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生产管理毕业论文1
摘要:本文对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在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重要性方面、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方面、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方面、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强,尤其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越发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应被引起高度的注视。
关键词:现场管理重要性及改善方法;现场管理执行力;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及降低成本:
目录
1、 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1.1 现场和现场管理的含义
1.2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2、 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
2.1 如何改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2.2 改善现场管理的方法
3、 动态环境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
3.1 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概念的界定
3.2 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
3.3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
4、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4.1 "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4.2 倡导企业文化理念的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
4.3 建议
5、 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
5.1 企业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按照现场的生产要素分类内
5.2 正确把握市场导向,搞好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使现场与市场有机地结合,应注意几个问题
6、 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6.1 我国许多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6.2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流、物流、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
6.3 现场管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管理技术,实施后的效果
6.4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强调是生产现场的过程管理
6.5 现场管理同样需要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
6.6 现场安全管理要与时俱进
6.7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讲究以人为
结论
参考文献
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利润中心和成本管理中心,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它是企业能否得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的重要基础,故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持续挖掘内部潜力,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途径,就必须将目光投到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中来。
1、制造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1.1 现场和现场管理的含义
1.1.1、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1)、现场管理就是设置目标、编制实施计划,充分地利用人、物、设备等物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2)、企业要及时为顾客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当然,好的产品和服务还应具备价格的竞争力,满足顾客的价格要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与现场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1.2、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备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1.2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现场是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发生场所,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所有企业都必须从事与赚职利润相关的主要活动,如推行或开发一些合适的管理制度,生产现场的整顿和销售的技巧。日本工业企业是全世界竞相学习的对象,他们举世瞩目的成功与持续不断地重视现场管理与馥善密不可分。在现场中,我们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生产活动中的过程和各种浪费与不合理现象。现场是生产型企业的基础,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质量、成本、交期等各项指标的宴现。现场是面镜子,直接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面临日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品质、更短的交货期去响应市场,而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现场,可见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2、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
2.1如何改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销定产,这是一项基本性的改革,要改善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必定要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2.1.1、企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心,把加强企业生产管理贯穿于改革、改组、改造的始终,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在实践中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生产车间管理体系。
2.1.2、建立有效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和操作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改革管理者选拔聘任制度,将以前企业生产管理者任命制改为择优聘任制,理顺国有企业的党政、人事关系。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管理者能力和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车间管理者的职业管理体系。
2.1.3、企业生产车间应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培训、使用、选拔、奖惩、监督等环节的企业生产人才开发系统。坚持以人为中心,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努力建立起真正能够充分调动生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将持续培训人才,提高一线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2改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方法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明确提出优化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我国企业近年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倡导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生产管理发展到相对高级阶段的需要,也是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执行5S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
2.2.1、5S的含义 :
所谓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来源于日本的5S理论,是日本工业大发展时期的产物。日本企业界始终认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不良率的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由此便兴起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KE)这一旨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与精神风貌、增强企业体质的管理活动,按这五个词日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简称5S.
2.2.2、如何推行5S:
不要片面地认为5S活动只是打扫卫生、文明创建,它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将现场打扫干净,而是要保证优质、低耗、高效。开展5S活动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顺利实施和推进5S,应该要循序渐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推行组织。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需要大面积开展的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推行5S也绝不例外。
(2)制订适合本企业的5S指导性文件。文件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培训、宣传。有了组织和文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主要内容是5S基本知识,以及5S指导性文件。宣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5S意识。
(4)全面执行5S.从车间到办公室,从厂长到普通职工,都要投入到5S中来,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5S工作风气。
(5)监督检查。通过不断监督,使5S在每位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并最终形成个人做事的习惯。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监督非常重要;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这一点可以和内部质量审核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3、动态环境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
3.1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概念的界定。
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企业决策和经营的过程都是一个循环的圆,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又是这个圆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关于执行及执行力的定义,理论界莫衷一是,执行战略论、执行完成任务论、变革执行力论等,每一个观点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执行力的内涵。对于执行力目前较权威的说法是三种能力,即生产车间执行战略的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部门生产车间之间良好协调的能力;影响执行力的三大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似乎也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然而无论国内外理论或企业界对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的研究却属空白。因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内涵界定仍然需要进行充分的检验和论证。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者更多地把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理解为现场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现场员工则将企业的现场管理执行力理解为管理者本身的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更注重对现场各个方面的系统考虑,较为关注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并试图找寻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结合理论界对执行力的理解,动态环境条件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执行力应定义为:通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者发挥现场人员和组织的功效、调配各种有效资源 ,从而最大限度地执行组织战略、完成组织任务和创造企业收益的能力。
