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1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其次,预设再充分,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能机智、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在“粗”和“精”上下功夫,“粗”的目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课上得“大气”一点,“精”选择的目的是材料选择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能让我们的教学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

  一、开发生成资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教完例2 :“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准备探索下个环节,就听到一位学生大声说:“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为什么会四年一闰?”教师开发并利用这一生成的资源,在黑板上画出了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演示、说明,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己还不停地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就定为一天;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是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并带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

  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正是学生在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没有搪塞过去,而是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虽然预设的教案搁浅了,但顺应了他们的需求,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使学科之间进行了有机整合。

  二、寻找生成时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生成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通过摆小棒探讨算法,然后交流算的过程。

  生1:先摆11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2根,即11-9=2

  师: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

  生2:可根据想加法算减法。如:11-9=?,想:9加几得11,9+2=11,所以11-9=2。

  生3:老师,为什么做减法要想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减?

  师:××同学问得好,请同学们试一试,想一想,看谁能发现与前面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4:1-9不够减,从10里减9,10-9=1,1加上原来个位上的1得2,即11-9=2。

  生5:我的方法比他们还简单:把减数9分解成1和8,11-1=10,10-8=2,所以11-9=2

  生6:老师,我的方法和他们四个都不一样,但我认为也很简单。我这样想:11-9先把减数9看作10,11-10=1,10比9多1,多减了1,再从得数里加1得2,所以11-9=2。

  教师说的“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这句话,将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利完成,自然地进入下一个预设,从而就有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矛盾的困扰,无言的沉默。有聪明的机智,更有不服气的反诘和问题解决后喜悦的笑容。这样才能凸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

  三、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老师的表达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当学生学习“可能性”一课后,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小组不透明的盒子中都有10个球,分为红白两色,但红球、白球的个数不同,每小组任意摸一次,看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是摸到红球,只有第五组同学说,我们摸到了白球。这时,教师说,你们每组盒子里都是红球6个,白球4个,共10个,在红球比白球多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此时,第五组一位学生大叫:我还想试一试,看是一种什么情况。教师听后,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就让你再摸几次。结果,这位同学摸了9次,摸到红球7次,白球2次,并要求这位同学说体会,说想法:在红球多白球少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比白球的大,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教师趁热打铁,再次引导,像第五组发现的那种情况,这是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是很偶然的现象。接着,教师再次拓展,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很偶然现象”。

  课堂上,教师不是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活动,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次实验,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会更合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课堂中生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四、加强生成指导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在看图简单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折出这张纸的 ,并涂上颜色。“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贴在黑板上展示。”教师语音一停,很多学生都高兴地把自己的杰作往黑板的高处贴去,但只有一位学生出乎教师的预料,把自己折的 也贴到了黑板上,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并传来了“不是 ”的叫喊声。此刻,老师和蔼可亲地走到折错的同学身边说: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折的吗?“我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就折出了 ,老师我折错了。”这位同学的声音很轻。老师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接着教师说:你知道自己折了一个 ,说明你听懂了今天的课。教师一边指着黑板上折出的 ,一边说,大家看看黑板,怎样在 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得出这张纸的 呢?

  学生看着黑板上表示 和 长方形纸在思索。一位学生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只要再涂一份,就是从四份里面涂两份,就能表示这张纸的 。”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说, 和 都表示这张纸的一半。另一位学生急促地说:“老师,我也得到了一个分数 ,它的大小也与 一样大。”教室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 、 、 ……一个个分数不断报出来。“老师,我们找到规律了,只要分子是分母的一半,那么这样的分数都和 一样大”。

  教师的层层呵护,教师的循循指导,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把“错误”留给学生,促使他们的反思,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严谨与科学,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逐渐生成,使他们找到了“找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简介:

  陈琴华,女,在吉安市吉州区教研室工作。曾指导教师参加吉安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获第一名;指导、执教的录像课获江西省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分别在省及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上评为二等奖;近几年在《吉安教育》上发表论文5篇。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2

  摘要:目前,很多小学教师都要求家长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签字,于是大部分家长主动承担起作业检查的责任,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每天都侧重于知识与习题,同样缺少培养小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的意识,也不知如何进行培养,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小学生便认为检查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家长的任务。小学生的自主检查习惯意识之浅薄,也是每次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卷面经常出现马虎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小学生自主检查习惯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检查;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的意义

  学习是一项有规律的活动,这项活动的运行机制是以学习方法为表征的能力结构和以学习习惯为表征的调节结构组成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自主检查习惯是重要学习习惯之一,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粗心大意,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的效果。同时,随着小学生自主检查能力的提高,自信心也会相应的增加,在学习上会更有“胜任感”。简而言之,自主检查既是习惯也是能力,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的策略

  (一)抽出时间系统地讲解检查具体方法

  1.审题要明确。检查要从审题开始,审题是首要环节,如果在审题方面出现了错,就会出现全局覆没的危险。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审题就犹如多米诺骨牌的头牌,审题一倒,整体崩塌,所以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检查习惯,从训练准确审题入手。

