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论文

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1

  一、在识字教学中推动德育

  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字、词、句,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护”字时,学生组了“保护、爱护”等词语。教师让学生结合听说训练让学生从小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又如,教“打”字,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骂别人。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指导朗读中感悟德育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在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让学生通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又如,在指导朗读《桥》一文时,让学生用严厉的语气读出村支书执著,沉着冷静、威严的表现,用焦急慌张的语气读出人们在洪水来临时的表现。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徇私情、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了德育。

  三、在习作教学中深化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中也不可忽视。写作练习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如,在训练《我最敬佩的人》《美就在身边》等习作中,学生都能把人物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触发了种种思想感情,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本人以写作训练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让学生在《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习作中既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受到了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四、在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之一。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等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2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

  目前,我国相关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及家长都普遍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比起思想道德教育,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及学生的成绩,而家长则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之下产生望子成龙的心理,导致父母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都过于苛刻,使小学生在学校时马不停蹄地学习基础知识,而在课后又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各类补习班,完全没有时间用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与提高之上。在大部分学校都存在重文化,轻德育的情况,甚至有些思想品德课程会被文化课程所占用,即使没有取消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在教师及家长的影响之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度也较低,常常出现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其他作业的现象发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教师会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考题及答案,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答案,从而不影响期末考试成绩。总而言之,思想品第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其教学质量也就更加难以保证了。

  2.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可以为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它成为了一门小学期间的必修课程,肩负起了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艰巨任务。这么一项重要的任务也必须由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来完成,担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意识,自身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素养,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而现状则是大部分学校仅仅将一些主课教师任命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兼职教师,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的思想品德教师职位,知识将这门课程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课程的乐趣性。

  3.忽略了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大部分是由教师全权完成的,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占据主体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忽略了小学生在其中的重要性。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依赖性,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完成,从而失去了学生在思想品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及自我提升能力。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1.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仍然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对于世界观的认知还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获取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现实情况逐渐渗透至课程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及思想品德观念。例如,在学习《互帮互助一家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一些团队式游戏,让学生在真正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有助于课程效果。

  2.完善德育体系,提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

  目前,我国教学仍然是被应试教育这一方向所驱动的,对于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分重视,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断采取强化训练的手段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也仅仅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使相关教育机构、学校就家长都忽略了小学生的德育。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德育体系及监管体系,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现象给与一定的惩罚,例如思想品德课程被无故占用、取消等。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共同探讨正确的德育方式,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

  3.通过情感熏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通常是非常稳定的,且能够伴随其成长。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小学阶段都不应该过分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及考试分数,而应把关注焦点放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上。应该坚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思想品德训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识及条件反射,将这些训练行为逐渐转化为自然习惯。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3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拓宽教学途径,不断挖掘更多富有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让品德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寓教于生活之中。这样也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呆板,不再苍白地传授知识,而成为学生生活的实践场以及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当中主动学习、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2-0126-02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位思品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多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着手,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学习品德知识,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会的正能量,进而再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认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1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随着新课改标准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要随之调整,课堂的主角也从教师转变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体现出教学中的生活化理念,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思想品德课堂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中内容对学生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也一直处于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受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也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 篇1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与文明的生活习惯。本文为作者任教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总结:主要是通过故事汇、角色扮演、巧设情境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对此,我深有体会。学校为全体师生设立了一个书吧,为了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增长见识,提升自我修养,学校可谓是一丝不苟。但就在前几天,书吧里分类放好的书籍上万本被全部扔到地上,倚叠如山。我们通过监控发现,原来是其他学校的两个低年级学生在周末时,趁着保安不注意翻过学校大门溜进角落里的书吧,就在这两个女孩子的恶作剧下书吧遭了殃--书本都遭到了践踏。

  我们尚且不对她们的品德“扣帽子”,就从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她们的心理并不阳光。假若有小学生因为喜欢阅读那本书,偷偷地把书带回家,我内心姑且是感到欣慰的。至少为了求上进,而采取了暂时的“借阅”的方式。

