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按一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1

  摘要:

  本文简要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明确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论证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给人类的教育活动重新下了定义,教育的意义正由原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改变为能够导致创新学习的交流活动。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在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侧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瞬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愈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内涵及其意义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普及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1.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内涵

  1.1.1音乐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产品。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演化。”

  我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音乐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自然美的精练、浓缩与升华。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入一个个音符之中,“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具有对人的“以文而化”的作用,人们在从事音乐文化过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随着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文化渗透于人,塑造着人,使它因此美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单指音乐,而是突出了它的音乐类的文化性。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对这些能力的形成起着长期稳固作用的后天性生理心理条件。”

  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除了是指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音乐察赋、音乐感和潜能以外,当然“还包括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感悟形成的对音乐的理解、懂得了某些音乐知识,经过训练掌握了某些音乐技能,经由亲身参与的音乐表现增强了创造音乐的能力等,”这些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后天学习,除了指书本上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指参与唱歌、演奏、听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其中于无意识间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

  通过后天的培养学习,外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素质。一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来体现,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己经涵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

  1.1.3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包含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三个层次。但是如同其他一切教育一样,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给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其内在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当然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循序渐进,使大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将音乐文化的内涵慢慢的吸收,并形成自身自然掌握的一种技能、修养。同时培养还要注意自我修养培养和接受教育培养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水平。

  1.2音乐文化素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意义

  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当前社会经济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相应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具有特别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1.2.1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操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着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它绝不只是消遣、娱乐的生活点缀,而是人的感性生命存在本身。音乐,能够帮助人类认识自身,包括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是氏族公社的ilr物,其目的在于传授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组织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抗与自然界的斗争。原始的音乐文化,是对当时社会实践的反映,与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紧密联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时歌唱,在婚礼上歌唱,在祭祀时歌唱;能歌者能得其意中人,能乐者能有其幸福家,无论婚丧嫁娶或重大节日,总是有音乐相伴、歌声相随。

  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容炉”。

  音乐文化与音乐培养,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方面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解读、欣赏音乐作品的人,被音乐艺术感染、吸引的人、其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必然与唯美的价值取向结缘。音乐虽源于自然之声,但它却常常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音乐是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体现。音乐讯息,能给与人们欢乐、悲哀、宁静、急躁、爱恋、高尚、愤怒等丰富多彩的感觉,音乐的内蕴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的感染力极大。当音乐作品,音乐文化达到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效果,其意义实际上己经超出了原有作品本身而进入了塑造心灵的境界。

  我们在建构和谐社会文化,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推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基点,就是源于对人们内心情感的引导和调动。人们通过对音乐丰富内涵的解读和领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达到弘扬人文品格,提高人生境界,从而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1.2.2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发展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就其实质即是“音乐审美素质培养”。它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能力;还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过程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勿以重要的影响

  1.2.3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既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又使学生拥有美的情操,美的人生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在教会大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再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绪、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对人的情绪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情绪、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对同伴和集体充满信任和热爱,富有合作精神,是一个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

  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

  音乐教育应该有目的的把学生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因为素质表现的是人的综合、整体的生命质量,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它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2.1直接作用

  2.1.1提高音乐丈化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教育在使学生了解音乐发展历史及相关文化的同时,扩大了音乐文化视野,提离了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柞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等。在学习和欣赏这些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风民俗。《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音乐与文学和绘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策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它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学生首先可以了解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知道了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了解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在介绍作品的同时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槛楼,而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通过这种综合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涌。

