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食品安全论文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食品长期短缺历史的结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和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一、食品安全认证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加工,达到一定安全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
安全认证食品的显著特征有:一是产地环境无污染。要求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不能存在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洁净;二是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减少乃至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无污染;四是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安全认证食品是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获得相应产品使用标志的产品。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初级层次,绿色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中级层次,有机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高级层次[1-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经历了无公害食品发展阶段、绿色食品发展阶段。其中绿色食品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农垦系统启动基础建设,向全社会推进、加速发展,向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推进3个阶段。
二、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央一级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其中,无公害食品的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绿色食品的管理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有机食品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负责。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体制属于分块管理。
1、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人为地将安全认证食品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割裂开,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和交叉分散现象。同时,由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不完全相同,且它们之间是平级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2、认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认证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认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认证技术和能力、认证的普及程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认证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严重缺乏,缺少对申请认证的农业企业和农户在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申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二是认证的客观公正性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认证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联系,认证过程不能充分体现第三方认证的客观公正性[3];三是专业技术和人才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建立的时间不长,对认证人员的培训不足,人员认证能力较差,难以建立我国专业化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队伍;四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能力不强。安全认证食品认证方式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认证的结果不能得到国际认可。
3、市场准入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二是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对食品检测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食品市场准入的检测手段简单;三是市场准入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问题食品的管理尚缺少必要的惩罚处理措施,问题食品的追根溯源比较困难。
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对安全认证食品的各项质量指标难以全面、快速地检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是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过程控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方面,对违反食品安全质量的行为没有彻底、坚决地惩处。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安全认证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完善食品安全认证的策略
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上的问题困难非常大。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认证。
1、优化管理体制
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应该实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的协调统一,实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机构设置的三位一体,能够明确管理者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减少冲突,提高管理效率。
2、完善认证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认证认可体系,积极组建和完善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将认证机构改造成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4]。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机构从事认证业务的审核与认可,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和审核。加强认证的国际合作和互认,争取认证结果相互承认,提高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的国际化水平。
3、完善市场准入管理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权威的安全认证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专业机构,并引进高技术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必须有严格的执法保障。科学制订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减少标准执行时的交叉与重叠。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同时建立统一、协调和权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2]李正明,吕林,李秋.食品安全的开发与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3]刘建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质量标准,20xx(1):34-35.
[4]秦富,王秀清,辛贤,等.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食品安全论文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一系列性质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严重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承担监管责任的政府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甚至被迫承担了一些本应由涉案食品企业自己承担的责任。
