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论文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生教育的论文1
【摘要】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重视引导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生命、生存、生活。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实现生活教育。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三生教育;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三生教育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生教育理念下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素养,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生存能力、重视生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1.三生教育概述
这里所说的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并且珍爱每个生命。开展生活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展生存教育意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更好的适应生活。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生教育的地位
2.1生命教育是前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命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个体生命为起点,构建关爱并且互助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习内容中寻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本意。
2.2生存教育是基础与核心
教育主要是围绕生存开展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包括生存技能,这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展生存教育则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以及能力,使其能够掌握生存必需的技能。生存教育是以知识为依托,在化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引申生存之道,进而通过化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3生活教育是方向
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教学方向与目标。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教育,需要教师能够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并且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中获得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
3.1深挖课本资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需要教师能够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利用课本资源带入三生教育内容,进而实现高效教学。譬如:在开展《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名人研究学术的案例,比如拉瓦锡,来引申生命教育,通过向同学介绍拉瓦锡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持续十二个昼夜进行燃烧实验,进而研究出来燃烧着爱现象,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还可以利用不珍爱生命的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并且珍爱生命。
3.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引入三生教育,则需要教师能够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3.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则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化学现象,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图画与视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此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知识探索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紧抓知识点,深挖化学知识、实验、人物等的教学资源,实时向学生传递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生存的技能相关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与生活价值观,使其能够通过化学学习,掌握生存技能。
结束语: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以更好的实现生活教育。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带入到化学课堂中,进而开展三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晨升.论“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J].黑河学刊,20xx(10):69-70.
[2]李玲.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xx(40):194-195.
三生教育的论文2
一、渗透珍爱生命、仁善博爱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有很多需要从自然环境中捕捉小动物进行实验探究,在这些实验探究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渗透珍爱生命的理念。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观察鼠妇生活的环境,给捉回的鼠妇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体验人与其它生物在生物圈中是平等的,从而内化为生命是平等的宝贵理念。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教学中,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水蚤在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中的心率,对不同浓度酒精中水蚤的心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各种生物的影响,促进学生保护自然的理念的形成。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探究活动中,指导学生先了解凯巴森林的变迁,然后分组讨论并分析凯巴森林中不同时期各种生物数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学生们知道了在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相互控制,相互影响,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1906年以后,由于人们为了保护黑尾鹿而大量捕杀狼,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整个凯巴森林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这个探究活动引导思考——人类不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势必导致整个生存空间遭受严重的威胁。如:目前人们为求经济效益而肆意破坏环境,不合理的引种,乱砍滥伐等都将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威胁人类本身。在分析、讨论拓展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仁善博爱的理念,理解到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懂得了每一种生物都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员,只有我们都行动起来,保护身边的每一生命个体,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二、渗透智慧生存、智待生存挫折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在“模拟自然选择”实验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不同的道具进行取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过程体验和结果对比,学生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总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的。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的意义”实验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们将手进行不同程度的绑缚,进行系鞋带、梳头、攀爬等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体会手的进化对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然后提出:“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中被赶到地上生活的一支战败者,为何能成为生物圈中的主宰者?生物会向着什么方向进化?”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分析人类的祖先在进化成人类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导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通过这些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促进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理性的对待,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正能量,内化智慧生存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三、渗透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理念,实现生命的价值
很多生物实验探究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在“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探究活动中,让大家先测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根据体质指数计算公式算出自己的体质指数并对照,评价出自己的营养状况。开展生活习惯调查,“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问卷调查的案例分析,学生们针对营养均衡和营养失衡两类学生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生活习惯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展示权威机构统计的因吸烟和过量饮酒及不良生活习惯而失去生命健康的数据,介绍肺癌、肝癌等癌症患者患病时生活场景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当前一些初中生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学生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加深对健康的生活的理解,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结语