  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体验音乐的荃础上,再通过综合性的相关文化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丰畜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领悟音乐与诗歌、绘画、服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互证关系,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组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从感官上感受音乐的同时,从文化方面去理解音乐。从音乐走进文化,又从文化进入音乐。正如柯达伊。左尔坦所说:“音乐是人类文化决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说,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商起着不可忽视的。 音乐艺术的美为音乐这一客体对象所具有,然而又脱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感知、体验与评价,它是一种审美意识活动,也就是通过对具体的音乐作品的耳浦、耳染、心领神会所产生的精神活动。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是审美主体通过音乐实践而感受并达到更高层次的神领与愈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情感与音乐交织、融合、沉淀,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学会欣赏高雅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其一生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育的关键在于“情”字,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情感人,理在情中”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僧恶。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情感因索在美育中是作为本质而存在的,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最终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学生的审美鉴赏过程是从形象直觉开始的,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形象,是饱含着情感的形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呈示部主题”柔美、深情,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同窗之情的深厚情谊,“展开部的封建主瓜”阴森恐怖、相互冲突,闪现通婚、抗婚的场面,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对人性的迫害。“化嫌”则充满了浪漫与幻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们在被大提琴与小提琴优美旋律所倾倒的同时,也橄起了对梁祝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惋借,对封建制度的僧恶和痛恨。音乐教育的过程正是这样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震动。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是灌输和限制。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启发和诱导,窝美于乐中,自觉激起高扬人格精神的愿望。如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作曲家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而且使人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www.Lw61.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此外,歌唱也是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歌唱的学习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及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与表现能力。例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在达到各声部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一些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章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另外一些学生则跳起了集休舞,学生们手拉手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又如,在指导学生演唱《游击队歌》时,用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以表现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意境。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以表现游击队员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在演唱中,学生学会倾听、配合,使人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到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等审美因素,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一种审美效应。

  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甚至会影响到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和理解。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关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因为这是一个人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的培养。只有在早期发展儿童对艺术的鉴别力,吸收好的艺术,才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健康。

  2.2间接作用

  2.2.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抢素质

  在中国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音乐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擂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对人精神上能够产生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他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将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创立了人类早期的音乐教育。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音乐内在情感的同时,强调音乐的思想性、精神性。

  音乐教育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进免了枯操的说教,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的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科达伊认为让孩子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甸牙利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的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滋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愉,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优美高尚的音乐组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气“警”与“恶”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僧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它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例如,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那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爱国诗人闻一多所作,首先学生们通过歌词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歌中唱到“你可知mace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当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又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但学生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精神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悄、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www.Lw61.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2.2.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与计算之脑。有人称之为“数学脑气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等。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侧重于与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内容。被一些科学家称之为“音乐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和智能才能提高,人的智粗才能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左脑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成为主要目的,导致的后果是使学生的左大脑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使学生大脑功能低下,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脑功能的损坏,影响身心健康。而音乐活动可以使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得以平衡发展,因为右脑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音乐刺滋右脑到兴奋点时,左脑就会相对地受到抑制,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左右脸平衡发展的目的。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提高智力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马克思、爱因斯坦、歌德、托尔斯泰等,他们除了具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徽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葱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爱因斯坦深信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有共同的动力和源泉,那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敏感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蔽。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能力,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的变换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通过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乐器的声音,提商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音乐和文字不同,它不是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它是通过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这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对作品的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风格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较完美的演唱、演奏。这种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再现的能力就构成了理解和表现能力。以上几种能力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民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作为个体的“人气其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他要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秩序的制约,包括法律的、道德的理性因素:作为生命性的个体,他要满足生存的要求,包括各种欲望、兴趣的感性因素。这两方面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即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据权威部门统计,平均每所学校都会有30%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等等都是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重负的客观因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心情烦跪、精神紧张、人际敏感、忧郁悲伤、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出现举止反常,行为偏离的现象。

  音乐教育就可以释放学生们被压抑的能量,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健康的身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犯罪心理学认为音乐家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由此看出音乐的确能陶冶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超越现实中所存在的局限。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均可在音乐中得到实现。音乐可以使学生迷茫的心灵找到慰藉,使企盼的精神回归家园,它可以给压抑或阻碍的情感提供一块栖息的绿洲。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好的音乐作品总是以激昂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朽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和振奋的力量,阴暗、消极的情绪会被乐观、光明、积极奋发的情绪所战胜。如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可以傲发学生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可以滋励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丹顶鹤》的故事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感染是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它从心灵深处给学生以真、普、美的启迪,唤起学生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脸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五首,至今,师生们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此外,跳健美操、练习歌唱都是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锻炼的有利手段。