鉴于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严峻的形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相关食品行业协会也规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民众对食品安全亦是建言献策,使得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有限度的,依靠食品企业自身约束以及民众的有限监督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笔者认为,引入由保险公司向食品企业承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这一方法, 使得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在现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市场内部解决机制,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失为解决当前困境的良策。
一、食品安全与监管现状评析
《食品安全法》第99 条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基于食品的特殊性质,安全是食品的应有之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 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古谚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领域, 其动态变化牵动着民众的神经。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一整套相对成熟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从立法、执法以及司法层面进行有效地监管。政府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事前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方面, 但是也应当看到政府对市场监管的有限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竞争的自由性存在的冲突
二、责任保险视野下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探究离不开对食品责任、保险以及责任保险等基础性概念的分析。
(一)食品责任的含义食品责任是指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因生产、销售的食品致他人发生财产、人身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品责任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食品安全法》第96 条第1 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该条并没有确定食品责任的归责原则,通常认为,《产品质量法》以及《侵权责任法》对该问题作出了解答。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由于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经过加工、制作,这就排除了未经过加工的天然品及初级农产品。《食品安全法》中也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因此这里所指称的食品就包括两种,一种是适用《产品质量法》的食品,另一种是适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食品,前者法律明确规定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后者既然也属于食品而且也事关民众身体健康,亦应类推适用严格责任
(二)责任保险
1.责任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保险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 是一项独立的社会经济制度。法律上对保险的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建立的一种保险合同关系,即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而保险人对于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造成的承保财产的损失或被保险人的生、老、病、死、残等承担保险责任的法律行为。
保险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保险标的来作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本文所论述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而责任保险又属于财产保险这一范畴。责任保险是社会成员将其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的法律手段,尽管发展较晚,现在也成为我国的一个独立险种。它是随着民事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适应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不断增加而寻求保险保障的需要所产生的结果。
2.强制保险是责任保险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越来越多的从事高危活动以及安全无法预期的行为, 强制保险作为责任保险的一种开始逐渐独立出来, 演变成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由特定义务人必须购买的险种。责任保险的强制性并不是开始就有的, 它也需要有理论的支撑。传统的民事责任理论框架,责任并不能为规避风险提供足够的激励在保险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 假设社会福利等于各主体的期望效用, 将风险从厌恶者转移至风险中性者就能够提供社会福利(实现帕累托改善)。
三、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我国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 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缺陷, 食品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 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亟需解决的必要性, 引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 探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我国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为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必要性分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我国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责任保险险种, 它涉及到的不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更与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经营者风险的降低和转移、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在我国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1.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微观意义
(1)对消费者而言,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投保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保险人可以直接介入事故的事后救助和善后处理, 使受害者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济。
(2)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有利于分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 就有可能构成大规模的侵权,面临巨额的损害赔偿,有可能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陷入困境,保险人的及时赔付,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
3.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可以优化食品安全责任分配体系一直以来, 对食品安全责任的分析都停留在传统认识的层面上, 食品安全责任属于民事责任, 传统的民法理论以过错责任为责任原则的基石,强调单纯的“因果关系”,严格按照时间单一序列下的发展轨迹, 谁有过错谁来承担责任。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多元化, 严格责任的产生正是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这种变化也体现在食品安全责任中。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多个主体,这其间包括生产、加工、销售和购买多个环节,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运用多元化归责的原则来分配法律责任, 成为解决这一领域纠纷的常态。
