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改革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事业单位改革论文1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传统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无法提升其工作质量。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必须要重视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会计管理方式,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必须重视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全面分析会计制度改革要点,根据会计核算基础与资产核算变化情况,创新会计制度各类体系,提升制度的可行性,以此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效果。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点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必须重视会计制度改革要点,严格控制改革工作有效性。第一,会计核算基本要点。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求逐渐增高,且国家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相关会计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核算基础的变革,提升责权制度的应用效率。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时候,必须重视收付工作的管理,保证可以利用责权发生制度约束其工作行为,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在此期间,会计管理部门需要总结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律,清除认知经济活动与物质活动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与应用核算基础制度,会计信息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经济情况。第二,资产核算改革情况。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资产核算而言,相关部门需要根据经济业务实际情况,改革入账标准,明确固定资产与各类账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在核算固定资产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制度的创新性,发挥计提折旧的作用,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可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净值。然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中,还不能更好地开展计提折旧工作,无法提升其工作质量,甚至会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资产核算改革工作,遵循相关工作原则。第三,财政结转与非财政结转结余。我国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的时候,重视财政结转结余与非财政结转结余工作,根据资金的用途与性质,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体系,设立两个结余科目,转变传统的事业结余科目,提升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利用细化方式开展财政资金核算工作,对每一项财政支出进行具体的划分,保证将财政拨款结余转为下一年的财政应用项目,或是退回到相关财政拨款部门中,提升结余分配工作质量。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可以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全面改革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方式,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第四,财务报表体系。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财务报表体系较为重要,会计部门必须要对其全面改革,满足现代化事业单位发展需求。首先,财务会计部门需要分析传统财务报表模式,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增加财政补助支出报表,以此反应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其次,财务会计部门需要全面改进资产负债项目报表,划分流动与非流动资产,并予以全面改革。最后,会计部门需要全面重视事业单位的收支明细,并利用信息披露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年底结余工作有效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必须重视会计制度的改革,利用合理方式改革会计制度,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完善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基础项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单位财务现状,健全会计核算流程,明确会计核算工作方式与注意事项,为会计工作人员提供可行性的操作方案。例如:明确会计工作职责、原始凭证管理方式、会计账簿的管理方式等,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对于会计工作注意事项而言,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制度完善工作,设立专门的二级核算科目或是三级核算科目,提升其工作质量。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需要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在核算固定资产的时候,科学选择折旧方式,例如:电脑与空调等固定资产的折旧等,以此提升工作质量。其次,改革管理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全面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提升其工作效率。
(三)改革财务报表编制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报表管理制度。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做好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定期开展资产负债表编制活动,借鉴其他先进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质量。其次,需要明确财务报表的编制公式,保证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开展工作。最后,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先进流量编制工作要求,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先进流量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此反映出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财务报表编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工作质量。
三、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必须要重视会计制度的改革,转变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方式,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同时,还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增强事业单位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6):11-11,12.
[2]杨淑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xx(30):56-58.
[3]茆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作用及影响[J].财会学习,20xx(18):109-110.
[4]董国.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6):19-19.
事业单位改革论文2
预算会计改革既借鉴了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又保持了预算会计独特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做法,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总的讲,《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大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统一了记帐符号,确立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记帐基础。
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八条和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记帐采取借贷记帐法,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就从制度上规定了事业单位记帐方法,革除以往收付、增减、借贷等多种记帐符号并存的格局。采用统一记帐符号,不仅规范了事业单位记帐规则,而且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便于教材编写、报表口径、帐册、凭证印制相统一。
二、归并了会计科目,建立了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
原预算会计科目均以预算管理形式划分的。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打破了按预算形式设置会计科目的格局,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设置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减少了科目数量,由原来三种预算形式的95个科目简化归并为现行通用的42个科目,并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五大类设置了统一的编码,以便加快电算化进程,有利于电算化操作,同时也符合事业单位精简、高效、统一的核算要求。
三、打破了预算管理形式,建立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的财政供给机制。
原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的预算管理形式,从而鼓励了单位创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资金供求矛盾,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平衡财政预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使一些单位养成惰性和伸手向上的思想,总躺在原体制上吃安稳饭。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打破了大包大揽的硬性供给模式,改过去的不同预算管理形式为“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的预算管理形式?这一形式无论从量上或范围上都没有规定性,具有一定的弹性,预算均视单位事业发展需要和单位创收以及财力状况而定,财政部门有很大的主动性,克服了以往无论单位创收高低,财政拨款一分不少的被动局面。
四、打通了预算内外界线,建立了“大预算”的管理模式。
原制度在资金管理方式上严格区分预算内外,其分配主体也有所不同,预算内则主要通过国家财政分配,而预算外则主要通过单位自收自支,财政加以监督,其资金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着预算内外资金相统一的原则做了如下规定:首先界定了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收人,这里既包括了财政补贴收入也包括了单位依据法规收取的收人;其次规定了事业单位收人全部纳人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其三在收人类别划分上是按照收入的来源渠道和具体内容划分的,而不是按预算内外划分的。这些足以说明在收入上是按照“大收入”、“大预算”的要求框定的,符合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
五、重新确立了会计要素。
