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农业产业化论文1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的发展做出分析研究,针对现阶段发展的现状,总结发展创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其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理念,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1.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将会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农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先进理念提升等等各个部分组成的。想要完美地调整农业结构,必须要时刻把农业与工业和市场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品流入市场的生产线,让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加工商的利益相互依存,最终实现产业链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发展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必定会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2.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来改变城乡经济差距巨大的情况,在近几年看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缩小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的任务还是很重,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严重拉低省市经济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现在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发展没有规模化,系统化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走农业发展产业化的道路,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缩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1.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以下四种:第一种:龙头企业加农户型。这种模式简单来讲就是企业与农民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同时也是风险承担的共同体。这种模式主要是以龙头企业向外联系市场,向内联系农产品基地,利用龙头企业的强大实力扩大市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基地规模,利用其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但是在这种模式中农民是非常依赖企业的,所以难以保证企业会一直站在农民的利益角度经营。第二种:市场加农户型。这种模式就是农民与市场直接交流,避免了中间其他企业或者个人介入的机会,让农户有直接与市场主体谈判的机会,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的链条,很好地解决了农户有产品难卖的难题。第三种:企业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型。这种模式是农民合作的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重要因素帮助农民生产,同时入股企业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经营的模式来解决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问题。这种模式是相对比较先进的,它增加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第四种:企业加中介组织加农户型。这种模式以农业中介组织为依托,企业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服务,销售各个环节与农户形成普遍联系的网状关系。帮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团。但是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一旦中介组织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都将会瘫痪。2.经营业绩。20xx年,我国粮食产量达58957万吨,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粮食产量九连增。同时,在示范园区建设中,我国以实现农民提高收入为中心目标,重点发展和优先安排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及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化发展层次及水平,农业规模经营已经初步显现,为延伸产业链经营,扩大市场延伸奠定了夯实的基础。3.主要存在问题。首先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程度是非常低的,这也是一直我国农业发展进步小的瓶颈问题,我国大多数农户还是选择分散,独立经营的模式。没有形成大规模农业生产,所以很难实现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造成农户个人面对强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农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失。其次,目前我国针对于农产品经营规模大,在市场影响力大,对于农户生产效应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数量非常少,而且对于产品的加工也大多数都是粗加工,精细加工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相对与国外的农产品大企业来讲,不仅数目不占优势,而且经营规模也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也会逐渐跟不上海外市场的需求,逐渐与世界市场产生差距。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创新举措
1.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在这个科技主导的时代,无论什么产业想要健康成长,都需要科技的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不例外。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促进科技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逐步把农业发展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模式,逐渐把这种新的思想观念深入到农民的思想中,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从而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生态旅游观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这个词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包括旅游业,再加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游客也更加希望去到生态观光的地区游玩。而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挥农村的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型产业。生态旅游观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利用上当地发展农业形成的自然景观,以及该地区农业发展所应用的特有的生活活动吸引游客先来观光,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3.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龙头产业带动型产业中,主要是指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般都是公司和农户建立合作的关系,来建立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实际的发展中,龙头企业的科技一般较为发达,资金雄厚,对于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基本的保障,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种类型的产业结构中,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龙头产业的壮大发展,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具体表现。我们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具体模式的探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并且通过对这些模式的不断创新,来加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快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也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霞.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xx(01).
[2]陈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xx(01).
