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人际交往心理学之换位思考
比如自己待人接物温和,就认为大家待人接物都是温和的,心思较为缜密的人认为别人也会进行全盘的谋划,而这样的效应会让我们很难真正客观准确地了解别人的心理。小编收集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换位思考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交往心理学之换位思考 篇1
很多人都觉得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不然。人际交往心理学实际上来源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每天多留意和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知识,你会发现不仅这门学问可以很轻松地掌握,顺带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快速提升。今天,小编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人际交往心理学中的换位思考心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述的正是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不了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问题,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摩擦,也能使自己与对方在感情上进一步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日常生活中,夫妻吵架,同事吵架,朋友吵架,往往开口就是你太怎么怎么样了,将过错和不是全部归结到对方身上,于是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场人际交往中的唇舌之战就这样愈演愈烈。但是往往很少有人会从对方的角度反思一下自己的过错和不足,想想是否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换位思考,不是说总是要承认错误在自己身上,将所有的不是都自己扛,给自己当成人际交往中的受气包。真正意义上的换位思考,是要从双方的角度正确认识同一件事情,因为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感受不同,所得出的结果肯定也各不相同。一旦你能从对方的角度反过来想这同一个问题,即使那个时候还有火气,肯定也不至于到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地步。
人际交往心理学书籍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2003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晓新、毕爱萍。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进行指导,以帮助人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人际交往心理学书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际交往心理学书籍 篇1
倾听术
半年间,一个毫无销售业绩、说话脸红的销售员变身为全国销售冠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奇迹的出现都是有理由的,《倾听术》以故事加解说的形式,以源于心理学NLP理论的沟通技术,利用行为分析,助你不动声色掌控局面,轻松占有沟通主动权。
谢谢你折磨我
这是一本让你明白人际关系背后意义的书。
作者是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发现同一种人际关系问题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情境下,比如你因为老板的苛责而辞职,接下来就会遇到一位更苛责的老板;你受不了合作伙伴的挑剔离开后,反而会遇到一个更加挑剔的伙伴。
百度总裁李彦宏给员工的内部邮件
李彦宏公开信首次披露百度隐情——为何要淘汰小资?
小资的百度如何才能变成“狼”?
生动描述百度的成长历程,让读者看懂百度,了解真实的百度内幕!
作为互联网三巨头的百度,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多项历史,一向被应届生认为是端金饭碗的地方。可就是这么一家风光无限的企业,却在内部开始了整风运动。
魅力
魅力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形容,一个模糊的概念。本书通过行为科学的研究,精细地剖析“魅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具体表达形式,并对应现实为其找出了各种实践方法和技巧。作者还为这些方法技巧设计出一系列适用于生活的练习,通过简单的日常练习掌握这些方法技巧,你几乎能立即看到效果——你能感觉到个人吸引力的'提升,能感觉到周围人目光的变化。
按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 人际交往心理学
??? 一、了解人和人性
??? 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
???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DD“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DD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 二、如何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DD“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DD“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话伙伴。
??? 三、如何巧妙地令别人觉得重要
??? 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DD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已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
??? 1.聆听他们
??? 2.赞许和恭维他们
??? 3.尽可能经常地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 4.在回答他们之前,请稍加停顿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美国人本主义t3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交往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
没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受和理解。“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肯定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善交往者,往往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很多。人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范围,接触更多人和事物的同时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能合理定位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与人交往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的方面越广泛,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就会更客观、全面。同时,人只有置身于活动中,在不断与人交往中,才会动脑思考,才会有问题解决,从而锻炼和提高记忆力、思维力,甚至有所创造。人在交往中还会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如果长期缺乏交往,过于自我封闭,或常有不正常的交往,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个性变态,极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
人际交往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1、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2、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4、刻板效应: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5、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6、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7、名人效应 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8、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9、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大学生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大学生如何学会人际交往呢?人际交往是大家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的心理、行动上的准备。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
在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交往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受和理解。”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肯定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