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原来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三大类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克服以往仅以资金来源运用总量考察其来龙去脉,没有从单位资金拥有量和效益去考察,对单位负债和效益状况不能总括地全面反映的弊端。新制订的会计要素体系,从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上不仅能反映资金来源.、运用及其来龙去脉情况.而且还能反映单位负债总量和偿债能力以及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同时还能通过资产运动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直接考察单位净资产和基金情况,及时反映出单位一定时期内盈余水平和负债率。
六、改革了传统的收支余报表结构,建立以资产负债表为主及其附表在内的报表体系。
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报表设计上改革了传统的差额平衡式为直接平衡式,建立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表、经营支出表在内的报表体系。通过会计要素将资金划分为资产和负债两大部类,左右两边形成对等关系,仅从“资产负债表”列示数据就能分析考察出单位资产总量、负债率、净资产、偿债能力以及当期收支规模,无论从动态还是静态都能一目了然,是一套较为科学、严谨、完整的报表体系。同时还通过“收人支出表”及其附表全面反映年度累计收支及事业经营收支,内容完整清晰。
总之,新制订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成果,它标志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在新形势下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新制度对于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利用资金,调动单位的积极性,增强事业单位责任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从上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六个方面来看,这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使事业单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事权和财权及其相互关系,规范财政资金的供应范围,促使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同时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健全,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新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规范性与当前新形势的需要紧密联系,有效地建立了事业单位全新的核算机制。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第一,新制度继承了以往事业单位旧制度中的一些科学、合理的内容,又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发展、创新、创造性的提出了取消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形式,采取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第二,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做法,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制定了严密、系统的会计制度,可操作性强。例如:根据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情况,确立了事业单位大收入概念,将事业单位在财政拨款之外的收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中,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第三,对事业支出划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使事业单位开展正常业务的支出即事业支出能够单独、准确的反映,体现了新制度的科学性。第四,新制度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促进预算事业单位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制度对于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事业单位改革论文3
预算会计制度是会计领域的重要内容,预算会计制度的全面性与稳定性对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逐渐建立,并形成了新型的预算会计模式。这种发展变说明了我国预算会计的变化,不仅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且也推动了预算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现状
(一)缺乏合理的预算会计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预算会计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体系涉及到了各项内容,并将预算会计体系划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这种条块分割的方式不仅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也无法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此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具备不合理性与不全面性。
(二)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观念
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弊端与问题,所以需加强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改革形势与改革方法存在多样性,改革效率却难以提高。归根结底便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有所落后,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与创新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深层次变革。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灵活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个世纪所制定的,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变化,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呈现出了不灵活现象,这种现象过于死板,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不符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而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四)预算会计信息内容缺乏透明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要想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需要针对性的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保证该体系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另外,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角度分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核算过于简单,各类财务信息内容比较狭窄,无法真正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现象,也无法将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报告进行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的影响
(一)对未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将总账与明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转变为非盈利组织会计,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会计。第二,要将权责发生制赢取其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征制定具有国际化发展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还要根据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特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现如今我国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需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比如国有资产收益已经安排没有拨付的支出等结算收支需要采取权责发生制对资产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
(二)预算会计制度下部门预算改革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门预算需要将部门收入以及部门支出的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作为主要核算对象,实现对所有资金收支的预算。此外,由于我国基建会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中需要适当的添加会计科目,以此实现资金核算[4]。第二,零基预算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方式,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将资金收支信息进行整合,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满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保证资金的可持续使用。
(三)预算会计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带来的影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之后,传统模式下所存在的预算资金流转方式会发生变革。无论是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各项经费都会汇总到财政总预算会计之中。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5]。比如我国当前行政单位的工资是由财政部门通过银行转入到职工银行卡之中,这种方式下财政总预算会计需要严格按照拨款数据做出一笔支出的变化,但是一笔支出的方式与“收付实现制”有所不符。
(四)政府采购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包括预算资金与其它资金,一般情况下所有的资金全部由财政部门所管理,并由财政部门进行支付。通常情况下,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各项资金在流向财政部门的时候会导致整个收支过程中资金流动的脱节。除此之外,根据我国政府所制定的各项采购制度可以得知,所有在采购计划之中的商品需要由采购部门进行管理,并由相关部门部门支付相关的资金。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政府采购的规模得到拓展与扩大,所以为了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全面性与精准性,贝儒要在总预算会计支出之中设置相应的财政直接拨款科目,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预算会计制度的意义进行展现,将作用进行发挥。
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建设,历朝历代都建立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比如京杭大运河等,可见水利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进入现代社会,水利建设的地位更加巩固,无论是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还是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都离不开水利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它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国防工程,关系到我固的整体稳定和战略安全。水利事业单位是水利建设的重要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对水利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挑战。水利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水利固定资产的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国水利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长期以来管理比较混乱。水利固定资产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大部分都属于国有资产,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资产流失、浪费、收支不平衡等现象经常出现。目前水利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在管理环节上缺乏规范
