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新闻类论文1
就新闻类节目来看,播音主持作为连接节目和受众之间的桥梁,无论是其外在形象,还是内涵气质,往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要确保新闻类节目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首先必须保证播音主持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就目前来看,新闻类播音主持自身的亲和力是影响节目收视率最为关键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播音主持人具备亲和力能有效拉近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激发受众收看节目的兴趣,并促使受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主持人的互动中来,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
一、新闻类播音主持及亲和力的阐述
(一)新闻类播音主持
新闻类播音主持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一种职业,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向受众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且对受众自身的价值观念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除了具有亲和力外,为切实有效地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还要求新闻类播音主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并且能将生活的经验融入新闻节目中,以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二)亲和力
亲和力是新闻类播音主持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除了与外在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关联外,更多的是播音主持自身气质的体现,往往要求播音主持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且要求其能以此为基础在主持过程中保持优雅的举止与谈吐。除此之外,还要求新闻类播音主持确保自身具备充足的亲和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感染受众,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提升新闻类播音主持亲和力的主要目的
(一)提高新闻类播音主持自身的人格魅力
就传统的新闻节目来看,播音主持通常需要以严谨严肃的态度通过说读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但由于这种方式过于单一,往往会使受众丧失观看兴趣。而提升新闻类播音主持自身的亲和力,就要求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转变以往的播音形式,在新闻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进行传递,进而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从现实层面来看,受众对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更高,播音主持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新闻播音形式不仅会让主持人感到疲惫,同时也会让受众丧失观看兴趣,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就要求播音主持不断地自我丰富与提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以优化整体的新闻节目效果。
(二)提高受众对新闻节目的收看兴趣
就新闻节目的受众来看,由于年龄层次和文化素质的不同,所以在新闻信息内容的接受方面以及对不同新闻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而这对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及节目的收视率,就要求新闻类播音主持从普遍性的角度出发,为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收看需求来对自身的主持方式进行优化。而提升新闻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往往能在一定程度满足绝大多数受众的新闻节目收看需求,并有效地调动受众对新闻节目的收看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除此之外,将亲和力融入新闻类节目的播音主持中,也能赋予节目全新的生命力,进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三)拉近新闻节目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
拉近新闻节目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是提升新闻类播音主持自身亲和力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我国现阶段的新闻类节目来看,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新闻的信息内容与绝大多数受众的生活之间相距甚远,所以受众往往很难真正理解这些信息的真正内涵。此外,新闻类节目为确保其本身的严肃性,因此在播音过程中很少甚至从不与受众进行互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新闻节目的观看兴趣。为充分有效地拉近新闻节目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新闻类播音主持要在节目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并通过互动环节的构建促使受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目中,进而促使新闻的信息内容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
三、提升新闻类播音主持亲和力的策略
(一)强化新闻类播音主持的专业知识素养
新闻类播音主持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声音进行新闻信息内容的传递,而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新闻节目的传播质量,就必须确保新闻类播音主持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及普通话水平,以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节目的播音效果。此外,在实际的播音过程中,新闻类播音主持还应重视将自身意识融入工作中,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新闻节目播音的亲和力,在提高新闻节目整体质量的同时,促使主持人自身的人格魅力得到增强。基于此,我国新闻类播音主持就必须对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进行强化,从提升知识素养的层面出发来打造自身的风格,明确自身的风格魅力以提高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二)满足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
要满足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就要确保新闻节目能贴近广大受众的实际生活,从普遍性的角度出发对新闻节目进行优化。就我国现阶段的新闻类节目来看,新闻的信息内容与绝大多数受众的生活之间相距甚远,不仅导致受众无法对新闻信息内容的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的新闻收看兴趣造成了影响。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新闻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就要求新闻类播音主持能在以往新闻信息类型的基础上,贴近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将与受众生活相关的新闻信息内容融入节目之中,激发受众收看新闻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对这类新闻信息内容进行传播时,播音主持还可以发挥自身魅力来对受众的情绪加以调动,来提高主持的亲和力。
(三)充分利用语言、眼神、表情来提高主持的亲和力
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新闻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就要求其在主持过程中能合理地对自身的语言、眼神、表情加以利用。首先,就主持过程的语言来看,语音往往是主持人自身表达最直接的方式,而主持人内心的情感则会通过语气和速度等直接表现出来,这也是主持亲和力表现最为明显的方式。其次,就主持的眼神来看,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人自身的情感往往也会直接通过眼神进行传递。所以,在新闻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也应重视自身眼神的运用,以充分有效地提高自身在主持过程中的亲和力。最后,就主持过程的面部表情来看,面部表情能使人内心的情绪表象化,因此,播音主持在新闻节目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新闻内容来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进而使主持变得更具亲和力,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
(四)对新闻类播音主持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
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我国新闻类播音主持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新闻类播音主持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确保自身不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对此,我国新闻类播音主持就必须给予自身专业能力充足的重视,确保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保证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大众的要求相适应,在提高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确保主持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而为确保专业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新闻类播音主持还应重视考核来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
四、结语
新闻类播音主持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受众传递相关的信息,而要确保节目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除了需要新闻类播音主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具备人格魅力,以有效地吸引大众关注。就现实层面来看,要激发受众的新闻收看兴趣,就必须保证新闻类播音主持自身具备充足的亲和力,有效拉近主持人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我国新闻类播音主持就必须重视自身亲和力的提升,以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枫.新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之探微[J].科技传播,20xx(09):12.