农业产业化论文2
摘要:当今中国农业中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三位一体,紧密相连的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自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不但农业自身生产结构不断调整,而且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农产品产地通过内部调整结构和方式、外部优化设施和条件,为龙头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农产品。同时,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和需求,为农业产地机构的调整提供了技术手段、销售市场、生产资金、客户服务等的支持,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结构调整水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分析,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关于农业产业化论文
1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述
农业产业化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主要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对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实行分区化的管理、科技化的生产、完善化的服务、一体化的经营、区域化的布局和专业化的加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进行农业基地的建设,从农业种植基地到农户,实施种养管、产供销、贸工农、物流通和科教学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生产机构和农业运行机制[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行,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要依托,形成农户组成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的基础,形成农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中的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2]。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新事物,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坚持农业产业化指标的基本原则,即效益化、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从产业化经营效益看,提高农产品综合增值率,增加农业化经营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农民的收益率,带动相关产业的增值,实现效益优质化。从一体化的程度上来看,利益是否共担和紧密型联合并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龙头企业刚开始建设并且发展的时期,企业的优先生存并发展比从农民得到利润回馈更重要,但等到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相应的实力之后,与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签订合同或以其他的经营方式联合,仍对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从农业生产规模化的程度上看,农业生产规模越大农业的效益就越好,农业生产基地的面积越大对收购和建设加工企业越有利,加工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越好,农户积极性越强继,形成的生产规模就越大,就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从专业化经营程度看,专业化产品率越高,规模就越大,效益就越好,实现农产品和市场的专业化。从市场商品化的角度上看,农产品的用途一般都较少的用于自我消费,而是经过了不同加工业环节生产成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后进行销售,这样能得到较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农业产业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4]。这个过程体现农业不再是小农经济生产的自给自足的产业,而是走向了科技化、商品化、规模化回效益化。而近几年农用物资的采购率越来越高,表明了一部分农户已从“小农”中脱离了出去,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农民农用生产耕作物资走向现代化、工业化、机械化、科技化的发展。效益化→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因素排序。
2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在现阶段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克服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2。1当地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较弱
目前,虽然我国现已经存在了很多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但龙头企业的“小、散、窄、弱、乏”的自身状态还没有完全摆脱。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龙头企业还仅仅是小企业,经营的规模小,经济发展实力弱,资金链匮乏,辐射区域狭窄,带动能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外来资金融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并且所谓的龙头企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加工技术普遍低下,对农业科技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在农产品从加工到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方面技术支撑力度不够强大,导致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弱小,直接减少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降低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弱了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带头作用[5]。
2。2企业主导的产业对农业的长远发展能力的欠缺
我国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时候,小规模的、分散经营的主导产业较多,相反生产加工大规模的、集中经营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相对较少。有些地方由于信息、技术、交通闭塞对龙头企业的规划没有提前做好,农产品区域布局极不合理,生产基地没有形成规模,不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6]。更有部分地区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缺乏自身品牌特色,缺乏与主导市场的紧密联系,同相似企业的竞争力相比明显低下,影响了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要领导作用,不能长久快速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2。3农户组织化的程度较低
分散、单一的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很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没有强有力的农户生产组织对其保护,在一些情况下农户的自身利益很难得到保障,维权呼声被纷乱的市场浪潮吞没打消,农民在当下农业新阶段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农户组织化程度低而受限制。另外,由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底下也会造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困难,以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困难,涣散的农户组织化很难适应新阶段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2。4不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而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内在持续动力,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众多的农户的利益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生产加工中企业也没有以农户为主,不能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为农业、农户和小生产联合生产提供足够的农业资金、科学技术、专业指导等各项服务,不能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就不可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7]。
3“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主要内容
3。1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的模式
合作协议模式就是指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中,企业与农户之间关于原料、技术、资金、生产和收购等方面达成契约并签订合同。这种形式在实际中还是形成较低水平的利益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营效率、经济效益。在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的模式中,农业生产者(农户)与工业生产者(企业)在生产效率水平上通常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利益分配会偏向于加工企业,会造成受益分配不均,但只要农民参与合作所得利益大于不合作的风险,农民即使没有得到平均利润,仍然会积极参与合作[8]。契约的签订与顺利实施,需要双方地位的平等,但是农户规模小、资金弱和生产销售能力差,且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等因素,与龙头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在这种形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平等的关系,二者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当市场出现动荡时,企业与农户之间不能有效的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风险,造成合作内部也出现风险,具体表现在:当市场价格整体下跌时,企业为自身利益考虑会压低价格或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农户为了眼前利益,有可能不按合同私自将农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不卖给已签订合同的企业。市场的变动随时就是企业与农户之间信誉的考量,签订的合同以及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都有可能瓦解,进而损害双方的长期利益。
