照综合评分法进行评标,由于划分标段过多,资质范围和级别要求不同:一是导致投标商较多,竞争能力大,评标工作量大,易出现围标、串标、高价中标等非法投标现象,造成招投标市场混乱;二是资质类别较多,易出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力量的薄弱,造成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施工标段较多,发包人协调各标段工作量较大,管理难度加大,不利投资控制。
1.3建设管理程序差异
发包人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控制管理的核心,涉水部门拥有专门的工程科室及业务领导,建设管理程序上严格按照四制管理、动态管理,职责分工明确,能够全面加强进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而其它涉农部门项目负责人,大多不是工程技术业务人员,往往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不了解,业务知识欠缺,部门技术骨干较少,甚至有的发包人根本没有技术人员,造成工程实施中出现工作重点掌握不清,乱安排,乱指挥等现象,致使工程建设程序及管理混乱,无法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及建设目标的实现。
1.4档案资料管理混乱
涉水部门资料往往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整理,格式、项目比较规范齐全,而涉农各部门项目,往往出现工程完成了内业资料尚未整理或者不知如何整理的现象,业主的管理混乱造成监理职责不清。施工质量评定、进度拨款、结算资料不按照规定格式去做,缺表漏项较多,格式不一,缺乏规范性,没有统一的整编标准,导致竣工资料虚假混乱、失去存档的价值性。
1.5运行管理制度薄弱
工程范围较广,分散不集中,管理难度大。涉水部门项目建成运行验收合格后,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把水利工程设施、供水设备产权、管理、维护、管护全部根据管理范围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各涉农部门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即移交所属乡镇政府运行管理,一方面由于乡镇政府不是专属于管理单位,往往造成管理一盘散沙,无专人分片负责管理,管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利用率较低,导致工程建设功能及效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工程后期运行毁坏较多,无任何维护投入,导致工程建设的目的失去意义。
1.6项目区规划不尽合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大纲基本要求:各项目区尽量整合连片,综合实施,规模治理,而各部门的项目区分散郯城县南北东西不一,造成无法连片综合整治,不能发挥规模效益,导致资源浪费现象。
2对策及建议
针对同类项目性质,为确保实现工程建设目标,规范整个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建议如下:
2.1打包下达资金计划
为保证各涉水涉农项目达到“旱能浇、涝能排”连片整合、综合治理、发挥规模效益的目标,建议各专项治理资金下达到省级主管部门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把各涉水涉农同类工程资金计划,打包下达到专业优势明显,有实力、技术力量雄厚、熟悉工程建设程序的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规划实施。
2.2统一建设规范标准
建议以水利水电行业规范标准为基准,兼顾各自的政策要求和行业标准,由省级出台一套农水专用规范作为依据,委托水利水电资质级别满足要求的单位,进行统筹规划编制可研报告及实施方案;规范招投标市场,合理划分标段;统一规范内业资料整编归档标准及格式。
2.3统一建设监管
为加强对工程地建设管理,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委派面上熟悉情况、专业优势明显、综合协调能力强的部门统一建设实施,并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相关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涉及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及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独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杜绝违规现象发生。
2.4建立完善运行管护机制
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根据谁受益谁管理的运行管理机制,责任到人到户,鼓励建立用水户协会、专业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科学管理模式进行分片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5推行第三方质量检测制度
由于各涉水涉农项目建设内容多,且分散不集中,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而近年来许多水利工程,在实行“法人负责、企业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不再单纯依靠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进行质量控制,另委托资质符合要求且独立于施工、监理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检测、监督。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与安全,而且也对施工、监理单位起到了加强监管的作用。建议在以后的各涉水涉农水利基本建设中,积极推行第三方检测制度。
3结语
针对后期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水利项目越来越倾向于农田建设,若能大力推行对各涉水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包下达,整合连片规划,统一工程建设监管,统一行业标准规范进行实施的对策,将达到整合连片、综合治理、发挥规模效益的目标。将更有效实现“田地集中连片、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集成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效果;将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对稳定全县农业增产,推动全县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水平,带动社会效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农田水利管理的不足与防洪抗旱策略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农田水利管理的不足与防洪抗旱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水利上的建设是基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国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持,各个地方在农田水利管理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基于此,探讨了当前中国农田水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农田水利管理和防洪抗旱的针对性措施,希望能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农田;水利管理;防洪抗旱;
引言
在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农田水利管理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保证灌溉效率,还能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田水利管理存在一定不足,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中国水资源现状
