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目前大学生几乎都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手机上网成为了当前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传递和沟通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正是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微网络文化高校平台可以形成并发展起来。相比BBS论坛、E—mail等网络传播媒介,微网络工具是一种同步时效性的传播工具,它采取的是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对于传受双方来说,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交流。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微网络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完成了从电脑终端之间的沟通到与手机等移动媒体的互联互通的转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行为、信息和思想记录或表达的重要形式。根据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xx年第三季度报告,即时通信QQ的月活跃账户为7。839亿[2],大学生则几乎都拥有不止一个QQ号码。截止20xx年2月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3亿,而据调查显示,97%的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并且使用手机(同时用电脑)登陆微博的学生高达92%。[3]可以说,微网络工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为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高校主要通过提供相同的文化氛围和相似的生活选择,使得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认同于母校相同的文化范型之下。这个趋同的过程是以不停地群体间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之前这种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或者“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一传统的模受限于时空的限制,而微网络突破了时空界限,校园文化活动传播的方式、传播的速度及广度等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大学生可以利用微网络工具自由地向教师咨询自己的疑惑,可以与教师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或话题,可以与同学或他人进行各种文化交流等。这样一来校园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更贴近学生的现实,教育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期文化校园的建设势必离不开微网络的建设,而微网络在高校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代大学生往往倾向于追求标新立异的互动方式和沟通模式。此外,他们还喜欢模仿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形式。这些都加速了微网络工具在大学生中的时尚流行。以微博、QQ为代表的“微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生活主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通过跟帖、微博等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意见与建议。毫不夸张地讲,当今大学生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友谊的发展、恋爱关系的确定,等等,都和微网络工具息息相关。这就为微网络文化高校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实施对象,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建设也就获得生根发芽的土壤。

  从对微网络文化高校形成条件的分析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微网络文化”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着大学生群体,高校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必须面对这新的趋势,积极适应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微时代”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机制。笔者认为,作为对网络教育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新时期构建微网络文化高校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下面仅从两个角度对如何构建微网络文化高校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微网络文化高校中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研究表明,课堂的空间设计与组织形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4]进而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今大量的新技术开始在课堂中使用(从最初的投影到今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得教学与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课堂的进程大多被教师制作的课件所控制,学生仍是被动的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活动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而微网络的广泛运用则有可能从根本的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高校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高校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首先依赖于无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近年来,中国移动加大了Wi—Fi热点的建设,好多校园里已经能够使用中国移动公共Wi—Fi网,这就为无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样的教室里,教师可以直接将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链接到投影系统中,来演示教学课件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同时通过教室的无线网络与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互联,以此来实现课堂上师生直接交流学习心得,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发送问题等。课后通过通讯平台保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密切联系,交流上课笔记,探讨学习心得,学生还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完成老师指定的报告或者作业。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替学生的作品留下纪录,形成一份数字化的教学档案。这样一来高校课堂就具有了网络化与虚拟化的特征,教学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一言以蔽之,在微网络文化高校中,利用微网络技术实现课堂内各主体之间,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技术与环境等相互之间的无缝链接,使学习变得更为便捷和人性化。

  微网络文化高校中管理方式的数字化与互动化。微网络下,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播由“教堂式”演变为了“集市式”。此种传播模式下,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扩展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而另一方面,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反动的观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等方面,从而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高校管理方式只要实现数字化与互动化就可以从容地应对这种挑战,并且在挑战中完成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建设工作。具体如下:首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必将改变高校管理工作的旧有模式。具体就是,微网络下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加快教育数字化的进程。要建立校园网管理微博平台,将虚拟的“微社区”作为高校管理的新领域、新手段,运用微网络下的现代数字技术,以文字、图画、声音、视频、甚至动漫等计算机可识别代码的形式,来呈现与组织高校管理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微文化校园建设得以加强,而且可以做到引领大学生建设文明高雅的微文化校园生活。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管理工作是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信息高度互动的过程。如果管理者代表的信息没有形成“舆论气候”或“优势意见”,那么这种信息流将在传播中将成为“劣势意见”,从而导致其管理信息的主导性作用弱化。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微网络平台信息传递快捷、交流互动即时等优势,与被管理者进行各种信息如学习信息、娱乐信息,甚至情感信息的传递,拉近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与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个互动过程中还要借助骨干学生的辐射力,充分发挥他们与同龄人习相近、性相吸的特点,价值观、生活态度相近,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在广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等优势,增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优化微网络管理平台的传播效果。此外,微网络可以帮助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将对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负性评价与舆论倒向积极舆论氛围,营造出一个良性的微网络宣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知识的传递和教育的进行,都将变得更加快速与容易。当被管理者的学生在微网络的环境里体验到幸福感、成功感和乐趣感的时候,他们的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就逐渐建构起来。这对未来的高校管理工作的互动性将奠定良好的前提。

