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技术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微电子技术论文1
一、通用价值取向
在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的情况下,战争风险缩小,和平可能性增大,国防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从科学技术领域看,军事技术领先的时代正悄然离去,一个通用技术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方面,日本早已捷足先登,其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战略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以国际竞争为目标的民用技术开发上。尽管日本微电子技术源头大多都是来自美国的军事技术,但后来它独立开发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则均以民用为直接目的。
不过,日本用心开发民用微电子技术,却在军事领域得到意外收获。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公诸于众后,一个特别工作组被派往日本做技术调査,希望得到日方的帮助,结果发现包括砷化镓集成电路在内的大批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日本民用技术。对于这种民用技术军用化现象,日本人自己有一个解释。他们认为当今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是通用技术,即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可应用的技术。日本正是致力于开发具有通用性的技术,才能在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占居主动地位。
与此不同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军事、企业、科学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80年代末推动微电子技术发展,则一直采用军事技术领先发展,然后带动民用技术的发展方式。几十年来,美国长期把军备竞赛作为推动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动力,通过向民用电子企业订购的方式,给它们以津贴。从50年代起,军工行业一直是美国计算机产品的大市场。
直到80年代,美国政府资助的诸如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战略计算计划、集成计算机辅助制造计划、战略防御计划等许多微电子技术项目都是以军事应用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毫无疑问,在国际经济竞争还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美国采用军事导向的技术发展方式,确实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但当日本和欧洲国家越来越成为其商业竞争对手时,美国支撑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便显示出了它内在的深刻矛盾。在整个80年代,面对日本的竞争,美国曾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施加压力迫使日本提高军事预算这两条途径,试图在不牺牲军事利益的基础上减轻商业上的压力。
而曰本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并没有按照美国的意图增加军事预算,但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倒使美日之间的经济摩擦不断发展。这表明,美国以军事为导向的微电子技术发展方式存在很多弊病。
“冷战”结束后,美国这种情况得到明显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始在数控机床、机器人、光电技术、半导体、存储器等方面把提高国际经济竞争能力作为重点来抓“2)开始削减军事预算,从军用微电子技术转向民用微电子技术,如美国政府宣布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即全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智能制造计划、联合光电子学项目等都是一些纯粹的民用技术计划;(3)许多电子企业纷纷转向日用电子消费品,如1992年美国苹果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与日本索尼公司合作开发了电视、电话、计算机三位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同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阿普尔计算机公司等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当全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后,美国各电子企业在政府鼓励下更是给予了大量的投入。
当然,美国决不会在发展民用微电子技术的同时,放弃军用微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事实上,继计算机诞生出现第一次信息革命之后,当全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掀起了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时,美国五角大楼领导人也在积极把数字化电子技术用于军事领域,并在酝酿一场“军事革命”。其它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说西欧国家制定尤里卡计划在充分考虑了增强其工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兼顾了军用技术开发的话,那么,着力于民用技术开发的日本也并未对军用技术熟视无睹。
二、生态价值取向
当前,微电子技术发展不仅受到国际经济竞争的刺激,同时也正在受着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念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地区、民族、国家、企业都力图按照自己的利益去从事各种活动,以加强自己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越来越加剧了人类生存的危机。
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核武器扩散等,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前途提出了挑战。随着和平可能性的增大,人们越来越关心人类生存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发展微电子技术时便不得不考虑到生态问题。
就微电子技术的影响而言,它确实给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也会对社会造成许多危险。微电子技术这种“双面刃”效应越来越受到西方“绿色运动”的关注。在罗马俱乐部贝切伊的倡仪下,弗里德里奇、沙夫等组织编写并于1982年出版了《微电子学与社会》一书。该书在肯定了微电子技术确实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持别指出了它孕育的三个巨大危险:(1)进一步加剧了由技术发展带来的有害后果;(2)大大增加了社会的脆弱性;(3)造成国家的官僚机构化和个人的孤独疏远。不过,罗马俱乐部在如何发展微电子技术问题上却基本上采取了悲观主义的态度,而且并没有分析微电子技术可能产生危险的社会根源。在这方面,倒是美国的诺伯尔前进了一步。1984年,他在对美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形式和方向进行考察后,指出工人受利润、军事统治的技术发展冲击最大,因而提倡对“目前的技术威胁”进行抵制。
