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论文

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一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明确责任是师德的信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师德建设论文1

  摘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大家都知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1.小学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韩愈在《师说》中曾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自身思想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小学生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快,但认知能力差,需要老师正确引导。这首先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老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会引起学生注意,更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 首先,不拘一格育人才。回顾历史,德国大诗人海涅,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大军事家拿破仑,在军事学校学习时最好成绩只有42名。这都说明"差等生"若充分发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为人才。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加以扶正,不断调动其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其次,以身作则做表率。"师者,人之楷模也。"正人先正己。每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满意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为教师,我们更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

  2.学校中师德建设要抓好如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2.1减少盲目性,明确师德建设到底该做什么。师德建设表面上看是简单的,而实际上是非常艰难的。为什么师德建设成效甚微呢?从深层次看,它确实不简单,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以创新精神做好调查,以创新思维做好研究,以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要追问的是到底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有效地解决师德问题。

  2.2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成为师德的榜样。你校长叫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我们首先要问你校长做没做到,做没做好,做的真不真诚。如果哪个学校校长不是师德榜样,那么这个学校的师德建设恐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2.3要让教师明白师德的内涵是什么。对教师来说,对师德有一个认知过程。学校领导要使教师懂得师德是什么。其中丰富而具体的内涵是什么,师德与教师工作有什么内在联系,并通过一些案例来帮助老师。这是很实在的工作,可是我们一直没做好。我认为师德不在专家的报告中,不在专家的著作,而在学校里。在校长的身上,在老师的心里,在老师的每一天工作中。人,只有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感悟,才会改变行为,修正行为,完善行为。

  2.4树立师德典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怀有从众心里。中国古人的见贤思齐也有此意。如果一位校长发现一个师德典型总结其工作经验,并及时宣传推广,这对别的教师无疑是一个促进。典型要看的准,树得起,走得远,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那种一次会议,一次表扬树典型的做法实在不能叫人提倡。我们提倡典型事迹,典型的经验做法要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同时,典型应有社会知名度,要叫学生知道,更要叫家长知道。

  2.5师德建设,要构建活动的载体,搭设平台。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形成师德建设主题活动。比如:师德论坛,德育之窗,爱心专线,家长连线,家长信箱,校长信箱。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我的心灵记录,师讨建设研究会,可爱的老师主题班会,撰写教育随笔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使教师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教师人格与品德的影响和作用。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教育成功的前提。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中小学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样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师德建设论文2

  目前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职业理想弱化,师表形象欠佳,功利思想浓厚,学术道德下滑等问题,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师德建设重在教师自身。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教师才会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具有了主观上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探索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一)忠于教育铸师魂,奉献精神代代传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目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能做到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真诚的心灵去拥抱每一位学生,是对当代教师的极大挑战和考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的人生写照;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人生价值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与意志,就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升华崇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勤学苦练强业务,真抓实干争双师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即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师道尚勤,教师要勤学、勤思、勤省,努力钻研业务,探讨科学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知识,能够将所拥有的知识融汇贯通,自成体系。高职院校特有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外派企业挂职锻炼机会,或者自己创造条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熟悉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将鲜活的一手材料带回课堂,使自己成为能文能武,教有水平,行有示范,令学生敬仰的德高技超的教师。

  (三)欲要教人先正己,终身学习做楷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表率性”和学生特有的“亲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品格和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重视培养高尚的师德,塑造强大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有上进心,自己本身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不断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就首先要做到爱护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首先应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质量和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二、提升学校软实力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外在保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媒介和场所,是师德建设顺利进行的外在保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对师生施以博大的人文关怀,弘扬宣传先进典型,同时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奖励惩罚措施,为师德建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一)人文关怀沐师生,共建和谐好校园目前,教学和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学校应该注重抓好教师的自身发展,在不断加大专业能力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突破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此外,在鼓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时,学校应增加人文关怀,更加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让教师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只有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进步才能够创造出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

  (二)宣传典型扬师德,营造氛围育先进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注重挖掘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比如,以每年庆祝教师节、评选“先进个人”,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为契机,学校可以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师德论坛;在日常工作中,举办教学课件和教案展览,宣传教学能手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征文活动,让更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教师脱颖而出。并且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等载体加以宣传报道,使师德标兵贴近师生,感染师生,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崇尚师德的热潮。

  (三)考核管理严把关,奖惩并用促师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做保证。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考核机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考核,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各级督导制度,对师德的考核力争标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构建师德建设的学院、各系、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和奖惩机制。建立通过听课、互评、学生评议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其次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岗位创新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将其作为教师聘用上岗、职称评定、进修培训、选派留学等的重要依据。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坚持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宣扬奖励师德成绩表现突出者,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罚。当然,在奖励过程中要坚持考核标准的多元化,不能把科研成果、学生考试成绩,技能大赛奖项等作为师德考核的唯一标准,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事业就是绿叶的事业,它令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教师的德行是指路的明灯,它将学生的求学之路点缀得花香弥漫。让我们共同扬起师德的风帆,热情工作,追求卓越,创造品牌。

师德建设论文3

  一、理论武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尚师德

  理论修养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和坚定的信仰,理论武装应当成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和主要着力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在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观趋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开展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教师头脑,为师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解决各种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把它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和解决现实矛盾的科学方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高校教师力量,为师德教育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战略高度和历史视野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把它真正转化为实现职业理想的内在动力,以促进社会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个人奋斗与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统一起来,努力成为站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3、要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高校教师斗志,为师德教育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来凝聚力量、成就事业,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来开拓工作的新局面,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进。