  2.边写边检查。很多小学生都习惯将全部答案作答之后,从头开始检查,这样做既浪费时间,效率也难以保证。小学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边写边检查,一方面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重复分析题,检查答案;另一方面,学生对刚刚做过的题还保留印象,不需要在花费时间重新做题检查答案。

  3.答案和书写的规范程度是检查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提醒学生通过审题,分析题,核对答案是否正确,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书写的规范程度也是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书写不好,易使卷面的整洁度受到影响,教师也会因学生书写得不清楚统一视为错误答案进行评判。

  4.将检查习惯落实到生活实际,建立整齐有序的班级生活。研究表明:在生活上缺乏条理性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时刻检查班级的物品摆放情况,地面卫生状况等等。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之后,学生会自然迁移到学习中来,认真落实学习检查。可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检查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通过班会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阶段,小学教师要多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检查习惯的小故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将检查习惯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小学生。这样可以避免枯燥无趣的循环说教,易于学生接受,使他们主动承担起自主检查的责任。

  (三)每天利用课上

  3分钟做口算题卡,落实检查习惯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检查习惯的培养,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要先从保证质量开始,并随着检查能力的增强,在对数量做出要求。检查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检查简单的口算题卡入手,既可以练习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检查习惯。在检查习惯初步培养阶段,让小学生独立检查所有的卷子、习题、作业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要从简单易行,具有一箭双雕作用的“口算题卡”入手。

  (四)鼓励学生将自主检查落实到每一项的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论是口算题卡,还是随堂测试、家庭作业、抄题写题,都需要检查习惯的应用,还有教师批改过的作业或考试卷子,发下来后也需要学生仔细检查,并记录由于检查不到位导致错题的数量,标记在卷面上。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丢掉教师和家长的“双拐”,如此才能在考场上奔跑起来。当然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的检查情况,引导他们将检查习惯落实到实处,真正提高自身的检查能力。

  (五)设置标兵,建立评奖规则

  鼓励小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检查,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评选“检查小标兵”的相关标准,商定检查合格的最低标准以及限度,每次挑选出班级的三分之一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评奖的希望,激发学生认真检查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坚持程度,评选出周标兵、月标兵以及学期标兵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六)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课上不论是讲新课还是讲解练习题,都需要注意强调并落实检查习惯,比如讲解新课的例题,教师要主动将检查习惯的方法要领在学生面前展现一遍,以榜样的身份重视检查习惯,配合学生落实到讲课之中,以便小学生更快地模仿和掌握检查习惯。

  总而言之,习惯贵在坚持。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起到“监控器”的作用,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上时间,强化学生的自主检查行为。教师只有对小学生教到位,训练到位,心思花到位,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检查的密钥,在成长的道路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谭秀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粗心毛病”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xx(11).

  [2]元元,吴悦.小学1~3年级,提升成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M].北京:朝华出版社,20xx.

  [3]黄波.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4]钱志亮.儿童学业问题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韩学功.如何帮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J].学周刊,20xx(6).

  [6]薛贵夫.基于解决小学生粗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育(文摘版):46.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3

  一、运用形式,有效教学的方法

  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智力水平不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合理安排问题难度。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起带头作用,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对于性格沉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可以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观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充分鼓励,耐心地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习困难,争取尽快进步。除了课堂提问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加强数学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时,可以播放和圆有关的幻灯片,像地球、月亮等球体,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玩具球等,结合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圆心等相关知识。

  二、养成习惯,有效教学的实质

  有效性教学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讲究课堂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及时提问。在课后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时候独立思考,巩固课堂的知识。在做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忽略了关键性的语句,不能领会题目的要义,造成解题错误。要引导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将题干、图形、文字综合思考,提炼关键语句,结合看、思、练,提升整体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对题干进行推敲,明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进行解题。例如在讲解小数的知识点时,学生容易在区分小数点的内容时产生懵懂的思想,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学和练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疑难点,用提问的方式加以确认,并及时讲解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及时明白小数学习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鼓励创新,有效教学的升华

  数学的学习要注重在基础学习之后进行创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交流经验,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然后进行思维发散,通过多种方法学习数学。数学讲究很好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困扰多数学生的难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创新性教学。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多种分割,分别计算各部分的面积,最后加和进行整体计算。不同的分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培养学生分散能力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补全,将图像扩大,然后减去补上的面积,最后计算得出图形面积。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进行有效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作用,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动手实践等,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性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实施创新性教学,使学生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发散思维和改革创新,实现高效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有效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学习的效率,值得推广。

有关小学数学的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20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数学的优秀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小学数学教研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22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其次,预设再充分,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能机智、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在“粗”和“精”上下功夫,“粗”的目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课上得“大气”一点,“精”选择的目的是材料选择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09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小学教师数学教研论文内容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调查结果为小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研究视觉较为单一,缺少多角度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到加强相关职后培训、改变教学反思方式、提高自身职业定位。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研论文;分析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需求要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过渡到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教研论文是评价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说明其对数学新课程的参与、评价和反思过程。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教研论文的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映出数学新课程实施近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在201x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研论文。文献来源是“中国知网”,选择的文库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主题为“数学”;作者单位:“小学”;搜索匹配度为模糊;时间为201x.1.1~201x.12.31。检索结果为201x年小学教师公开发表有1367篇论文。