3.2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 战略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不能够直接影响到现场作业层,对现场管理层的影响也是不太显见的,而普遍认为企业如果制定了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将真正地对现场作业及管理层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因为,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而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通过对生产运作系统的战略决策,改善产品生产的成本、质量、创新度、柔性、交货期等等,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生产运作战略确定了产品市场及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匹配关系,直接着眼于内部现场和外部市场的对接。因此,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对于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3.2.2 人员与现场管理执行力
如果企业不具备一种科学和完善的人员流动体系,将永远不可能发挥其潜力。人与执行力的密切程度无可厚非,人是执行的载体。对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层面,与执行力最为密切的人员应包括生产战略制定者、生产战略传导者、生产战略执行反馈者以及他们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这些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专业技术等都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3.2.3 现场环境与现场管理执行力
现场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软环境指的是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及现场工作气氛。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的,相应他的生产战略执行力自然难以到位。硬环境包括机器设备、物料、现场布置、温湿度等等。
3.2.4 生产车间现场运营与现场管理执行力
企业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必然会对现场管理执行力造成影响,有必要对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作团队来实现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的提升。扁平化组织被自然地认为是执行力提升的有效组织,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有待商榷。国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多是依靠各级领导的推动来完成工作的,如果上下级之间出现执行理解偏差,各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等,很自然地执行力将无法到位。
3.2.5 管理机制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1)绩效考核及监督机制
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显然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必然能够给现场的执行提供动力。因为,企业的执行力是由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的。只有员工积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企业的执行力才会提高,而要想激励员工提高执行力,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执行力为重点的薪酬和奖惩制度。因此,如何针对现场管理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助推器。
(2)沟通和反馈机制
在制定生产战略的会议上坦诚地沟通只是沟通的开始,要想保证最终决策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还必须保证每一个人都了解整个战略并明确自己所应担负的职责,只有沟通才能使最基层的员工明确战略目标,明确执行工作的起止时间,明确自己在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新任务和职责;再通过由下往上的反馈机制--第一线员工向基层领导作出承诺和反馈,只有通过这种双向的沟通,执行工作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3)一个执行型企业里
不仅要求生产管理者有很高的执行能力,同时也要求每一个生产车间员工具有有效执行的能力。因为员工是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的执行者。当今社会 日益复杂多变, 要想提高应变能力,就要求每个人不断地学习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教育和培训员工是提升员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4)能岗的匹配度
能岗匹配对执行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人设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似乎显得很不科学,其中似乎还存在计划经济人情性的考虑,对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来说,有时候在现场人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设岗似乎成为必需,不同的岗位需要的是不同的人。因此能岗的匹配程度自然成为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3.2.6 信息化程度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信息能否顺畅地沟通,能否透明到现场,显然也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与生产的同步化,实现生产过程的适时动态控制是生产管理人员期望达到的最佳状态,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这一状态很难达到。无论是管理过程控制还是现场作业控制,信息化程度越高,执行越便利,这一 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成本的高低成直接的负相关性。信息化程度的增加无疑加大成本开支,如何在信息化程度与成本利润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求得现场管理执行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2.7 执行力文化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动态环境中,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最为稳定的元素,文化的刚性是保证企业现场执行从强制走向自发的重要途径,保证体系的研究中显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文化在现场管理中的反应就是现场员工行动的一致性,这种现场执行力来源于企业的价值观思 想和长期形成的规范,文化是现场执行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催化剂。现场管理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形成拥有强大现场管理执行力的现场执行文化。如何从根基上培育执行力文化 并将这种文化影响延伸到现场管理中是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最终落脚点。
3.3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
3.3.1 通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环境下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囊括了理论界已经形成的执行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即人员、生产战略和运营的内容.同时,拟创建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还兼容了一系列基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组织功能强化、管理方法系统化、各种流程改进和文化塑造等内容,使执行力在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作用得以放大,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2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保证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将影响到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就像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原则”.在我国的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实践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某些国外的先进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土壤环境造就的生存原则必然不同。在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问题,必须结合国内企业实际,从保证体系的根基着手,在打牢根基的基础上逐步将国际先进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理论应用 于企业实际,实现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企业生产车间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4.1 “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4.1.1 “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生产车间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和目的。
4.1.2 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界的制度、规范各项发展措施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一个整体,应该是企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其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客户价值”的概念融入企业生产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把“客户价值”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4.2 倡导企业生产车间文化理念的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
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客户信誉的全面提高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搏击市场经济大潮能力的基础。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员工对劳动没有任何兴趣,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没有发展的后劲。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个人可以无所不能。就人的能力和技能而言,永远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科技 越发展,人的分工就越细,人的特长就越明显,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个性化的人。
4.3 建议