[2]彭嘉玲.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xx(17):54.
[3]杜青林.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J].新闻传播,20xx(12):21.
新闻类论文2
摘 要: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诞生。15年来,电视新闻杂志奥节目经历了高收视、高关注后,也出现了弊端和不足。总結出我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从主持人、报道样式、受众意识、新技术的利用以及品牌经营等方面探求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
1.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概述
新闻杂志节目又称为新闻杂志节目,杂志型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2.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中国的诞生从根本层面上是结合本土经验,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经历了孕育、阵痛,成长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步入它的成熟期,在娱乐性节目和社教类节目日益浓厚的平民化倾向反衬下,其在主持人、节目内容、节目经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2.1 “明星主持人”的匮乏
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一般采用主持人制,并且由主持人担当编辑部负责人。这些主持人出身于记者,有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比如;拉瑟一个人就可以代表《60分钟》栏目。这意味着主持人的知识、立场、风格都会深深影响新闻报道(或分析)的性质。WwW.133229.CoM在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即新闻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含任何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纯客观报道,因此,板起面孔貌似客观的新闻报道不再博取观众的兴趣,反而是那些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或者多重视角的新闻展示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富于个性的话语方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敏锐的头脑眼光。
2.2 节目内容深度不够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解析事件,其成功的要素在于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包括全面的事实信息、复杂的关系信息以及多元的意义信息,许多此类报道恰恰未能提供足够的事实信息,或者让事实信息在同一个层面简单重复,对于关系的把握则过于简单化,总是停留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框架内;意义不能呈现多面性,而是流于简单甚至片面,因此报道常常不能出人意料,就象一个老套的故事,缺乏新鲜感,目前,电视台大多对深度报道节目非常重视。不断改版、包装、撤旧换新,这些都是必需的,但真正能吸引收视率的还是报道本身的质量。
2.3 品牌节目太少
在美国,电视界对栏目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视,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品牌,在中国,各电视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类型丰富,数量也不少,除了央视的《东方时空》外,能被观众记住的着实不多,这对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塑造十分不利。因为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雷同的多,有个性的少,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在当今频道增多、节目丰富的情况下,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机制,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3.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出路
在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态大量仿制和克隆以及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双重夹击下,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如何突围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各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都应固守受众的需求,并竭力围绕本栏目的记者、主持人以及某一主题来构建,打造自己的新闻节目。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节目品牌也将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大势所趋。
3.1 精办节目,走主持人中心制
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的主打,节目主持人则是整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的灵魂,必得大力培养权威型,明星型的主持人,逐步从目前的制片人主导转向主持人主导制,主持人不能再只是名义上的“主持”,被动服从制片人和编导,而要成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乃至频道真正的“灵魂”,统筹自己的节目,策划,包装节目,创办品牌节目,专栏也要围绕主持人进行。
3.2 报道手法和多样化,表现形式艺术化
动漫画,如今不少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中也用到了动漫画,例如有一则新闻是讲述邻里之间矛盾事,住在楼上的居民想要将一架钢琴搬进家里,由于门小琴大,不得不考虑从底楼邻居的阳台里把钢琴吊进屋里,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底层的居民要求楼上的人家留下五百元“买路钱”,于是产生了纠纷。传统的报道手法可能是依靠语言叙述和背景画面相结合,然而在这一段电视新闻杂志中,记者专门制作了一段完整的动画讲述了这一过程,使观众犹如看了一段故事片。
音效。新闻中除配音之外还有两种常用的声音——一现场录制的被采访对象的讲话和现场背景声。当然,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配乐也是常见的,但拟音对纪实来说是一种非常规做法。20xx年3月1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了上海市一居民家中的天花板忽然坍塌的事故,由于不可能记录到坍塌实况,于是,记者在使用已损坏的天花板的镜头时添加了模拟坍塌的响声。效果十分夸张。
模拟场面。通过模拟再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在纪录片中常有运用,单纯的新闻中较为少见,该电视新闻杂志类申报道20xx年2月15日的海宁特大火灾时,现场的房屋已经灰飞烟灭,前去采访的记者仅看到了一堆瓦砾,于是节目根据当事人的描述制作了一个微型的火灾现场,配合记者的采访调查,成为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显然,观众看到的新闻画面并不是真实的纪录。
