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论文范文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小学思品教学内容生活化路径探讨论文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后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小学生品德绝大多数来源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让学生能够用眼睛去观察周边的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评判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因为品德教材中绝大多数的素材是从生活中提取的,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寻求生活中的教育内容,时刻关注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如何才能增加学生对思品教育的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思品教学内容回归到生活中去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思品教学的经验,谈谈让小学思品教学回归生活的一些见解。
一、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品来源于他们对实际生活的感悟和体会,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体验越多,感悟也会越深刻。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重视,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在回顾自己的生活情景中去自然而然学到更多的知识,领悟到更多的道理,并对思品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放暑假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课外活动等,返校后给学生开一个暑假生活交流会,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由的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去回忆暑假期间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及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景物,让学生去回忆暑假生活的快乐,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现,更是一种道德养成的过程,让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认识道德。
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论文
素质教育将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小学思品课教学的重点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 还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使学生实现道德品质及心理品质的同步提高, 最终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具体分析了在小学思品课中如何运用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以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教育阶段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思品教材中不仅涵盖大量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优质素材, 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见,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具有一定优势。那么,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用明理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是否能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的内涵, 对小学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很大影响。这里所说的明理法, 指的是帮助小学生对道德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激励他们正确评价与判断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假恶丑与真善美等现象,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美丑观, 从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 最终显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小学生的心灵纯洁无瑕, 因此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 应将塑造美好心灵、培养积极心理作为重点教学目标。比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思品课《诚信是金》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曾子杀猪》的动画视频, 使学生明确这一成语故事的内涵与哲理。在此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就“诚信的重要性”展开广泛的讨论, 并结合亲身经历的与诚信有关的事情或现象进行分享与评价, 从而使他们对“言必信, 行必果”及“一诺千金”的.意义有深刻的感知, 进而明白不管是人与人的交往, 还是国家与国家的交往, 都应该诚信先行。教学实践表明, 将明理法应用到小学思品课教学中, 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正确道德观念的认识, 而且可以推动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小学思品课情境式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思想品德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新课改以来,思品课被纳入素质教育中,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完善其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磨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小学生的心理逐渐形成健康状态。针对小学思品课情境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情境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时人格塑造、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思品课中充分的加入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哪个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探讨;联系社会热点;将故事的情景带入课堂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情境模式的教学,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小学生普遍比较缺乏理性思维,对理论化的灌输理解的不够透彻,也难以产生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品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的将音乐、电影、动画等元素充分的加入都在教学内容中,声音、影像等多媒体资料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小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主观能动性,并且能够主动探究教材知识。例如,小学四年级《美丽的生命》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视频《动物世界》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奔跑的老虎和自由的大象,让她们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二、加强课堂互动
想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首先知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想法,通过了解学生的想法,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对此,教师先要叫自己的身份从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互动的交流。以《美丽的生命》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珍贵之处和魅力之处,通过提问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进行思考,如同学们,在看电视时有没有注意过关于善待小动物的广告?自己有没有做过保护小动物的事情?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教师也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进行探讨。在学生小组进行探讨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加入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探讨中可以提出意见,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更加深入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