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精神而设置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 “承上”,就是与幼儿园课程相衔接;“启下”,就是为小学3-6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基础。《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1
摘 要:品德教育,应该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作为站在德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校内有限的课堂与真实的生活接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生活化的品德教育。
关键词:延伸;生活;教材;课堂;价值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品德的教学应是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活动,为他们无限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品德教育,应该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笔者从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出发,对生活化的品德教育做了思考。
一、教材内容向生活延伸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教材。"长期以来,教师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导致品德课教学信息闭塞、方法滞后,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品德课程是"育人为本"的教育,不是"知识为本"的教育,教材是一种范例和载体,是一种能够与儿童对话的文本。新课标下的品德教材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和范例,给学生活动以启发。真实的品德教育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延伸入生活中的。
如,在教学《我懂事了》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乐乐跟随爸爸一天的工作情况,体验到爸爸工作的辛苦。然后分组让学生把在家里了解到的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与他人相互交流。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延伸入生活中真实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非常辛苦。老师还可以设问:乐乐说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我们呢?你能跟乐乐比一比吗?有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让爸爸妈妈少操心呢?引导孩子像教材上的乐乐一样,在自己的生活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这样的教学内容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内容向真实的生活延伸,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更深。
二、情境创设向真实生活延伸
情境创设采用一定的手段营造一种愉悦、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能使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沉浸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小学生处于情感最纯真的时期,真实的情景最能调动他们真实的情感。
如,在教学《信的旅行》一课时,有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真实情境:以为曾某学生捐款为事例,倡议学生写一封信给曾某。捐款事例是不久前全校学生真实参与的,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情境活动中,承担了写信人的角色。进入角色后,老师进一步引导他们体验的方向,促进学生对体验的内化,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样一个真实的、正面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最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也使师生、生生氛围更加和谐。
三、价值引领向行为习惯延伸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里加强行为规范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课堂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缩影,把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以生活作为课堂的主战场,让学生利用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指导生活,课堂上的价值引导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如,在教学《安安全全上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我们所知道的交通事故、认识交通标志并按照交通标志过马路。在"我们所知道的交通事故"环节中,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交通事故,老师引导学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反例中受到教育;在"认识交通标志、按照交通标志过马路"环节中,教师把红灯、绿灯、黄灯以及注意行人、人行天桥、注意信号灯等标志展示给学生看,并讲解它们表示的意思。再把讲台当作马路,教师展示红绿灯标志,让学生来演示过马路的情况。通过认识交通标志,按照交通标志过马路的活动,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主阵地,学习有效引导,将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有效地延伸入学生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谢红仙。延伸:让品德教育更出彩.成才之路,20xx(30)。
刘道溶。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胡春娜。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作者简介:张燕,女,1986年2月生,本科,福建省厦门市东渡第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2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讨论形式的教学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和交流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有利于保证儿童的主体地位,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和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讨论的形式有:两人(一对一),四人(前后两桌面对面),个体对集休,集体对集体的交流、争论、辩论等。比如在有关做家务事的讨论中,有的孩子认为,1一2年级的小同学管好自己就不错了,家务事可以不做;或认为不做家务事可以休息得更好,有更多的精力来搞好学习;或认为不会做家务事也没关系,长大了也有别人来做。老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让持两种观点的同学推选出代表组成小组,先在小组内充分讨论,组织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进行两组的辩论。教师在组织和指导讨论时应当创设出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多发言,哪怕是说半句话,或表达不清,或表达错误。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儿童的发言,要允许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一开始就急于纠正孩子的表达。教师要教育儿童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尊重别人,相互支持和鼓励。
二、收集资料形式的教学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在学习“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之前,要让儿童收集整理有关家乡名山大川、人文景观的资料,包括自己游览某地的照片、门票,也可以是明信片、图片、旅游图等;组织讲英雄故事的活动前,要让儿童收集英雄故事;“我们一起迎新年”主题前,要让儿童收集关于新年的资料等等。在组织资料调查活动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向儿童交代清楚收集资料的内容、范围、途径、目的,指导儿童对收集的资料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进行整理,充分利用资料开展交流和分享活动。
三、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形式的教学
这种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让儿童去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进入情景,进人角色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启迪儿童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领悟道理,形成由情到理的转化。
例如,在展现“班级的荣誉”这一主题时,老师创设了一种对比情境,其中一位同学为了班级的荣誉,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而另一位同学认为他能为班级荣誉做的事就是在运动会上多拿几个第一,而其他的事对他来说无所谓。使学生们在这种情景中从内心真正理解班级荣誉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运用这一活动形式,必须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性,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二是要力求形式新颖,不落俗套,内容健康有益。三是创设的情境要有吸引力、有起伏。四是重视情与理的结合,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五是能引起儿童的“认识冲突”,能打破儿童原有的认知平衡,制造适当的不确定状态,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推动积极思维,引起探索欲望,从而让他们受到教育与启迪。
四、实践活动形式的教学
实践活动对于发展儿童的探究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操作技能、学习生活和劳动的本领是大有益处的。这类活动除了小实验、小制作、饲养和种植外,也包括制作名片、制百宝箱、制成长资料袋、制旅游棋、粘贴画等等。怎样才能使儿童在做中悟、做中学、做中得呢?第一,要适合儿童需要,激活他们的行为动机。第二,要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明确活动中注意的问题,掌握活动的方式方法。第三,要指导和鼓励儿童的活动实践,随时观察,及时评价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坚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制作和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学会使用工具,训练和掌握简单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要求他们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装入“成长资料袋”,或用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五、游戏活动形式的教学
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玩中受教育,在玩中成长,在玩中潜移默化,在玩中得到享受和快乐,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能力。游戏使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良好地发展。游戏的具体形式有:猜谜游戏、击鼓游戏、竞赛游戏、体育游戏、情景游戏等。组织游戏活动要求教师的教学机智发挥到较高的水准。在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握游戏的“角度”,使儿童既玩得开心,又能受到锻炼和教育。
例如,在儿童良好行为的训练中,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情景游戏:儿童们一边拍手,一边做一些学校生活的游戏的动作(如站、立、走、看书、写字、举手发言等)。老师把这些行为要求编成有节律的动作,配上快乐的音乐,让学生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又使他们觉得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享受。又比如,把一些活动设计成“过家家”的游戏,让儿童到“超市”中去择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生活的自理能力。
六、欣赏活动形式的教学
通过视、听、说的形式,让儿童欣赏到精美的人文作品、自然美景,儿童所佩服和喜爱的名人,身边的榜样以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欣赏的材料可以来自教科书、报纸、杂志、其他书籍、CAI课件、网络、电影、电视、绘画、照片、录像,也可以是美丽的校园和家乡、雪景,秋景、星空、春色,还可以是英雄模范事迹、同伴的优点和自己的成长。欣赏过程中,通过儿童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品德认知等方面有所收获。长期以来,“诗教熏陶法”被认为是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古往今来,我国有数以万计的诗歌流传于世,既有吟咏山川之作,又有抒发情感之作。尤其是其中一些名句不仅绘声绘色,而且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励。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品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好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教学形式,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