表演镜头,20xx年3月18日的一则新闻反映的是一位女士将一条从国外带回的裤子拿到一家裁缝店加工,孰料隔天去取时发现裁缝店转眼变成了烟纸店,整条新闻报道有一段精华之处,那就是由那位女士亲自“扮演”女主角,在“事发当天”赶到烟纸店诧异地大叫一声:“咦,这里不是裁缝店嘛,怎么变成烟纸店了?”记者在处理这些镜头时已经超越了纪实的界限,于是小心谨慎地打上“模拟”字样的阶段,使得这些带有演艺色彩的非纪实镜头的运用“合法化”。
表意镜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一篇报道《难圆绿色梦》1995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类一等奖。其中记者在一个模仿人物视角的主观镜头上添加了绿色的植物边框,象征他怀念从前绿色林园的心理活动。
3.3 培养节目的受众意识
现在的新闻传播总把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民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大众的知情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受众的接收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仅仅知道事实,还渴望了解更深层的东西,把自己与媒体的接近权发挥到最大限度。电视媒介历来就有“受众为本”的意识,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应该重视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了解受众的有关信息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节目构成、安排节目时间、制作和播出节目,以求得节目传播的有效达到率,而对受众真正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的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的。
3.4 经营品牌节目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那么经营品牌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即由特定电视台制作、发布的,具有该台形象及特色的新闻节目。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唯一性和独家特色是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最具价值的所在,它决定了观众在众多频道中如何选择,例如bbc、cnn、cbs等都有代表各自风格的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有很高的知名度。
新闻类论文3
一、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后期剪辑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经济化的发展,新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突显出来,现如今人们的思想、审美也在随着时代变化,传统的新闻类节目旨在传播新闻事实,对观众而言显得略为枯燥,现代人追求完美,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潜意识中也存在较高的视觉要求,传统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制作不够精良,导致观众不能完全认可,对节目产生视觉疲劳,这样就会渐渐的失去观众,降低节目的收视率。因此,在新闻节目录制的后期,高质量的后期剪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后期剪辑可以确保节目录制时的言论得当,避免出现舆论导向错误,并且后期剪辑可以适当剪辑掉多余的言论,使节目内容更加简明扼要,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类节目发挥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后期剪辑是为了保证节目效果,对节目进行适度的包装、美化,只有这样,电视类新闻节目才能在新媒体的发展浪潮中更加长久、稳定的发展传播下去。
二、电视新闻类节目后期剪辑的方法措施
节目的后期剪辑是对前期节目录制的完善,要在原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剪辑,修剪去多余的枝叶,有顺序的进行编排。为了在同类新闻节目中凸显自身的节目特色,要保证节目内容简明扼要、语言运用合理。节目录制的拍摄过程,需要记者能够对节目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快速做出反应,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抓住能够凸显新闻主题、节目内容感染力较强的镜头,并且对这些镜头进行编排、拼接。为了能够使新闻内容能够通过小事情表现大方面的事情,完善细节,通过节目一些表现力强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为了使新闻节目能够表现的更加真实更加精彩,使节目的编排更加流畅,就需要幕后工作人员在进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选择素材并且合并节目内容,处理每一个细节。
作为电视新闻类节目,旨在给观众传播新闻事实,因此,必须要保证新闻节目的真实性,由于在节目后期进行剪辑的过程,需要进行屏幕分割之类的编辑技巧,虽然这类编辑技巧不像其他电视节目中需要运用的特技,但是为了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避免产生视觉疲劳,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类似叠画这样不会改变节目内容的特技。
在新闻节目后期编辑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画面素材与新闻主题内容相符,新闻的表现主要是在还原事件真相,但事实上,在新闻镜头录制过程中并不能保证从头录到尾,在新闻录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镜头的切换,为了使节目内容能够真实的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剪辑、重组镜头时还原真实事件内容。
在当前新媒体的浪潮中,随着互联网和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新闻类节目必需重视节目的后期剪辑,除了需要保证新闻节目的内容真实性,还要通过剪辑对自身进行美化、包装,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市场中长久地发展下去。
关于新闻传播学类高校毕业生创业优劣势分析及方向探究的论文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加上媒介逐渐融合的趋势,社会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少新闻传播类高校毕业生开始逐渐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尝试着进行自主创业。然而,对于刚毕业又缺乏社会经验的高校生而言,创业是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挑战,为了将创业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本文对大学生创业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创业资源与项目并获得成功。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高校毕业生;创业;优劣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引言
