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论文
舞蹈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能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辑等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舞蹈毕业论文1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无论是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还是校园内的舞蹈课,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舞蹈动作技术、技巧的着重培养,使得忽略了对舞蹈感觉的培养。本文从分析“舞蹈感觉”的概念和内涵入手,论述了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感觉;培养;重要性;基本途径
一、舞蹈感觉的概念
感觉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外部感觉是对外部事物和刺激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部感觉是指人体接受机体内部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的反应,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舞蹈感觉主要就应属于这后一种范畴。著名舞蹈学者平心认为,“舞蹈感觉指的是学员或演员本身的感觉。一个舞蹈教师或编导所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即演员来完成的,人即演员是有感觉的,这就是舞蹈感觉”。1根据平心先生提出的关于舞蹈感觉的概念及其分类,舞蹈感觉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其一、舞台感觉。舞台感觉属于普通心理学所指的外部感觉。它是舞蹈者对舞台环境、舞伴和观众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舞蹈者的视觉、听觉和脚下触觉等。2其二、身体感觉。身体感觉属于内部感觉,是演员自身对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以及身体运动知觉和动觉表象等。3其三、自我感觉。这种感觉普通心理学没有涉及,但它正是舞蹈感觉的核心与灵魂。这个“自我”指的是个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和自我观念。因此,就自我感觉的性质来说,它属于一种不同于内部感觉的内心感觉,即舞者对自己内心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感觉,其本质乃是一种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4由此可知,舞蹈感觉就是舞者对舞台环境及自己身心运动的综合感觉。它不仅包括了心理学讲的外部感觉和身体感觉,而且更主要是指舞蹈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自我感觉。
二、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为媒介来传达情感的艺术。它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也可以自娱自乐,随意起舞、自由发挥。而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创造性体现。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感觉才能展现其艺术素养、创造力和表现力,否则就无法表达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内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良好的舞蹈感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由此可见,在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一)舞台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离不开舞台环境、舞伴的配合和观众的积极反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舞台声光设备越来越先进;服装、舞美的设计水平也日益成熟。先进的舞台声光设备、合理的布景服饰,可以在舞台上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使舞者塑造的作品形象更加准确、完美,这是舞台环境对舞蹈表演的作用。当作品在舞台上展现时,可能有些演员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分辨不清方向,听不到音乐节奏甚至忘记动作等。因此,舞蹈者在表演时应当注意力集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舞台上表演舞蹈作品,除了完美的展现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其宗旨就是服务观众。动情表演时希望能够打动观众,使之欢则开怀大笑,悲则伤心欲哭。可见,舞台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二)身体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艺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如果做不到“紧张有度,松弛有度”,把握不了呼吸的尺度,脚背该绷紧时不绷紧、手臂该舒展时不舒展,就会严重地破坏表演效果。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完成技术技巧时肢体躯干就会扭曲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摔倒或扭伤等后果。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要熟练地掌握动作快慢的节奏、用力的时间、动作路线和呼吸特征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作品的表演质量。平衡觉也叫静觉,是身体感觉的一部分,它和人体的位置、身体的平衡状态密不可分,舞蹈中的跳转翻技术都是需要平衡觉来支撑。另外舞台上的方向感、位置感也是属于身体感觉的范畴。舞蹈表演也离不开内脏感觉。表演可能因为演员演出前饮食不合理而在表演过程中出现胃涨、胃疼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演出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舞蹈的媒介是舞者的肢体,所以舞蹈表演离不开对身体感觉的培养。
(三)自我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自我感觉是舞蹈艺术感觉的关键,其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或演员意识。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所刻画、塑造的作品形象正是由其自身的心理活动、情绪起伏和大脑认知所产生的自我意识体现。舞蹈表演是一种行为艺术。演员在台上忘掉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创造的角色中去。表演是对生活的选择提炼和加工,如果只是如实的照搬生活,那么整个表演过程只能像是一部生活的记录片,索然无味。舞蹈演员在表演某个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或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前,一定要认真将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以及人物个性研究透彻,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尴尬局面。另外,在表演非原创作品时也不能够完全照搬,刻意模仿,而是需要舞者在表达作品时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使自己对作品有自己的内心意象,从而舞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由此看来,舞者对外部环境和身体认知的感觉大部分属于技术问题,而对艺术认知、艺术构想和自我意象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艺术本质问题。故而,舞蹈表演离不开对自我感觉的培养。
三、舞蹈感觉的培养策略
舞蹈感觉是演员对舞蹈理解后所体现出来的感觉。这其中需要天资的因素(即人们常说的艺术细胞),更需后天的诱导培养。舞蹈感觉的培养涉及到诸多方面。这里仅择其要点作出论述:
(一)舞台感觉的培养
