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反思,适应小学新课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当前的小学教学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在新课改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反思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大纲为纲,机械的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基本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导入环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在教学准备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器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重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能够为小学数学做好准备,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教学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时间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学生知识学习主要从课堂实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明确解题思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学会检验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结果带到题目去检验,也可以对解题步骤进行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有的学生虽然学会解题了,但是往往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但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没有真正理解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以后,依然存在解题困难的情况。因此,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多问几个问什么,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然后是怎么解决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对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练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遇到的难点和难题,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教材上。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常识,切实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态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另外,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在进行《商不变性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编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反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依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对知识没有融汇贯通,学习效率不高,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时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反馈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让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学科中心教学理念和模式,始终落实和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性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获益,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做好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很多教师依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对学生评价不够合理和完善,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为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和课堂作业的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等级,丰富评语方式,掌握好每一个学生进步的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数学态度,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83.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102-103.
[4]郑官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90.
[5]喻俊云.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J].学苑教育,2015,21:57.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2
摘要:小学是中学的基础,中学是小学的延续与拓展。因此,搞好中小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统一连续的发展,顺利过渡,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衔接
小学是中学的基础,中学是小学的延续与拓展。因此,搞好中小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统一连续的发展,顺利过渡,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呢?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初一(上)新老教材的目录。老教材包括“代数初步知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新教材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种变化体现新课标的第一大理念,即“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新教材把“有理数”作为第一章,目的也是为了与小学衔接。
其次,由于新课标把初中数学课程定位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第三学段,教科书在编写上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这也说明今天我们做中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比如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内容,《课程标准》在3个学段都有要求,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根据课标的这个特点,初一教材整理前面两个学段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同时注意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如增加了设计问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初步知识等。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但是我感觉老师们没有很好的体会编者的意图,做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主要原因是中学老师不了解小学教材。尽管在教材分析时提了一些要求,但这远远不够。因此,我建议每所初中校应该至少配备一套小学教材,让老师们系统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
第三,新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从数学学科的内部来看,整式及其加减运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预备知识,而新教材不象老教材那样先安排整式,再讲一元一次方程,而是将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整式概念分散于解方程的过程之中,对它们采用“够用即可”的处理方式,回避了代数式、同类项等概念,淡化了系数的概念,通过例子解释了一些运算。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重点。事实上,在新教材中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的始终。
第四,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教材中,穿插安排了大量“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亲和力,搞好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个时期学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学生对任课教师存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很容易对教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
因此,首先应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授课时,要采用深入浅出、形象鲜明、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走近教师,和教师一起求知,一起创新。
其次,还需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就、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此外,还可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有利时机,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二十四点游戏等,活跃学生的身心,拓展其心理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的衔接
1)、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从预习开始,由于中学数学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我们不妨从这五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不管是哪种预习方法,有了预习我们必须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这样才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2)、勤于思考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中学后要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提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强化训练及时复习
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及时再现当天或章节单元所学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收集,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3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行业在国家战略地位当中占着越来越多的比重,通过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正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于是“新课改”应运而生,新课改指导学校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是教会学生各种知识和方法的殿堂而非知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厂;因此,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现阶段学校的重中之重;而数学作为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学科,十九世纪以前我国的数学还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况且如今数学作为探索世界奥秘是必不可缺的运算工具,就更应该让学生从小学做起,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掌握数学的技巧和精髓。新课改提倡解放学生思维,激发孩子的联想创造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开创自我的平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一、引言
新课改对于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它迫使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出非常大的教学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锻炼数学思维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就必须要改变以前老师强制学生学习这样的一个现象,不能再是“黄金条子出好人”这样一个传统私塾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数学,为了能让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学校必须围绕新课改,积极创新探索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新课改下需要改变的方向
中国几千年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通常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以讲课为主,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一来,学生上课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造成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听的局面,学生上课效率低,接受消化的知识点少,不易记牢;二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建立没有任何帮助,会造成严重的工科思维即遇到什么问题都想生搬硬套。此外,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每讲到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让学生练习大量的例题;老师喜欢采取题海战术,只是这样一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会有很大的降低,学习效率也没有保证,让学生感到枯燥,没有学会方法,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有甚者会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建立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学校应该根据新课改相关文件建立探索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以适应当代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要尽快从传统教育模式过渡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课堂之上的互动环节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因此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基础,课堂上老师应注重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侧重建设与当代小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背景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做到将数学知识直观现实化,还原数学知识与应用的生动场景,使死板的知识点灵动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此外老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理念,不能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节奏,不能自己高高在上不与学生沟通;要知道小学生思想敏感、认知不完善,老师更要加强教育他们这方面的认识,总之,要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数学,课堂上才会有高效的学习,新课改才有效果。此外,老师应做好课堂引导工作,以一些教学软件等备课方式,以网络课堂为辅,做好系统性知识网络;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加强他们的思维运转,以活跃但不缺严谨的课堂氛围与小学生沟通,这些都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所需要具备的,只有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上的效率才会真正有效。
三、加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应用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把“自主性探索学习”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核心,从原理基础上改变以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主体自然是学生,必须要尽可能展现小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他们的主观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性和自学能力;应当成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数学天赋和发散思维,而不应该像以前那样强制学生接受传统数学理念,这样对数学的发展也没有好处;每个数学学习小组之间要有合作也要有竞争。课堂说到底是学生的课堂,老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数学问题、人生道理,真正学会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为学生的以后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返回到生活”,新课改可谓是这句话的精髓所在,生活当中充满着数学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实则就是在教学生活,小学生自然个个热爱生活,所以新课改的要求亦是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在生活,想要课堂效率高就要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或者带领小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会让学生对老师、对数学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自然会有高效的课堂。
四、结束语
要做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就是需要老师结合传统教学和新形势下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新课改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途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在形式上不断充实、方法上不停改进,这样才能有更强的适用性和进步。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以更加民主的方式,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学术成果,从而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建岭.创设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现代教育探索.
[2]王召玉.小学数学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J].科教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