应该看到,构成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政府、军事、企业、科学等社会力量。要避免微电子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只有通过社会改革,促使这些社会力量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军事或经济利益服务的微电子技术发展方式,更多地考虑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最终走一条生态化或“绿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科学界都已行动起来向这条道路靠近。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对商品实行了环境标志制度,今后国际市场上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商品都将被淘汰,“绿色产品”、“绿色机器”,具有“环境标志”的商品将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最近,发达国家竞相设计易于回收的产品,这激发起了世界许多电子产品制造商的热情。西门子公司的咖啡壶、施乐公司的复印机、柯达公司的照相机、日本的激光打印机、加拿大的电话、美国的个人计算机等,都在开始制成可拆开的结构。除此之外,人们也在试图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业、资源替代等的发展,帮助解决生态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应该说,人类社会利用微电子技术推动物质进步或经济发展,同样也可以通过微电子技术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进步来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之,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对其各种社会力量做出重新调整,把微电子技术推向民军通用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国际政治环境趋向缓和,国内正在进行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下,我国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
目前,我国微电子技术发展已从50年代主要以国防为导向转变到了以民用或商业市场为导向,已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建成大批研究机构与生产基地,并取得不少成果。例如,我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就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现正在向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16家国有大中企业推广。但就微电子技术整体发展而言,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毕竟差距甚大。因此,在今后,我国必须集中各种社会力量(除政府、企业、科学部门外,还包括门的企业、院校和研究单位)促进微电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包括在环境保护工业中的应用),对于政治的、经济的、生态的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从而既保证经济的顺利增长,又保证社会与自然资源、生态的协调一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微电子技术论文2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特征、方向、关键技术、需要突破的的技术层次以及在个领域的基本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电子 特征 发展趋势 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作为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微电子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自从1947年发明晶体管,1958年第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诞生,微电子技术经过近半世纪的高速发展,微电子技术既是基础,又是高科技。进入到21世纪,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大大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及家用电器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战争也由传统变为现代的电子战、信息战的高科技战争。
1 什么是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超小型化及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是由电路设计、工艺技术、检测技术、材料配置及物理组装等形成的技术体系。
2 微电子技术的特征
微电子技术是在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所以称之为“微电子”,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它是在微小的范畴内的一种先进技术,其特征是“四微”:
(1)它对信号的加工处理是在一种固体内的微觀电子运动中实现的;
(2)它的工作范围是固体的微米级甚至晶格级微区;
(3)对信号的传递交换只在极微小的尺度内进行;
(4)它的容积很大,可以把一个电子功能部件,甚至一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微型芯片上。总之,微电子技术是指在几乎肉眼看不见的范围内进行工作的一种独特而神奇的特种技术。
3 微电子的发展趋势
当代微电子技术正在向着高集成度、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它的进步主要借助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制造工艺的改进
在制造工艺方面由最初的单层平面分布发展到后来的多层工艺(有多层高密度和多层多功能两种方式),以降低成本,增加功能。采用人工超晶格工艺(一种用人工控制晶体晶格大小制造晶体的新工艺),制造的器件叫超晶格半导体器件。这种器件的速度比硅半导体器件快10-100倍。使用敏感集成电路(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各种敏感元件及外围电路),可以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增加功能。系统的集成方法将从二维结构向三维立体结构发展,这样会实现集成度的新突破,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拓出一条新的可行之路。集成电路面世以来便以集成度每三年便翻两番的摩尔定律发展。