  2.2.4音乐教育能够徽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实戏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创造性,缺乏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则具有特殊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给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演绎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广阔空间。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育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和任何形式的必然性,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中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徽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如在欣赏民乐《白鸟朝凤》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同学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再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让学生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描述音乐形象:在欢快的舞会上,人们在尽情跳舞,有一些妇人在卿卿喳喳说着闲话。描述完音乐后,让编故事的同学和设置情节的同学合作,一个讲故事,三个来表演,即要有故事情节,有故事内容,包括台词的设定。表演开始了,只见说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他设定的长舌妇在说自己的孩子好,别人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另一个说闲话的人也同声附和,第三个则表现出相对的怀疑。这些都是通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生活的体验用肢体、语言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此外,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音乐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曲。—音乐表演一一音乐欣赏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过渡到创造力。

  同时,音乐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如在上《你好!动物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锻炼了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芭蕾舞演员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我拿出准备好的几双真正的硬头芭蕾舞鞋,分组指导学生自己穿上并立起脚尖体脸,同学们都疼得故牙咧嘴的站不直身。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跳芭蕾舞的难度,同时也深为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合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在这里做不做是关键问题,好不好则是次要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粗糙的、不完美的,但从中却傲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愈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因此,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在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而这个过程却能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音乐教育过程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进入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这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是要从大学生身心等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达到发展与完善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但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德育美育中的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对学生多方面素养和能力开启的巨大工程,是多重教育结合的结果。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所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全面创新人才的塑造,它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健康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陶冶情感的同时,培养完美的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势必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时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共同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永武;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J];齐鲁学刊;20xx年05期

  2 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xx年03期

  3 崔永杰,王青;柏拉图的回忆说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贡献[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年01期

  4 王轻鸿;现代散文文体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年01期

  5 王?;教师审美能力表现初探[J];教育科学;20xx年04期

  6 陈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

  7 邹元江;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 9 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xx年01期

  10 焦淑军;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J];东疆学刊;20xx年02期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2

  摘要: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方案均做出了巨大的变,中职学校针对于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出他们音乐教学的优势来,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对音乐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调节每位学生们的心情,这时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把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主动性学习的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并根据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性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学习主动性;培养

  一、引言

  中职学生主要以初中毕业生为学生群体,他们大部分都会存在对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学习的热情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音乐课程划分为副科一类,导致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对音乐的学习。然而中职学生们对存在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有很大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去感受到真正的放松,也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1]。

  二、对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基本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这一点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一项基本的工作。一个课堂由老师与学生一同组成,所以学习的群体是学生,这也是不能改变的,而老师是对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的给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很好的和谐关系[2]。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已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老师们要不停的接受学生,跟学生一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们便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同老师交流、分享,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来,精神集中的听教师进行课堂讲授。教师们并不是学习的管理者,而是对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们能够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课下自己消化,最终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重视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发展。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不要害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犯一些错误,教师更不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苛刻的指责。因为老师如果剥夺的学生们犯错误的权利的话,那就相当于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的限制。只有注重学生人体的发展,才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去学习的潜能[3]。

  三、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对策

  第一,营造一个放松的音乐学习环境。想要培养中职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前提条件就是要营造一个放松的音乐学习环境。因为音乐可以让一个人产生放松与自然的感受,所以营造一个让学生放松的教学氛围对于音乐的教学将是意见比较容易的事情。老师可以通过比较幽默的言语、搞笑的动作帮助营造一个使学生们放松下来的教学氛围。而且,老师也可在课前精心准备工作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促使中职学生教音乐教学课堂勇敢提问、勇敢作答。

  第二,在音乐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把学生作为中心。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中心,强化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将是培养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在以前那些比较老旧的授课模式中,教师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注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体为,而教师需要引导中职学生学习。在音乐教学的设计过程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促使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第三,采用开放式和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目前中职教师教学时均会用到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因为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不但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步入了教学的课堂中。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们自主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完成独立的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不断查阅并研究的资料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相互主动、自由的探讨,这样便可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掌握节奏和节拍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知识点,让他们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直观的记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提升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的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们主动性的学习,而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标准也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职院校的学生们自主的去学习的培养,这才是当今社会对中职学生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职学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了解音乐比较新的动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无条件的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1]姜峭岩.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J].新丝路(下旬),20xx,(12):64+67.