但是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经常使得食品安全责任的因果关系以及责任认定困难重重,无法及时有效地明确责任归属,解决后果承担问题,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产生是以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 避免传统单纯的惩罚补偿机制所带来的尴尬, 有效地分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五、结语保险制度设置的初衷本就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公平、自由和效率等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在这些价值追求的过程中所产生矛盾的调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保险行业在食品领域发展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保障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食品行业作为关涉人身健康的特殊领域, 要谨守保险以及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初衷, 借鉴相关国家规定,严格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这一险种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使得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落入实践中,当然,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推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食品安全论文3
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增甜剂”、“染色花椒”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这些事关公众利益的新闻报道的出现,反映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但食品安全是个敏感话题,稍不注意就会搅乱社会神经并埋下隐患;食品安全又是个社会顽疾,有待媒体勇担重任,开展切切实实的舆论监督及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食品安全报道能否做到积极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关乎百姓安康与社会和谐,亟须引起政府部门、宣传管理系统及媒介的注意。
一、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食品安全报道与观察今年以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及社会反响,笔者发现食品安全报道存在如下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
第一,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密集出现,平衡报道不足,易于引发公众的恐慌心理。近几年来,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股食品安全事件的“揭黑”狂潮。尤其今年以来,食品黑幕报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舆论哗然。细数这些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河南的“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等,在经过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竞相转载与争相解读之后,受众会从这些报道中推及其余、主观想象,把企业的“个案”推而广之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造成公众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瓦解、社会焦虑加剧。前些年出现的“冠生园月饼”、“苏丹红事件”、“海南香蕉致癌风波”、“啤酒甲醛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公众主观推测极易发生的情况下,媒体正面报道未及时跟进,未明确界定问题企业及产品、未及时澄清整个行业状况、对各地相关企业预防措施宣传不够等等,均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
第二,有的媒体一味追求“抢眼球”的轰动效应,假新闻泛滥,社会经济损失巨大,媒体形象受损。食品安全报道动辄使用“有毒”、“致癌”等词语,就容易制造冤假错案,令食品产业形象受损,使被曝光的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公信力也大打折扣。食品安全失实报道主要表现为报道内容完全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不够等问题。今年年初的“可燃面条”、“塑料面条”报道,由于报道者误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混为一谈,面条突然变成了内藏无数有害物质的有害食物,一度在网络与现实生活中引起轩然大波。
第三,食品安全报道趋于浅表化,深度不足,舆论推动作用未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报道以短、平、快的资讯居多,深入报道、后续报道、社会全景式报道少。这其中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属于负面新闻,从采访、制作到传播,面临诸多障碍,来自企业的、来自地方政府的、来自媒体自身考虑的等等,于是就近年媒体表现来看,多数食品安全报道往往止步于社会“告知”层面,事件曝光之后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受众反应、专家观点等情况较少见闻。其次,我国传媒实行的是一种督察功能,而不是监测功能,不仅曝光劣质产品面临巨大压力,深入报道同样障碍重重。事件的深入报道需要整合社会资源,需要与政府部门、食品安监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公众等建立有机联系与充分的交流互动,这意味着媒体操作成本的升高、工作量与难度的增加、社会压力的增大等等,因此不少媒体望而却步,转而去寻找新的社会热点。
二、对食品安全报道及时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的建议
要解决食品安全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规避社会风险,需要媒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局意识及业务水平,需要强化政府、企业、食品安监部门、评估机构、医疗卫生领域及社会公众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运转良好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媒体发挥的是传声筒、解压阀、助推器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从坚持科学的信息披露、做足深度报道、实施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多层次,同时并举。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媒体应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注意适时适度搞好平衡报道,把握好报道的度。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真实、及时、全面、深入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是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但如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不加选择、过于密集,将会给受众带来误导,引发社会质疑。所以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新闻媒体应从大局出发,平衡报道内容,切不可为一时之利,无原则地扎堆报道,将报道重心侧重于曝光劣质产品、违规生产等负面信息上,这不仅是对媒体责任的亵渎,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强调“度”的问题,过于细节化地描写劣质食品加工细节、突出感官刺激、大肆渲染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夸大食品危害等,带来社会负面效应。
第二,媒体应提高科学审慎意识,做好信息把关人,杜绝虚假新闻与主观报道。对新闻媒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成为“营销”手段,绝不能通过“爆猛料”来“抓眼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新闻记者在食品安全报道过程中,包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源的核实和报道用语的选择等,一定要坚持审慎的科学态度,多搜集资料,多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力求报道的真实性。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对事件进行准确、权威报道,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传达警示信息,又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第三,媒体应杜绝食品安全报道“半拉子”现象,做到信息传播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贴近性,进一步完善风险传递职能。