  总之,微网络文化将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显现,是承担高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微网络文化氛围的构建对形成高层次、高品味并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微网络的优势,建立与“微时代”趋势相适应的微文化高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2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氛围;校园文化;构建与管理

  一、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它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历史沉淀。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二)高品位校园文化对高职培养特色人才的特殊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赶超国际技术水平,又要适应国内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性新型人才。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除职业能力外,人文修养也应提到一个极高的地位。没有人文修养,具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不足而使技术能力失去价值。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育人氛围,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教育效力帮助学生提升“人”的修养和品行。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就是要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的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之根本

  按照“职”的要求加强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作为高职院的硬件设施、人文景观,因其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因此,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职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要让人们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使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在物质层次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观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制度文化作为高职院的一种“法文化”,它是通过相当的制度规定来诠释文化的内涵。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成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进而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要重新建立起适应高职院校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文化内涵,创新管理的模式,在制度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既以法束人,同时又要给予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其在制度规范与约束下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品牌文化。转按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也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精神文化在三种文化中属较高层次,学院要以完美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竭力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的形成等,从而体现一个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出学院的一种精神。

  (二)以“两个课堂”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比较多,首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与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打破单纯传授形成技术能力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知识传授中狭隘性,拓展知识的广度,显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生对于知识在文化视野的吸收和重组。其次,要深化知识的学理内涵,将知识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使知识在技术能力形成过程中,不仅是一种经验的引导,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实现。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外,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富有情趣、适应于学生爱好的文化内容引进校园文化中来,这种情趣性的文化活动诸如邀请当地著名企业家、商界精英及成功人士开办讲座;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动画美术作品大赛和计算机编程成果展等,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与动手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补给,情趣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最终达到能力得以提高和人格得以升华的目的。:

  (三)以网络文化为载体,不断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通过它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接触到各类信息,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良信息。同时,信息化的过程也影响着校园人内部的心灵、价值观以及外部的行为,不仅将改变校园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模式,也将使校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等行为方式发生转变。所以,正确认识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以积极和包容的心态赋予信息化技术更为积极的文化涵义,有意识地吸收有意义的网络文化,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使它和校园文化和谐地共生发展,从而正确把握和引导校园文化的方向,是当前职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以创新文化活动为手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高职院校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办学历史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本着以学生的内在成才为动力,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主流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发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进步而积极开拓,奋发努力。为此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一是思路上,要在变中求新意,求精品;二是内容上,要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补给,情趣的添加和视野的开阔,更是人格的升华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方式上,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至校外,与企业、社区、部队、媒体联“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

  一、组织记忆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关系

  1.从形式上看,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在内涵上有共通点 组织记忆有三种形式:

  (1)精神层面的记忆,比如组织理念、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2)物质层面的记忆,即组织所创造出的物质成果,包括荣誉、成果、制度革新等。

  (3)制度层面的记忆,即组织存在的行为规则、规章条例、办事程序和惯例。同样,大学校园文化的形式,也可分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从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的形式上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和思想、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物质文化主要指物质环境、信息化平台和一切环境设施,包括课程和专业建设、图书仪器设备、校舍建筑、实验(实训基地)等校园环境;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措施、各种规章条例等;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道德情感和传统风气等行为方式,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因此,校园文化在形式上的分类与组织记忆的存在形式在内涵上具有共通性。