  [2]江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04):164.

  [3]王景涛.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音乐时空,20xx,(23):125+102.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3

  【摘 要】

  音乐表演对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加强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相结合的重要实施手段。培养在高师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中的审美能力,增强了表演者在音乐表演方面的信心,提高表演者对审美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

  音乐表演;审美能力;音乐教育

  一、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价值

  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价值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所占比例并不大,而音乐表演本身对整个音乐教育起着一种推动作用,为其带来好的影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同时对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价值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它能把人吸引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其旋律、歌词、意境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它尽情挥洒着音乐的美。这种美就建立在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基础上,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去塑造、美化着这个万千的音乐世界。

  不管是民族民间音乐、古典音乐,还是其他音乐形式,在欣赏它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感动与收获,因为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被这种音乐的特点和音乐表现方式以及表演形式所吸引。只有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才能在欣赏这些音乐的时候体现这种特有的审美价值。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对音乐教育具有深远意义,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从中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从而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向好的方向迈进。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音乐的感知能力

  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以知觉为反应形式而结合的,并在一定的指导下表现得更加完善、动人。例如,在教唱《彝家爱唱敬老歌》这首带有浓郁的彝族音乐特征的歌曲时,前奏歌词“赛里罗赛里罗赛罗里赛……”,学生一开始只能从表面意思上知道它是采用彝族的音调,作为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彝族海菜腔的知识,认识和理解彝族民间音乐,完整地演唱和表演此首歌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的热情。如果让学生来听一首单纯的抒情歌曲或者钢琴曲,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大部分都处于外在的,常常以自己的真实感觉为标准来理解音乐,从而来辨别自己对音乐的爱好程度,这种感知能力可能只是感性的认识而已,而这种感知能力没有具体的深度,使得对音乐的理解只是一点点浅薄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对音乐的这种单纯理解,理性地引导他们多听、多看、多学,让学生逐渐学会以正确的审美态度来感受音乐,提升对音乐表演的感知能力。

  (二)音乐的情感表现力

  音乐的情感是伴随着音乐而来的,它是在你听完音乐之后对其发自内心的体会,是一种内心真实的表达,是符合音乐表演的实际需要,不是盲目营造的情感表现。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写的是一名年轻的战士,在严冬守卫祖国边疆的真实事迹,为了抵御寒冷,这名战士想起家乡桃花盛开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保卫祖国的责任。在具体表演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名战士为祖国奉献的精神,颂扬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并号召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并将这种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只有深刻理解歌曲的真实情感,才可能把歌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多数音乐作品都写满了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去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创作背景,让他们明白,苍白的情感表现是无法真正感动自己,更无法感动别人。对于表演者来说,无论是欢快的音乐还是悲伤的音乐,都有助于身心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将审美与情感相结合,音乐作品的表现就会更深刻、更丰富,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从而让情感表现力得到增强。

  (三)审美体验与文化修养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一种对生活体验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都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熟悉的基础上,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表演技术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因为音乐表演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巧实现的过程和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与表现音乐的真实内涵。①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在表演时不仅需要较高的表演技术与技巧,更需要有对音乐作品具备深刻的体验、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化修养。有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才能流传得更久远,生命力才会更强。歌曲和歌剧一般都是直接表现生活情节和人物形象,和音乐表演的关系比较直接,而在器乐音乐中,一些无标题的音乐作品,虽然并不是直接描写或者描述具体生活或人物形象,但是对这种音乐作品的表演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无标题音乐同样包含着对人类精神内涵和对生活的情感,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设想,当然,这是需要表演者丰富的生活体验、审美体验和文化修养为基础。

