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1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步骤、分阶段的。以“小学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为主要观点,从情、理、责及合四个角度,以小学德育管理者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教育;养成教育
对小学生而言,所谓的养成教育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从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目标来看,由于小学生原本年龄大小、年级高低以及固有的受教育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德育工作者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包括品质、意志、行为和情感四个方面,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针对思想品德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将德育的养成工作分别交由情(以情动人,获取学生的信任)、理(由理入德,从道理中感受习惯)、责(以责任之心规避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合(追求社会教育和校园德育的有效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以情养成
教师是与小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第一媒介”,因此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容以及精神是正确的、为自己所需要的,就需要建立小学生对教师亲近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成长的满腔热情,才有可能去关注他们所讲述的道理。因此笔者认为品德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师生之间良性的彼此信任、彼此关注的基础和平台。
因此,为了构建这个平台,笔者建议在学校既定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余,着重推出各类科普、主题教育类活动,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轮流安排教师进行国旗下讲话,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举办禁毒专题文化展览等,并且鼓励除了班主任之外的所有任课老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课堂之下的“另一面”,感受到自己的老师心系自己、关注自己成长的一面,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其乐于接受。
笔者曾组织开展了“热爱国旗”的主题班会活动,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并安排其他学科的教师作为指导顾问。教师用细腻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向学生介绍国旗的象征意义和来历,介绍国旗护卫队誓死捍卫国旗的故事,讲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用血织染国旗的一幕幕,让学生从悲怆的画面中感受历史,并随着教师的情绪进入当年烽火硝烟的情境中,感受到老师言辞当中的爱国情感,深刻认识到国旗对于国人不一样的意义,能够深刻警醒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热爱国旗、尊重国旗。在思维认识和道德情感内化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无疑被拉近了。
二、以理养成
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情感上的默契,拥有一定的积淀之后,后续的说理工作自然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因为在过往的德育过程中,因为很多小学生缺乏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铺垫,导致突如其来的大道理、大说辞,给小学生造成逆反心理,反倒不容易接受。但是针对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原则上个体只有在对其形成充分的认知和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将其内化为一种意志、一种约束,外化为习惯,所以说理的关键在于,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采取其所能接受的措施,将德育的内容镶嵌在寓教于乐的游戏或活动竞赛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品德课上学生懂得了讲卫生的意义,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洗手、剪指甲等游戏训练,评比“我是卫生小旗手”,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的德育活动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学校要制订激励措施,通过评选“美德少年”“学习标兵”等奖励方式,让学生不断地得到他人的肯定,使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定期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习惯,监督自己的行为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三、以责养成
当学生明白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时,接下来的重要议题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将这些道理、准则内化为一种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去要求和约束自己。事实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性格都尚未定型,因此德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反复现象,即明白的道理亦会犯下错误,知道的规则却不愿意去遵守等。因此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在于引导、在于老师的以身作则,用责任心来规避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换言之,“德育不是一种需要牢牢掌握和背诵的知识”,教师应给学生视觉参观和行为模仿的机会,进而让养成教育有效地落到实处。比如说关于礼貌用语的使用,探索固体是否能进行声音的传播。再来看小组2:他们在完成了第一部分内容后,没有像第一小组那样去做声音传播介质的探究,而是先探究了声音的传播效果。在这个问题中该小组的成员犯难了,应该怎么做才能判断呢?正在这时他们发现了笔者材料中准备的听诊器,他们决定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探究,首先他们选择普遍的听诊方式来测试空气,接下来将听诊器的头放在金属块上重新听,又装了一个液体袋来听,通过这三种方式来确定各种介质传播声音的强弱性。该小组成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检测空气传播时听诊器的距离与其他两种测试的距离差的比较多会不会影响结果呢?于是他们选择最接近的距离重新测试。最终将其探究出来,并在思维导图中标记固体最快,液体其次,固体最慢,小组2在这个实验后直接就将传播介质分析出来了。最后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了证明。在有效的时间内,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内容,几乎没有学生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并且,许多小组在完成了科学探究后还选择一些自己没用过的材料进行探究,最终学生根据自己探究情况绘制出完整的《声音的传播》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也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中笔者只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较难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其他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梳理,在没有用思维导图前,学生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条理性,有时还会将比较重点的知识遗漏,但运用思维导图后,学生不需要看教材都能很清晰地将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几乎没有遗漏,知识梳理时,笔者请一名学生来说,这名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来进行的,首先说了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传播,然后说出关于声音传播的三个内容,并将三个内容的知识点都说出来,没有遗漏,并且还简单说了一下探究过程,可见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学生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这种思维,养成科学的心智思维模式,在科学探究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使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探究,使科学探究能力快速提升,得到更好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xx.