  2.从特征上看,校园文化和组织记忆都具有历史性

  组织记忆是组织内部一定历史阶段特定时间所记录下来的人与事的活动和信息积累,是学校事件和实践活动等历史事实的体验性记忆。而校园文化,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还是制度文化,由于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时代性,它们都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积累的产物。这些文化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所以,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

  3.从内涵上看,组织记忆是建构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素材

  一所大学的组织记忆是组织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是师生对学校过往事件的认识、理解和体验。可以说,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重要构件和主要通道。

  (1)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校园文化的建构首先要从学校历史中寻根,通过回味历史记忆、寻求教育价值和社会需要,形成组织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做事方式。建构校园文化,不是毫无价值地选择坚守史实,而是需要带着集体情感对其进行重构,根据师生的身体实践、心理体验寻找鲜活灵动的故事,并从中分析师生实践活动中隐藏的群体的价值取向。

  (2)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件。校园故事、典故、建筑遗址和关于壮大、变故和发展的学校记忆的创造,是学校记忆生成的过程,也是文化产生、选择和聚合的过程。通过讲述历史、展望未来,把过去带回现实,建立自己的文化。

  (3)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主要通道。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对老一辈积存的文化内容加以价值审视和评判,经过“文化再造”后选择性地传播给后人。这个文化的审视和评判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和遗忘的过程,也是学校的历史记忆被取舍、认同和接纳的过程。因此,新的理念和文化的引进必须经历记忆的改造,通过师生员工个体与集体的创新、批判和吸收等过程,实现成功的变迁,真正成为学校的历史文化。

  二、组织记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组织记忆是学校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

  历史记忆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想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学校的发展需要历史记忆来参与建构。

  (1)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活史料。历史记忆是成员集体对学校过去发生的事件、活动及其产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感悟所持有的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记录在师生员工大脑中且已得到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和其中蕴涵的价值,是学校发展的原养料。学校的发展必须体现历史的厚重与新的观念的和谐,并在当前的社会境遇下,根据外部变革的要求,对原有的传统与习俗进行转型、改造或者重建,使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

  (2)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准过程。《文化的记忆》一书分析了文化记忆的形成过程:个人记忆———集体记忆———沟通记忆———文化记忆,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再通过沟通和分享形成文化记忆。这个不断变化的认同过程是记忆选择和更新的过程,也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准过程。由此,学校记忆的形成过程也是师生员工在记录校园事件中不断认同和更新记忆的过程。

  (3)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记录历史是用来反思的,反思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因此,组织记忆不是对历史事件的拷贝,不只忠于“过去”,还要忠于“未来”,要通过学校记忆来总结和反思经验与教训,选择与融合新的内容,通过历史记忆的各种养料滋养新的发展,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记忆。

  2.组织记忆是引领教师成长的主要资源

  集体记忆是组织个体记忆中雷同的部分,个人记忆需要来自共同存在的集体记忆的引领。

  (1)学校记忆是构建教师文化的重要内容。集体记忆由教师个体一代代地传递,教师记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集体记忆的框架内完成。某种程度上,教师在传承过程中会持有私人的喜好和情感,教师对学校记忆的个体认同、感知和加工过程也即教师文化的形成过程。

  (2)学校记忆是指导教师实践的一种策略。学校记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智慧或教训等有关。这部分记忆由于贴近教师的实践和心理,如作为培训教师的基础材料,将会产生较好的培训效果。

  (3)学校记忆是润泽教师发展的文化形态。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基于过去的集体意象。这种意象体现了诸多关于做事方式和价值追求等的文化形态。记忆形成的过程并不止于建立记忆,还在于在教师中培植和形成共同愿景、共享价值观的过程中,并逐步形成这个年代教师发展的文化。

  3.组织记忆是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滋养学生成长。校园是个充满记忆的场所,学生在学习期间发生故事的地方就是校园文化成长的空间。发生在校园里的记忆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养分。

