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改论文
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小学数学教改论文1
自 20xx 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以来,核心素养已引起了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事实上,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将核心素养用来描述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那些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表明了人们对“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数学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完成。本文将在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探讨
数学核心素养是大数据时代下,人适应现代社会、迎接新挑战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数学能力,因而不能简单地描述。透过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初步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国外来看,美国 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于 20xx 年发布了《P21 共同核心工具包》(以下简称 P21)。P21 建立了关于数学的具体化的素养指标体系,分别从创造与创新、批判思考与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信息、媒介与通信技术素养、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会与跨文化素养、创作与责任和领导与职责这十一个方面对数学核心素养指标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些具备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将强有力地指导数学教育者更好地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工作中去。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不能仅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考虑,更应该跨学科、多角度、全方位来审视它的真正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要体现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更要立足于一个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数学核心素养来思考。
从国内来看,目前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者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定义。朱立明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核心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数学思维与数学态度,并能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持续性支持的动态发展系统。[1]与此不同的是,马云鹏认为可以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 版)》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理解为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所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并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特征:综合性、阶段性与持久性。[2]也有研究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这些定义都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仍然需要研究者们进行不断深入地探究来准确把握。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2.1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虽然目前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但可以明确的是,数学核心素养是复杂的能力,能够妥善解决各种数学实际问题的高级能力。正因如此,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只通过教师直接讲授来培养,而要将学生置于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实践来培养。这里特别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因为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题目被称为“问题解决”,实际上,数学题目中的“问题解决”大多数不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故意设置的虚拟问题。这类数学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准确的答案。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往往会产生许多真实问题,一方面这样的真实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在启发我们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多留意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真实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真实的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而不是练习中的虚拟问题。另外,教师也应该关注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询问学生是否确定自己理解这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注重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考方法等。只有让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而不是大量的虚拟问题情境,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2.2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能通过知识的直接灌输来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如此。虽然教师讲授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学生也需要通过与周围学生的互动来构建个人的知识,为此倡导合作学习。皮亚杰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都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并帮助学生建构更高的认知水平。由此看来,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理论支持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表达数学思想和观念的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对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解。
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的、主动的、批判的思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面临诸多挑战时做出各种复杂的选择,寻求有力的证据来为自己的选择辩护,而且能够使学生自主监控、确定和安排任务,均衡策略、技巧与目标以解决数学问题。此外,在互联网 + 的时代下,网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学习,学生能够从可靠的网站上学习数学并与他人分享学习到的知识,能借助网络媒体的帮助探究数学的新领域及其应用,扩大数学学习的视野,学会使用图形计算器、电子表格、计算机绘图等与数学相关的应用软件。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都值得教师鼓励学生去尝试。
2.3 整合综合性的教学内容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就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来进行,而要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将之与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传统的教学将教科书视为一种权威,唯“材”是教,这样导致的后果是窄化了学生的知识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师的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完善,知识只是达成这一目的的中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这种唯“材”是教的教学理念,然后利用资源,结合教材进行有效整合。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体现数学性,更要与其他学科、与生活进行联系。比如将数学与道德进行联系,数学本身是不涉及道德问题的,但人处于社会之中,在应用数学的时候可能就会引发道德问题,在做数学决策时也必须要考虑道德性。将数学与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文化中数学的应用,从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的贡献及其实践需要,并且能够利用数学的工具来理解跨文化的问题与议题等等。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需要教师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性的整合能力。
2.4 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过于知识的评价,不注重能力的评价,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教师应该要明白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最终的审判,也不是为了要划分学生的优劣等级,而是为了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清楚的了解,并以此评价为出发点,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既然要让学生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就要给学生以信心,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仅仅依赖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表现性评价,它是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模式,目前有两种解释:从狭义来看,表现性评价是指在某一表现性课题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从广义上来看,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发言与行为、日常学习活动过程、笔记等进行不拘形式的形成性评价。[3]相比于传统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关注结果,而且更注重的是过程本身,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档案袋评价也同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来记录学生的努力状况、学习情况及成长历程。这两种评价方式相较传统的纸笔测验,都能较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5 培养高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
教师是影响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为了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高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应具备数学素养,还应具有数字化素养、社会素养、公民素养、文化表达素养、团结合作素养、运用知识技术和信息素养等。因此,如何培养这样高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深入思考。
目前,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职前培养,即师范教育,二是职后培养,即在职培训。这是两种很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方式,以数学核心素养为要求,需要改进和优化这两种培养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建构,加强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联系,并突出实践类课程的反思性与合作性。[4]职后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发展生涯中最重要的培养,因此要注重开展有效的教师教研活动和各类教师进修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xx(5):77.