[2]于昊.思维导图及其教学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3]郭艳霞.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
引言
习惯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会对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的成长起着指导作用,学生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需要从小对他们开始培养,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话题。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同时也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影响。
一、强调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小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生活环境对自身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而忽略了对其行为习惯的关注。
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在施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难度也很大。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教师很难改变他们的思想,甚至好多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想法进行反驳。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
榜样往往能对学生的教育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利用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把以前的说教的授课模式,以及空洞的道德思想变成人格化的一种授课方式,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集体向老师问好。在集体打扫卫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给学生树立劳动模范。在升国旗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其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二、重视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更高需要家庭的配合。因为一个家庭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家庭属于社会的一份子,孩子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受到的家庭影响也都不一样。
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家庭和社会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很令人头疼,比如,他们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迟到等,最后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属于在家里没有受到一个良好的环境影响,在家里缺乏父母的管理和指导导致这些学生养成了坏习惯。这些学生中也不乏有头脑聪明的人,如果教师和父母一昧的对他们放纵不管的话,那么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差,这样就会为国家损失了一批优秀的社会栋梁。
所以这一类型的问题要想得到改善,就必需要发挥家长在对孩子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家长沟通,向他们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说服家长与教师一块培养学生。教师应该为家长有做法不到的地方提出纠正意见,给出一些培养孩子习惯的正确指导,例如,家长要让孩子在家里面主动帮助父母完成家务,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杜绝孩子吸烟等不良行为,为孩子构造一个家校合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三、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习惯
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常用方法,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学生受到鼓励的时候就会一直把这种良好的习惯给延续下去。
对于小学生而言,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当学生犯了错,教师不是首先就是批评学生,而是先要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心里想法。然后为他们提出适当的思想教育,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改变他们的态度。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道德中起到表率作用,多以鼓励学生为主,在生活中要用体贴的话来关心学生,对他们做法不到的地方给予关心和暗示。同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让其他同以他为榜样,比如每周在办理评选出“班级之花”,在生活中对于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奖励“生活之星”的称号,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体贴入微的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下次可以做的更好,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对他们奖励“进步之星”的称号。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好好表现,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可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进步,也能带动其他的同学效仿表现好的同学,能够让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总结
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习惯,家里只是重视学习成绩,在以后很有肯能走向歧途。学生对社会的辨别能力有限,良好的习惯可以知道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在以后犯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学会采用合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2]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董永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xx,(28):9+43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3
习惯关系到人的一生,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小学。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
入冬以来,天气渐渐变冷,早晨孩子们入园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经过和家长交流得知,多数幼儿不愿早起床,导致上学迟到,针对这一现象,我时时鼓励幼儿,要做一个不怕冷、坚强勇敢的好孩子,时常表扬早到园的幼儿,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效果不是很好。我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的早来园,不迟到。
我们康成幼儿园把每周的周一第一节课定为谈话课,我把谈话内容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养成教育方面。针对上述幼儿迟到现象,我想了一个办法。试行之后,果然效果很好,在一次周一谈话课上,我先把幼儿园下发的幼儿成长足迹表格收齐后并进行比赛,全画笑脸的幼儿我大力表扬并予以奖励。并给这些小朋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天使”,接着我说:“以后我们班谁不迟到,天天早来园,各方面表现好谁就是小天使!”顿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我要当小天使,我也要当小天使······”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看来给孩子们适宜的起个雅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接着我又说:“如果谁赖在被窝不愿起床,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给他起个名字好不好?”顿时孩子们议论纷纷,忽然荆荷清小朋友举起了手,我问她:“荆荷清,你给迟到的小朋友起了个什么好听的名字?”“老师,我们叫他小懒猪好不好?”“那你为什么叫他小懒猪呢?”“因为小猪光知道睡懒觉。”“小朋友,你们说这个名字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那咱们说好了,如果谁因为睡懒觉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叫他小懒猪。”看着孩子们对起这些“雅号”很感兴趣,
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如:谁不会自己穿衣服,我们叫他“小笨熊”;谁破坏墙饰、乱扔纸屑、不讲卫生,我们叫他“垃圾大王”;谁要买路边摊的垃圾食品吃,我们叫他“小馋猫”······反之,我们叫他“小天使”、“小精灵”、“环保小卫士”······没想到这一节课谈论效果真不错,一向迟到的荆赢、田育嘉、岳圆等小朋友便早早来到幼儿园,再有个别小朋友迟到了,孩子们齐喊他“小懒猪”,羞得他再也不敢迟到了!从此以后迟到现象解决了,孩子们也都自己学会穿衣服,不再乱扔垃圾,不乱要买东西吃了。我们室内外的卫生也有明显改善。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后和我交流,也赞扬这个办法好,我还收到岳圆的妈妈写来的感谢信。信中说“岳圆回家说了老师和小朋友起雅号的事情,令我们家长很开心,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大难题,例如:起床、穿衣、洗刷、乱要东西······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看来还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学问很多,必要时适宜的送孩子们一些“雅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以后我还要摸索、探讨更好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让他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中,全面提高孩子,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论文