首先,国内水资源在人均占有量上严重不足。尽管中国占地面积较大,也具有较为丰足的资源储备量,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导致了中国人均水资源储备量严重缺少。纵观全球,尽管中国水资源总量较为充足,然而人均占有量无法和其他国家相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水资源的发展。其次,国内的水资源在分布上也不够均衡[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东南地区的水资源较为充足,但是一些地方,极度缺乏水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最后,中国每年的降水量分布也不够均衡。国内的水资源在每年降水量上也没有均衡分布,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是温带以及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雨水较多,而冬季却很少。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2.1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1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水资源的运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加。但水资源运用量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所以,怎样高效的将节水灌溉技术融入农田水利工程中,已然成为现阶段有关部门和国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之一。基于此,本篇文章就主要对现阶段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根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优化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成效的有效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运用;
引言:众所周知,我国具有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已然成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领域中,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不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仅会造成水资源的大幅度浪费,而且还极有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时就要用到节水灌溉技术了,其不但可以高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灌溉之间的冲突,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其抱有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从而通过使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来替代以往的灌溉方式。我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灌溉技术有:微灌技术、喷灌技术、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雨水积蓄利用技术等五种。这几种灌溉技术的高效利用大幅度节省了水资源。但是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本篇文章就主要对此部分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为全面的应用到农业发展过程中。
关于农田水利灌溉网络工程建设研究的论文
1农田灌溉水源工程情况
境内红卫灌区、炼上电灌站、南部联网集中供水工程、磨滩水库、西冶水库等一批集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供水为一身的水源工程,水量充沛,效益明显。
2农田水利灌溉网络工程建设
2.1张峰水库灌溉网络系统工程建设
张峰水库灌溉网络系统工程是利用张峰水库一干渠输水工程为该县农田灌溉提供的可靠水源保证条件,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以张峰水库为主干、各乡镇区域为分支的树形网络与内部已形成的星形水利工程(董封灌区、红卫灌区、羊泉灌区、南部集中供水工程、炼上电灌站、西冶水库、驾岭乡温沟引水工程、蟒河镇红星供水工程、河北镇石窑引水工程、新建董封乡西哄哄引水工程、新建横河镇盘亭河引水工程)相互贯通的农田灌溉网络系统工程建设。该工程涉及13个乡镇,179个行政村,1.825万hm2耕地。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受益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可新增灌溉面积1.33万hm2。
2.2县域内其他农田水利灌溉网络工程建设
2.2.1董封灌区改扩建工程工程主要由董封水库、上河引水工程、西哄哄引水工程(新建)、红卫水库等4处水源工程联网改造。以董封灌区为主,充分利用已建上河引水工程和兴建西哄哄引水工程增补的水量,与红卫水库联网改造,不仅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灌区缺水现状,而且扩大了灌区灌溉面积,特别是解决了董封灌区北部严重缺水问题,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基本保障。工程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0.131万hm2。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论文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农田水利渠道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渠道的设计和施工将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进行渠道的设计和施工,将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产量,并且有利于实现农田的防洪涝。因此,有必要对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从而通过合理进行渠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研究
1.1设计原则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确保渠道设计的科学性。首先,渠道设计需要以安全为主,在设计时需要尽量避开高填方、深挖方和危险地段。而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够确保渠道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使用功能。其次,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工程所在的地形条件进行充分利用。比如针对地势较高的地方,就需要进行灌溉渠道的布置。而针对地势较低的地方,就要进行排水沟的布置,以确保渠道排水顺畅的同时,实现自流灌溉。在设计灌溉渠道时,需要进行其所在地区是注地还是高地的考虑,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占用田地和民房,并且避免渠道交叉。再者,渠道设计需要尊重}几支结合的原则。完成地形、地质、灌溉控制而积、过水量和渠道结构形式等因素的充分考量后,需要合理设计干渠和支渠的布置方案,并且确保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1.2设计要点研究
(1)渠道规划设计。渠道的规划设计需要在符合灌溉标准要求的同时,符合灌区总体设计要求。首先,需要按照}几渠、支渠、斗渠和农渠的顺序进行固定渠道的设置。在灌区而积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渠道级数。如果灌区而积较人,可以进行总}几渠、分干渠和分斗渠的设计。其次,需要在地势较高的位置进行各级渠道的布置。在布置干渠和支渠时,可以沿等高线和分水岭进行渠道设计。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行政区划和乡村独立配水口等问题,从而使渠系得到合理布置。在选择渠道线路时,需要避免选择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并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自流灌区范围内局部地势高的问题,需要选择经过科学验证的提水灌溉方式。此外,需要尽量将泄水闸和泄水渠设置在干渠重要渠段上游,并且在干渠、支渠和斗渠末端进行退水实施的设置。再者,在进行续灌渠道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渠道流量的计算和设计。比如在干旱地区就应该选用流量最大值,在湿润地区则应选择最小值。但从总体上来看,续灌流量最小不应低于设计流量的40% .最小水深不应低于设计水深的70%。
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思考的论文
