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农的论文1

  根据佛冈县在农业气象监测、农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评估、气象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防御等“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针对性、多样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探讨进一步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对策,适应新形势,转变服务观念,加强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提升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建立适合农村的气象信息发布传输系统,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等。

  佛冈作为广东省“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县之一,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是要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1 佛冈县气候资源状况

  佛冈位于粤北山区与珠三角过渡带,光温资源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交通也非常方便,对于发展农业来说,条件十分优越。但是,地处珠三角向粤北南岭山脉的过渡带,形成了降雨丰富、洪涝多发的特点,是广东三个暴雨中心之一。冬季风造成的低温霜冻天气,也常常给越冬作物带来严重损害,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倒春寒、干旱、暴雨、龙舟水、热带气旋、寒露风、霜降风和寒潮、霜冻等。

  1.1 农业气候资源丰富

  佛冈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年平均降雨量2186.7毫米,最多年份3519.5毫米,最少年份也有1138.8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长1710.9小时。气候暖和,年平均气温20.9℃;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8℃。无霜期长,达341天。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对种植经济作物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佛冈县分北部高丘陵区、中部中丘陵区和南部平原区3个农业区,盛产荔枝、龙眼、青梅、柿子、蜜桔、芦笋、草菇等名优特产。大力开发粉葛、芦笋等一乡一品作物,汤塘镇的“竹山”粉葛已成了特色名优农产品。主要经济作物沙糖桔因受黄龙病影响,减产明显,但仍为不少农民带来丰厚收入

  1.3 极端天气事件对三农影响严重

  受自然地理影响,佛冈强降雨发生频率高。每年4至9月是防汛的重点时期,暴雨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每年有90天的雷暴日,雷击容易造成野外劳作农民伤亡。12月到2月多低温霜冻天气,对越冬作物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全县季节性干旱也时有发生。主要降雨集中在4至9月,占了全年的78%,另外半年仅占22%,容易干旱。

  如1999年12月,受强冷空气和夜间辐射降温影响,21至27持续出现低温天气,最低气温零下0.3℃,23日起连续4天出现霜冻或冰冻。持续低温霜冻,造成大量经济作物冻死冻伤,主要损失作物是石硖龙眼、荔枝、白榄、香蕉、荷兰豆、马玲薯和塘鱼等。20xx年1月25日至2月4日,持续受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1.8℃,伴有阴雨天气。天气造成大量沙糖桔无法采收、外销。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0xx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千多万元。20xx年5月15日出现特大暴雨,水头镇自动站日雨量338.0毫米,超过县气象站1957年以来最大24小时雨量记录(294.9毫米),短时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水头中学半小时内水浸达2.3米,是佛冈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水。全县受灾9146人,死亡11人,失踪5人,直接经济损失11.65亿元。

  2 气象服务“三农”的现状

  佛冈县重视为农气象服务工作,20xx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工作,推进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1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全县建设了17个自动气象站、1个GPS/MET水汽观测站和1个闪电定位观测系统。建成了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接收显示、市县视频会商等系统。同时,通过为农服务试点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气象公共服务体系,有力地推进我县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三农”服务、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升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2.2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把应对自然灾害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20xx年8月,佛冈在全省率先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服务系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使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预报时效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3 加强预报预警

  20xx年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县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气象部门按照预警信息“报得早、审得快、发得出、传得畅、收得到、用得好”的要求抓好中心建设,并于20xx年初投入试运行。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同时设置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应急、三防等其他各相关单位信息,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发布信息,提高全县应急救援能力。

  2.4 做好粮食安全保障

  重点是好低温阴雨、倒春寒的监测预报,以防造成死秧烂秧,影响早造生产。第二是做好“龙舟水”预报,防御强降雨对水稻灌桨影响。秋旱和寒露风天气是造成晚造减产的主要天气,也是气象预报服务关注的重点。

  2.5 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都对气象服务有十分重大的需求。如沙糖桔种植过程中,施肥、打药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在采收期,低温霜冻天气会造成桔子冻伤、冻坏,持续的阴雨天气是影响销售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决定农民的收入情况。因此,在产前、产中对短期降雨、干旱比较重视;在产后,对低温霜冻、持续性阴雨十分重视,需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相结合,滚动订正预报。

  3 气象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佛冈县通过大力开展“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工作,在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业气象科技成果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偏弱,网格化气象预警机制尚未形成;农村雷灾隐患较多,防雷技术服务普及率不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较为薄弱,农民科学防灾意识和能力不强等等。