三十六条人际交往心理学
一,我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告子性无善无恶论,世硕性有善有恶论。
二,人际交往的实质与特点:1. 人际交往的实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必定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细节,由定义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人际交往强调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2.人际交往的特点:临时性,短暂性,互益性,选择性,不完整性。
三,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构的组成要素:1.交际主体,指从事交际活动的人;2.交际手段,即交际媒介;3.交际情境,交际活动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四,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交往双方在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过程。1.沟通对象是人,且必须涉及两人以上;2.沟通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情报;3.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4.信息只有被接受和理解了,沟通过程才算完整;5.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五,言语沟通的类型: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六,言语沟通的艺术:(一)交往在于找话题7个,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从对方穿戴服饰上找话题,从对方携带的物品中找话题,直接提问,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共同的情景可以成为很好的话题,坦白说出你的感受
七,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指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感受。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倾听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听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行为,而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参与,用心去接受和体会信息情感,(一)需要倾听的情景3个,对方的谈话表明问题时由你引起的,对方需要你的帮助,对方既不责备你也不希望你为他解决问题,只是向你诉说他对某事的忧虑看法,(二)听得几种不同表现5个,心不在焉地听,表情呆滞地听,断章取义听,感谢式听,积极倾听(三)倾听的艺术4个,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获得要点,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和9.5%,有84.5%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全球绝大多数人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比如人的流动产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信息爆炸时代引发的学习和竞争压力,或者人际关系问题。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增大,缺少对他人足够的包容、认识、理解和沟通,进而带来很多的人际难题。
人和人要认识、相互喜欢,必须在居所、学习或工作场合等方面有近距离接触。两个人距离越近,认识和接触的机会越高,越有机会去培养对方的好感。重复接触和面对,只要是中性的刺激,你对他没有特殊的'反感,那么看得越多,接触越多,对他越易有积极的评价,这是心理学中的“邻近效应”。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日久生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掌握了这一规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你和他人的物理环境,如果你想结交朋友,就要拉近你和想结交者的物理距离,寻找机会,重复多次出现在目标对象面前,跟他打一个招呼或者给他一个微笑,让他留意到你,那么在他的潜意识当中有了你的影子,当有一天你没有出现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你来。
心理学当中还有一个词叫“自我监控能力”,表示个体根据外部的环境、别人的反应等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监控能力,高自我监控的人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和人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而低自我监控的人比较严守自我原则和标准,不会灵活变通。高自我监控的人通常人际关系非常融洽,也易赢得更多的合作和别人的认可,但容易流于圆滑和无原则;低自我监控者我行我素,和人相处的时候,不会去讨好别人,甚至容易得罪人,但是低自我监控者也不是没有优点,他们善于独立的思考,有创造力,比如一些性情古怪的天才发明家和科学家,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忍让、接纳和理解,才能够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体而言,自我监控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我们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行,以满足周围人的需要。
心理学书籍推荐《读心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
《读心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经典珍藏版)》内容简介:
人与人交往,就是心与心的较量。在《读心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经典珍藏版)》里,你将了解到肢体语言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拨开云雾见晴天,看懂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同时,你还将看到各界精英们是如何运用心理策略,迅速获得他人的好感,并且不露痕迹地影响身边的人。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你获得超级人气,成为人生的终极赢家。
编辑推荐
《读心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经典珍藏版)》编辑推荐:精通读心术,做一名游刃于职场的心灵捕手。教你超级实用心理学,从肢体到语言,从行为到习惯,从读心到攻心,彻底破解他人的心理密码,完全掌控他人的内心世界。相传在吉普赛人中间,流传着一种读心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看穿对方的心思。今天。读心术已不再是传说,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无论是英国军情六处,还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都视之为瑰宝。《读心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经典珍藏版)》将带你走进读心术的世界。让你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
目录
上篇 心理洞察术
第一章 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嘴巴是情感宣泄的重要通道
微笑会暴露人的底细
手是情绪的`忠实反映者
腿脚是最诚实的部位
坐姿会泄露内心的秘密
站姿是性格的一面镜子
第二章 穿衣打扮的读心策略
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
《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内容简介:
6种基本情绪、33种混合表情250张真实面部照片洞察藏于表情下的内心世界
当虚情假意者笑拍你的肩膀时,你是否察觉到他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轻蔑?当心上人看见你准备的惊喜时,你能从惊讶的表情下看出隐藏的甜蜜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笑的时候总喜欢晃着脑袋,眼珠子骨碌转,这是“说谎者”的典型表情。人们普遍以为愤怒是最危险的情绪,但导致纳粹大屠杀的情绪竟然是厌恶!微表情之父保罗•艾克曼历经40年研究,创造出全方位解析人类情绪的表情蓝图,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本书仔细分析了6 种情绪的面部表情,描述了人处于特定情绪时的内心感受;还提供了实用的'面部快闪练习,使你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练就完美沟通力。
编辑推荐
微表情之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美剧《别对我说谎》主角原型
保罗•艾克曼 40年研究成果
心理学家的读脸术,媲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第一幅全面的情绪世界地图
影响人类行为的“情绪六宗罪”
惊 讶 惊吓和惊讶的表情不一样,而且是正好相反!
恐 惧 如果你预知危险即将来临,有什么方法能消除恐惧?
厌 恶 导致纳粹大屠杀的情绪就是厌恶!
愤 怒 指挥官要让战士心中充满愤怒,打仗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