舞台感觉是舞者对舞台环境、舞伴和观众的感觉。要培养良好的舞台感觉,就要将舞蹈演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排练中把镜子当观众,把排练厅当成影剧院的舞台,多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舞台表演习惯。舞蹈表演是集体事业,每一个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人,无论是独舞作品还是群舞剧目,无论是领舞演员还是群舞演员,都应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否则就难以达到编导或者作品本身所需要的艺术高度。因此,群体意识的培养对于舞者从事舞蹈表演领域活动必不可缺。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积累舞台经验;要求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不仅仅只是表演,还得注意在表演过程中与舞伴的配合,以及利用舞台声光设备、布景服饰和道具等产生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
(二)身体感觉的培养
身体感觉是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舞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艺术,因此身体感觉训练是舞蹈训练的出发点。要培养良好的身体感觉就得从每一个动作训练入手、掌握科学的动作要领及特点、把握好发力的时间与收紧的部位、设计合理的动作路线、完善身体的协调性,才能使每个动作舒展、流畅、优美。在舞蹈教室或是排练厅,舞者可以通过镜子的映像来了解自己的动作是否舒展、是否到位。舞者在长时间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丰富大脑的舞蹈记忆功能才能获得良好的身体感觉。舞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特别是基本功训练课)中除了重视舞蹈动作技术、技巧的规范性还应该注重对身体感觉的培养。
(三)自我感觉的培养
自我感觉是舞蹈演员对自己心理活动、情绪起伏和大脑认知的感觉。要培养自我感觉就要从生活观察中入手。例如,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舞蹈家于晓雪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曾多次赴山西感受黄土文化,体验一代代流淌着|“黄土文明”血液的老艺人的悲苦辛酸。正是因为舞蹈家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断实践、更新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才能欣赏到这个具有极高艺术境界且震撼人心的优秀民族民间舞作品。由此可见,演员自我感觉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灌输,更需要舞蹈演员在平时养成多观察事物、注意事物的特征、用心去感受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对角色的理解及推敲的好习惯。综上所述,舞蹈感觉是舞蹈演员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从艺术学的角度上来讲,它发于心理,表于形体,是心理和形体的高度统一。良好的舞蹈感觉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视培养还需要舞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此外,还要扎根生活,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并努力在艺术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使感觉成为表达现实生活的艺术手段,从而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9.
[2]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3]平心.舞蹈感觉与自我感觉--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心理学的精髓[J].北京舞蹈学院院报,1997(3).
[4]平心.舞蹈感觉与本体感觉--舞蹈艺术的内涵、舞蹈心理学的外延[J].北京舞蹈学院院报,20xx(2).
[5]易红武.漫谈舞蹈感觉[J].焦作大学学报,20xx(01).
舞蹈毕业论文2
论文关键词:
舞蹈 修养
论文摘 要:
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一、现代舞的特点
现代舞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其直观性,舞蹈和一切表演艺术一样,其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观性。也就是说,它们的艺术形象是直接为观众所感知的。其次是它的思想性和哲学性,舞蹈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它不仅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而且能够表现更为深刻、更富于概括性和哲理性的思想。再次则是现代舞的直觉性与思理性,无论哪个时代,就复杂的社会结构而言,展示自我都是一种大胆妄为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20世纪的开端是最为明显的,在这些岁月里,首次实现了对各种传统概念的突破尤其是审美标准的突破。
二、行为艺术的特点
迄今为止,关于行为艺术还没有更精确的定义。一种简单的说法是:行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在现场表演的艺术;也有人强调,行为艺术是用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在行为表演的过程中,与人、物、环境的交流。“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际上通常用“PerformanceArt”来表述;行为艺术是在以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且通过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它的基本特征是行为事件的偶发性、文本共创的参与性、时空选择的自由性、日长事件的陌生性。行为艺术亦称观念艺术,艺术在经过自我批判、自我净化及自我定义之后,已厌倦只停留在自我身上,而想出门去拥抱世界。但这里取材的日常事件,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真的”“平淡的与日常生活无异质的”粗线行为而是能够承载深刻艺术思想所展示的艺术创造行为,使作品对经验和意识的状态具有视觉陈述的效果,而这种视觉陈述的效果,是以日常事件的陌生化形式来呈现的。
三、现代舞与行为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文化渊源上去追溯,行为艺术通过现场表演来传达思想,于人类并不陌生,它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远古时代的部落仪式、巫师的歌诗舞三位一体的表演,中世纪的基督受难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情景剧,都带有在今天看来浓郁的行为艺术的痕迹。对于很多艺术机构而言,行为艺术和舞蹈艺术之间面临的问题是这两种形式之间的模棱两可的区别所导致的混乱。舞蹈艺术家RalphLemon在接受艺术媒体采访时提出:“移动方式的表现是舞蹈艺术和行为艺术之间的最大区别。”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只在移动方式的表现上,在其他方面上的区别都是模棱两可的,使得行为艺术与舞蹈艺术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点,更使得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代舞是舞蹈、表演与行为艺术等的结合。现代舞的创始人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的抒发内心的情感,行为艺术家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舞与行为艺术在表现理念和形式上都是如出一辙的。行为艺术采取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看法,这行为有的是美的,有的是丑的,但大都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有的,他拓宽了我们对艺术、对人的生活、乃至对生命的思考。其实现代舞的概念也是非常广泛的,在现代舞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一种行为和每一个动作无一不在舞蹈。而行为艺术与现代舞之间不谋而合的相似处告诉我们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四、行为艺术对现代舞发展的影响