  3.1 缺少针对性

  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基本上是城市气象信息产品的翻版,产品形式单一,对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不强,为农业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不分品种,也没有针对种植、养殖业不同要求分门别类,这种宽泛的信息产品使使用者无所适从。

  3.2 缺少多样性

  农业气象要素包括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水体温度、雨雪、光照、风、湿度、蒸发、冰(霜)冻等等,这些要素从不同的侧面、非线性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水产养殖来说,土壤温度、冠层内气温和水体温度要比大气候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更重要。当前公开发布的气象预报信息只包含晴雨、空气温度和风等3个要素,这与越来越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要求极不相适应,更不能反映种植业类气象信息产品和养殖业类气象信息产品的不同特点。

  3.3 缺乏准确性

  随着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改进,1至于10天的中、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但月、季、年的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仍然而不高,而这正是农业种植计划安排、农产品销售计划制定最需要的。定量定点定时天气预报还难有效开展。

  4 进一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对策

  进一步做好“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佛冈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农用天气预报、现场技术指导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制订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不断推进落实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灾害信息发布渠道,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升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新农村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实现气象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防灾减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努力实现农村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围绕佛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气象为“三农”服务应配合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重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二是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气象信息保障;三是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重点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建设;四是在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方面,重点实现气象科技进村入户。为了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开展“两个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候资源利用能力。

  4.1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4.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三农”气象综合观测网,配备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农业试验田,安装气象监测系统。选择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气象观测。

  4.1.2编制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在农情、灾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积累的气象资料,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区划,编制气候区划图和气象灾害区划图,对未来本地发展其他特色农业提供参考。开展低温阴雨、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普查,编制风险区划。

  4.1.3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

  根据水稻、沙糖桔等作物生长特点,结合本地天气、气候特点,形成农作物气象服务的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提出相应的农业气象管理对策。

  4.1.4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农业、气象部门之间的预警联动机制,加强会商,开展水稻、沙糖桔、粉葛等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气象条件动态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及时发布预警和对策。在灾害发生后,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灾情,及时报告上级和相关部门,并指导农民采取科学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对严重影响沙糖桔采收的持续性低温阴雨和霜冻天气,要做好中、短期天气预报相结合的预警服务。

  4.1.5制订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

  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标准、规范和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明确服务产品用语、格式和内容,服务产品发送方式和渠道、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流程等,开展标准化服务。

  4.2 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4.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将行政村气象预警大喇叭扩展到自然村。制作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学校开展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设施检测和整改,创建成防雷示范学校。

  4.2.2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健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完善信息员队伍,按照“六有”标准完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开展农村气象信息员的轮训。推进落实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申报认证。组织开展对乡镇干部的气象防灾减灾培训,不断完善《佛冈县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4.2.3完善佛冈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规划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隐患信息库,组织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隐患信息的收集和更新。组织落实《佛冈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实际执行情况,积累修订意见。

  4.2.4建设多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手段

  在广播、电视、12121电话、手机短信、显示屏、互联网等传统气象信息传播方法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可开通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利用政府办公OA系统信息传递快捷、方便接收的特点,通过政府办公OA系统发布气象信息。以多种气象信息传播手段,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无缝隙发布。

  4.2.5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依托乡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通过影视、挂图、网站、图书、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利用宣传,加强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宣传,逐步实现气象科普宣传的经常化、社会化。

  4.2.6开展防灾救灾应急演练

  根据各地主要气象灾害,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气象灾害发生时,农民往往是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科学有效的应对,能够极大的降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3 具体工作任务

  4.3.1“三农”服务基础观测网络建设

  在各镇、示范村、示范点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站;建立主要农作物水稻和沙糖桔的局地小气候观测网络;依托省农业气象站的指导,加强农业气象试验。

  4.3.2“三农”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制订佛冈县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标准和规范;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制度、建立两卡发放制度;编写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4.3.3信息传播系统建设

  落实广东应急气象频道在本地开通,推广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各镇备好气象协管员,每个行政村配备有1名气象信息员。所有乡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12121电话、手机短信、显示屏、互联网等。依托乡镇农村气象工作站,通过影视、挂图、网站、图书、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宣传。