食品安全报道的最终社会效益是保护公众身心健康、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杜绝违规生产、保证食品安全。媒介首先承担着风险传递的第一职能。在当前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最应做的是力避食品安全报道“半拉子”现象。这就要求媒体不仅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哪些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更应重点发布如下信息:同类食品如何明辨真伪,消费者食用问题产品后如何救助,医疗卫生专家的权威说法,如果事件发生在异地则应关注本地同类食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等,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及时全面传递食品风险,降低社会损耗。
第四,媒体应密切关注报道反响,及时稳定公众情绪,进一步发挥社会心理疏导职能。作为食品安全报道的始发者或转发者,媒体应以警醒的态度密切关注报道反响。一旦发现信息失实,应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更正与辟谣,还公众以准确、权威的信息,及时挽回不必要的社会损失,避免公众恐慌;一旦发现信息的社会冲击力过大,引发社会情绪波动,乃至社会损失初现端倪,则必须要根据社会情绪的变化、企业和政府行为等及时展开追踪报道,通过新闻调查或专家发言等,为公众解疑释惑,第一时间规避社会风险。另外,当前这类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如此之大,原因之一是由于公众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媒体有责任与义务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展开合作,及时推进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普及。
第五,媒体应通过议程设置,营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积极建言献策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完善舆论引导功能。食品安全报道不仅要求媒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更应依靠议程设置与舆论影响力,深入挖掘事件的社会原因并探讨防范对策。
食品安全的防范与治理依赖于公共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公共政策形成于政府、专家、大众等各种社会角色的共同讨论。媒体不仅有责任将反思食品安全政策制度缺陷作为重要议题进行呈现,引导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普通民众参与讨论,还要为各种社会角色交流提供渠道,最终形成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合理建议。当前的食品安全报道存在止步于“告知”的通病,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对策的探讨等相对不足,媒体有责任通过议程设置,以新闻评论、辩论会、新闻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舆论引导方式,总结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相关政策、体制、法规等的缺陷,并展开讨论,谋划预防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策略及公共政策等,依靠舆论的力量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的社会进程。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食堂管理不仅关系到师生的日常饮食安全,还会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总结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堂管理;食品安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体系也在逐步改进完善。食堂是学生一日三餐的主要来源,食堂食品的营养和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生活和学习。如何更好的发挥食堂服务功效,优化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的饮食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新课题。
1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食堂与一般的餐饮行业相比较,有服务对象特殊、用餐规模大、社会影响广等特点。同时又和一般餐饮企业一样,具有劳动密集、工作时间长、加工流程复杂等特点。
1.1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食堂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需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进程全面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食堂都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易滋生出以追逐利益、降低经营成本为主的经营动机,导致出现了在食材的进口把控、加工环节缺乏监督管理及储存不规范等食品安全问题[1]。
1.2食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需提高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虽正在逐步社会化和市场化,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堂硬件设施配置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很多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不高,食品原料的进货渠道和贮藏方式不够规范。
茶叶食品安全案例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完善的食品安全法教学体系中,不仅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涵和理念思维,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其有效开展不仅是教学体系完善构建的需要,同时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推进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实施背景理解认知出发,结合茶叶食品安全案例的具体展现分析,通关融入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诉求,从而探究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茶叶食品安全案例的具体应用思路。
关键词:茶叶食品安全案例;食品安全法教学;应用价值;教学思维
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学素材与理念内涵相结合,其能够实现学生理念与教学机制构建的最佳效果。当然,相对于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来说,其之所以未能形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和根本在于未能注重融入合适的素材所在,从而影响了学生自身对食品安全法的理解与认知。
1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实施背景理解认知出发
随着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与实施不断成熟,如今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推进时,我们认识到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所能具体依赖的不只是简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充分注重教学案例的示范融入和具体表达,通过理论与案例教学的深度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对于食品安全法的教学活动来说,如果我们仅仅是用法条理论知识来进行教育,那么其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整个教学机制中所能阐述和表达的教学内涵,所以,我们想要实现理想教学,就需要通过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推进教学创新。尤其是对于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推进与实施而言,客观的看,法律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其中抽象的法律思维,乃至枯燥的法律条文等等,实际上,很难通过常规的教学方式或者普通的途径来进行知识理论教育,可以说,完善的教学素材,尤其是从实际出发所形成的法律案例,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理解深度。所以,我们在推进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把教育者和学习者,紧密关联在一起,进行具体的教学授课,其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活动。当然,除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外,也需要将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融入和具体应用到整个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客观上看,无论是我国食品安全教育机制,还是食品安全法的应用状况,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施机制并不成熟,尤其是缺乏合理完善的应用氛围和环境,进而使得整个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很难满足理想的教学诉求。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思考论文
