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行为期待不仅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同时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由于生理因素、婚姻因素,以及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等等,使得“女牌”劳动力的“性价比”低于“男牌”劳动力,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整体就业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式,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

  一、前言

  就业关乎民生,民生关乎国泰。然而,国内的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大学生供给形成巨大反差,其中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不仅与女大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各界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予重视。

  二、女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内重点大学为调查对象,往年男女大学生就业率占比基本是男生以绝对优势领先,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就业率,且呈现出较大的就业差距。而且,从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就业理想以及薪资待遇等多个方面来看,女大学生都处于明显劣势中。通过市场需求调查也可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初期,就对用人性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部分私营企业更愿意引入男性人才,这从根本上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的求职机会和就业范围缩小,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并逐步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形势,且用人单位所表现出的道德荒漠,也助长了歧视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造成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1.主观原因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问题可归结如下两点:自身的职业期望与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大多数女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前景规划,多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工作,会集中选择较为大众、安全系数较高但发展平台较为局限的工作,从而影响了职业发展;再者,部分女大学生对工作的实质缺乏理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常常以较为感性的认知来思考问题,惯以美好式理想来设置职业规划,如将都市白领作为首要目标,期待拥有工资待遇高、又风光体面的工作,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导致其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部分女大学生受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制约,习惯安于现状,独立意识与竞争意识都不强烈,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使得社会的高标准与其低能力形成鲜明对比,故而就业前景更是荆棘满布。

  2.客观原因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现行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禁止性条款,规制就业歧视的仅有《宪法》和《劳动法》,且多为指导性法律条款,如提倡消除性别歧视,男女平等对待。等,当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真正遭受侵犯时,却缺乏具体可行的法律依据,显然无法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劳动力关系。其次,针对保护性的劳动立法多包含性别偏见。综合考虑女性的身份及生理特性,国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性条例,如《劳动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明确规定了女性劳动者禁止从事的职业及劳动。而恰恰是此种保护女性的立法观点、政策观点,引导大众普遍认为女性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进而导致了社会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再加上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不足。由于劳动执法监督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隶属于地方各级政府,限制了其督查作用的发挥,若政府致力于经济利益的提升,则无法解决招聘企业因追求利益而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问题,相关法律规范也就无法有效落实。此外,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是刻意回避女性,并优先选择男性,从而忽视女性的工作能力和创造价值;同时,长期受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也促使女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缺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对职业本质的相关认识模糊不清。

  四、解决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的应对策略

  1.转变传统迂腐且失偏颇的认知观念。要想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认为首要改变不合时宜的传统就业观,改变社会对女性认识的偏颇,客观按照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选拔人才。企业应为所有毕业生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综合考虑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修养,按照职位价值最大化选拔人才,以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激发其潜力与热情,也为企业长期发展拓展人才资源。其次,政府应加大男女平等宣传力度,借助媒体实施干预策略,改变公众性别观念,加大对性别平等观念的宣传,逐步改变旧时腐朽的传统观念,消除性别歧视。同时,积极采取齐抓共管策略,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相关就业体系,从而帮助女大学生在日后就业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会计、秘书、行政管理等工作虽不具备较高技术性,但繁琐复杂,而女性心思细腻,忍耐性强,条理清楚,与之相得益彰。

  2.提高女大学生自身品德素质与能力。首先,女大学生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理智分析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兴趣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的主体需求,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要适当降低自己的职业期望,摆正心态,为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而努力。其次,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活学活用能力,融会贯通,将日常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借助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再者,要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努力克服自身的生理缺陷,增强自身抗打击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社会价值和竞争力,为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可能。另外,还要抛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认识,夯实就业信心,消除传统职业性别差异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全新就业理念,为今后自主创业筹集资金和积累技术,发展人脉,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不断渗入就业指导教育,以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坚持奋斗。

  3.加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调整与改革。基于客观而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与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有所偏离,并与新时期时代发展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因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调整教育模式,转变教育培养观念,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把握市场发展风向,为学生挑选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制定正确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目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课堂教学与管理模式,为培养众多市场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学校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就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今后就业方向和就业可能的根本保障。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还应当注重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遵循学生的就业理想,为其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五、结语

  女大学生已成为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与市场运营的中坚力量,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切实提高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视,进一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的立法规制;社会层面也应增强性别意识 , 及时改造性别观念,从而有效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达到男女就业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标签:职场动态 时间:2021-04-07
【yjbys.com - 职场动态】
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女性生活蓝皮书”《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中国妇女杂志社、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权益部等日前联合对蓝皮书主要内容和重要数据进行了发布。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1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1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被访女大学生四成多来自北京高校,其余来自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来自重点院校的被访女大学生比例高于非重点院校。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其中55.3%来自城市,44.7%来自农村,有七成是本科生。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届生求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最新最及时的就业资讯、招聘信息以及大学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创业等信息。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所有文章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