据教育部不完全数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逐年上升,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使得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加上媒介融合的趋势令新闻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流程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革新。不少新闻媒体行业逐渐减少了计划招聘人数,职位的减少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新闻传播类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进行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在创业时一定要注意遵循科学的理论指导,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合适的创业项目,在充分了解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创新创业战略并制订风险预估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创业损失。
一、新闻传播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与大量的文字打交道,拥有较强的语言组织与信息筛选处理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在与潜在客户沟通交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切入客户的需求点,给客户想要的答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新闻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娱乐类电视节目策划的创新
一 研究背景
2009年,卫视各频道经过修整全线出击,收视份额明显增长。尤其是排在第一阵营的强势娱乐媒体集中发力,大大加快发展步伐,收视份额占到卫视总体的半壁江山。在全天候收视排名前10位的省级卫视也在硝烟弥漫的收视战场中上演收视指数追逐大戏。领先的媒体不忘扩大优势,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加速变革。
各卫视之间的较量,集中体现在娱乐节目的播出与收视上。表现突出的省级卫视,大量研发内容和形式上有创新突破的娱乐节目。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也将卫视形象与娱乐节目品牌捆绑起来。让独特的栏目品牌与内容作为卫视的名片,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新推出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节目的形式到内容都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蜕变,很难用传统综艺模式分类下定义。就连业内人士也不会马上看出节目操作上的门道,引领省级卫视娱乐节目的`收视黑马层出不穷。电视娱乐节目想在激烈的省级卫视传播平台上赢得一席之地,还要用个性化的风格定位和内容吸引住观众群,成为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满足的节目对象,赢得观众的收视礼赞。媒体发展活力追本溯源,是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二 期望取得的研究成果
对于娱乐节目而言,其中资源整合有效途径之一是电视台把传统的电视节目栏目制改为项目制。项目制或项目责任制,是指将获得立项批准的节目选题及其质、量等工作要求作为一个生产项目,有项目责任人根据合同约定,全权负责其策划、资金预算方案、宣传制作、质量、发行、分配及承担相关管理责任和风险的制片体制。实行项目制,把电视节目生产要素从固定栏目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栏目之间对收视时段资源的割据,节目创作人员题材定位、形态风格等方面创作更加灵活,有了更大的调配和利用空间。通过项目制的人力、物力、频道资源的科学整合,以项目为单元,内容为主导,集中优势投入到有价值的选题中。提高节目质量,打造精品,为节目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资源整合是中国电视当前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新闻传播类毕业论文
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新闻传播类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在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一直以其高标准的制作传播流程占据着传媒的制高点,新闻的政治舆论导向关乎着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随着微时代赛博空间日益渗入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探讨“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传播的本质出发,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赛博空间内的显性表征及相关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进与重构的机制。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论文
【摘要】在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初,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就业考研的情况,从问卷中了解到学生关于就业、考研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做好毕业生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
为了解新闻传播学类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择业状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制作了《新闻传播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就业意向调查表》,在12届毕业生中进行发放,回收合格表格203份,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调查表设计及统计结果
1.您的毕业打算:
A.就业57人(28.1%) B.报考研究生144人(70.9%) C.出国深造2人(1%)
2.研究生报考院校:
A.安徽大学57人(40%) B.其他学校87人(60%)
3.研究生报考专业:
A.新闻传播类103人(71.53%) B.相关专业12人(8.33%) C.跨专业6人(4.17%)
4.考研未通过未来打算:
A.继续专职考研12人(8.33%) B.找工作58人(40.28%) C.边工作边考研25人(17.36%) D.到时再说28人(19.45%)
5.就业单位意向为(可多选):
A.国家机关82人(40.39%) B.事业单位103人(50.74%) C.国有企业72人(35.47%)D.民营企业83人(40.89%) E.中外合资企业87人(42.86%)F.学校59人(29.07%)G.其他34人(16.75%)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类传播方式变革趋势论文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的。他在专着《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的概念,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在这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壮大的社会,媒介融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发展趋向。在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的新闻传播方式面前,我们必须改变新闻传播理念探索新闻传播媒介融合的前进方向。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怎样推进新闻传播是现阶段我们需要思考的。介于此,作者才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给大家进行了解释。