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要做到如丝细雨育人无声。通过“三生教育”理念的渗透,丰富学生对生命体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和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供正确的指引,使之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生教育的论文3
一、“三生教育”概念解读
“三生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生命能力、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三生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兴趣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责任能力。“三生教育”培养人的广泛兴趣,使兴趣作为人成功的基石;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培养人在适应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能力;培养人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公平正义能力[2]。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反映,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对学生本身给予了极大关注,也对人的社会化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育视角。
二、“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内容政治色彩较浓,理想性成分较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脱离。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性、创造性,体现不出新课改要求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1.思想政治课内容理想化和缺乏实践性经过几次的课程改革与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知识、文化生活与唯物主义哲学,增加了选修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严谨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不少的图片材料,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但是有些例子却不见得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应有的知识水平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学内容的单调,与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与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现象相比较理想成分和政治色彩都过重。更没有针对学生者的实践需求和思想实践,使得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参与度低,缺乏教育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2.高中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高中阶段学生大多都处于生理发育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各自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局限,使得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时往往出现片面的特点[3]。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考试的指挥棒下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学习政治就是记记背背的问题,学起来比其他的科目容易,课后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结合生活来思考,往往只是在考试时候突击地记背,没有理解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另一方面对学习内容和问题分析过于片面,政治课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等几个部分,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解答相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产生片面的认识。
3.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下,思想政治教学处于一种枯燥、低效的状态中,它的作用唯一体现在期末的考试成绩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说教”的教学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一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参与进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要求,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过程往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政治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
三、思想政治课融入“三生教育”理念的途径
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逐步树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性的学习而且形成正确价值观[4]。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转变自身观念,确立现代教学观。在政治教学融入“三生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发展生活。
1.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三生教育”理念为依托,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在高考指挥棒下政治课学习大多以知识性机械式的学习为主。政治课不仅是理论性和知识性的学科,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导向的生活化学科。“三生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将教学目标指向生活化,丰富和提升学生生活为最终目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认知、感悟、体验来获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既要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具有现实性、普遍性,既要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又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实现思想政治教学长远与现实的双重目标。思想政治教学要把教学的内容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效果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成长。
2.教育内容的制定以“三生教育”理念为载体,体现生活化、焦点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在政治教学中精选反映时代特点的内容,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高中思想政治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基础性知识,而这些内容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并且把贴近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欲望,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用贴近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剖析知识、感知知识。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而且是引发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的必然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和热情的必然选择。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学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明白课本中的道理。只有教育的内容与关注学生的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3.教育过程的实施以“三生教育”理念为落脚点,体现主体性、实践性“三生教育”理念就是过程的教育,要把生命、生存、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精选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本身,用生活的亲和力感染学生,增加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师较强的主导能力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学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堂理论进入到真实生活,使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人生信念和信仰在生活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确立。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双向互动,从而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主体和能动主体。总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好高中的政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尊重事实、遵循生活逻辑[5]。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教学,政治课教学需要兼顾德育和智育,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真正从生活体验中获取智慧,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三生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寻求共同成长的一种积极状态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与提升的奠基作用。其主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不仅学会生存,更要有尊严的生活。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切实联系实际生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达到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注重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生教育推广问题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生教育推广问题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推广三生教育所需面对的问题
1.形式上的问题。20xx年10月21日,昆明召开的云南省三生教育大会上发布了第四版的三生教育教材。我们不停改进教材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更充分的学习。之于人生观的教育较之科学知识是截然不同的,表现在结果上就是衡量标准的确立,科学知识的学习会有一个确切的分数;而人生价值观的却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引导其向上,至于何种高度是及格线,我们无法确立。如此的话,我们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目标不同的两种活动行为,我们是否应该采取同一种方法既落之于书本,习之于课堂进行呢?