在管理环节上缺乏规范是水利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水利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处置等制度还没有建立,水利固定资产的使用、考核、核算等制度还没有建立,水利固定资产的分析论证、责任追究、损失索赔等制度还没有建立,正是由于在资产管理中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去遵循,去指导,造成了管理环节的不规范。比如水利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购买一些办公设备,包括电脑等,有些使用人会把它视为个人资产,不能很好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人,当资产受到损失时,由于无章可循,不能及时弥补资产的损失。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特别是2000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2001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具体准则,以及20**年2月15日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相对落后。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主要职能
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首先应把握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职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应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务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决定了它的记账基础既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又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核算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对经营资金的核算需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改革的需要,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远远滞后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过去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但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会导致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有效性。虽然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将本期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本期的收入,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本期的耗费,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期成本费用,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反映亦既不全面,又不真实。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充分、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负债,对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估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接受的投资无法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目前,事业单位接受其他企事业单位对其投资的经济业务越来越频繁,既有货币投资,又有技术、设备、材料等投资。
会计报表披露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各项收支只反映实际发生数,而没有反映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所分析,但由于并非强制性要求,各事业单位在是否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如何分析及分析哪些内容方面差异较大,这势必对信息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极为不利,甚至造成误导。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探究论文
一、前言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主体对已经发生或是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核算,其实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只有很好地做好会计核算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并且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会计的相关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及编制准确和及时的报表,可见实现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对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会计制度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如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时每年都会制定相应的政府收支的科目,这是需要适时的增加或减少会计科目,此外还需要对账户做相应的改变,这样也对会计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改变同时使得会计要素有了改变由原来的三个会计要素变成了五个,因此会计核算也要发生改变。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是体现在随着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改革,使得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使得会计的核算能够跟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并且以确保企业的经济不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制度提出相应的改变。然而现在事业单位主要是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进行的,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需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以更好地规范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此外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职能,可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可行性:主要是可以借鉴外国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改革,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即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范围和事项等方面的特殊性,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可见在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上具有可行性。
试论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实施的论文
摘要:对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来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能够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讲求岗位贡献以及服务质量的良好风气,从而在单位的内部建立起规范、公正、科学的岗位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真正落实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原则,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改革
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实施的原则
第一,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搞活内部分配,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第二,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工资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地方和部门职责。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合理调控地区间、行业间事业单位的收入差距,形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他公职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间的合理收入分配关系。
第四,坚持总量调控,内部搞活。对事业单位核定一定绩效工资控制总量,单位在核定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辦法自主分配。
二、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
分配方案的设计应当顾及到事业单位中所有人员的合法利益,在制定方案的时应对单位职工的意见进行广泛的征集,真正落实好合理及公平。在制定中应当将绩效考核的方法、目标以及岗位的职责等进行量化以及细化,同时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对其进行仔细的讨论以及修订,以便保证整个方案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和科学性。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注重责任和权利的有效结合,要对考核的细则进行不断地完善,适当的时候应当签订相应的责任书,从而将责任落实到位,另外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还应当顾及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合法利益。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在眉睫,事业单位不断出台新政策和新规定,会计制度改革是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国家的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会计制度和准则在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经济核算、预算控制、信息披露、成本考核和绩效评价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原则、科目设置、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报表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一、背景下的宏观条件
国务院在2011年3月1日发表了关于分类推进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表明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比较落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没有提供足够的公益服务,而且公益服务供给形式单一,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没有较为完善的公益服务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这些都不利于公益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事迫在眉睫,要有计划地分类推进,稳中求进,实事求是求发展,完善和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各个方面,当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需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革。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