4.3.1 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理念,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生产车间架构,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此,要合理进行工作设计,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得具有激发个人的能力,使个人在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和责任感,从而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当工作中包含了挑战性和责任感,自主性和发展可能性等因素时,才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差别,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4.3.2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生产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 .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生产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努力寻找员工目标的共同部分。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生产目标的最大一致和对企业生产价值取向的基本一致看法,通过交流,让员工充分理解并知道实现个人目标应以实现企业生产总目标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到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营造“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文化氛围,从而愿意为企业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
4.3.3 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建设应遵循心理规律 .第一,重视强化。我们要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使得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运用强化心理机制及时表扬和奖励与企业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和惩罚与企业精神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惩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精神变成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第二,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能融为一体,休戚与共。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使组织目标包含众多的个人目标,使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挂钩,并使职工正确地、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真正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突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4.3.4 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源泉。员工是企业产品数量、质量的生产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应该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力量,而不单单是依靠某个人、某几个人的能力。故企业要靠尊重和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5、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
5.1 企业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按照现场的生产要素分类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员导向。市场竞争表面看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实质是人员素质的较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产品、设备、生产工艺条件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都要求企业必须造就一支与(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市场相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一流的现代生产职工队伍,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创造出优质一流的产品。
二是设备导向。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经济规模。装置设备的生产潜力往往又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容量,以及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所处(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地位,决定生产装置的更新改造,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转,保证安稳长满优生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经济规模,增强市场抗衡能力。
三是工艺导向。产品质量是靠工序质量来保证的,如果现场哪道工序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报废。企业可以把“一切为了用户”这一市场观念延伸到企业内部生产车间现场,从企业同外部用户相联结的销售部门到生产全过程的每个内部单位、以至每个工序,形成一条逆向的“用户导(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向”链带,把用户需求标准落实到每个内部单位和工序、岗位,并建立上下工序之间层层把关的监督网络,确保产品各项质量指标100%的合格。
四是成本导向。根据市场中同类产品价格标准和企业产品的目标利润,把成本控制纳入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车间现场的人、机、料、法、环、资、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诸要素处于最(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佳的效率和效益发挥状态。通过挖潜改造、技术攻关,改进车间现场工艺条件和管理方法,杜绝跑冒滴漏,不断盘活生产资金,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是机制导向。把市场机制中某些运作方式引入车间现场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增强全员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行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有了完备的规范制度,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工就能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按照什么程序方法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
5.2 正确把握市场导向,搞好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使生产车间现场与市场
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注意几个问题:
5.2.1 破除旧的思维定势,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念。要树立投入产出比的效益观念,使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最佳优化组合,追求“投入的最小化,产出的最大化”目标,“管理出效益”应由投入产出比(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控制”,把全方位的“双增双节”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要树立追求实际效果的有效管理观念,做到任何生茶车间现场管理措施都有具体目标,有实施标准,有操作对象,有保证体系,有检查考核,有明确奖惩,以效益作为最终衡量标准。
5.2.2 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生产车间现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忙于找市场,却忽视了生产车间现场,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直接反映企业的素质、管理水平、(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产品质量、信誉度和实力。因此,越是拓宽市场,越要抓好生产车间现场;越是市场看好,越要抓住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不放。只有做到以市场促生产现场,以生产现场保市场,才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及市场的竞争力。
5.2.3 在强调市场导向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精神、理想导向原则,建立起富有精神效应的道德规范,以及荣誉激励等制度,建立职工参政议政、参与决策与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等民主管理制度,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职工上进,群策群力搞好现场管理。
5.2.4 在市场导向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核心是要实行精细生产车间管理,即从现代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树立科学态度,尊重客(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观规律,强调集约经营,严格各项制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生产现场管理,努力做到“生产精耕细作,经营精打细算,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
5.2.5、要做好车间现场超前决策管理。超前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相对于市场需求变化而言的。在充分运用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的基础上,不仅要求决策超前,而且必须有超前的科技开发和超前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来保证超前决策的实现。生产现场超前决策管理,在于营销现场要善于捕捉和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根(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战略,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优选产品,瞄准市场空档,用快速引进消化技术(或自己开发的先进技术)和严格而高效的生产现场管理,去赢得时机,使产品捷足先登,投入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6、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6.1我国许多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如物品随意堆放,工具随意乱放,废弃物不及时清理,场地通道,狭窄使操作者行动不便,安全标志不设置或设置不规范,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的摆放不合理等等。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中,有不少是由于生产车间作业环境的人机不协调而引起的。所以使生产车间作业环境整洁有序也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生产车间作业环境空间及其设施布置的整洁、有序情况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舒适感与心理满足感相当大的影响。一个合理的作业环境应该是作业者在任何时刻的操作、观察都很方便,即使较长时间维持某种作业姿势,也尽可能少地产生不适感与疲劳感、没有危害操作者健康的有毒因素,各种安全标志齐全、装置符合标准。因此,迅速制定现场管理标准和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状态刻不容缓。
6.2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流、物流、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客观存在以物在场所的科学管理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科学、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