3.2 材料的更新
科学家正广泛地探索以新材料取代硅晶体的可行途径。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硅材料的局限性已逐步暴露出来。采用砷化镓、磷化铟等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超导材料、金刚石材料制造集成电路,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开关速度、抗辐射能力和工作温度(金刚石集成电路可在500℃-700℃下正常工作)。20xx年2月12日,德国埃森大学和汉诺威大学宣布联合研制成功在硅板上生长锗半导体,由此制成的集成电路其开关速度将大大快于硅集成电路。同时,采用在有机物原子的化学链中储存信息的技术所研制的“生物芯片”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3.3 芯片尺寸的增大
芯片尺寸的增大可为集成度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并且芯片尺寸越大,集成电路的平均成本越低。1998年,芯片尺寸已由原来的3-4英寸,增大到8-10英寸。目前已经达到12英寸。预计今后几年芯片的容量将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即一个芯片上可包含10亿个元件,其电路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这必然会带来芯片功能密度和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
4 微电子技术发展需要突破的技术层次
(1)微细加工关键的加工工艺---光刻技术还是一个大问题。
(2)互连技术的可靠性问题还有待研究开发。
(3)新型器件结构新型材料体系还大有潜力刻挖。
5 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微电子技术不仅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工艺、封装等的巨大变革。所有的传统元器件,如晶体管、电阻、连线等,都将以整体的形式互相连接,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单个元器件,而是整个系统或设备。
除了计算机以外,微电子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从通信卫星、军事雷达、无人机、信息高速公路,到程控电话、手机、GPS,从气象预报、遥感、遥测、医疗卫生、能源、交通,到环境工程、自动化生产、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渗透着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产品的消费者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廉、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的微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落户于各式各样的普及型产品之中,进入普通百姓家。例如电子玩具、游戏机、学习机以及其他家用电器产品等。就连汽车这种传统的机械产品也渗透进了微电子技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引擎监控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现代汽车上有时甚至要有十几到几十个微处理器。
微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令人兴奋不已。它对我们工作、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无法估量。
参考文献
[1]李净,唐红洁编著.第五章:新编现代科技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社,20xx(11).
[2]宗占国主编.第二章: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05).
微电子技术论文3
微电子技术是当今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髙校作为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与时倶进,适应社会发展,尤其要激发在校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由于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教师在课堂教要重视培养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1“3:1:2”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典型例题讲解与练习内容答疑3个环节按3:1:2的时间比例进行,本文中称其为“‘3:1:2’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课程中“MOS-FET的阈值电压”知识点讲授为例,课堂教学设计详见表1。将90min按3:1:2的比例进行分学中不仅要追求讲授知识的时效性。“3:1:2”的课堂教学模式,精简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了课堂练习环节,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课后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该教学模式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每周参加校内外的教改研讨和学术交流,力争多方面吸收教学、科研新知,促进团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注重平时的交流,爱岗敬业,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3:1:2”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有整体布局,对讲授内容做到合理安排,内容之间既独立又统一。
2)教师要深人理解讲授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点透2~3个知识点。
3)教师每堂课都要做到授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4)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做好实践环节的准备和指导工作,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严格执行实践操作管理规程,以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6)教师要具有奉献精神。
2“3:1:2”课堂教学模式辐射效应