1.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1997年由财政部颁布,并在1998年1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通过规范和确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是由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医院、科学事业单位和测绘事业单位等会计制度共同构成,并且逐步确立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行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管理,还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事业单位自主参与市场竞争和自谋出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由原来的资金收付记账法转为使用借贷记账法,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由最初的三要素更改成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大要素,而且会计原则更具有可比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可理解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公路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其包含了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公路事业单位对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使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确认、核算和计量发生了变化。本文就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展开了讨论,在研究公路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一、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发展曲折。“一五”计划初期,我国颁布了最早的会计制度,虽然国家积极促进会计制度的发展,但制度的执行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时会计制度的改革受到了阻碍。直到改革开放时一系列的会计制度的颁布才使我国的会计制度得到强化和提高,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是我国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会计制度的一项根本性的变革,也推动了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取消收取一系列公路费用的举措,这些措施改变了以往的公路会计核算内容和监督体系。
二、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以上已经对我国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发展进行说明,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公路会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下面将对公路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说明。
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分析论文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原有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和会计核算环境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严重束缚了事业单位的经济增长,因此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有必要进行新的会计制度改革。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会计改革初期,其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和学者应当关注的重点。
一、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的会计行业,制度存在差异。
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事业单位中两大类型。然而对于会计行业的会计制度,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事业单位有着相差不是太大的会计制度,因为不同事业单位对会计制度要求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我国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同一个国家的事业单位使用了两种甚至多种会计制度,使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事业单位获得的会计相关信息的方法不一样,造成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事业单位获取的相关会计信息完全没有可比性,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上已经出现了脱节现象,谁也不能判断是国有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好还是民间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好,因此不能决定淘汰那种会计制度选用那种会计制度,这对我国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全面改革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对事业单位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二)会计预算管理有多种方式。
想必大家都知道会计行业新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预算管理改革没有合理搭配起来,使现在的会计制度与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出现部分“分节”的现象。造成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预算会计改革既借鉴了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又保持了预算会计独特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做法,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总的讲,《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大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统一了记帐符号,确立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记帐基础。
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八条和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记帐采取借贷记帐法,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就从制度上规定了事业单位记帐方法,革除以往收付、增减、借贷等多种记帐符号并存的格局。采用统一记帐符号,不仅规范了事业单位记帐规则,而且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便于教材编写、报表口径、帐册、凭证印制相统一。
二、归并了会计科目,建立了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
原预算会计科目均以预算管理形式划分的。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打破了按预算形式设置会计科目的格局,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设置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减少了科目数量,由原来三种预算形式的95个科目简化归并为现行通用的42个科目,并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五大类设置了统一的编码,以便加快电算化进程,有利于电算化操作,同时也符合事业单位精简、高效、统一的核算要求。
三、打破了预算管理形式,建立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的财政供给机制。
原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的预算管理形式,从而鼓励了单位创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资金供求矛盾,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平衡财政预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使一些单位养成惰性和伸手向上的思想,总躺在原体制上吃安稳饭。新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打破了大包大揽的硬性供给模式,改过去的不同预算管理形式为“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的`预算管理形式?这一形式无论从量上或范围上都没有规定性,具有一定的弹性,预算均视单位事业发展需要和单位创收以及财力状况而定,财政部门有很大的主动性,克服了以往无论单位创收高低,财政拨款一分不少的被动局面。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能适应当下新形势,凸显出诸多问题。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的重要支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政事业单位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的标志。纵观目前理论研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梳理与对策优化。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征与必要性阐释基础上,着重于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保证、途径和保障角度提出优化对策。期望本文结论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2016年11月21日,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发布了《发展和财政局四更新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改革》,其中明确提出制度更新、方式更新、方法更新和理念更新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必须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创新员工观念,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在现有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进行创新或者创新力度不够。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固定资产的特征和必要性详细阐释基础上,着重对其平台、制度、模式和人员培训进行对策优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来源于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部分事业单位少许经营所得,但不以盈利为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较广泛,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对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达到1年以上且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资产,都应该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具体而言,固定资产呈现五个特征: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并不反映评估价值和合同协议价值间的差额;二是固定资产管理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盘亏、出售、报废、毁损的`净值;三是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价值应该同时反映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账户中;四是传统的固定资产并不计提折旧,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五是建设支出只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作支出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