小学数学的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9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素材选用要把握三个“适应”

  数学素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载体。选择不同的学习素材或对相同素材的不同组织,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让数学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在素材选用上应把握三个“适应”。

  一、 适应教材

  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选用素材时,要适应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合理取舍、补充或调整,以便揭示数学的本质,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内容,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选取小猴、小猫做星星作为学习素材。这样呈现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数学。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教材的.呈现略显单薄。因此,我在教学时补充小鹿做了70颗星星的数据,使学生在这一具体情境中同时体验“多些与多得多、少些与少得多”。虽然只在小猴和小猫的基础上增加小鹿做星星的数量,但这不仅仅是素材容量的增加,而是着眼于教学目标对素材的丰富与完善。

  二、 适应学生

  数学素材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一般来说,低年级数学素材的选用应突出其形象性和生动性,尽可能地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谜语……高年级的数学素材应尽可能地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素材的选用还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时,不能照搬或平移,而应作“数学化”处理,剔除一些无关因素,最大限度地凸显素材的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7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媒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展开,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抓住最佳教学时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实践告诉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媒体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善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受事物、追求和探索、发展思维的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情境:“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准备把一盘16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结果。这时猴王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调动了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整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也较为理想。

优秀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探讨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课堂已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单纯空间了,而逐渐演变为一个更为复杂的体系,在这套体系下,需要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内与外的互动交往,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课堂教学管理也需要不断调整变化,一派观点认为课堂管理应遵循“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方式,另一派观点则认为管理的要义是“经由他人的努力与成就实现团体目标的过程”,但无论怎样解释,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管理策略

  有效教学和课堂管理,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所要把握的重要方向。有效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指挥下,为完成教材分配任务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管理,则是围绕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约束手段,目的旨在使教学手段得以顺利实施。两者结合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理性设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堂的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也会相应的不同,老师要灵活地寻找出让学生遵循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的环境决定了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决定学生能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教学课程有清晰的方案,对课堂管理,也要有一番目标的设定,这样既能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在整个课堂管理中让自身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尽管新课改的进程在逐步深入,但是关于课堂管理,老师也不能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放松下来,反而需要更加合理地将管理的`目标设定与课堂教学更加贴切。例如,在六年级的“几何图形探究”教学中,多数老师也采取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然后让学生利用剪刀、美工刀等来制作一些几何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肯定会暴露出来,如果老师在事前没有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只是一味地放任学生自主进行,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效率大为降低,所以,老师不妨在活动开始前,设定一个小纪律目标:制作交流的过程,只限于在本组,或者有疑问时,只能在书本上寻找答案,当然,在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在全班进行制作总结,以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展示的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小学优秀数学论文展示:计算法则,顾名思义,是计算的方法与规则,是使计算方法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般规律。学习和掌握计算法则有利于学生连接计算的各个步骤,实现计算过程与计算行为的自动化。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积累了关于计算教学的众多经验,例如“循理入法,以理驭法”,科学而有效。然而,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计算法则的教学,却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教材中不再呈现完整的计算法则结论,是否意味着“去结论”?法则总结和操作探究怎样同步关联?法则内化的时机怎样把握?

  笔者以为,这些问题都涉及了法则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坚持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观,用辩证的观点统领计算法则的教学。

  一、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取舍教材中的“空白点”,适度概括法则

  客观地说,过去的教材中计算法则的语言表述过于缜密,抽象概括的过程过于集中,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已经基本不再出现计算法则的结语。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教材中没有一处关于除法计算方法的提示语,教材中呈现的只有主题插图和已经“开好头”的适度“留空”的竖式,同时呈现的还有卡通人物对话中提供的探索法则的线索。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两个练习,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进行了分散处理,最终仍然没有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虽然计算法则被“化整为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法则被)“边缘化”。因为数学学习不可能“去结论”。过去教材中的结语过全过多,灌输痕迹太重,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法则,但是放弃对法则的概括也是错误的,适度的结语是掌握算法、指导完成计算所必需的。实际上,教材编者煞费苦心的编排已经指出了计算法则呈现的原则与方法,即:活动引路,提供线索,尝试总结,完善结论。

精选优秀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19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爷爷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6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数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有时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并能独立的加以更正。比如,抄错数据、得出了不符实际的答案(小明的身高138分米;一共2.8人)等。原因之二,我们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反思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现笔者根据数学学习过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展开简要论述,以期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使我们的学生能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优秀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28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摘要:面对问题,人才会去思考,而处在情境中,则更有利于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连接。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上来进行,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情境来展开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意义;思路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概念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对问题展开探究与创造。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将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分析,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去进行探究和学习,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