6.3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管理技术,实施后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职工乐于接受,不像其他管理措施那样是虚招、花架子。它坚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现场生产系统的管理,充分调动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和建立职工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培养职工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6.4、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强调是生产现场的过程管理,通过现场的科学管理活动,使动态的现场生产系统更加有序,由“动中求序”而获得“序中求安”措施。现场的管理从生产构成要素的管理入手,以现代化工业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现代物流学等的理论和理念为指导,对现场生产系统实施管理。
6.5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同样需要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不断投资搞技改。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安全新问题,工厂要舍得投资搞技改,加以完善。
6.6 现场安全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完善现场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的管理,通过导入ISO14001、OSHAS18001标准管理体系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OSHAS18001的导入,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构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体系的运行,并持续改进。
6.7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讲究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和行为准则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中去,渗透到企业职工的一切行为之中,成为安全生产的“润滑剂”.重点强化教育培训,坚持对员工进行厂级、分厂、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安全事项和预防工伤事故的主要措施等,并结合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强化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安全文化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原则,突出了一个爱字,是企业职工实现平等、承认个性、建立共性、树立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保证。
结论
认真抓好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企业的经营要以销售为中心,生产的组织要以生产车间现场为中心。毋庸置疑,在如今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大公司都是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的,而且,都明白产品质量是在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我国一些专家参观了日本第一电子产业株式会社的明石工厂,就工艺而言,我国深圳、上海的一些线束厂与日本工厂差别不大,但劳动生产率,日本的工厂是我们的十倍以上。这些差距说明了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也说明我国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潜力是很大的。搞好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泽虎.中国逼近世界制造业中心目标的途径与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xx,(4).
[2]李景元.国外现场管理发展概况[J].现场管理,20xx,(4).
[3]徐剑.执行力与管理者角色定位变革[J],捷盟咨询,20xx年,内刊(5).
[4]张戟.执行力的基因,大型营销实战期刊,20xx(10).
[5]张建宇.现场执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J],现代 商贸工业,20xx(8).
[6]周永亮等着.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中国发展出版社,20xx.
[7]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生产管理毕业论文2
摘要:本文对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在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重要性方面、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方面、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方面、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强,尤其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越发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应被引起高度的注视.
关键词:现场管理重要性及改善方法;现场管理执行力;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及降低成本:
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利润中心和成本管理中心,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它是企业能否得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的重要基础,故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持续挖掘内部潜力,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途径,就必须将目光投到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中来.
一、制造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现场和现场管理的含义
1、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1)、现场管理就是设置目标、编制实施计划,充分地利用人、物、设备等物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2)、企业要及时为顾客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当然,好的产品和服务还应具备价格的竞争力,满足顾客的价格要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与现场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车间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管理活动同人的生命活动是一样的,投入的资源可以看成是人的骨骼,消化系统,大脑等,结果就是输出.
(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企业管理活动中,无论在资金、人员、设备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生产带来困难.在开始时也许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随着生产进程,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突出,直至生产出现停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陷于瘫痪.企业生产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生产车间现场完成的,以下几个方面就体现其重要性:
(1)、生产车间现场能直接创造效益.车间现场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场所,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按期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以及产品质量要达到顾客期望的要求,这一切都要在车间现场实现,企业也正是从车间现场获得产品的附加值而得以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2)、生产车间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间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车间现场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3)、生产车间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生产车间现场是企业活动的第一线,无论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来自车间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发展,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比向坏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小得多.
(4)、生产车间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思想动态.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一个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认为是最理想、最顺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称心,心里就可能别扭而意气用事.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会反映到他的工作上,都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和生产效率.
二、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
(一)如何改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销定产,这是一项基本性的改革,要改善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必定要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企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心,把加强企业生产管理贯穿于改革、改组、改造的始终,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在实践中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生产车间管理体系.
2、建立有效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和操作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改革管理者选拔聘任制度,将以前企业生产管理者任命制改为择优聘任制,理顺国有企业的党政、人事关系.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管理者能力和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车间管理者的职业管理体系.
3、企业生产车间应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培训、使用、选拔、奖惩、监督等环节的企业生产人才开发系统.坚持以人为中心,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努力建立起真正能够充分调动生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将持续培训人才,提高一线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改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方法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明确提出优化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我国企业近年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倡导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生产管理发展到相对高级阶段的需要,也是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执行5S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
1、5S的含义
所谓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来源于日本的5S理论,是日本工业大发展时期的产物.日本企业界始终认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不良率的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由此便兴起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KE)这一旨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与精神风貌、增强企业体质的管理活动,按这五个词日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简称5S.