行为艺术使现代舞趋于夸张、大胆的肢体表现,更现代化、前卫化,使现代舞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行为艺术对现代舞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现代舞的发展上无论是从形式上,到思想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为舞蹈艺术一种的现代舞发展到今天,现代舞在中国的大地上已掀起一阵阵热潮,正是由于它的这种崇尚生命由,渴望心灵解放,主张创新的艺术观念以及平民化的艺术表演形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喜爱它,甚至迷恋它。从而使其在世界舞坛上尽显锋芒、屡获佳绩,并赢得世界舞蹈评论家的一致称赞。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是中国现代舞者们永不放弃,长期艰苦努力的成果。总之,现代舞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只在于其作为一个舞种存在的特殊意义,而是在于它是舞者本身的“自由天性流露”在艺术感召下所形成的产物。它是反映自然生命最直接、最多元化、最开放、最自由、最基本,又最高级的一种艺术语言,其对生命活力的真实表达是它的全部艺术语境。对现代舞而言,没有“禁果”,也没有“墓地”,更没有“终结”。它是人们用身体进行思考,用身体去探索人类灵魂的一种方式,是现代人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是解开人类心结的巧手。中国行为艺术与现代舞目前已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使现代舞远远超出了以往艺术门类与社会的界限。对任何一个熟悉行为艺术历史的人来说,其头脑中都必然会有一个特定的比较系统;于是,每当面对一件舞蹈作品和一个艺术家时,我们都要用发展的眼光、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将其置于现代的环境中来考察,并做出判断。这样的欣赏方式足以表明,对行为艺术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还要具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如果没有智慧的大脑,没有对现实的关怀,没有对艺术的赤诚之心,仅凭胡思乱想式的“灵感进发”,肯定不会获得公众的认可。
舞蹈毕业论文3
【摘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舞蹈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十分必要,这也是舞蹈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为能够较好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并且对学生舞蹈情感进行较好培养。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情感;激发;培养
舞蹈情感在当前舞蹈教学中属于影响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保证学生具备较好舞蹈情感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其更好学习舞蹈知识,也就能够保证舞蹈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而在舞蹈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并且较好进行情感培养也就十分必要。
一、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属于实际教学必然要求。在当前舞蹈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将相关舞蹈动作要领掌握,使舞蹈动作表演及情感体验两者能够实现有效结合,这在当前舞蹈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任务及基本要求。其次,在舞蹈教学中有效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对教学工作较好开展十分有利。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相关对策,对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创新,可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相关基本知识,可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未能够重视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则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均比较呆板,最终也就很容易导致舞蹈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也就会对教学工作效率提升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舞蹈教学中有效激发及培养情感可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应用,在对学生基本舞蹈动作学习加强重视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对学生更好理解舞蹈动作十分有利,可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在基础上也就能够培养更多优秀舞蹈人才,使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得以更好完成[1-2]。
二、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当前舞蹈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舞蹈情感进行较好激发及培养,首要任务就是应当转变以往教学理念,对情感激发及培养应当加强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舞蹈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舞蹈技能培养的状况,在对学生舞蹈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对于学生情感教育也应当加强重视,应当充分认识到舞蹈情感在舞蹈技能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且应选择不同方法及形式使情感教育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较好渗透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情感激发及培养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为能够较好激发及培养学生情感,还应当注意对教学方式能够进行创新,使学生情感体验能够得以增强。首先,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入情感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学习舞蹈知识及技能,使其能够通过舞蹈学习得到情感熏陶,并且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学习及观察周围生活,从而得到较好情感体验,从而使自身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及特长,使其能够在舞蹈学习中更好表现自己,使学生能够得以健康成长。此外,应当选择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使其能够得到更加丰富情感体验,从而使情感激发及培养得以较好实现。
(三)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对于舞蹈学习而言,其是以舞蹈模仿为基础的,在较好模仿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较好创新及创造。所以,在整个舞蹈学习中均应当对模仿及排练加强重视。学生在进行情感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当详细了解舞蹈作品,然后依据教师指导实行模仿训练。对于不同舞蹈而言,其情感体验也存在很大差异,并且相关训练要求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学生在实际进行模仿训练过程中,应当在对舞蹈情感较好体会的基础上,对在表演中应当具备气质及精神技能型模仿,也就能够为二次创作奠定较好的基础。此外,在实行二次创作过程中,对于舞蹈内涵及情感体验也应当深刻体会,对相关动作要领准确把握,使舞蹈精神及气质得以较好体现,使学生情感体验得以增强,最终使情感培养得以更好实现[2-3]。
三、结语
在当前舞蹈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舞蹈理论知识及舞蹈技能教学之外,对学生情感有效激发及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一点也是促使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更好策略。所以,舞蹈教师必须要对舞蹈情感激发及培养加强重视,并且要积极选择有效的途径及方法,较好地激发及培养学生舞蹈情感,以促使学生更好学习舞蹈知识及技能。
参考文献:
[1]杜娟.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探析[J].音乐时空,20xx,(07):61.
[2]高晋.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xx,(05):194-195.
[3]张大鸣.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与培养[J].大舞台,20xx,(0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