  (1)学校记忆是教育对话的基础。从师生共同拥有的记忆中找到教育对话的起点、共鸣点,建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用学校关键性事件、集体体验和校园时空记忆等作为课程,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校记忆是引领学生成长的课程。校园生活的元素非常丰富:有校园环境的变迁,有记忆场所的更替,有感人的励志故事,有探究成长、解决情感问题的案例,也有面临困难、遭受挫折的教训和典故等,处处包含为人处事的典范和学习实践的生动事例。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学习和生活教材,是学生成长的“养分”。

  (3)学校记忆是学生文化的核心。在学校的框架内,学生只要还在校内,他们的话语体系、行为举止和言行习惯就十分契合。可以说,学校和教师、学生构成了一个整体。师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画面,构成了学生对学校的集体记忆,而这些记忆又构成了学生群体文化。

  三、组织记忆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构思路

  1.以组织记忆方式架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构建有多种思路。常见的一种思路是用理性的方式来架构,通过提炼校园文化的总体状况,然后区分校园文化的不同层面,从中细化出多种文化类型。这种方式虽然全面,但却有可能忽视一所学校生动的活动事实与人物。另一种思路,则是以组织记忆的方式,也即校园事件讲述、交流、回顾的方式来构建。这种方式立足于某一所学校的活动事实,在每个人的感同身受中形成对学校文化的丰富记忆。从组织记忆方式入手构建校园文化的方式:

  (1)收集和整理学校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叙述。召集历经学校重大事件和熟悉学校发展过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进行集中讲述、讨论交流,分享发生在校园的代表性事件,并把这些事件加工成若干完整的学校故事。

  (2)提炼学校精神,将学校故事和师生员工的体会、感受与叙事整合在一起,从中梳理出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对频繁出现并能代表故事精神的词汇整理加工,提炼形成学校精神的基本词汇。

  (3)展开学校精神,即从中引申出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价值体系的思路。而且把每种文化形式都用一个或几个学校故事作为解释。虽然这种方式应用得不多,但却不乏成功运用的例子,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的《北仑冲击波》一书,就是作者通过手中的笔,讲述了一系列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历程中,充满智慧的能够代表宁职院文化特色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回忆、有反思,也有构建,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宁职院这所特色名校校园文化的存在、更新与成长。

  2.以组织记忆助推校园文化管理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学校记忆纷繁复杂。引导学校记忆是学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善于运用梳理、定格和丰富学校记忆的方式,来重构、优化校园文化,推动师生精神世界的提升。

  (1)梳理学校组织记忆。可以通过集体梳理、提炼提升,形成完整的集体记忆,让零散的记忆接上“记忆链”。具体的做法:建立学校记忆整理机制,可以将学校师生中的核心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文化分享活动。通过举办恳谈会、节日茶话会和离退休教师座谈会等,共叙学校重大事件,联结个人记忆,延续集体故事。每学期回顾一些专题活动,建立梳理集体记忆的良好机制,定期评选重要事件和印象人物,每两年编辑汇集学校记忆文本,引导师生定期回顾、总结和反思,积淀良好的学校记忆。

  (2)定格学校组织记忆。将学校记忆存储为固定档案,帮助定格,促进保持。可以建立三种记忆定格:

  ①物质载体符号定格。将学校记忆符号化,借助校园物质载体来保存,如编辑出版校报、校刊,建立校史室和荣誉室,开辟师生作品纪念馆,搭建学校记忆墙,编辑学校老照片,为优秀学子和教师塑像等。用这些载体记录历史,促进学校记忆的定格。给予学校环境和活动丰富的文化符号,提升校园人物和事件的文化味,让学校记忆更鲜明、厚重。

  ②网络信息虚拟定格。建立校园网站、微博或微信平台,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实践活动的资讯、图片、纪要等,通过电脑网络、手机客户终端实时传达,供大家浏览和欣赏交流。

  ③活动仪式定格。构建特色记忆场所,保留和繁衍集体记忆。比如在一些特定场所,坚持举办某个纪念庆典,开展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践活动或教育仪式活动,通过仪式的演练来唤醒、保持和传达学校的活动记忆,维持记忆场所中积累的集体记忆。