2、如何推行5S
不要片面地认为5S活动只是打扫卫生、文明创建,它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将现场打扫干净,而是要保证优质、低耗、高效.开展5S活动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顺利实施和推进5S,应该要循序渐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推行组织.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需要大面积开展的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推行5S也绝不例外.
(2)制订适合本企业的5S指导性文件.文件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培训、宣传.有了组织和文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主要内容是5S基本知识,以及5S指导性文件.宣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5S意识.
(4)全面执行5S.从车间到办公室,从厂长到普通职工,都要投入到5S中来,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5S工作风气.
(5)监督检查.通过不断监督,使5S在每位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并最终形成个人做事的习惯.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监督非常重要;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这一点可以和内部质量审核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三、动态环境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
(一)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概念的界定.
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企业决策和经营的过程都是一个循环的圆,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又是这个圆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关于执行及执行力的定义,理论界莫衷一是,执行战略论、执行完成任务论、变革执行力论等,每一个观点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执行力的内涵.对于执行力目前较权威的说法是三种能力,即生产车间执行战略的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部门生产车间之间良好协调的能力;影响执行力的三大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似乎也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然而无论国内外理论或企业界对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的研究却属空白.因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内涵界定仍然需要进行充分的检验和论证.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者更多地把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理解为现场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现场员工则将企业的现场管理执行力理解为管理者本身的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更注重对现场各个方面的系统考虑,较为关注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并试图找寻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结合理论界对执行力的理解,动态环境条件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执行力应定义为:通过生产
车间现场管理者发挥现场人员和组织的功效、调配各种有效资源 ,从而最大限度地执行组织战略、完成组织任务和创造企业收益的能力.
(二)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
1、战略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不能够直接影响到现场作业层,对现场管理层的影响也是不太显见的,而普遍认为企业如果制定了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将真正地对现场作业及管理层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因为,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而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通过对生产运作系统的战略决策,改善产品生产的成本、质量、创新度、柔性、交货期等等,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生产运作战略确定了产品市场及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匹配关系,直接着眼于内部现场和外部市场的对接.因此,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对于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2、人员与现场管理执行力
如果企业不具备一种科学和完善的人员流动体系,将永远不可能发挥其潜力.人与执行力的密切程度无可厚非,人是执行的载体.对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层面,与执行力最为密切的人员应包括生产战略制定者、生产战略传导者、生产战略执行反馈者以及他们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这些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专业技术等都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3、现场环境与现场管理执行力
现场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软环境指的是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及现场工作气氛.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的,相应他的生产战略执行力自然难以到位.硬环境包括机器设备、物料、现场布置、温湿度等等.
4、生产车间现场运营与现场管理执行力
企业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必然会对现场管理执行力造成影响,有必要对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作团队来实现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的提升.扁平化组织被自然地认为是执行力提升的有效组织,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有待商榷.国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多是依靠各级领导的推动来完成工作的,如果上下级之间出现执行理解偏差,各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等,很自然地执行力将无法到位.
5、管理机制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1)绩效考核及监督机制
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显然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必然能够给现场的执行提供动力.因为,企业的执行力是由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的.只有员工积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企业的执行力才会提高,而要想激励员工提高执行力,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 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执行力为重点的薪酬和奖惩制度.因此,如何针对现场管理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助推器.
(2)沟通和反馈机制
在制定生产战略的会议上坦诚地沟通只是沟通的开始,要想保证最终决策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还必须保证每一个人都了解整个战略并明确自己所应担负的职责,只有沟通才能使最基层的员工明确战略目标,明确执行工作的起止时间,明确自己在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新任务和职责;再通过由下往上的反馈机制--第一线员工向基层领导作出承诺和反馈,只有通过这种双向的沟通,执行工作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3)一个执行型企业里,不仅要求生产管理者有很高的执行能力,同时也要求每一个生产车间员工具有有效执行的能力.因为员工是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的执行者.当今社会日益复杂多变, 要想提高应变能力,就要求每个人不断地学习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教和培训员工是提升员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4).能岗的匹配度
能岗匹配对执行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人设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似乎显得很不科学,其中似乎还存在计划经济人情性的考虑,对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来说,有时候在现场人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设岗似乎成为必需,不同的岗位需要的是不同的人.因此能岗的匹配程度自然成为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6、信息化程度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信息能否顺畅地沟通,能否透明到现场,显然也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与生产的同步化,实现生产过程的适时动态控制是生产管理人员期望达到的最佳状态,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这一状态很难达到.无论是管理过程控制还是现场作业控制,信息化程度越高,执行越便利,这一 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成本的高低成直接的负相关性.信息化程度的增加无疑加大成本开支,如何在信息化程度与成本利润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求得现场管理执行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7、执行力文化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
动态环境中,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最为稳定的元素,文化的刚性是保证企业现场执行从强制走向自发的重要途径,保证体系的研究中显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文化在现场管理中的反应就是现场员工行动的一致性,这种现场执行力来源于企业的价值观思 想和长期形成的规范,文化是现场执行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催化剂.现场管理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形成拥有强大现场管理执行力的现场执行文化.如何从根基上培育执行力文化 并将这种文化影响延伸到现场管理中是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最终落脚点.