采用“3:1:2”课堂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从传统授课模式的课后作业中解放出来,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如:感兴趣的课程、喜欢的科研实践、感兴趣的发明创作等。学生在课后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选择中,可以选择以自身为中心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内容,教师在该环节主要起启发性作用,关键是要靠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时空里开动大脑,逐步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在“3:1:2”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向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虽然采用“3:1:2”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但是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学生在兴趣发展中逐步培养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在引导措施中,可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各类、各级别的电子竞赛和创新创作比赛,并定期进行成果展示,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团队进行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考核激励机制的周期可以是1周、1月或1学期,学生上交自己的创作,在课堂上交流经验教训,老师和同学对其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最终由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每个团队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这样,既可以激发团队成员自我创新的欲望和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其成就感,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实大学生活。
“3:1:2”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当堂消化讲授的知识点,解放课余时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良性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关系和谐,互动更加有效。
3“3:1:2”课堂教学模式过程管理
在上述“应用型”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改革中,借鉴了兄弟院校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从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
在各个实践环节中,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在基本实践能力训练上采用包含实践内容预习、实践操作、实践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撰写实践内容报告、实践考核等5个方面的“五环过程管理”m,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中采用包括课题布置与要求、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实施与改进、实际安装与调试、作品验收与研讨、报告写作与评阅等6个环节的“六环过程管理”[8],研究型能力训练采用包括课题布置、课题论证、开题报告、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实物验收、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评奖评优等10个环节的“十环过程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狠抓过程管理”的原则[9],引导学生向自我设定的目标发展。
4采用“3:1:2”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在“3:1:2”课堂教育模式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实践和研究计划,否则这种教学模式会使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渐渐退化,违背该模式的良好初衷。
在“3:1:2”课堂教学模式中,要随时注意学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课堂内外的学习要求和标准,否则改革会流于形式。
为了配合“3:1:2”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需要定期举办相关的权威性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保障措施,包括创新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场所,以及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持等。
5结语
“3:1: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xx届和20xx届毕业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行。2个班级有1/3左右的学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上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人数约占班级人数的25%,每个班级有3~5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并获奖。许多毕业生都凭借自己优良的专业能力找到理想的工作。在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下,通过测评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相应的提高,学生的毕业去向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总之,基于由“应用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型,采用“3:1:2”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可以突出展现学生“复合型”的特点。通过实践,该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良好。
微电子在智能用电中的实际运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电子在智能用电中的实际运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微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并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智能电表企业发展制度还有所欠缺,电子生产的工作环境还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相关的支持制度还没有得到建立,适合微电子仪器生产和使用的环境有待完善,我国的智能电网系统有欠缺等。但微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中获得了实际运用,为满足用户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
微电子技术;智能用电;实际应用;
引言:
我国的智能用电还在处于探索领域,经过我国科研人才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有关项目发展取得了新成果,有关经验的获得有利于新兴项目的进一步推行,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微电子技术的使用能够推动高效安全电网的建立,将现代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使得具有新特点和高效率的通信技术得到应用,通过控制终端使智能电网的表现形式更加智能。
一、微电子技术的智能用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智能电表企业的产业体系尚未完善。
智能电表是一种具有较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是智能用电的具体表现。这要求有关企业作用更有效的生产技术,推动企业生产一体化从而对智能电表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地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生产智能电表时所用的技术科技值较低,同时与其有关的管理方案的科学性也有待商榷,这使得智能手表的售后维修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核心技术的科技附加值不够,不利于智能电表产业的进一步实现长远发展。而且传统的智能电表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注重有关功能的完善,其“智能化”效果并不突出,其作用只表现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面,这使得其终端发展有待完善,只有不断完善其本身的功能和性质,推动其更新发展才能让智能电表产业继续发展。
微电子器件静电损伤测试问题研究论文
一般而言,薄栅氧MOS器件、场效应器件和浅结、细条、细间距的双极器件的抗静电放电能力更弱。
在微电子器件及电子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电压远远超过其受损阈值,人体或器具上所带静电若不加以适度防护,会使器件产生硬或软损伤现象,使之失效或严重影响产品可靠性。因此,研究静电放电对微电子器件的作用效应及损伤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通信、航天航空等高新产业的迅速崛起,电子仪器仪表和设备等电子产品日趋小型化、多功能及智能化,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已成为满足上述要求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这种器件具有线间距短、线细、栅氧薄、集成度高、运算速度快、低功率和输入阻抗高等特点,因而导致这类器件对静电越来越敏感,业内把这类器件称之为静电敏感器件(ESDS)。
1.静电放电特性
1.1静电放电类型
静电放电有多种形态,根据其特点,并从防止静电危害方面来考虑,可分为7种:电晕放电、火花放电、刷形放电、传播型刷形放电、大型料仓内粉堆放电、雷状放电以及电场辐射放电。
1.2静电放电模型
静电模型包括人体模型(HBM)、人体-金属模型(BMM)、带电器件模型、家具模型、机器模型及场感应模型。国内对电子器件ESD敏感度的测试标准采用的是人体模型,用于模拟带电人体指尖与接地物体之间产生的静电放电。IEC61340-3-1规定了短路电流波形,其中,上升时间tri小于10ns,衰减时间tdi为150±20ns,振荡电流Ir应小于峰值电流Ip的15%,且脉冲开始100ns后不应被观察到。
中兴微电子推出下一代无线专网解决方案论文
实现长距离、大带宽、高移动性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都已经充斥每个人的生活。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计算、数据汇聚为“云管端”这一新信息架构,而移动互联网作为管道中的关键一环,愈发显出其重要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已经从2G语音通信时代进入到4G畅享高速网络时代。目前,pre-5G的商用和5G的研究已经开始,其中,4G LTE技术带来的变革尤其具有革命性意义,OFDM调制技术的引入、高效的传输编码技术、更加简化的网络架构,产生了带宽、灵活度、传输效率等性能的巨大提升,造就了人们对无线通信的更多依赖。而5G技术一方面沿着4G LTE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地通过引入新的调制、天线、组网技术来提升频谱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内的数据吞吐量;另一方面更把目标投入了高频段新的广阔频谱和应用场景汇总,基本上是要囊括一切无线接入应用场景,这必将催生一大批新的移动应用和生产生活模式。
采用LTE技术的无线覆盖方案是未来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传统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相比传统有线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具有无需布线安装便捷,用户接入方便并使用灵活,经济节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传输速率高等优点。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多方面优点,使其在无论是覆盖小至几个用户的局域网,还是大至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上都有应用。在医院、商店和学校等公共场合,都有无线局域网的身影。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客户端经常不能连上网络,经常掉线;可能无法获得IP地址;可能在多用户使用同个AP产生速度极慢的现象;若一个AP出现故障,将会大面积的使信号处于盲区等诸多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上本身是作为以太网络的无线接入扩展,因此在空口上对于多用户缺少统一的调度协调,对于多个AP之间也不存在统一的调度协调,再加之过分追求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了很多移动速度、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保证,因此在应用到具有大带宽、多用户、移动特性的公共场所时,难免弊端频现。
微电子领域磁悬浮进给机构设计论文
现代制造技术正朝着高速化、精密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对精密制造设备的切削参数要求不断提高,进给系统不仅要求速度快,与髙速主轴相匹配,而且要求动态特性好,能实现快速伺服控制和误差补偿,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刚度。微电子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微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微电子设备中,传统的进给方式是刚性接触支撑和“旋转电机+滚珠丝杠”驱动方式。
这种进给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病,不仅产生摩擦、磨损、金属粉尘,影响微电子产品的质量,且,驱动件的质量惯性和连接间隙降低了设备的定位精度和响应频率。后来人们采用气浮进给定位方式。
虽然消除了摩擦,但支撑刚度小,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降低,亦限制定位精度的提高,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更适合微电子设备进给定位技术的研发工作。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微电子设备超洁净加工环境需求和高精度、高效率加工需要的.新型精密磁悬浮进给机构。