1、媒介融合带给当代媒体环境的改变
1.1新闻表达由过去的单一呈现到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呈现。电视新闻的主要有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图像新闻、电视实况转播、直播报道、电视言论等样式。它同新媒体相比还不够丰富、多元、全面,存在着缺少交流的弊端。但是融合新闻就能弥补电视新闻的丰富性、多样性、全面性,还由于它的交互性,倍受亲耐。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可供分享的内容。新闻记者不仅要将采制图像新闻做好,而且还要更加全方位的反应事实。
1.2新闻采集、编辑合作化。我们对新闻采集、编辑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的前提是媒介融合,其合作快速改变如今媒体界的形式。从新闻题材的采集这个角度看,两种新闻传播截然不同,传统的新闻采集方式使对新闻进行分工方式的采集,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集方式是将分工模式同团队合作模式进行结合实现新闻的采集。有了媒介融合,新闻题材可以互相分享,各个媒体之间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为团队合作方式的新闻采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我们自然就知道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集、编辑的合作化了。我们就拿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在融合新闻的过程中以视频为主成为了它的优势,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传输内容颇为全面,新闻题材就自然而然的被分享,它便成为媒介方式最丰富的媒体。
民生类新闻节目纪事性思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当今社会物质、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叙事”为出发点的民生新闻,因其选题亲民性、视角广泛性、时事互动性、播报通俗性受深广大受众的青睐。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崭露头角至今,民生新闻已逐步普及开来并走向成熟。本文将以民生类新闻节目为例,对其内容的叙事性作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叙事;电视新闻;民生新闻;媒体传播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传统的新闻定义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按照性质,可将其区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新闻的本体论含义:新闻是先在于主体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二是新闻的认识论含义:新闻是主体感知到的、或用符号传播并为受众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由此可见,新闻是先于受众而存在、被受众感知的,具有简明性和客观真实性。相对比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媒体类(如网络、手机)新闻更凸显出卓越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样具备新闻的性质及其特征。
“民生”一词在近几年中频繁出现,究其原因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人们开始从社会发展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寻求自身发展机会的提供、能力的培养和权益的保护。也就是说,当今“民生”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从人权上界定的人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的权利,而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的角度出发,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电视新闻的触角也从大政方针的发布延伸至普通百姓的身边,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选择题材,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百姓冷暖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播报形式活泼多样,以叙事风格为主,将真实事件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采访类电视新闻论文
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
电视新闻采访类节目的采访大部分都是由记者出镜进行的报道,记者的言行举止及现场的背景都是传达信息的载体。记者要把自己融入到采访现场氛围的事件中去,感同身受地组织好语言,准确地把这种感觉传递给观众,同时还要学会将相对有价值的画面及时地呈现给观众并加以适当的叙述与评论。采访中记者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采访效果。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注意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一口气提问完,要关注观众此时的心理状态,要留下悬念,从而激发出观众对此新闻的兴趣,提高新闻采访类工作的质量。
二、注意对采访细节的控制
由于采访节目的不同要求,新闻工作者要面对的受访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接受采访时,受访人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认真分析人物特征,及时找出应对受访人的策略。眼睛是心灵之窗,采访者在进行访谈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受访者接受访问时眼神的变化,避免因对受访人缺少本质性的了解,在工作过程中缺少观察能力,从而造成所拍摄信息质量较低,画面毫无张力与冲击感。采访者应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进行快速捕捉及时记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将手、脑、眼紧密结合,制定合理的采访类设计,找到最合适的采访角度,才能找到普通中的异同、平凡生活中的真谛、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三、要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电视新闻类专题节目的后期编辑策略探讨论文