  4.3.4抓好特色气象服务

  向有影响力的大型特色农产品基地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提供重大天气过程预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以及专业指导;围绕特色农业的生产、采收、存储和销售等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4.3.5农村防灾减灾服务

  开展以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县级农业气候资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农村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在双季水稻生产关键发育期,如播种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等提供气象灾害监测服务信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5 小结

  气象服务好“三农”问题,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推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增产增收,更好地服务“三农”,是当前基层气象工作的立脚点和出发点。要做好这项民生工作,应当做到政府主导,气象部门实施,社会各界配合,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避免人员伤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农的论文2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

  一、农村周边地区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优化,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20xx年的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由1980年的5.1%上升到20xx年的9.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也由8.4%上升到13.3%.但是这些数据还是与世界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我们绝不能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应清楚地意识到现在我国的农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当中还有许多矛盾尚待解决。

  (二)农村人民对汽车的认识与了解

  1.节能环保车型是未来发展重点、电动车型是汽车业的未来。能源是有限的,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以节能环保为主。纯电动车型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哪个厂家掌握了电池技术,就是掌握了未来。

  2.目前大城市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趋于饱和,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还很低。估计全国农用车保有量达到1700万辆,如果将这批车换代升级成汽车,又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以每辆车补贴2500元计算,50亿元的补贴款可以带来200万辆的更新,如果此项政策坚持若干年,农村汽车市场就可以启动。

  3.小排量车快速增长是早已出现的趋势。小排量汽车已经是市场的主体和增长的动力。如果保持20xx年的增长速度,再加上政策刺激因素,小排量汽车市场增长15%就可以基本保证今年全年汽车市场增长率不低于7%。

  4.国外巨头将抢滩中国车市目前世界上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就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日本1980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但是以后由于大量在国外生产,本国产量就在1100万辆左右徘徊。美国1999年的产量是1300万辆,以后逐年下滑。这两个国家20xx年的产量还要继续削减。世界上第三个年产1000万辆的汽车生产国非中国莫属,中国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的时间也是今后三五年的事。

  二、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xx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xx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xx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SKD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xx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工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3.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xx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结语

  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国际化进程,汽车行业不断通过合资、合作以及并购、上市等多种形式提高了行业的总体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实现资本国际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东风汽车集团在境外实现上市;上汽、南汽已经开始国外并购;奇瑞、吉利、长城、宇通、金龙等自主品牌国际化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要跟上世界汽车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就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探讨,汲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并不断拓展与世界同行的交流领域。

  近些年的合资合作使国内汽车企业积累了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奇瑞、吉利等企业实现了从完全模仿到正向开发再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一汽、上汽、东风三大轿车支柱企业近几年逐步加强力量开发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已经从单项技术和产品创新向集成创新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发展。

  这份"汽车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随着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中国电动汽车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已提上日程。

三农的论文3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并且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明确提出了“面向三农,服务县域,城乡联动,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本文着力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于“三农”问题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面临的问题,进而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提供了相应对策建议。

  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1、大力满足金融需求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迫切的金融需求也接踵而来。这些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如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中的资金,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及其它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是农产品流通过程的金融需求,例如农产品运输、销售及农贸市场建设中的资金以及其它金融需求。针对上述金融需求,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近年来精简网点、减员增效的实际情况下,积极发挥作用:一是对不集中的散户提供小额贷款和风险系数低、易管理的微型金融产品服务。二是对具有工厂化、规模化、基地市场于一体、且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基地在资金和服务方面提供重点支持,积极推动这些企业和基地的发展。

  2、以人力、财力两方面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服务“三农”,投入了极大的人力和财力。近年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从自身出发,在招聘人员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尤其注重高学历人才的招聘,为促进河北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财力方面,首先是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三农”业务费用支出比较大。其次就是加大了信贷的投放。最后是增强辐射功能,运用较为新颖和较科学的手段服务于“三农”,初步形成了服务“三农”和各类客户群体的产品服务体系。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还开展基础金融服务工作,使广大农民享受到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养老金、补助资金的领取、发卡消费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可以说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修筑了一条贯通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的金融高速公路。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面临的问题

  1、适合“三农”发展的金融产品稀缺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由于机构体制、缺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业务种类较少,仅有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中间业务种类偏少,金融增值服务则更少,贷款仅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存款也只有传统的定活期,而对于农民的新需求和农村中新兴的产业,却涉及较少。