磁悬浮进给机构是一种新型快速进给机构。
它集成了磁悬浮技术和线性驱动技术,能实现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无接触导向,具有无污染、响应速度快、刚度高和定位精确等优点,适用于微电子封装及光刻设备加工需求。
安装于U形电磁铁和倒F形导轨之间的涡流传感器检测二者间的间隙,以控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平台的稳定悬浮。此时,由安裝于平台下面的次级和导轨中间的初级组成的直线电机驱动平台沿导轨方向移动,这就是该平台进给机构的原理。考虑到平台运动过程中,由于结构不对称导致磁力分布不均,产生左右偏摆运动,造成运动误差和导向误差,将严重影响平台的定位精度,所示结构既满足悬浮需要,又能实现自动导向。因为磁吸力始终集中在U形磁极与倒F形导轨相对的位置,一旦出现左右偏摆现象,平台会自动对中。
基础微电子工程对于自动化工业的影响优秀论文
微电子技术是自20世纪初兴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并且呈现着飞速发展的趋势,而今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学科。同时,它也广泛被运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本文便从自动化工业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基础微电子工程的相关概念两方面出发,进而分析了我国基础微电子工程对于自动化工业的影响。
一、自动化工业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自动化工业即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减少工业生产的人工操作,并可以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和多种资讯进行生产,这便被称作工业化生产,那么能够让工业进行自动生产的过程便是自动化工业。
自动化工业是指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人的参与,而是其自动地进行控制并生产,且能调控生产过程中的参数、技术指标等。近些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企业也可以更为便捷地通过网络交易,也可以运用多种新方式进行信息化管理,例如电子商务这种形式。而自动化工业技术则是过程、设备、高科技技术控制的三电一体。通过这些能够看出,自动化工业是我国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综合性的高技术,它是其重要特点。另外,从控制方面来说,自动化工业需要具备检测、控制、驱动系统,其三者联系紧密,同时需相互配合,这就是自动化工业技术的另一主要特点--三电一体化技术。
二、基础微电子工程的相关概念
基础微电子工程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它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微电子技术已被普遍运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譬如人们平常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计算机、银行卡等,以及一些工业产业如汽车工业、印刷工业等,这些都需要有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银河微电子:业务链助力转型升级论文
坐落在常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常州银河微电子),不久前被评为2011年度常州市工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没有气势恢宏的厂房,没有华丽花哨的宣传,常州银河微电子却在为苹果、三星、LG、美的、长虹、海信、步步高等诸多国内外知名厂商提供半导体核心元器件。
谈到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常州银河微电子财务管理部副经理李福承表示,除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以外,常州银河微电子建立的高效灵活的信息化业务链对业务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能够形成行业领先的竞争力,主要依托于公司高效且灵活的业务链。”李福承说。
据了解,自2006年成立以来,常州银河微电子的IT建设始终都是围绕业务发展来展开的。
支持灵活的生产模式
“我们的半导体品牌是全国知名商标,产品还有一部分出口海外。目前在国内细分二级管市场,我们是规模最大的供应商。”谈起所在公司的业绩,李福承不无自豪。
常州银河微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3万平方米的高洁净、防静电专用厂房。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自动化专业设备,具备规模化、系列化的封装测试能力。公司致力于半导体器件产品和工艺技术的研发,现已拥有多项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近年来公司重点发展微型器件、功率器件和光电器件三大产品门类,开发了相关数十个系列、上千余种规格产品,产品广泛用于通信、家电、电源、绿色照明、IT产品、汽车电子、智能仪表等多个领域。
微电子二元光学器件制作工艺研究论文
二元光学器件的基本制作工艺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微电子加工技术,但微电子加工属薄膜图形加工,主要控制的是二维的薄膜图形,而二元光学器件则是一种表面的三维浮雕结构,因为要同时控制平面图形的精细尺寸和纵向深度,所以其加工难度增大。
随着二元光学技术的发展,二元光学器件已经广泛用于光学传感、光通信、光计算、数据存储等诸多领域。这类器件主要用于像差校正和消色差,通常的方法是在球面折射镜的一个面上刻蚀衍射图案,实现折射和衍射混合消像差和较宽波段上的消色差。此外,二元光学器件能产生任意波面以实现许多特殊功能,从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二元光学器件及其发展概述
二元光学是基于光波衍射理论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光学分支,是光学与微电子技术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前沿学科。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微米级加工技术制成的平面浮雕型二元光学器件具有重量轻、易复制、造价低等特点,并能实现传统光学难以完成的微小、阵列、集成及任意波面变换等新功能,从而使光学工程与技术在诸如空间技术、激光加工、计算技术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及生物医学等现代国防科技与工业的众多领域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近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电子仪器及其元件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光学零件已经不仅仅是折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诸如微透镜阵列、全息透镜、衍射光学元件和梯度折射率透镜等新型光学元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光电子仪器中,使光电子仪器及其零部件更加小型化、阵列化和集成化。微光学元件是制造小型光电子系统的关键元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优点,并且能够实现普通光学元件难以实现的微小、阵列、集成、成像和波面转换等新功能。