论文摘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德育管理,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如果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 训练家校合作 榜样活动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1组织学习,规范训练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纪,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放学跟路队,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育英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
摘 要: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学校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
我国小学的养成教育仍处于不断摸索和改进的阶段,如何通过规范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理论界与实践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对于出于人生发展奠基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正是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开展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对于学校、师生家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为例,从观察小学生在校的行为现状入手,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等,并总结出育英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与经验,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全面发展。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育英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背景,主要阐述了育英学校概况与养成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从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小学生安全习惯、小学生学习习惯、小学生卫生习惯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育英学校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途径方法。第四部分从学生规则意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卫生习惯好转、对学校的积累效应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育英学校养成教育取得的成效。第五部分是经验和反思,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意见等。
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一、要慎重选择强化物———代币
选择合适的代币是进行“代币制”教育的第一步,代币并非是简单的随手拈来的让儿童感兴趣的物体,而是需要慎重选择的。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提出了行为矫正的“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理论,其中就指出,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相对于儿童,物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能满足需要的。代币是一种具有象征价值的物质,对儿童具有吸引力。一般而言,作为强化物的代币,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代币的权威性。即这些代币是儿童无法简单仿造或轻易找到其他物品代替的,从而确保代币在儿童心中的权威性。代币只有具备了这种权威性,方可得到儿童的认可,也才能激起儿童追求它的欲望。如果代币过于随意,就有可能会给儿童造成“老师不发给我,我自己也能找或者做一个”的想法,这样不仅不会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代币泛化,这就像货币严重贬值一样,一旦丧失其权威性,便不值得儿童追求。二是选择代币时还要考虑到方便携带,不仅要方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发放,更多的要考虑儿童方便用于交换,因为代币不具有其他的实用功能,其功能只能在行为矫正交换系统中使用,代币类似于货物交换初期的等价物,如果不便于携带,那么其利用价值将会减少。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应选择一些小的物品,而且最好是教师自己制作的红花、圆片、五角星、硬片等这些小制作物件,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实际操作的情况来决定代币,但不管选用何种物品作代币,都必须保证其在儿童心中的权威性,同时符合安全、卫生、便于储存,以及与奖品相比也具有吸引力的特性。
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的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步骤、分阶段的。以“小学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为主要观点,从情、理、责及合四个角度,以小学德育管理者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教育;养成教育
对小学生而言,所谓的养成教育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从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目标来看,由于小学生原本年龄大小、年级高低以及固有的受教育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德育工作者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包括品质、意志、行为和情感四个方面,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针对思想品德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将德育的养成工作分别交由情(以情动人,获取学生的信任)、理(由理入德,从道理中感受习惯)、责(以责任之心规避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合(追求社会教育和校园德育的有效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以情养成
教师是与小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第一媒介”,因此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容以及精神是正确的、为自己所需要的,就需要建立小学生对教师亲近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成长的满腔热情,才有可能去关注他们所讲述的道理。因此笔者认为品德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师生之间良性的`彼此信任、彼此关注的基础和平台。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探究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
引言
习惯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会对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的成长起着指导作用,学生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需要从小对他们开始培养,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话题。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同时也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影响。
一、强调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小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生活环境对自身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而忽略了对其行为习惯的关注。
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在施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难度也很大。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教师很难改变他们的思想,甚至好多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想法进行反驳。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
榜样往往能对学生的教育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利用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把以前的说教的授课模式,以及空洞的道德思想变成人格化的一种授课方式,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集体向老师问好。在集体打扫卫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给学生树立劳动模范。在升国旗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其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浅谈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提高,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养成教育;策略;家校配合
所谓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这样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就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提高,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并从中达到人性的升华。那么,怎样才能进行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班主任要认真负责