[2] 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xx(9):36.
[3]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xx(1):21.
[4] 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1):45.
小学数学教改论文2
部分教师缺少“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的编写内容,个别教师课课反思的编写不到位。有部分教案因照搬教学过程(引用优质教学资源偏多)而脱离本班(农村小学)教学实际,较少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设计环节。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较肤浅,部分练习题缺乏筛选或精选程序,较少出现自己创造性改编的习题。优秀数学教案汇编的数量偏少,大部分出现“手抄稿优秀教案”现象。同时,教师对“概念”教学研究力度不到位,出现只重“结论”讲解,忽视“过程”探索的现象。如教学《角的分类》、“互为倒数”意义,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出现“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老师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缺乏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思维分析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研读不透,出现“知识传授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知识应用没突破解题难点”,缺乏对知识理解、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课堂练习设计与训练不到位,出现练习设计不严密、练习训练不科学,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常规整改。
1加强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备课环节。
各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加强“自主编写教案”的规范性管理,严格按照表格式教案簿(纸)备课格式要求撰写,每一位教师做到课课有一份完整自备教案,学校注意收集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加强“教学过程的撰写”的实效性管理,鼓励教师结合“优质教学资源”实行“二次备课”,做到“三个”结合,即优质教学资源与本班生源质量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风格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加工、改造、提升相结合,坚决杜绝抄袭他人教案现象。加强“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充分体现“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过程性”的习题设计原则,并在教案中体现作业设计内容。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研究,备注栏(教学随笔)侧重撰写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栏侧重撰写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探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传授”,“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侧重于“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体验”。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研讨,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作用,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并把各类型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以学期为单位汇编成册。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也是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的一种表现。
2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
加强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的解读,尤其是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准确把握与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妥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研究,提高教具、学具的利用率,适当增加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加强板书设计的研讨,提高板书“启发与引导、再现与回忆”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重视错误资源的利用,不断在对比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练习训练的研究,练习题训练应体现层次性、过程性、多样性、挑战性原则。加强“探索知识过程”的教学研究,加大自主与合作探索知识过程的空间,加大思维、语言及实践操作训练力度。加强低年级组织教学管理,多运用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培养课前预习、敢提(答)问题、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加强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研究。加强“课改理念”研究,注意渗透“县级管理课题”或“校级管理课题”理念,重视自主预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加强“作业设置”规范化管理,重视格式书写要求的训练,更要重视书写字迹、书写位置(答题安排)、答题质量的训练。加强“作业批改”人性化管理,重视评价等级、批改日期的格式书写,更要重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爱、引领与辅导,坚持使用短语进行激励。加强“作业质量”监控管理,重视“培优补差”作业跟踪训练,更要重视抓“错例讲评或典型题讲解”和“二次作业、二次批改”环节训练,杜绝抄袭作业现象,力促作业质量达到“课课过关”、“人人过关”水平。加强“作业展评”激励研究,各校要设置优秀作业展评栏或展评室,对高标准、高质量、有创意(自主设计作业)的作业进行展示,真正起到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加强“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研究,重视答题思维习惯和书写工整习惯的培养,避免出现乱涂、乱改、乱画现象。加强“作业布置量与批改量”监控管理,重视作业训练形式的研究,更要重视作业的针对性、弹性的研究。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做到及时、全面批改作业。
小学数学教改论文3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目标上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仍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俗称“双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学中积累的优秀经验,但数学教学不应该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更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提高思考能力。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把整个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依据内容划分为不同部分,分段落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很难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只是硬性地记忆和了解。这种教学方案并不科学,极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
“填鸭式”教学仍是当前小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一点主动性,老师教过了就去学习,反之亦然。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消磨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热情,对于自身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一)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课程,还有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为小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帮助其发现数学的趣味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投身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科技的进步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多媒体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将原本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变为更加直观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已经对此有所说明 :在保持以往全面教授小学数学内容的方针不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制作相关的教学辅助试听素材,便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进行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学生的进度、教学安排等因素,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之中,将课本中古板、枯燥的内容变成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动态视频教学。多媒体科技教学,这是教育模式进步的表现,是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传统手段相比,这种方式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基础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所以教学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成绩好的和较差的都要兼顾,尽力使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掌握。