农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农业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确保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投入不足、 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不仅建设机制不完善,农田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落后,而且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一直不到位,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着无人看管和维护,年久失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作用的发挥。 所以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业产量的提高, 可以进一步对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进行改善,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有利于农民的丰产增收。 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许多漏洞和缺陷频繁发生,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以降低,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国内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设施标准过低、老化严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都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大多数水利设施已经十分破旧,难以满足现在的农田灌溉需要。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步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越发缓慢,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样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迅速降低。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出路
2.1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根据水利设施性质的不同,建立起中央、省、县乡、农民4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由政府出钱来解决,基本的农田水利实施由省级政府出资,县乡政府负责管理和维护,而一些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能够直接使农民获益的,可让农民自己投入,政府适当进行补贴。进行多渠道的水利设施筹资方式,改变过去依靠财政投入的单一模式,扩展市场渠道和其他渠道,这是保证资金充足的根本原因。可通过市场发行长期基本建设国家债券,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向发展基金,利用减免税收和给予信贷优惠等政策向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筹资。此外还可通过发行彩票、境外投资、个人投资或者企业家捐赠等方式获得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构建多元化的机制要求政府积极对农民和社会群众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水利设施直接获益的农民引导到水利设施投入上来,对民间资金的准入门槛降低,增强民间资金来源。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1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水利设施的运转,并且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投入大于产出的产业,所以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灌区建设的发展资金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所以只能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支持,虽然在灌区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与灌区的发展需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在很多设施老化、损毁的情况下无法及时的更换和维修,严重影响到运行效率,制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提高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如上所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我们结合调查数据,并与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对农田水利灌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从加强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
2.1加快推进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工作
目前我国现用或者现存的的水利设施很大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是处于病状危态的。而这些问题设施并不都是只能废弃的,其中大部分经过专业维修改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我们经过咨询相关的水利建设方面的专家得知,对问题设施进行改建所花费的成本相较于重建时要少得多的,因此对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存在的问题设施进行维修改建将是改善目前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考虑在大片农田中,进行喷灌设施的维修和更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工作。另外,还可以对特殊农田水利灌区的问题设施进行全面整合,与水利方面专家共同解决。
基层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1.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1.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政投资渠道分散,投资效率低由于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条块分割造成信息沟通不够,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各部门负责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建设内容和区域上存在重复,没有形成有效投入,造成浪费。此外,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1.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一是农村水利投资更多的是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而部分地方财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乡两级财政系“吃饭”财政,很难满足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需求,因此中央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投劳由以完成分配任务数为主向自愿出工转变,农民投劳数量直线下滑,造成投入不足。巨大的缺口导致了很多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水库、渠道淤积,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2.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2.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
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理应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从国外经验看,集中财政资金,采取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推进战略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途径,而且各国通过严格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方面具有明确分工[3]。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是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二是建立农田水利投资专项基金,地方政府逐年按财政收入比例拨补资金,保证建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三是稳定和扩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专项投入规模,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并通过政策、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