(三)、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
1、通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环境下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囊括了理论 界已经形成的执行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即人员、生产战略和运营的内容.同时,拟创建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还兼容了一系列基于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组织功能强化、管理方系统化、各种流程改进和文化塑造等内容,使执行力在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作用得以放大,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保证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将影响到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就像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原则".在我国的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实践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某些国外的先进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土壤环境造就的生存原则必然不同.在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问题,必须结合国内企业实际,从保证体系的根基着手,在打牢根基的基础上逐步将国际先进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理论应用 于企业实际,实现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企业生产车间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1、"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生产车间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和目的.
2、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界的制度、规范各项发展措施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一个整体,应该是企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其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客户价值"的概念融入企业生产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 .把"客户价值"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二)、倡导企业生产车间文化理念的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
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客户信誉的全面提高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搏击市场经济大潮能力的基础.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员工对劳动没有任何兴趣,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没有发展的后劲.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个人可以无所不能.就人的能力和技能而言,永远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科技 越发展,人的分工就越细,人的特长就越明显,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个性化的人.
(三)、建议
1、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理念,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生产车间架构,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此,要合理进行工作设计,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得具有激发个人的能力,使个人在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和责任感,从而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当工作中包含了挑战性和责任感,自主性和发展可能性等因素时,才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差别,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生产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生产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努力寻找员工目标的共同部分.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生产目标的最大一致和对企业生产价值取向的基本一致看法,通过交流,让员工充分理解并知道实现个人目标应以实现企业生产总目标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到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营造"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文化氛围,从而愿意为企业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
3、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建设应遵循心理规律.第一,重视强化.我们要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使得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运用强化心理机制及时表扬和奖励与企业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和惩罚与企业精神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惩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精神变成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第二,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能融为一体,休戚与共.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使组织目标包含众多的个人目标,使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挂钩,并使职工正确地、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真正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突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4、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源泉.员工是企业产品数量、质量的生产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企业生产车间文化应该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力量,而不单单是依靠某个人、某几个人的能力.故企业要靠尊重和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五、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
(一)企业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按照现场的生产要素分类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员导向.市场竞争表面看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实质是人员素质的较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产品、设备、生产工艺条件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都要求企业必须造就一支与(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市场相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一流的现代生产职工队伍,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创造出优质一流的产品.
二是设备导向.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经济规模.装置设备的生产潜力往往又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容量,以及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所处(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地位,决定生产装置的更新改造,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转,保证安稳长满优生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经济规模,增强市场抗衡能力.
三是工艺导向.产品质量是靠工序质量来保证的,如果现场哪道工序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报废.企业可以把"一切为了用户"这一市场观念延伸到企业内部生产车间现场,从企业同外部用户相联结的销售部门到生产全过程的每个内部单位、以至每个工序,形成一条逆向的"用户导(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向"链带,把用户需求标准落实到每个内部单位和工序、岗位,并建立上下工序之间层层把关的监督网络,确保产品各项质量指标100%的合格.
四是成本导向.根据市场中同类产品价格标准和企业产品的目标利润,把成本控制纳入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车间现场的人、机、料、法、环、资、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诸要素处于最(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佳的效率和效益发挥状态.通过挖潜改造、技术攻关,改进车间现场工艺条件和管理方法,杜绝跑冒滴漏,不断盘活生产资金,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是机制导向.把市场机制中某些运作方式引入车间现场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增强全员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行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有了完备的规范制度,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工就能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按照什么程序方法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
(二) 正确把握市场导向,搞好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使生产车间现场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注意几个问题:
1.破除旧的思维定势,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念.要树立投入产出比的效益观念,使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最佳优化组合,追求"投入的最小化,产出的最大化"目标,"管理出效益"应由投入产出比(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控制",把全方位的"双增双节"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要树立追求实际效果的有效管理观念,做到任何生茶车间现场管理措施都有具体目标,有实施标准,有操作对象,有保证体系,有检查考核,有明确奖惩,以效益作为最终衡量标准.