  我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论孩子(学生),即便这个事情赤裸裸摆在我面前,我仍旧相信孩子的内心是善良、阳光的,只是一时的贪玩儿或淘气而犯下了某些错误,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加以纠偏,及时引导他们就能回归正途。品德与社会的教化与熏陶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也引发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2-25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和人格发育的初步阶段,培养优良的品质对于促进其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形学科,也是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学习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但是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开展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很有帮助,并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如下讨论。

  一、小学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空洞无物

  目前,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也没有对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缺乏实践。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起不到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对品德精神进行亲身实践,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2.脱离实际生活

  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然后再通过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对该案例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取得不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10-28
【yjbys.com - 教育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分析论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19
【yjbys.com - 音乐学毕业论文】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关键内容, 是教师必须进行优化改革的科目。为了发挥小学音乐美育的效果, 教师需要持续发掘其中的德育元素, 进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让学生有一双可以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眼睛。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 研究;

  一、利用语言描绘激发学生情感

  利用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 可以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效把握德育渗透以及教学的结合点, 从多个角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例如, 在讲解过个的时候, 可以使用激昂的语言来介绍国歌的产生背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国歌中的爱国主义内涵, 并且受到国歌的鼓舞。

  二、利用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参与

  在新课改中, 比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需要做好指导的角色, 并且利用有效引导, 让学生提升参与热情, 进而共同解决和思考相关的`问题。第一,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演唱, 加深他们对于乐曲的认识。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示范, 同时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这样可以升华思想和情感, 可以陶冶情操。第二, 利用体态律动来加深认识。体态律动发属于瑞典作曲家和教育学家提升的理论, 可以利用身体方面的动作, 加深学生对于律动和音乐内的了解, 进而产生特别的体会和感受, 进而利用表演和动作的形式来体现对于歌曲内涵的了解和认识。例如, 可以结合这种方式开展对于洗手绢音乐的教学, 表现愉快的劳动场景, 等等,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发展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情操。第三, 利用讨论方式加深体验。在歌唱教学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体会, 让学生产生对于音乐的深度体验。在讲解国歌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利用什么速度可以有效表达情感等等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考[1]。

安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枞阳县上报篇目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12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小学思品论文及案例已于本月1日送交市教研室徐国民老师,因我县上报篇目过多,时间紧,整理时可能出现失误,请各位参评老师认真核对,如果有讹错,请直接发送电子邮件至hanjiujian@163.com与市教研室联系更正。另请参评费未交的速补交)

  1、我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与几点成功经验(并报国家级) 陈瑶湖镇向东小学 周小伍

  2、让品德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 陈瑶湖辅导小学 周美艳

  3、品德教学的几点体会 陈瑶湖镇向东小学 汪乃为

  4、品德回归生活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陈瑶湖镇向东小学 王社高

  5、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创新设计 其林镇石婆小学 方萍

  6、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做到“回归生活” 其林镇岳庙小学 吴兵

  7、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做到“回归生活” 其林镇石婆小学 苏金凤

  8、让思品教学更贴近生活 凤仪乡红旗小学 乔东明

  9、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枞阳镇古塘小学 何向明

  10、思品课中实施愉快教育 雨坛乡新民小学 吴云

  11、让课堂走近生活 雨坛乡云龙小学 祝翠娥

  12、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官埠桥镇辅导小学王小宝

  131节思品课的思考 陈瑶湖镇4方小学 张雪祥

  14、浅谈德育过程中知情行的辨正统1 白湖乡矾山小学 汪宜胜

  15、让生活体验走进思品课堂 钱桥邹岗小学 疏国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析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08-11
【yjbys.com - 教育学】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确保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一、引言