  二、以人为本:切实关怀教师物质需求与精神提升

  师德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凝聚人心、凝聚智慧、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团结拼搏、共谋发展,着重点是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关心、爱护教师,使高校教师对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积极认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自觉把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内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1、要切实关注教师的物质利益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高校一方面要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全方位关心教师,多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想方设法解决好教师的工资收入少、福利待遇差、住房紧张、子女入学困难等问题,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教师改善生活的主动性,通过提供培训、进修、课题研究、外出留学、攻读学位等机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通过学历、职称的晋升来改变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要切实关注教师的精神提升,全面激发其主体认同感。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吸纳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教代会和校工会的民主管理和决策,通过对学校制订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和涉及民生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进一步增强教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确保广大教师真正当家作主,确保各项制度能真正顺应民意。另一方面,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建立领导联系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教师、老教师联系青年教师的“三联系”制度,将师德建设寓于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和排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保证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三、规范他律:完善师德调控机制

  师德建设如果光凭高谈阔论式的简单说教是难以形成有效制度保障的,必须在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必须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目标导向机制、领导协调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从而形成严明的他律。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目标导向机制。高校要将人事管理从过去以事为中心的被动反应型的操作式管理,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主动开发型的策略式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聘任制度,将师德水平作为衡量教师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评价结果作为选人进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先创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学校还要以文件的形式颁布师德规范标准,使师德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师德建设从学校“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2、要理顺师德建设领导体制。高校在师德建设问题上要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并建立逐级负责、分权运行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要在学校主要领导是统帅、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系(院)主任(院长)、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将师德管理的重心下移。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师德建设,真正构建起层层分解任务、人人争抓落实的“师德建设齐抓共管”新格局。

  3、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组织机构,完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系(院)领导、在职和退休教师组成的校、系(院)两级师德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设立师德信箱、随机听课、个别访谈、填写问卷等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教师在课内外的师德表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自评与集中评议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系(院)领导小组评价、校领导小组评价结果按不同权重计算得出师德评价分数,并记入教师师德业务档案。

  4、要完善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业行为道德褒贬和行政奖惩的主要依据,可以为教师的职业行为以正确的导向和行为监控。高校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德高者上”,对于“师德标兵”、“师德优秀教师”要加大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的力度,给予他们在聘任、晋升、培训、出国等方面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要敢于推行“德差者下”,对于行为有违师德的教师要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罚严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强化自律:提高教师师德自我教育意识

  自律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在没有外来约束的情况下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律与他律的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是对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和他人利益一致性的认同。没有他律,自律难以有效建立,而没有自律,他律也将不起作用。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关健看教师能否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否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为此,高校教师必须做到知行合一。

  1、要“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引导教师在思想上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必须首先解决教师认知上的问题,要增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适能力,要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教育法规和教育理论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认识,形成道德内求力,并进而转化为指导教师行动的内心情感、意志和信念。

  2、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引导教师在行动上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在知的基础上,道德内求力会外化为教师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过程中的自觉导向和规范行为,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思想意识中有悖于道德规范的言行,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高校教师务必要做到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迷,要用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钻研刻苦的学习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谦虚朴实的作风、刚正不阿的品质影响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用规范文明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五、业务培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力不足是高校师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在提高教师自我约束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增强其实践职业道德的能力。

  1、要增强教师的现代意识。高校要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队伍培训规划,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时代、社会、环境、自我、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规律的六种认识,推进教师的社会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增强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2、要灌输现代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归根结底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自觉化的学习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评价观。

  3、要培养教师自学能力。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转换和更新周期越来越快,高校教师要保证能把最先进的技能和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获取、消化、吸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是要提高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求教师在提高授课信息容量的同时必须提高技术含量,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要提高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高校要通过培养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学术沟通的能力,进一步拓展教师的学术研究领域,增强教师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的能力。

  6、要拓宽教师业务培训的途径和方式。高校要在继续举办各类校内培训班、选送教师出国学习、进修和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的培训资源,通过国内外、同一学科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培训作用,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

  六、氛围营造:构建教师成长良好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师德建设必要的外部条件,对形成良好的师德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舆论氛围、学术氛围和人文氛围。

  1、要营造榜样示范的舆论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对教师的目标选择、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牵引作用。高校要将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弘扬典型、引导典型、推广典型作为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的重要举措,利用文件、报纸、广播、网络、宣传橱窗和板报等宣传载体,通过在校园网和校报开辟师德建设专栏、开设师德建设专题宣传橱窗、举办师德报告会或师德讲坛、开展“树典型,学先进,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活动、出版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优秀成果展、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和征文比赛等形式,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2、要营造诚信治学的学术氛围。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术风气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大力倡导并形成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崇尚诚实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高校教师要坚决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增强服务社会、献身科教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坚决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风气,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自觉树立法制观念,保护学术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在参与各种评审、推荐、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决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大学生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

  3、要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高校要积极创造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大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人际环境。要坚决反对互相诋毁、互相拆台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精诚团结、协作共事的良好风气;要坚决反对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勇于进取、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要坚决反对因循守旧、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要坚决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堂堂正正、公道正派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