  2、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面临担保难问题

  当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倾向于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信贷运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业贷款困难、农业贷款担保困难等问题尤为明显,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进程严重受阻。经调查,发现河北省有近70%的农民对详细的贷款流程较为生疏,有的即使了解,却由于农业贷款机制还不太完善,贷款门槛过高,出现了想贷却贷不来的尴尬境地。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由于其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资产来充当抵押物,并且可供抵押的房地产大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或者只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同时由于抵押物大都地处乡村,变现能力也较差,基于这些乡镇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从而很难获得农村信用社的贷款。

  3、现有资源配置难以适用“三农”问题业务正常开展

  一是人力资源设备不足,网点客户经理普遍又兼任大堂经理,有的网点由于人员少,客户经理还要给柜员代班,造成客户经理走不出去,主动上门营销少之又少,导致营销效果十分不好。二是办公设备的配备不足,部分电脑设备老化,反应速度慢。三是交通工具配备不足,影响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

  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对策

  1、丰富金融产品,为改变“三农”现状增强造血功能

  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强化研发功能,提供渠道支持和开放式的产品模版,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在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方式和金融产品的研发上加以创新,将更多简单易用、便捷高效、费用低廉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广大“三农”客户,提高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和特色产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农”产品,加以创新、整合和修改。

  2、建立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

  适当放宽信贷准入条件,提高行业信贷政策精细度,及时动态调整信贷政策,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自身特点选取和细分客户,区别对待具有创新能力、业绩突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子行业和客户,把握住优质客户。

  改进信贷业务操作流程,针对现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较长的实际,可尝试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简化贷款操作流程,推广网上作业,格式化、电子化审查报告,除必要的法律手续资料外,减少申报材料,加快贷款各个过程的操作速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审贷放贷效率。

  3、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三农”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适当增加网点人员,加大补充力度。为顺应“三农”业务发展趋势,可下放招工权限,根据本身用工需要实行多层次招聘标准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

  更新办公设备,构建电子渠道服务体系。对于办公必备的电脑,应及时更新换代,以避免其设备老化,反应速度慢等问题。电子渠道具有不占有网点资源、低成本和高效率处理业务的特点,可充分分流客户、区分柜面业务、分层管理,所以要构建电子渠道服务体系,加快新型电子渠道推广应用。

  配备充足的交通工具,为使工作人员更加便利地办理业务,应在各网点配备交通工具。以便利客户经理下乡,外出营销,减少收入微薄的员工的经济负担,促使客户经理更多地出去开展营销维护,提高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12-2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三农”问题怎么了

  “三农”是当今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正常发展。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弄清“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弄明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抓住重点,事半功倍。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因为这三个名词或三种事物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说它们前面都有一个“农”字,所以,人们把它合起来称为“三农”。但是,详细考虑一下,“三农”问题虽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是属于一个大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没有办法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三农”之所以成为“三农”问题,不是说它们现在的情况非常良好,而是说它们都存在着不能不重视和不得不尽快加以解决并且如果不重视和不尽快加以解决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的问题。“三农”问题到底已经怎么样了?有些人用一个判断词和一个形容词和它们分别组合在一起说: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说明“三农”问题现在的境况,说明“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这种形容是贴切的话,解决“三农”问题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构造大农经济是处理三农问题对策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大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相对小农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产物,因为使用的是牛马、木犁、锄头、镰刀,所以,一个农民尽其所能,也只不过能够耕种三、四十亩土地足矣,如果少了,则不够耕种;如果土地多了,就耕种不过来,要是不雇长工短工,就必定使土地荒芜,是所谓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那么,在过去,一个地主,有几百亩土地,几千亩土地,几万亩土地,是不是大农经济呢?其实,这个问题,单就称谓而言,就已经明白了。地主是不进行农业生产的,所以,就只能是土地的主人,而不是耕种土地或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也就是说,不是农民。地主和富农是农民和不是农民的分水岭富农以下是中农,贫农,雇农,是不同等级的农民:富农的土地是由他和长工、短工共同耕种的,中农的土地是中农自己耕种的,贫农的土地不够自己耕种,雇农自己没有土地,为富农和地主耕种土地:而地主呢,土地是雇农耕种的,他连管理也不管理,是管家为他管理的。富农所耕种的土地最多的长工一样,不能超过三、四十亩,地主的土地虽然多,但是,长工和雇农多,每个长工和雇农也不过三、四十亩,根据每个农民耕种土地的数量,都只能是小农,因此,也不是大农经济,只能是小农经济。