  小学生容易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特点的影响,导致以下现状发生:有的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不高,较自私,不会关心别人,更不用说政治思想了,还有的学生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逆反心理较强,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有些学生小声讲话等。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对小学生也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学,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的树立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适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光靠自己来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摆脱每个家庭“小皇帝”“小公主”宠爱的阴影。发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种价值观被学生群体共同认可后,这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青少年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众所周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以学生的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为基础来开展各项具有适时性的综合活动,将知识与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实施创新教学,以创新理念、创新方式为指导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乐于接受品德与社会教学。下面,我将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来谈一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1.教师重新自我定位

  在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受应试教育和“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将自己的教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中常常将基础知识传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忽略了新课改中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目标,只是将教学作为“教教材”的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师用教材,不仅是在用教材中已有的基礎知识,更是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在创新教学中,学生更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主动参与来激发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需要由传统的教学管理者变为教学组织则、引导者和参与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来主动接受知识,以此以自由思维来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分析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各项

  教学活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形象直观,教学内容都是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要做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教师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课堂教学活动尽量多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选择活动的依据,找准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我们的教学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时,我把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小马虎”的动画资料。我通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一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不细心、不认真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很粗心。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传递悄悄话”“争做小教师”等游戏,将学生的生活与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活动都是非常真实的、自然的、所有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也是学生学会生活所必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实效性。

  二、了解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都存在着很大不同,由此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气质性格和不同的特长。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这些规律和特点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提倡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当然,在刚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由于没有制定小组合作讨论的规则,常常会出现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之后,有些学生为了抢答,胡乱喊叫;有些学生为了提出独特的见解,只顾着想自己的答案,而忽略了倾听别人的看法;还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高声打断别人的发言,没有基本的礼貌可言……我曾经一度对小组讨论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可是,后来我还是会思考,既然新课程改革提倡这样的教学模式,它就一定有其独特的优势。我教的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是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况也属正常。同时,小学生又特别信任自己的教师,并且乐于模仿教师。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的活动。一上课,我就坐到了学生中间,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是这一次我要当学生,所以我想请同学们来当教师,大家先来看看我们小组是怎样讨论学习的,然后大家再来说说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随后,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我和就近的小组一起开始进行话题的讨论,其他学生都非常好奇,觉得非常新鲜,于是,他们开始认真地观察我们的举止和倾听发言。当我们讨论完成之后,很多“教师”都纷纷举起了手,他们发现的事情可多了:你们小组讨论之前,先规定好了大家发言的先后顺序;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必须认真听;一个学生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其他学生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得好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在夸奖他;有的学生接受了其他学生的帮助之后会主动有礼貌地说谢谢……别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可是他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把小组讨论的要点都挖掘了出来。这个时候,我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这些发现:“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希望同学在以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你们也可以像这个组的同学一样,甚至比我们更优秀,好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会抓住适当的机会进行强化,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15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成作用,小学教育时期又是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教师要把好关,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提升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把好教育的重要关口。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境教学法 真实情感。

  一、品德与社会课堂情境创设的前提。

  1. 现实性。小学品社教师要深入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并结合教材资源,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 情趣性。学生通过情趣性活动,调动起学习欲望,才会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把知识内化为操行。教师在创设品社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他们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才能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所谓的枯燥 “说教”,转变成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景。

  3. 开放性。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习惯和操行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创设品社情境,要具有博大的开放性,敢于挑战学生的心理与课堂常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体验情境,培养真实情感。

  于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和社会接触的还不是很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孩子无法用正确的道德观去评判,这也是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际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平铺直叙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无法深入。对此,我们可以采取更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多创设一些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走到教学活动中来,切身去感悟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让学生 “动”起来,也是增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良方,学生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在生活中再遇到类似情景时能够马上想起课上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我们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看图,听教师讲,学生便不能深入地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真实的情感,我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地扮演残疾人,切身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有的孩子蒙起眼睛扮成了盲人,有的孩子背起一只手,成了 “小断臂”……一节课下来后,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再嘲笑残疾人,也使得我们实现了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