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来说,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比如说,在班级组织开展的每次活动后,班主任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或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节点”。有经验的班主任是绝对不会忽视这个时机的。在学生劳动的时候,班主任会认真或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全班每一名同学在劳动当中的表现,他常常会抓住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的一面,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需求,及时地在短时间内梳理出总结时候要讲的要点,在活动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有提高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同学提出鼓励性的希望。总之,一定要使每一名同学在活动以后,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进步,有成功的感受。如此,就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了自觉要求进步的渴望。
关于中小学生行为的习惯养成教育分析论文分享
摘要:抓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安全行为习惯这些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因为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能够建设优良的校风,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也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终身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课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新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就会带着问题学习,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无疑会大大增强听课效果。其次,上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下节课所使用的文具、课本等,不至于在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不知所措,出现慌乱的场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讲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关键知识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最后,每天课后必须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相信教师只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中小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养成穿戴整洁、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这些习惯的养成方面也很优秀。相反,在生活习惯上比较凌乱的学生,学业成绩往往也不突出。这说明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极大的影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一个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将来是很难迈向成功的。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重要。
关于小学数学养成教育论文
一、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围绕两个方面改变,一方面是学习的态度,一方面是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从根本上主动地学习,根据课本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固有的知识,要抓好课堂的起点,把备课的内容做到深入浅出,难度适中。这样学生在课堂训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特别吃力,也不会认为特别简单。教师要发挥创造的能力,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好的教学环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当然能够带动周围学生的互动,好的学习态度也能够更好地带动周围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利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变抽象为现实,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且类似的问题,也能够推此及彼地去想象,这就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相通,这样的推理过程是有趣的,这样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在的.驱动力。
二、严字当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要求严格、训练严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的影响。
1.认真听课
老师讲课,作为学生一定要认真地听讲。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听课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还需要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记笔记也有妙招,要记住重点,并写出框架,以便课下再补充笔记。记好笔记的同时,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表的观点,及时补充或纠正,积极踊跃,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踊跃发表观点和同学辩论时,还能够增长知识。平时老师可以口述算术题,直接让学生作答,或者直接念出应用题,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样便于训练他们听的能力。
孩子养成教育的小学问教学论文
习惯关系到人的一生,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小学。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
入冬以来,天气渐渐变冷,早晨孩子们入园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经过和家长交流得知,多数幼儿不愿早起床,导致上学迟到,针对这一现象,我时时鼓励幼儿,要做一个不怕冷、坚强勇敢的好孩子,时常表扬早到园的幼儿,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效果不是很好。我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的早来园,不迟到。
我们康成幼儿园把每周的周一第一节课定为谈话课,我把谈话内容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养成教育方面。针对上述幼儿迟到现象,我想了一个办法。试行之后,果然效果很好,在一次周一谈话课上,我先把幼儿园下发的幼儿成长足迹表格收齐后并进行比赛,全画笑脸的幼儿我大力表扬并予以奖励。并给这些小朋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天使”,接着我说:“以后我们班谁不迟到,天天早来园,各方面表现好谁就是小天使!”顿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我要当小天使,我也要当小天使······”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看来给孩子们适宜的起个雅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接着我又说:“如果谁赖在被窝不愿起床,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给他起个名字好不好?”顿时孩子们议论纷纷,忽然荆荷清小朋友举起了手,我问她:“荆荷清,你给迟到的小朋友起了个什么好听的名字?”“老师,我们叫他小懒猪好不好?”“那你为什么叫他小懒猪呢?”“因为小猪光知道睡懒觉。”“小朋友,你们说这个名字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那咱们说好了,如果谁因为睡懒觉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叫他小懒猪。”看着孩子们对起这些“雅号”很感兴趣,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参考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也是个人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的习惯未养成时,会有众多的表现,例如,上课的时候睡觉、大闹、偷偷的讲话、传递小纸条等众多的不良的习惯,课下,在教室内喧哗打闹,在楼梯上追逐等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高密度人群的校园范围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对校园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一系列的问题说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够稳定,对其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质量考核和社会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巨大,造成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关注。现在的教育体系依然以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差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现在的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德育的培养。造成在对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课下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和德育的关注和培养教育较少,甚至被忽略。部分的老师教育的观念不正确,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陈旧,通过简单粗暴言语或者行为对学生个体的身心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惧怕老师等不良现象。
二、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1)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学生个体的形成的潜意识的行为活动,需要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自愿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坏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工作生活的失败,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好的习惯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无形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学校需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