3。2投入的生产资料实行入股的模式
生产资料入股模式,是指在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中,农户以土地、人力或则部分资金等生产资料入股,与龙头企业按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股份合作关系。在生产资料入股的模式中,农户通过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龙头企业,来获得公司的一定股份,农户既可以直接参与公司的运营,也可以不参与公司的运作,按照投入多少进行分红。在这种形式下,有生产经验的农户可以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没有生产经验的农户通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即土地、人力的问题;同时,分散、单一的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也可以解决自身规模不经济、资金来源短缺等问题,龙头企业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渠道等各方面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足。同时,这种模式与当下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相适应,促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这种模式有比较规范的组织形式,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生产资料入股模式对企业和农户有较高的要求,交通、技术以及长期的小农小户经营这种模式依然很多年,所以短期内还难以在我国农村全面推广[9]。为了能更好地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且能在全国进行全面推广,政府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试点,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虽然产业化经营不断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并不高,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制,不协调的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龙头企业的实力不够强,不能打造核心品牌战略等困难与问题。仍然需要当地的政府的支持,农户和企业之间加强团结,紧密协作,互帮互助,协同发展。
4建立“龙头企业+农户”良性模式,需要采取的措施
4。1强化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我国的小农经营使农户种植只限于口粮,没有形成规模,也不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底下,在政治、经济力量又比较薄弱。但农户作为市场主体,与其他企业一样,享有平等合法权益,各利益主体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利益互惠,共同享受经济市场带来的效益。靠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垄断与农民建立的组织形式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也是难以成功的。因此,应当充分尊重农民自身的意愿,保障农户在市场的权益,保障农户在市场上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户在市场上的平等身份,在市场中形成尊农、爱农、护农,并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因为扶持龙头企业而损害农户利益,出现企业独大而使农户受到侵害的现象,强化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4。2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实力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户与龙头企业还存在着不和、摩擦,由于龙头企业的竞争实力不强,出现一些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舍弃农户利益的现象,龙头企业本身很难适应市场,更加不可能带领农户提高生产效益。因此,不能与农户建立良好完善的农企利益关系。首先,龙头企业要更新利益取向观念,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谋求长远利益,追求互惠互利,树立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观。其次,龙头企业要走农业生产与农业学习研究相结合的路子,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争抢市场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把农产品加工做精做细,以新、特、优取胜,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市场空间。此外,龙头企业要加快企业体制改革创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制度章程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3为龙头企业和农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化经营体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形成良性产业化经营机制发挥积极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今我国农业专业化的高度发展的成果,使农户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不同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有效完善了农民生产资料,销售条件,资金运作和售后服务整体的产业化经营,使农户在生产上消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加强了农户与企业的结合;同时,促进了经营模式的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xx(5)。
[2]常向阳,戴国海“龙头企业农户”的演进逻辑[J]。三农问题,20xx(7)。
[3]吴群。农业产业化多元化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软科学,20xx(11)。
[4]翟海,唐艺荣。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四种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xx(3)。
[5]王爱群,郭庆海。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起亚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xx(9)。
[6]周远和。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的作用[J]。广西农学报,20xx(1)。
[7]欧晓明,曾小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xx(8)。
[8]郝朝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xx(4)。
[9]孟弼胜,李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J]。农业与技术,20xx(12)。
农业产业化论文3
一、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需求
(一)新农合组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不断加强社员的服务意识,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的要求,对每一位组织成员的生产提供“产销一体化”的服务,以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品牌化,增强组织开拓农业市场的能力。只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利平台,才能更好为社员服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全面提升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经营管理职业人才。
(二)乡镇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不仅有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的产生。然而,当面我国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管理仍然比较落后,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有待提高。随着乡镇企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创业就业型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型乡镇企业、科技创新型乡镇企业等模式的乡镇企业,若想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大批的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经济管理类高端人才,无私的投入到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三)创业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者近几年来,农业多功能的全面发挥,使得一些农业经营户从过去的养殖种植行业脱离出来,以地方性、区域性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作为条件,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将农业经营者的职业进行了细化。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在充分的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对安全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农产品成本核算知识与市场信息收集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内容。