2.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生产车间现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忙于找市场,却忽视了生产车间现场,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直接反映企业的素质、管理水平、(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产品质量、信誉度和实力.因此,越是拓宽市场,越要抓好生产车间现场;越是市场看好,越要抓住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不放.只有做到以市场促生产现场,以生产现场保市场,才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及市场的竞争力.
3.在强调市场导向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精神、理想导向原则,建立起富有精神效应的道德规范,以及荣誉激励等制度,建立职工参政议政、参与决策与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等民主管理制度,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职工上进,群策群力搞好现场管理.
4.在市场导向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核心是要实行精细生产车间管理,即从现代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树立科学态度,尊重客(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观规律,强调集约经营,严格各项制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生产现场管理,努力做到"生产精耕细作,经营精打细算,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
5.要做好车间现场超前决策管理.超前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相对于市场需求变化而言的.在充分运用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的基础上,不仅要求决策超前,而且必须有超前的科技开发和超前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来保证超前决策的实现.生产现场超前决策管理,在于营销现场要善于捕捉和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根(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战略,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优选产品,瞄准市场空档,用快速引进消化技术(或自己开发的先进技术)和严格而高效的生产现场管理,去赢得时机,使产品捷足先登,投入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一)我国许多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如物品随意堆放,工具随意乱放,废弃物不及时清理,场地通道,狭窄使操作者行动不便,安全标志不设置或设置不规范,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的摆放不合理等等.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中,有不少是由于生产车间作业环境的人机不协调而引起的.所以使生产车间作业环境整洁有序也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生产车间作业环境空间及其设施布置的整洁、有序情况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舒适感与心理满足感相当大的影响.一个合理的作业环境应该是作业者在任何时刻的操作、观察都很方便,即使较长时间维持某种作业姿势,也尽可能少地产生不适感与疲劳感、没有危害操作者健康的有毒因素,各种安全标志齐全、装置符合标准.因此,迅速制定现场管理标准和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状态刻不容缓.
(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流、物流、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客观存在以物在场所的科学管理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科学、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
(三)、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管理技术,实施后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职工乐于接受,不像其他管理措施那样是虚招、花架子.它坚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现场生产系统的管理,充分调动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和建立职工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培养职工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四)、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强调是生产现场的过程管理,通过现场的科学管理活动,使动态的现场生产系统更加有序,由"动中求序"而获得"序中求安"措施.现场的管理从生产构成要素的管理入手,以现代化工业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现代物流学等的理论和理念为指导,对现场生产系统实施管理.
(五)、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同样需要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不断投资搞技改.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安全新问题,工厂要舍得投资搞技改,加以完善.
(六)、现场安全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完善现场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的管理,通过导入ISO14001、OSHAS18001标准管理体系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OSHAS18001的导入,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构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体系的运行,并持续改进.
(七)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讲究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和行为准则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中去,渗透到企业职工的一切行为之中,成为安全生产的"润滑剂".重点强化教育培训,坚持对员工进行厂级、分厂、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安全事项和预防工伤事故的主要措施等,并结合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强化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安全文化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原则,突出了一个爱字,是企业职工实现平等、承认个性、建立共性、树立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保证.
结 论
认真抓好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企业的经营要以销售为中心,生产的组织要以生产车间现场为中心.毋庸置疑,在如今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大公司都是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的,而且,都明白产品质量是在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我国一些专家参观了日本第一电子产业株式会社的明石工厂,就工艺而言,我国深圳、上海的一些线束厂与日本工厂差别不大,但劳动生产率,日本的工厂是我们的十倍以上.这些差距说明了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也说明我国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潜力是很大的.搞好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企业生产管理毕业论文
导语: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下面小编分享企业生产管理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对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在生产车间现场管理重要性方面、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方面、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方面、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强,尤其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越发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应被引起高度的注视.
关键词:现场管理重要性及改善方法;现场管理执行力;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及降低成本:
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利润中心和成本管理中心,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它是企业能否得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的重要基础,故此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持续挖掘内部潜力,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途径,就必须将目光投到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中来.