一、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后期剪辑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经济化的发展,新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突显出来,现如今人们的思想、审美也在随着时代变化,传统的新闻类节目旨在传播新闻事实,对观众而言显得略为枯燥,现代人追求完美,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潜意识中也存在较高的视觉要求,传统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制作不够精良,导致观众不能完全认可,对节目产生视觉疲劳,这样就会渐渐的失去观众,降低节目的收视率。因此,在新闻节目录制的后期,高质量的后期剪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后期剪辑可以确保节目录制时的言论得当,避免出现舆论导向错误,并且后期剪辑可以适当剪辑掉多余的言论,使节目内容更加简明扼要,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类节目发挥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后期剪辑是为了保证节目效果,对节目进行适度的包装、美化,只有这样,电视类新闻节目才能在新媒体的发展浪潮中更加长久、稳定的发展传播下去。
二、电视新闻类节目后期剪辑的方法措施
节目的后期剪辑是对前期节目录制的完善,要在原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剪辑,修剪去多余的枝叶,有顺序的进行编排。为了在同类新闻节目中凸显自身的节目特色,要保证节目内容简明扼要、语言运用合理。节目录制的拍摄过程,需要记者能够对节目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快速做出反应,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抓住能够凸显新闻主题、节目内容感染力较强的镜头,并且对这些镜头进行编排、拼接。为了能够使新闻内容能够通过小事情表现大方面的事情,完善细节,通过节目一些表现力强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为了使新闻节目能够表现的更加真实更加精彩,使节目的编排更加流畅,就需要幕后工作人员在进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选择素材并且合并节目内容,处理每一个细节。
新闻传播类应用性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新闻实务教学是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综合性院校的新闻实务教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亦即专业教学与传媒实践严重脱节、实践教学的比例被大大压缩、实践教学有课程无体系。面对媒介融合时代的新要求,新闻实务教学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新闻实务;教学;问题;改革
作为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媒介作品评析》的根本定位是教会学生运用理性的视角、专业的方法评析媒介发布的新闻作品,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本课程是具有理论延展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刻把握新闻专业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能够灵活使用这些理论分析具体的新闻报道作品。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度”,如何在具体教学中突出“应用”的根本定位,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缘起
(一)呼应我院办学理念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媒介作品评析》的前身是《读报评报》。作为国内新闻专业的传统课程,安徽大学从1984年创办新闻专业开始,始终将《读报评报》课程作为每一届大一新生的专业“入门课”。2000年以来,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逐步提出了“四基并重”的办学理念,亦即“基本素质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夯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此,我院以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核心,课程体系的培养为先导,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基础,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为落脚点,全方位地开展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改革。2006年,为顺应新的教学需要,学院开设了《当代媒介素养》以取代《读报评报》“专业入门课程”的地位,与之相适应,《读报评报》课程遂重新调整为“专业提高课程”,授课年级也由大一上学期调整至大二下学期。从“专业入门课”到“专业提高课”,课程定位出现根本性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自然必须相时而动。
我国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模式剖析的论文
摘 要:新闻评论节目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型,其中,尤以谈话为主的新闻评论节目广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成为各电视台积极策划和创作的新闻评论节目样式。要想提高节目的策划质量和创作效率,深入了解其模式特征是首要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在对比分析各档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模式特征的基础上,从谈话主题、节目题头、节目内容与节目尾声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旨在进一步深化对于此类节目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谈话;节目模式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也称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指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围绕某一特定的话题展开讨论,随后经过一定的记录、剪辑和处理所形成的节目样式。与其他新闻播报、主持人评论为主的节目样式相比,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表现出个性化的节目模式特征,这恰恰是成就其节目价值的关键要素所在,是节目策划和创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一、选择兼具“价值性”与“风格性”的谈话主题
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不像新闻播报节目那样对一系列新闻事件进行浅尝辄止的介绍,也不像主持人评论节目那样对特定话题进行开门见山、直击要害式的简短评论,而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围绕着某一话题展开深入、全面的探讨,由此表现出主题鲜明、内容系统、观点多样、形式丰富的特征。然而,此类节目的谈话主题并不简单地紧跟热点,而是既要注重话题的实际价值,即其是否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要注重与此档节目风格、节目定位的契合性,话题必须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这要求各档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遵循“价值性”与“风格性”的双重原则,从热点话题中选择符合节目风格和定位的话题切入点,这直接决定着接下来的节目内容和节目风格情况,是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