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情上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将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化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在我国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业发展一直都面临者严峻的挑战,而若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则需要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增强职业农民的经营决策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自身对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与作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任务,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农村职业人才,从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二)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增加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尽可能地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建立提供教育基础。其次,通过“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项目平台,增强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各个地区通过这一计划项目,借助各类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系统、全面的对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进行培训,以社会实践、产研结合等方式,增强学员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培训目标。
(三)建立以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农村职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尽可能的走出传统学校教育的阴影,把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挂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互补的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壮大。首先,各个农村职业学校应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以及各农民合作组织的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为农业职业人才的就业提供导向,从而使这些职业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农村职业学校还可以创办校办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实践基地等,主动地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中,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大批的具有丰富经济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职业性人才。基于此,培养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作用,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建立以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各农村合作组织、乡镇企业输送更多的高品质人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1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化“121号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积极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利益机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了良好发展势头。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3。砀山和萧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8. 5亿元,销售收入53亿,上交税金8200万,全市已建设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多万亩,发展定单农业300万亩。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书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申请书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为了让您在写申请书中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xx农委:
xx有限公司于xx年xx月组建,注册资金xx万元,食用菌集食品药品于一身,是天然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有广泛的消费市场。公司的宗旨是通过发展食用菌栽培,推广和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带动山区农民走快速致富的道路。公司现有员工xx人,聘用季节性农民工xx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xx,有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和经验。
一、产业概况
栽培食用菌既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专家预测我国今后食用菌消费量将以年均xx的速度增加,预计国内市场消费空间增长在1倍以上。
食用菌产业它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作为产品它又是一类集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因此,发展食用菌产业利国、利民,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按照《十二五规划》“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的要求。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
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奋斗目标。
加快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通用7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快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一起来看看吧。
加快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 篇1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日益受到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关注,逐步进进高速发展期。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手,分析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就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通常缩写为EC(ElectronicCommerce),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易用性、广域性和互通性,实现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据OVUM(电信、软件、IT服务咨询机构)报道,Internet电子商务目前在全球发展很快;均匀大约每九个月其交易额将翻一番。据美国行政服务部及国防部联合主持的跨12部的联邦电子商务项目小组测评:到2002年美国国内的Internet网上电子商务逾3000亿美元,2003年~2004年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占全部交易额的9%,达13000亿美元,到2006年全球网络上的年交易额达到18000亿~20000亿美元的规模,Internet电子商务的市场达到5000亿~8000亿美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产值,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问题,进一步推动农产品面向市场,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也是农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需求。湖北土老憨集团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为此,通过对土老憨集团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原有的农业生产形式进行突破性创新,打破原有生产模式的限制,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上投入更多的科技技术,在农产品的销售上也更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生产单位共同推进农业的发展朝着精细化、高端化、规模化迈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从探索阶段,成长阶段,发展到了创新阶段,在未来极具发展潜力。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指通过一家特大企业实现区域布局,从而带动整个同类市场的经济的迅猛发展。过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产品的生产上存在产品单一、生产链短、科技含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农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运行规律,达到市场要求,就迫切需要改变其传统组织形式,打破封闭式农业生产模式。
论以市场化带动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西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