2.阶段上的问题。E.H.Erikson是美国的精神病医师,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他提出人的一生有八个心理阶段,因为大学的教育基本是开放式的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八个心理阶段中的影响跨度大概有三个:一是学龄初期(3-5);二是学龄期(6-12);三是青春期(12-18)。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与弗氏性心理学的initiativeVS.Guilt,industryVS.inferiority,iderntityVS.Roleconfusion三个阶段是平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生这几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而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所以针对其的教育亦应不尽相同。在学龄初期这一阶段,儿童表现为订立目标,制订计划,积极保持以达到目标。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为主动性罪疚感。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就会在人格中形成目的品质(virtueofpurpose);反之,则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unworthiness)。这个阶段对孩子影响更大的是父母,三生教育考虑周全的一点是教材的编订上,幼儿园阶段分为学生和家长两册。在这个时期,应该通过父母去给孩子作出积极的引导,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学龄阶段,儿童转向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从所要学的课程中,产生了一种勤奋感,这种感情将使儿童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工作,其人格中就形成了能力的品质(virtueofcompetence);相反,则在人格中形成无能感(incompetency)。这一阶段老师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Erikson说“:不止一次,我观察到在那些独具天赋和富有灵感的人们生活中,大多是教师燃起了一个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内心火焰。”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儿童,去帮助他们确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底层架构。青春期是比较特殊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这个词含义非常广泛,个人的主体方面与客体方面的统合、自己的历史任务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合、包括社会与个人的统合,等等。例如熟悉自身的感觉;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淆和消极(roleconfusion&negativeidentity)。他们有时会进入一个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psychosocialmoratorium)去寻求某种同一性。例如,暂时离开学业去旅行,或者经历各种不同的工作。同一性的形成是终生的,但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原因是:
教育成功三生为重论文
“三生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需要。
我们要让“三生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我们的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入“三生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需要。
如何让“三生教育”走进思想品德课堂?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
现行的小学教育品德课教材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富有童趣,能够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可贵。
在教学“我要安全地成长”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笔者结合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如学生在假期里燃放鞭炮引发火灾,夏季去河里钓龙虾、摸田螺时溺水,用潮湿的手去拔插座、在高压线下钓鱼触电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懂得珍爱生命。
又如在教学“一个无臂演员的日常生活”和“与霍金大师面对面”等内容时,让学生了解他们身残但志不残,以惊人的毅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三生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新使命论文
摘要:“三生教育”提倡教育的价值应更关注人的生命意义、生存能力和生活品位。三生教育资源在地理学科中无处不在,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际,了解三生教育的真谛,从而寻找地理教学与三生教育有机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三生教育;地理教学;生活教育
“三生教育”注重学生通过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三生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理教师与地理课程所应承载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生命教育让教育更有价值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懂得生命的不易,感受生命的价值。地理教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涉及全球都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富有生命教育元素。学生在浩瀚的宇宙、广阔的大海中感受生命之渺小;登长城、游故宫能感受生命的可贵、人类的伟大。地理学科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开展缤纷多姿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地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案例1】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在“东南亚”一课的学习中,活动涉及由于人类大量食用方便面,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消失了,野生的红猩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永远从地球上消失。学生们在阅读文章后,展开了一次以“保护红猩猩,少吃方便面”为主题的讨论会。在讨论中,学生们为红猩猩伤感、难过,为人类的行为感到可耻,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不仅仅是珍爱人类的生命,而是珍爱具有生命体征的所有个体。【案例2】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在“极地地区”一课中,必须和学生们提到的就是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杨惠根博士,他是现任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曾带领队员们去南极科考,他们顶着严寒、干燥、大风等恶劣环境,就是为了获取更多极地的地理信息。杨惠根博士是学生身边的人,他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杨惠根博士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生命的内涵。
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重视引导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生命、生存、生活。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实现生活教育。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三生教育;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三生教育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生教育理念下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素养,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生存能力、重视生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1.三生教育概述
这里所说的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并且珍爱每个生命。开展生活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展生存教育意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更好的适应生活。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生教育的地位
2.1生命教育是前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命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个体生命为起点,构建关爱并且互助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习内容中寻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本意。
2.2生存教育是基础与核心
教育主要是围绕生存开展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包括生存技能,这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展生存教育则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以及能力,使其能够掌握生存必需的技能。生存教育是以知识为依托,在化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引申生存之道,进而通过化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论文
1把握好知识点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于认识事物和现实之间的那些关联。能把握好这些关联,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思考和理解那些关联,如何将现实与三生教育理论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样,在授课的时候肯定能取得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从具体到抽象的讲解,由个别到一般,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中学到抽象的知识。
2联系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在对国际时事、国际争端研究的头头是道。但是,却不喜欢学习政治,因而也就更不会去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的三生教育的思想。这时候,就要抓住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将这些热点时事,与三生教育理论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分析热点、焦点。这样,学生们能将时事政治和三生教育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主动的热情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三生教育理念的真谛。
3场所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他内在的素质,那,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它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现实中发生的一些案例,将学生自己放置于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三生教育。
关于政治教学新视角的三生教育的论文