一般来说,动物源性的食品多指来自于牛、羊、猪、鸡鸭等家禽,兔、马属动物以及水产动物所提供的能够满足人们饮食需求的肉、蛋、奶及其制成品和相关的副产品等。动物源性的食品在我国国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对于动物源性食品需求量的迅速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物源性食品质量问题频发,这一问题在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不完善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动物源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系统化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一个监督管理整体环节的体系,也就是相应的监管机制,目前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体制建设上仍然存在欠缺,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善。
(二)监管方式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必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然而我国当前虽然有很多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但是有不少存在着监管技术落后的现象,对于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更是有所欠缺,甚至是有明确的规定却不执行的现象。不仅如此,多头监管,执法效率低下也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监管人才队伍的缺乏
说到底,任何一件事做的好不好归根结底是在办事的人身上,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监管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监管的.人才队伍缺乏,监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建构思路研讨论文
我国实施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的条件探讨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涉及保险公司、食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当事人。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当事人的立场探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对政府是否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1从保险公司角度
对保险公司的专业要求高。由于产品责任保险业务涉及生产、配送、销售等多个风险环节,甚至事故发生之后的诉讼介入,需要保险公司具备相当专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大部分的中小财险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这种专业实力,没有单独设立责任保险部门。即便现在有食品生产企业想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也很难获得专业的风险服务,这可能也是目前该险种投保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各保险公司的经营方针存在差异,在保险内容的规定上多考虑公司的利益。各个保险公司出于各自经营方针、策略上的考虑,在其保险条款中对投保人的约束较多,对保险公司自己应当承担的保险责任、赔偿条件、赔偿的期限、违规后应当承担的责任含糊其辞,给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推行带来困难。
2从食品企业投保产品责任保险的角度
根据调查,大型食品安全事故爆发后,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以及保险中介向保险公司进行产品责任保险的咨询数量较以往增多,但企业投保的比较少。在投保产品责任保险的客户中,大多为合资或外资食品企业,中资食品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两方面。
(1)投保的费用是负担。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中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6]对规模以下的食品企业来说,投保产品责任保险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许多食品企业不愿投保。一项统计显示,中国企业的责任险投保率为4%,远远低于国际平均15%的水平[7]。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论文
一、制度概述
(一)定义
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指国家对食品安全行使监管职能。公众参与是公众参与决策的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简单说就是公众依法定的权利义务,通过一系列程序,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参与决策活动的制度。
(二)意义
1.克服政府失灵
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纳税人、政治家、官员或投票者在政府管理政治的过程中的品行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现代科技发展,人们己经无法利用原有经验把握食品质量。这种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对于食品安全性的信息上的极端不对称往往导致其优势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而政府在监管过程中包庇问题企业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其独立“经济人”身份。其同样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唯有引入公众参与监管才能平衡信息,克服政府自身弱点。
2.实现民主法治
我国宪法赋予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参与立法活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正是我国民主法治的体现。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既是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民主与法治的根本要求。
3.创新社会管理
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繁杂,管理成本巨大,政府负担重。这使政府需要依赖更多社会力量来分担压力。政府作为自私的经济人,也需要社会力量监督。温总理在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认识到自身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政府。将政府从传统的“一揽子”监管模式转变为引入公众参与的服务型监管模式。实现监管的全面性,提高监管效率,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
食品安全作文论文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家相应提高了食品标准,并实行市场准入制,要求在食品包装上表明产地、日期、执行标准、成分等等。以下则是食品安全作文论文,欢迎阅读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食品安全作文论文(1)
所谓食品安全,就是食品里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物质。如果食品变质或者含有毒物质,就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劣质食品极大得危害了人的健康,轻则拉肚子腹泻,重则中毒昏迷,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死亡。的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学校周边有许多小店,那诱人的“美食“发出阵阵香味,同学们抵挡不住零食的诱惑,你五角,我一元地买了许多零食,结果有些买零食的同学都因为买了不卫生的食品而拉肚子。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新闻:某一知名酸奶品牌因为某种原因,把过期的酸奶重新包装了一遍,还好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局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看看这些厂家,多么毒辣,为了市场上的竞争,竟不顾消费者的健康。