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提升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力,可以用分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给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自由探讨,这样给予学生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趣味,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简单、轻松有效率,养成独立思考钻研的能力。
(四)应用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7-12 岁是青少年养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时间段,这个期间主要是在小学度过的,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情景教学的引导作用就非常好。其作业流程为 :情景设立、问题研究、成果总和和实际应用四个部分。教师需要根据应该教授的知识内容选取相应的情景,二者结合开展教学工作,由学生进入情景之中,然后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比如,商品打折问题,学生分演买方和卖方两个角色,买方 :这些小商品怎么卖?卖方 :统一价格每件商品 10 元,两件及两件以上商品打八折并且买三件送一件。问 :买方花了 40 元买了几件商品?平均每件商品花了多少钱?这样在学生融入情景之中后,就会迅速开动脑筋,并在学习小组中相互讨论,最终得到结果。情景教学是对于教育教学的一次创新,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趣味,加深了知识的印象,还提升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结束语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把握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常见特性,对于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教学成果等信息进行积极收录、研究和分析,不断提升教学效率,获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
[1] 王新波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J]. 中国校外教育,20xx,(29)。
[2] 刘忠锋 .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J]. 中外企业家,20xx,(22)。
[3] 王毛雨 . 探讨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 [J]. 教育教学论坛,20xx,(34)。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改的创新对策研究论文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目标上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仍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俗称“双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学中积累的优秀经验,但数学教学不应该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更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提高思考能力。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把整个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依据内容划分为不同部分,分段落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很难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只是硬性地记忆和了解。这种教学方案并不科学,极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
“填鸭式”教学仍是当前小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一点主动性,老师教过了就去学习,反之亦然。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消磨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热情,对于自身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一)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课程,还有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为小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帮助其发现数学的趣味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投身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科技的进步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多媒体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将原本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变为更加直观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已经对此有所说明 :在保持以往全面教授小学数学内容的.方针不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制作相关的教学辅助试听素材,便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进行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学生的进度、教学安排等因素,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之中,将课本中古板、枯燥的内容变成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动态视频教学。多媒体科技教学,这是教育模式进步的表现,是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传统手段相比,这种方式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数学教改思考论文
自 2014 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以来,核心素养已引起了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事实上,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将核心素养用来描述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那些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表明了人们对“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数学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完成。本文将在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探讨
数学核心素养是大数据时代下,人适应现代社会、迎接新挑战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数学能力,因而不能简单地描述。透过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初步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国外来看,美国 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于 2011 年发布了《P21 共同核心工具包》(以下简称 P21)。P21 建立了关于数学的具体化的素养指标体系,分别从创造与创新、批判思考与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信息、媒介与通信技术素养、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会与跨文化素养、创作与责任和领导与职责这十一个方面对数学核心素养指标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些具备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将强有力地指导数学教育者更好地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工作中去。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不能仅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考虑,更应该跨学科、多角度、全方位来审视它的真正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要体现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更要立足于一个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数学核心素养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