一、制造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现场和现场管理的含义
1、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谈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
关键词 墨菲定律 安全管理 警示职能 启示
Abstract After the study of Murphy′s Law in detail,two points of enlightenment were gained, i.e. the Law verifies that safety management mus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lert function, and the alert fun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 Murphy′s Law Safety management Alert function Inspiration
1 引 言
从大量的事故案例看出,有关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受墨菲定律的启发,通过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和研究获得如下结论:消除有关人员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有效和措施是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
2 墨菲定律的基本观点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pn=1-(1-p)n
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越来越大时,pn越来越接近1。这一结论被著名学者墨菲于安全管理,他指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某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例如,在飞机维修中,检查座舱密封性工作时,发现未将座舱压力调节器开关放在工作位置;在拆装助力器时,忘记打开口销等小概率事件,通过维修人员的努力,可以减少差错的发生,但不能杜绝这种差错的发生。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墨菲定律”。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3 墨菲定律的启示
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认为既然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事故迟早会发生,那么,管理者就难有作为;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认为差错虽不可避免,事故迟早要发生的,那么安全管理者就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要时刻提高警觉,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后者。根据墨菲定律可得到如下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
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S胧率迪喾矗??怯捎谡庵执砭酰?楸粤巳嗣堑陌踩?馐叮?哟罅耸鹿史⑸?目赡苄裕?浣峁?鞘鹿士赡芷捣狈⑸?F┤纾?泄?嗽鼗鸺?扛隽慵?目煽慷染??.9999以上,即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均在万分之一以下,可是在1996、1997两年中却频繁地出现发射失败,虽然原因是复杂的,但这不能不说明小概率事件也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启示之二:墨菲定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长鸣警钟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就是人们所称的小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和措施,消除人们不希望有的和意外的事件。
4 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由墨菲定律揭示的两点启示可以看出,它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安全管理中,警示职能将发挥如下作用:
1) 警示职能是安全管理中预防控制职能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
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如何控制。
2) 发挥警示职能,有利于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这正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发挥警示职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技术迅猛,市场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于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 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心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通常有两条:①激励: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正面刺激;②形成压力: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警告等负面刺激。对于安全,负面刺激比正面刺激更重要,这是因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安全,则被认为是正常的;若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会更加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不安全比安全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墨菲定律正是从此意义上揭示了在安全问题上要时刻提高警惕,人人都必须关注安全问题的科学道理。这对于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将产生积极的。
5 结束语
墨菲定律的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复旦大学编.概率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温道德.论人的失误.安全科学,1996,6(增刊).
[3] 李规正、崔全会编.航空维修管理.空军第一航空学院,1997.
其他毕业论文-谈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的
关键词 墨菲定律 安全管理 警示职能 启示
Abstract After the study of Murphy′s Law in detail,two points of enlightenment were gained, i.e. the Law verifies that safety management mus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lert function, and the alert fun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 Murphy′s Law Safety management Alert function Inspiration
1 引 言
从大量的事故案例看出,有关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受墨菲定律的启发,通过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和研究获得如下结论:消除有关人员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有效和措施是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
2 墨菲定律的基本观点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pn=1-(1-p)n
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越来越大时,pn越来越接近1。这一结论被著名学者墨菲于安全管理,他指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某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例如,在飞机维修中,检查座舱密封性工作时,发现未将座舱压力调节器开关放在工作位置;在拆装助力器时,忘记打开口销等小概率事件,通过维修人员的努力,可以减少差错的发生,但不能杜绝这种差错的发生。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墨菲定律”。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3 墨菲定律的启示
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认为既然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事故迟早会发生,那么,管理者就难有作为;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认为差错虽不可避免,事故迟早要发生的,那么安全管理者就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要时刻提高警觉,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后者。根据墨菲定律可得到如下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
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S胧率迪喾矗??怯捎谡庵执砭酰?楸粤巳嗣堑陌踩?馐叮?哟罅耸鹿史⑸?目赡苄裕?浣峁?鞘鹿士赡芷捣狈⑸?F┤纾?泄?嗽鼗鸺?扛隽慵?目煽慷染??.9999以上,即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均在万分之一以下,可是在1996、1997两年中却频繁地出现发射失败,虽然原因是复杂的,但这不能不说明小概率事件也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启示之二:墨菲定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长鸣警钟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就是人们所称的小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和措施,消除人们不希望有的和意外的事件。
4 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由墨菲定律揭示的两点启示可以看出,它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安全管理中,警示职能将发挥如下作用:
1) 警示职能是安全管理中预防控制职能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
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如何控制。
2) 发挥警示职能,有利于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这正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发挥警示职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技术迅猛,市场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于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 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心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通常有两条:①激励: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正面刺激;②形成压力: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警告等负面刺激。对于安全,负面刺激比正面刺激更重要,这是因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安全,则被认为是正常的;若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会更加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不安全比安全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墨菲定律正是从此意义上揭示了在安全问题上要时刻提高警惕,人人都必须关注安全问题的科学道理。这对于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将产生积极的。
5 结束语
墨菲定律的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复旦大学编.概率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温道德.论人的失误.安全科学,1996,6(增刊).
[3] 李规正、崔全会编.航空维修管理.空军第一航空学院,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