  或者说,一个农民耕种的土地太少,小农是没有出路的。那么,我们把这些小农集中在一起,组织起来,成为集体经济,土地多了,家大业大劳动力众多,那么,不就是大农经济了吗?并且,这样做了之后,土地地块大,也便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耕作。其实,这样做的好处,只是便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耕作,并不是大农经济。因为每个人的土地还是那么多,一个农民耕作一点也没有增多,所以,不是大农,还是小农和小农经济〔比如,一个农民有5亩土地,100个农民集中起来有500亩土地,但是,100个农民并没有减少成为1个农民,1个农民耕作的土地并没有达到500亩,而还是5亩,怎么能够是大农和大农经济呢?这只能是集中在一起的小农和集中在一起的小农经济。当然,如果把土地交给一个农民耕种,其他的农民(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这个农民就成为大农与大农经济。如果已经有99%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的条件,比如说,已经具备有一个可以容纳99个人的企业或者数个企业,就可以而且必然由不同的道路形成99个农民把土地转交给一个农民耕种。可是,如果想采取先把100个农民集中起来,然后等待时机与创造条件逐渐使99个农民退出来,则是不可行的。因为集体劳动的自身局限性,会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产生许多障碍,不利于大农经济的形成,阻碍生产的发展。

一本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力作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情及世界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趋鲜明。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新阶段性特征就是转型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能否顺利地推进转型发展,决定着我国能否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方面,取得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

  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推出、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经济转型丛书”,围绕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最近。作为该套丛书的第一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博士撰写的《转型发展:中国“三农”新主题》已经面世。

  全书分为五篇15章。第一篇为总论,提出自1998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国“三农”发展再度面临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详细分析了这些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多方面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阶段促进中国“三农”发展的战略思路——“转型发展”,探讨了促进中国“三农”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二篇冠名为“粮食问题的重新审视”,通过对中国历次粮食供求失衡的回顾,得出若干结论和启示。如总量问题对于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结构问题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地趋于增強。该篇还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潜力、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探讨了粮食市场与粮食安全的新问题、新趋势。“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呢?该书第三篇“从发展农业到发展现代农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篇提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式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要用开放的视角认识现代农业,要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制约和挑战,如农产品成本上升、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该篇还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和近期对策建议,并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

农产品电商大数据直击现代三农问题痛点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每年都有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后,我国粮食创下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的“四高”背景下,粮食、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水果、油料产量居世界之首。在生产之前农民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过去靠计划,现在靠市场,但究竟应该生产什么、生产了多少、库存量有多大、市场需要多少,往往是一个“黑洞”。但是当大数据科技工具出现后,就可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经历7个发展阶段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的农产品(不包括木材),我国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大国,每年进出口农产品贸易超过1800亿美元,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13.7亿人口以及大量的境外游客,对农产品消费量巨大。

  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7个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颁布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94—1998年,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8—2005年,棉花、粮食两个品种先后在网上交易,当时叫“粮棉在网上流动起来”。199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今中华粮网),2005年10月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1998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成立,通过竞卖交易方式采购和抛售国家政策性棉花。

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分析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职业教育如何嫁接服务于三农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本文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果农,指导学员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农业

  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城镇,面向工商业、服务业,还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服务“三农”是大有作为的。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真正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一、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地农业生产,普及和推广适合本地特色的种植、养殖或其他项目的相关科技知识,用农业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助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推广大樱桃的种植技术为例,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地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本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极为适合大樱桃的生长,大樱桃色泽鲜艳味美,经济收益高,大樱桃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因此本地有大樱桃之乡的美誉。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并不懂得大樱桃的种植技术,大樱桃的田间管理仅是简单借用其他果木的经验,产果率不稳定,经常欠收,渴望得到系统的培训。同时还有很多农民担心亏损而不敢种植。过去职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没有涉及到大樱桃方面,现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外聘专家、走访农户,外派学习等方式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大樱桃的种植知识,专门编写出校本教材《大樱桃种植技术》。该校本教材在本校园艺专业的常规教学和专门针对周边农业知识普及的送教下乡活动中作为正式教材推广使用,参加本校送教下乡的农民学员每期多达1000余人,已经持续举办了4期,由此使得该技术能够广泛传播。乡亲们利用学到的技术发财致富,然后做大做强,大樱桃成为品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在技术支持下,山海关区大樱桃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