一、“三生教育”概念解读
“三生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生命能力、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三生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兴趣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责任能力。“三生教育”培养人的广泛兴趣,使兴趣作为人成功的基石;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培养人在适应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能力;培养人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公平正义能力[2]。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反映,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对学生本身给予了极大关注,也对人的社会化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育视角。
二、“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内容政治色彩较浓,理想性成分较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脱离。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性、创造性,体现不出新课改要求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1.思想政治课内容理想化和缺乏实践性经过几次的课程改革与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知识、文化生活与唯物主义哲学,增加了选修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严谨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不少的图片材料,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但是有些例子却不见得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应有的知识水平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学内容的单调,与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与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现象相比较理想成分和政治色彩都过重。更没有针对学生者的实践需求和思想实践,使得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参与度低,缺乏教育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关于小学三生教育论文
一、“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二、“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将初中阶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这时期的学生感觉特别敏锐发达,思维特别活跃,开始对各种事物提出疑问,并试图去探索和解答,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些生理变化又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
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我校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保证学时,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具体做法:
1.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三生教育”。通过对“三生教育”基本内容进行学理分析,由此来认识“三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学生为本,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统教育。“在人的自然生命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中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习有关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三生教育论文
1自我教育法
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态度和现实状况,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在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大学生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使开展“三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批评等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部分大学生不能恰当进行自我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善于做学生工作的教师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心谈心,及时梳理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自我教育的系统。与此同时,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在通讯技术发达多样的今天,我校一直坚持“一封家书”的活动,让学生动手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2体验教育法
体验教育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就是让大学生在体验生命、生存与生活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动手动脑,通过参与的活动可以打开大学生的心扉,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敬重,对生活的倚重。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是体验教育法中进行体验知识内化的保障,同时也是体验知识内化的依据。体验教育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德育的.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模拟大学生现实中以及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通过场景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分析原因,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完善自我、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石。我校组织的“六个一”系列活动——一首经典红歌、一个传统节目、一件身边小事、一份真情关爱、一项生活技能、一套民族歌舞,形成了在开展“三生教育”中“在课堂、在校园、在社区”的教育特色。
班主任工作落实三生的教育论文
一、“三生教育”基本内涵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人类自身的发展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给“三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处理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我们要切实做好“三生教育”工作,实现班主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落实“三生教育”工作,完善班主任工作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中的行走方向标,有怎样的观念,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缺失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学习的路上便会缺乏动力,为人处世上便会以“个人主义”为中心。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迈向美好未来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当前,社会发展、时代背景发生极大变化,各种思潮通过网络、媒体等媒介广泛传播,青少年作为极容易受到侵害的对象,更是受到巨大的威胁。作为班主任,在“三生教育”工作中,有必要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首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思想净化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正能量”,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正确观念认识,并对腐朽的思想、观念进行抵制。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工作。现阶段,网络技术的超速发展,是一些黄色信息、暴力信息以及腐朽的思想观念在高中生中流传,班主任要做好监督管理者的工作,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端正上网态度,浏览正面信息,另一方面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进行监督,降低学生浏览负面信息的概率。
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三生教育论文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
三生教育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三生教育的意义
三生教育其意义是通过渗透和践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及生活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可贵,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提高生存价值;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最终引导学生塑造一个内心强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困难,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三生教育渗透于思想品德
(一)践行生命教育
生命是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对于重视生命的话题是非常严肃的`。在课时前,通过对影片的播放,对报刊杂志的阅读,并以身边时有发生的真实事例作警示,如有的同学在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用小刀伤害自己的手,有的同学为了其他同学无理的一句话,竟然对其拳脚相向,更有同学因沉迷网络暴力游戏,无视别人的生命,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在课时中,让学生积极发表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对怎样爱护自己生命和对往后怎样更好的尊重生命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让他们明白生命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教会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践行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就是要学生正确生存观念,学会安全生存方式。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很多涉及到生存技能、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在课程讲解时,本人更加结合实际中常见的危险,给学生们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打雷下雨天不能在树下躲雨、遵守交通规则、要培养自学的能力、要学会做家务等。在课程里,时刻强调学生应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善待生存挫折,深刻体会什么叫“适者生存”,明白生存是一个人生命的继续,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