微电子组装焊点表面形状三维实体化技术及其应论文
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革新,在微电子组装焊点表面形状三位实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在加大力度,从而促进三维实体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微电子组装焊点的二维图像转化成为三维实体技术进行探讨,并通过灰度重构方法从而得到焊点表面的三位点云,实现将三维点云转化为三维实体化技术。文中主要对微电子组装焊点同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应用灰度重构方法重构焊点的高度,还要依据点成面、面成体的原理在ANSYS软件中进行编程,从而实现将焊点转化为三维实体。
在微电子组装中,主要应用的是混合微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就是在电路基板上的芯片等其他元件应用微细焊接技术而形成的工艺技术。其中,微电子的组装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平台中,并得到广泛应用。微电子组装焊点表面形状三维实体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焊点和其他元件的安全可靠性,并具有长度短、质量轻的特点,因此,焊点的三维实体化成为了焊点三位质量检测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并逐渐成为焊点质量三位检测与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当前比较常用的三维方法主要有灰度重构方法、激光扫描法、SFS法等,其中SFS这一方法相对来说重构的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在下文中主要针对电力组装焊点同图像进行分析,进而发现焊点的模型,通过SFS方法进行重构得到点阵,应用APDL语言,将点阵进行离散直至成为三维实体化。
1 微电子组装焊点表面形状三维实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微电子组装焊点表面形状三位实体化在工作中具体的工作流程为:第一步,对事前所采集到的微电子组装焊点的二维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图像的细化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平滑、渐变、灰度等;第二步,主要以光的反射理论为依据,并通过对焊点表面的反射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比较适合微电子组装焊点的反射模版;第三步,就是对焊点进行重组的工作,其中以SFS技术为重组基础,还需要设置对应的约束条件,应用焊点表面光照的反射模版,这样就可以顺利的完成重组工作;第四步,根据三维实体化技术的根本原理,并对三维状态的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度研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微电子组装焊点二维图像转化为焊点的三维实体图像。
和芯微电子历经艰难创新不改的论文
年产值过亿仅用了5年,和芯微电子的发展速度让同行们惊叹,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和芯微电子坚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历程和百余名技术人员辛勤的智慧劳动。
“如果拷1G文件需要10分钟的话,那么现在只需1分钟。USB3.0会将数据传输速度提高10倍。”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林向记者介绍公司的一项领先技术。他说,和芯微电子站在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最前沿,然而创业之初却十分困难,也没有争取到风投公司的投资。
初创期孵化艰难
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00年后,我国迎来了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期。这种高速发展得益于掌握着尖端技术的“海归”创办企业数量的猛增。
据悉,除了国家“909工程”扶持的几家企业外,国内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很多都是“海归”创办的,尤其是2000年左右的“海归”。国内IC设计企业的背景基本上都是海归加风投。谢小林说:“这些人在美国硅谷等集成电路产业发达的地方工作多年,积累了经验,拿到了风投,掌握了技术,看到了国内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所以才回国发展。”
然而,和芯微电子的创立是海归无风投。和芯微电子董事长邹铮贤回国后只能依托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新园区的孵化基地艰难创业。他说,和芯微电子早期并不是没有接触资本,但当时公司的技术和市场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创业团队认为时机不合适,刚开始整个团队不到10人凑了50万元,后来陆续投入150万,才撑过了最初的3年。
空心互感式测微电子秤论文
空心互感式测微电子秤是采用非常简单的物理原理,利用电磁互感现象制成的小型集成化的电子精细测量仪器。其核心的测量机制便是电磁互感现象,并通过信号发生器模块产生磁场激发信号,Arduino硬件对实时测量数据进行采样、处理、分析、计算,进而将由微小重量所引起的微小位移变化转变为放大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微小变化的精细测量。除测量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外,信号发生模块和Arduino芯片的使用也保证了空心互感式测微电子秤集成化的实现,因此实现了携带方便的特点。
1 仪器模型
如果有两只线圈互相靠近,则其中第一只线圈中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有一部分与第二只线圈相环链。当第一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则其与第二只线圈环链的磁通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在第二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且能够测量到相应的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就叫做互感现象。空心互感式测微电子秤便是基于这一简单原理制成的。空心互感式测微电子秤主体部分为三个参数相同的同心轴线圈和轴心处的磁芯。中间的线圈接入信号发生模块电流振荡产生磁场;而其余两个线圈并不通电。将两个线圈的端口分别接入Arduino芯片的两个输入端口测量其感应电流峰值的大小。重量所引起的微小位移量转变为磁芯的微小位移量,互感现象使电信号对此微小量进行首次放大,而两个线圈的设计采用则可以将信号进一步扩大:预实验时我们采取两个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峰值之差为因变量,通过进一步实验,为了更好地体现相位的改变等特点我们改为峰值之比为因变量。峰值之差只能确定位移的大小,但是峰值之比不仅仅可以确定位移的大小,还可以获取位移的方向特性。以上便是空心互感式测微电子秤基本思路和大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