  (3)丰富组织记忆。通过对记忆进行相应的调整、更新和充实,再生新的故事,并以此来建构内容丰厚的学校记忆。

  ①创造活动,增加学校记忆。想方设法创设环境和条件。根据师生需要,强化参与式活动。每次活动组织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加,增强文化活动的辐射面,提高事件的效度,让集体活动留下的记忆更广泛更深刻。

  ②引入社会事件,推动实践探索。学校要顺应国家和地方需要,服务社会需求,开门办学,拓宽师生视野,开设时政讲座和论坛,组织师生对重大社会事件进行剖析、探究和亲身实践,促进大家对学校记忆进行历史节点的解读和建构,丰富其内涵,让学校记忆具有历史空间感。

  ③创新组织记忆。封闭和保守的学校记忆必然导致学校停滞不前。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对教育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提升学校记忆。在学校重大转型和提升时期,对学校记忆产物,诸如文化符号、制度规章、教育活动和传统仪式等,进行系统性清理,剔除教育功效不明显、时代感不强、过时了的内容,搭建顺应时代发展的记忆框架。通过重组和创构,建立学校新的记忆体系,推出新的文化产物,引发新的思考,满足新的需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大多建校时间短,缺少历史文化的积累。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时期,如何实现学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值得探讨的现实课题。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员工可以托付身心与灵魂的精神家园。组织记忆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功能与历史价值。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记忆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学校记忆的叙事和重构方式,让更多的师生员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主体。通过个体到集体的学校记忆的更新与重构,积淀良好的组织记忆,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的品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从纯理论的概念、框架中解放出来,并让校园文化建设在现实生动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叙事回顾与感性认识中得以创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1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一、物质文化的泡沫影响