  三、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与联系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音乐教育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的发展,审美意识在音乐教育中得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审美教育放在音乐教育比较重要的位置,要培养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审美能力,应该把音乐表演作为一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情感表现力,展现学生内心对音乐作品最真实的热爱和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改变学生的音乐表演素质,进一步体现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和谐统一。

  音乐教育中不仅包含音乐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更涵盖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学生对专业音乐知识和音乐表演学习的欲望和追求。审美教育中更是少不了音乐教育思想的灌输,在日常教学中离不开审美意识的建构,它的建构在具体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表演技术技巧的学习中展现,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又在音乐学习中显现,二者相互统一、缺一不可。

  审美教育是以音乐教育为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提升,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音乐教育中,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教师是践行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工程师,对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建构起着推动作用。

  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的行为中得到实施,也展示了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但这种实施的力度应该加大,让学生把音乐表演的技术技巧争取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积累,这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有力的帮助。因为音乐表演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课堂理论学习和对音乐作品学习的一种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表演学习的认知与理解。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增强了教育者在音乐教育与表演教学的信心,也是教育者对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一个新认识,把这种新认识作为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新起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罗树仙,罗宇佳。音乐表演者专业素养结构探析[J]。民族音乐,20xx(1)。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2-03-31
【yjbys.com - 论文格式】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高雅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要相互联系,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把普及高雅音乐作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要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和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雅音乐 高校思想教育 作用

  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崛起的重任,是现代化建设的脊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繁荣。高雅音乐以其音乐作品的创作者、表演者所倾注和渗透的思想情感、政治态度、伦理道德,可以极大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追求正义事业、美好事物和进步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教育大学生。高雅音乐教育由于有着丰富细腻感情、增强心理健康以及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特殊功能,以古今中外优秀声乐、器乐曲目进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新的立足点。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因此,高雅音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雅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标签: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5-19
【yjbys.com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简要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明确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论证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给人类的教育活动重新下了定义,教育的意义正由原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改变为能够导致创新学习的交流活动。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在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侧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瞬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愈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6音乐类毕业论文范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0-10-12
【yjbys.com - 论文范文】

  篇一

  一、通过创造性提问开启研究性学习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实现教学目的前提。要将研究性学习活用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学生具有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性问题的发掘及提出。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提升其创新发明能力,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决要重要得多。因为依靠知识、实验及技能等就能解决问题,但发现并提出问题需要对思维进行变革,产生创造性想象。以课题“我和国歌”为例。国歌是每个孩子都会唱的歌曲,但每一个学生对国歌的感受及理解却并不相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建立想要研究的子课题。每一组学生想要研究的内容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学生想要研究的子课题也会不同,有的组可对“国歌背景”进行研究,有的组可对“歌曲的寓意及其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有的则可以对“国歌对国民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等等。针对一个主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学生必然会在没有思想束缚的情况下提出多方面的问题,因为收集资料及处理问题方式存在差异,最终的研究成果也将会呈现出特色各异、百花齐放的现象。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同时感受及理解别组的研究成果,使其对课题研究增加了解,深入掌握课题的艺术特质及含义。

  二、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及感受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评价,但研究性学习教学更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教师必须将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的方法及知识的掌握等方面视作教学重点,并运用感性教学提升学生情感感受及价值感受能力,使其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仍然以课题“我和国歌”为例。该课题中的实践内容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调查等方式收集研究资料,在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从身心上对国歌具有开放式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多元化特质的认识及接纳。小学生多数乐于交往,心态宽松,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及创造欲望,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其的关注与引导,能够使得其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原创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音乐学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将以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现阶段部分高中音乐欣赏教材思想观念、内容形式、音乐要素与艺术形象等方面的特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编写提出如下建议:要注重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可行性、教材的开放性、教材的多样性、教材的审美性、教材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的结合以及教材的创造性。关键词: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