以上事例都足以证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不安全的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食品监管部门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相信有关部门能够严肃处理,严格管理,给大家一个放心的食品食用环境。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配合监管部门工作。
食品安全作文论文(2)
今天又是一个快乐活动日,俞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要给我们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互动活动”。她就是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徐汇分局的监督员——蒋知君妈妈。
有关于食品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背景
自1999年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己成为老年人口总体数量最大的国家。根据20XX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 26%,约为1.78亿,同比2015年人口普查上升2. 93个百分点。据相关专家说,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还伴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人口急剧老龄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老龄化日趋严峻的问题最直接反映在了人们的居住状况上,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需求日益凸显,在 80后 成为社会劳动主体的今天, 一对夫妻,一个小孩,四位老人 的家庭模式把更多的养老负担强加到个人的头上。社会化养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商业养老需求曰趋旺盛。因而配备医院、专业护理人员的各类养老地产如雨后春第般孕育而生,一种全新的地产模式呼之欲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老年人群体对于居住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面向健康老人的养老产业将从提供养老住宅开始逐步向更广的领域推进,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核心和载体之一,市场潜力巨大。老年住宅产业将是一个朝阳产业。 可以预言,养老产业或许将成为化解目前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支柱产业,是拉动内需的重大战略型方向。 现任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如是说。
XX年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更加注重紧随行业调整节奏,尽量超前抢占市场,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地产发展经验,一些曾经不被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也因此逐渐被房地产企业所重视。其中,潜力巨大的中国老年地产市场似乎成为一块人人想分享的蛋糕,吸引着地产开发商及其他行业巨头的极大关注。截止目前,保利地产、万科、华润置地、首创置业等地产开发商已进军养老地产,另外保险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也已纷纷涉足幵发老年地产市场,在全国掀起了一片养老地产开发与建设的高潮。
食品安全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只是论文的一个思路框架,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食品安全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食品安全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
摘要 5-6
第一章 前言 6-17
1 肉制品的分类 6-7
2 腊肠及腊肠品质控制 7-16
2.1 腊肠的氧化变质机理 7-9
2.2 腊肠的品质变化与控制指标 9-10
2.3 腊肠品质的控制措施 10-14
2.4 腊肠的研究进展 14-16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7
第二章 干燥方式对腊肠品质的影响 17-23
1 材料与方法 17-20
1.1 材料 17
1.2 方法 17-20
2 结果与分析 20-22
2.1 不同干燥方式对腊肠理化指标的影响 20-21
2.2 腊肠干燥完成后感官评定的结果 21-22
3 小结 22-23
第三章 包装方式对腊肠品质的影响 23-27
1 材料与方法 23
1.1 材料 23
1.2 试验方法 23
2 试验结果 23-25
2.1 腊肠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23-24
2.2 腊肠储藏过程中酸价的变化 24-25
2.3 腊肠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 25
3 小结 25-27
3.1 腊肠储藏试验中水分含量变化的结果 25
3.2 腊肠储藏试验中酸价变化的结果 25-26
食品安全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在正式撰写论文之前,以写作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结构反映出来,是提高文章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食品安全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查看。
食品安全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2
1.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2-13
1.1.1 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及工艺特点 12-13
1.1.2 冷冻干燥果蔬节能研究进展 13
1.2 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5
1.2.1 真空微波在果蔬干燥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14
1.2.2 果蔬真空微波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14-15
1.3 果蔬冷冻干燥-真空微波联合干燥的研究进展 15-18
1.3.1 国内外冻干-真空微波联合干燥研究现状及分析 17-18
1.4 冻干半处理果蔬微波孔道变化研究进展 18-19
1.5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9-20
1.6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0-21
1.7 本文技术路线 21-22
第二章 冷冻干燥铁棍山药工艺的研究 22-25
2.1 前言 22
2.2 材料与方法 22
2.2.1 材料与设备 22
2.2.1.1 实验材料 22
2.2.2 仪器设备 22
2.3. 实验方法 22-23
2.4 结果与讨论 23-24
食品安全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将毕业论文内容按照一定的构建搭建起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食品安全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参考。
食品安全论文提纲一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2
1.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2-13
1.1.1 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及工艺特点 12-13
1.1.2 冷冻干燥果蔬节能研究进展 13
1.2 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5
1.2.1 真空微波在果蔬干燥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14
1.2.2 果蔬真空微波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14-15
1.3 果蔬冷冻干燥-真空微波联合干燥的研究进展 15-18
1.3.1 国内外冻干-真空微波联合干燥研究现状及分析 17-18
1.4 冻干半处理果蔬微波孔道变化研究进展 18-19
1.5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9-20
1.6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0-21
1.7 本文技术路线 21-22
第二章 冷冻干燥铁棍山药工艺的研究 22-25
2.1 前言 22
2.2 材料与方法 22
2.2.1 材料与设备 22
2.2.1.1 实验材料 22
2.2.2 仪器设备 22
2.3. 实验方法 22-23
2.4 结果与讨论 23-24
2.4.1 冷冻干燥阶段的加热板温度确定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