  广高职院校校园的物质文化泡沫,是指广西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实体物,背离本院校的办校理念,未能充分彰显校园文化气息。校园内虽有高楼大厦、文化广场、娱乐设施等,却未将本校优秀的文化传统理念很好地融入到建筑物本身去。同时,受地理环境影响,山水、湖景等是会说话的诗意空间,它可从文化审美视角去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也往往被忽视。高职院校校园学生多为“90”后,他们作为消费群体之一,不仅对学校教学质量、就业前景极为关注,也很重视校园环境。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多水草、树木、石山,具有建设园林校园的优势;而今,校园环境因为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忽视、爱护意识的淡漠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山水、湖光景观受到了严重污染,让原本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顿时失去了迷人特色,削弱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二、迷茫的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本身以培养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的技能型、服务性人才为主,可“近年来高考扩招,给高职院校的招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为吸引更多的生源,将物质文化建设作为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对待。为了能够增加关注,为自身形象添彩,无限加大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学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减少,其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就是颠倒了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样,广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精神文化需求远远落后于物质文化建设,又因物质文化的泡沫影响,物质文化建设也无法满足校园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因自身资金、管理等问题,使得精神文化处于要不要完全迎合社会需求来建立自身校园精神文化的两难选择中。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7-21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摘要]文化教育是学校教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头等工作。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就看学校文化工作做得怎么样,学校的文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等,是别人认识了解我们的第一步。同样的,一个学校、企业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状态和精神风貌。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涉及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所知道了解的学校的校训、建设背景、学校风气、等软文化背景;也包括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休息室、园林、食堂等硬件内容。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教育场所,不仅能够陶冶老师和学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一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对学校文化的归属感和使命感,由此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探讨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精选6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06
【yjbys.com - 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广西普通中学 校园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新时期,积极、合理、全面、协调地开展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普通中学树立完整文化形象、展示学校综合实力的必然。文章以广西为例,概述了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
  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目前,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品质、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教育功能[1],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只有将这三个方面建设好、发展好,才能有效地发展校园文化。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形式。我走访了南宁市多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文化设施比较完善,、校园网络、人文景观等都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这些物质文化的构建达到了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地教育的目的。如广西高中在校园雕塑建造构思中,赋予每一座雕像以深刻的内涵和独有的教育意义。
  学校的标志不仅应突出教育的特点,更应在此基础上显现学校的特色,校标、校徽、校歌等是达到此目的的最直接手段。以南宁市36中为例,我在调研过程中采用抽样法了解到,有65.5%的学生知道学校有校徽,有50.9%的学生知道学校有校标,知道学校校歌的学校也占65.5%。而知道学校有校徽、校标、校歌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73.5%、67.3%、79.6%。
  通过对广西多所学校的实地调研,我切身感受到了好的学校环境带给师生员工工作效率和情绪的.积极影响,同时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校内环境的优化对师生员工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的形成也起着促进作用。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次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等三个方面。
  学校价值观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2]每个学校都具有体现本校特色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便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建校已百年的宾阳中学,在教育发展新时期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为:“建设和谐校园,把学校办成立足首府、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
  学校精神作为学校中的一种主导意识,反映了学校的现实发展水平并体现出了学校的基本个性。师生员工能在学校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要求,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广西民族高中注重学校精神的培养,在学校经常开展塑造学校精神的教育活动,构建了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
  学校形象是学校无价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学校向心力,也是学校吸引人才极为有利的条件。广西民族高中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民委、民语委、教育厅、厅等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创办民族班,多次参加国家、自治区级民族演出并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模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3]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师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和办学水平,影响学校规范和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
  虽然如今学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但是我走访多所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在制度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失、疏漏,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成效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广西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如果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境的潜在影响,那么,学校校园建设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1.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认识不清。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程度存在重硬件投入、大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针对评选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
  我走访的多所学校,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基本都达到了现阶段发展需求。而通过对某示范性高中师生随机抽样了解到,只有66.1%的学生知道学校的建校时间,49.7%的学生知道学校的校史,14%的学生读过校史,知道学校首任校长的学生只占学生抽样人数的4.1%。知道学校的建校时间、读过校史、知道学校首任校长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55.1%、66.5%、16.3%。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校领导者在注重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软环境建设,这就导致学校部分师生进入了学校文化意识盲区,这对于奠基学校品位、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很不利的。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缺乏完善的制度。
  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数参与者是主管或从事思想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学校其他部门的参与热情不高。这样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形成一致的基本信念和目标,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也就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由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周期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统一的验证标准,这样的局限性制约着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校园文化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自身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制定和执行,导致学校在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时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3.校园文化建设中素质教育比重较轻。
  现阶段中学学校都为了适应升学考试需要,领导和教师在升学率的强大压力下,抓智育、抓升学竭尽全力,但对校园文化建设很少考虑,文化活动开展不多。我在某高中做调研时了解到,该校学生满意目前学校学习氛围的仅占7%,有53.8%的学生认为学校学习氛围一般。多生反映学校目前营造的学习氛围只是应对高考,这种氛围让他们感觉压抑,而平时的活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比重低,人文环境淡薄,这就导致学校部分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素质、公德意识、人际交往等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加之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使得在校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这样导致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变成了应试文化,不利于学校育人目的的完全实现。

论校园文化建设与价值观教育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07
【yjbys.com - 论文范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校园文化建设与价值观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关键词:

  大学 校园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论文摘要:

  在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要求我们用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应当实施突出主体、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应当采取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齐头并举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精神得到大力践行和弘扬。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投入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够。在高校掀起的一轮轮旧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热潮中,许多院校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也只看重这些外在因素。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高校图书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2-25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图书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图书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论文 篇1