1 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农业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西部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稳步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到2006年底,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产量中粮食作物总产量12926万吨,较2000年增长28%,油料总产量736万吨,较2000年增长46%,棉花总产量242万吨,较2000年增长5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然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进行,农户成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但长期以来对农户的组织和利益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家庭经营的内容、范围、水平等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大多数农户仍是一盘散沙,无所谓向心力和疑聚力,农业生产沿用传统模式,这与农业产业化要求的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等背道而驰,农民的收入没能真正提高,农业经济没能快速发展。
2 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缺少龙头企业为依托,生产没能面向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然而由于农产品市场不景气,本地市场需求少,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使得对外贸易交成本高,很少有企业投资农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引导,使得农户生产存在盲目性。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生产力的提高,以生产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仅仅提高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西部农业生产并没能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机制在农业生产中没能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大量的农产品依旧被生产出来,从而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下降,扩大生产必然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有限,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2.2 专业分工模糊,产业结构不明晰
由于缺乏市场,农户日常需求的农产品,大多是自我生产,因此必须生产多种农产品,满足自我需求,使得农业生产缺乏分工,生产效率不能得到提高,数十年以粮为纲的观念,主导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形成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要粮食不要其它的低效单一的发展局面,量多低质,高产低收的现象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比比皆是,这是结构性的矛盾造成的。面对市场这个铁面判官,西部农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审时度势,发扬挥刀割“痛”的精神,痛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调优结构,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公司+协会+农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临武山水鸭天下
湖南临武鸭是我国八大名地方麻鸭之一,又是古代皇家贡鸭。作为临武鸭产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贯彻“服务农民、报效社会”的经营宗旨和“名在质量、利在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发展创新,构建了“公司+协会+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舜华鸭业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2个,种鸭场3个,规模养殖场106个。2005年出栏加工达到550万羽,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670万元。带动农户23600户,户均增收1160元。
(二)产品不断优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产品由过去的卤鸭发展到现在的香辣鸭、板鸭、鸭肉粽等8大类70多个品种产品,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远销香港及南非等地区和国家。2004年“舜华”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养殖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
舜华鸭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鸭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目前,有规模养殖农场106个,平均养鸭10万羽以上。同时通过协会与公司签订合同,既解决了家庭式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又解除了舜华鸭业的原料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农民收入得到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得到拓展
“公司+协会+农场”模式的创新,使农户有了公司和协会的多项服务保障,养殖农场农户每养殖1羽鸭可获利1.5~2.0元,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出路,现今,公司员工有850人,直接安排农村和街道剩余劳动力近800人,带动种养殖农村劳动力近9万人。
二、创新发展:从“丑小鸭”到“天鹅”的蜕变
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在实现临武鸭产业化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之路,实现了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的三次跨越式发展,从“丑小鸭”成功蜕变为“天鹅”。
(一)“临武鸭模式”的演变
1、“临武鸭模式”的雏形:“公司+农户”
1996年,临武鸭业公司实行“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与养鸭户签订购销合同,鸭农按照合同约定养殖临武鸭,鸭业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收购临武鸭。从“临武鸭模式”的实践看,由于公司无法完全监控临武鸭的养殖质量,导致加工成品质量不过关;另外,由于农户分散,计划性不强,养殖难以控制,养鸭成活率仅为70%,无法取得规模效益,因而该模式不久便被淘汰。
2、“临武鸭模式”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
1999年10月,舜华鸭业公司成立,提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由公司开发养鸭基地,统一提供鸭苗、防疫、调配饲料,鸭农参与到基地生产中去。从“临武鸭模式”的实践看,第一,由于少数农民短视,基地不足以制约养鸭户。当公司试图借助乡村的集体力量,通过签订基地建设合约,以此把分散的农民按原有的行政划分来组织起来,以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取得效益。实践证明,以行政命令式的行政组织——村委会这一有着多元化社会目标的组织难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中介组织的效率,更违背市场机制的运营,难以奏效。第二,农户分散经营,是独立个体,现实利益太强,合同信誉度差。同时,对鸭子也不便于防疫管理,一旦发现死鸭,极易发生大规模感染传播,造成整个基地瘫痪。第三,“一家一户一口塘”连起来形成的基地,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基本农田有限的新问题,规模发展遇到瓶颈。因而该模式也被淘汰。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芜湖南陵农业产业化显成效
2014湖南事业单位面试模拟试题之农业产业化
2014湖南事业单位面试模拟试题之农业产业化
【题目】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农业产业化这一问题的认识。
【中公教育解析】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好处是:①有利于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市场化的程序;②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③有利于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畜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养殖水平低,规模小,主要采用现金采购饲养和自行销售的模式。这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模式特点是市场风险小,养殖风险小,但销售难度大,养殖水平低,养殖成本较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硕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以及面临的机遇,评价了其存在的社会效益,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以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有效途径[1-2]。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出现了从最初的“养殖户+经销商”到“养殖户+企业”“养殖户+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但这些经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最终出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以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农场组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现行分散家庭经营制度和传统经营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3.5万户。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