  1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存在于校园的师生之间,弥散在校园之间,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和人格构建,同时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在学生以后的奋斗路上起着隐形作用。图书馆与每位师生的接触是必然的,图书馆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文化,对每一位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是大学课堂的延伸。进入大学以后,课堂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整个学科的了解,图书馆成了知识延伸的地方。况且大学课堂中,老师注重基本知识框架和学科学习方法的引导,重要的是自己往里面填充知识。如果仅靠课堂老师的讲课内容,是不能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在这里可以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高校图书馆是学术信息的前沿。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代表了学术的方向,这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随时更新自己的图书和信息。一般高校图书馆都有数字图书馆室,在这里可以检索最新的科研信息,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因此不仅可以开拓读者的知识结构,也能扩展读者的学术视野,提高文化素质。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的地位如此凸出,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势在必行。当前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单方面的愿景,更是一种互动构建的过程。在这些挑战面前,图书馆如何能够发挥文化功能,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标签:管理学 时间:2021-07-06
【yjbys.com - 管理学】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中小学阶段是我国开展教学活动最为初级的阶段,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所以在中小学校内开展有效地教育,对于我国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利用和教育环境改善来说,产生的效果良好。中小学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摒弃以往的激励和惩罚管理方案,需要重视现代化的组织文化管理,这样才能够使中小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改善中小学校的整体管理质量,对于我国教学环境的转变和教育的改革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学校文化;组织文化;

  引言

  在中小学校中组织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开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建立中小学校文化对于中小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中小学校的管理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各种良好的校园风气和管理风气应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学校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建立更为良好的校风,使学校形成一片学习氛围浓厚的教学园地。

  1、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中的问题

  1.1、系统性、科学性不强

  就目前来说,在大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中小学校文化的建设时,很多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认为中小学校文化的建设就是中小学校的表面行为,也仅仅停留在对外宣传的中小学校形象中,所以在进行中小学校文化的建设时,着重于口号和标志等能够在外界形象中进行展现的一系列东西,忽略了中小学校文化的内涵打造,缺乏良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整体的建设方式较为盲目,并且也有大部分中小学校在进行中小学校文化的建设时,所选择的建设方案依旧是较为传统的照搬其他中小学校的建设方式,并没有与自身的校园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导致中小学校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仅仅具有表层的形式,并没有形成内在的价值以及理念,这样建设起来的中小学校文化是不具有任何意义,并且也缺乏科学性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论文 篇1

  摘要: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初高中,它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组合而成的,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各大高校要从校园的独特性以及校园本身的文化内涵入手,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做到积极向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使大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以让校园活动开展的更好,从而实现了大学的教育目的。本文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性

  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较为繁琐,首先是因为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程度都比较深,其次是因为大学涉及的并不只是单一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高校要坚持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同学学习的知识更系统,视野更加宽阔。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融入和谐的理念,发展校园文化的精髓,根据自己学校的优势和传统,寻找建设大学校园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建筑特色以及校园环境,校园的设备标准等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会从外观的特征去吸引学生和家长,儒雅的环境更适合学习和生活,可见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有多么重要。加强整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先在头脑中设计出该学校的代表图案,例如:校徽等。校园环境的建设要符合本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整体特征,体现该学校独有的魅力。无论是雕塑,标牌还是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加工和升华,要通过环境的设计和提炼,反映整个学校的精神和一定的文化特征。例如:艺术院校与综合类大学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类院校的校园虽然不大,但这个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音乐学院有贝多芬,歌德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的雕塑,而戏剧,电影类学校有摆设着莎士比亚等名人头像,初次此外艺术类院校在教学楼里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思想的灌输,墙壁的颜色以及墙上的壁画都有着一定的传播效果。对于综合类大学的物质文化设计则显得普通些,通过建设要体现高校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环境等等。所以,全校师生也应该维护校园的物质文化,丰富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

关于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校园

  论文提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对打造文化校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园文化内涵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1-04-11
【yjbys.com - 文化艺术】

  一、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社团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教育模式,同时也更是培养大学人才的主要阵地。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还彼此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说,大学生社团组织中的学生不再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他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意义。首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他们是一群最具有活力、最具有精力充沛的一支主力军。同时,学生社团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更是校园文化开展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校园文化组织的社团活动中,这些学生通过精心策划和编排,不仅思想素质得到了提升,还陶冶了精神情操,从而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其次,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多学生在没有参加学生社团组织之前,不经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性格还很孤僻。但是自从加入到这个组织之后,不仅性格开朗,兴趣爱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这个活动组织中,他们可以展示自我,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活动组织中,心理素质不断得到了提高,从而也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总之,整体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再次,社团对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总之,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对校园文化繁荣,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系列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