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的论文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社会保障的论文1
一、社会保障中的内容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社会保险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上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通过直接给予这部分群体经济上的支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社会救助的形式同样都许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贫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费的服务。社会福利从实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津贴。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针对的对象比较特殊,对象大多是国家或社会上那些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烈士等。社会抚恤的本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的对象十分狭隘,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对象是为整个国家及社会有所付出,牺牲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社会优抚的待遇往往是比较高级别的。
5.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更加能体现一座城市在社会保障上的“温度”,因为社会互助是针对那些有生活困难社会成员,并由公民自愿帮扶形成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社会组织和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活动。他是一种自愿的、非营利性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款、自愿捐款,政府救助资金来源是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慈善救济的民间公益组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二、社会保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维持社会稳定,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居民充分享受更有安全感的城市生活,居民在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满足感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犯罪率。整个城市呈现出安定和谐的局面,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将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土壤”。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让社会能够安定有序。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将公平与互济为主题,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中,随着现代民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权益,人们内心的自由与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社会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关注公平本身,开始更加关注整个社会公平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正好契合广大群众内心的需求,符合每一个社会人的内心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人的生活保证在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的极端情绪,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缓和社会上的矛盾,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阶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好社会基本结构的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是和生产力同样的以制度为保证的尊重。
2.促进城市居民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出口锐减,投资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剩下消费这一项。因此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中明确指出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让社会群众大胆放心地消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广大社会群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享受相对应的有保障服务。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吸引人口定居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让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控制在一个设定好的标准之上,在满足了这些群体的生活方面的需求后,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这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打个比方,广大群众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去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福利,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来到这些大城市,这些流动人口的到来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人口带来的生产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建设不可能这么快完成的。
4.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上文论述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于给予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公平与正义,让全体社会群众能够享受到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上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这些收入差距的存在让整个社会结构十分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不想出现的局面,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有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去缩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在缩小城市收入差距上的能力与税收相比十分薄弱,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在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一系列的最低保障的生活服务,这是不能通过税收做到的。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采取多种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尽力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乏为了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投入的资金足够大,但是如果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掏腰包,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压力会十分的大,因此,政府应当广开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源,大力鼓动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以及公益组织充分地参与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活动中来,尽可能地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尽可能地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尽可能地让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稳定在一个高标准的水平之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来填补空洞的社保基金账户,逐步减少社保基金运营的风险。我国商业保险是落后于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因此,未来所有的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协调、相互促进,确保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险缺乏的社会保障功能。也可以争取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贷款、援助,建立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项目,甚至可以将国际保险基金引入国内市场,通过多渠道融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加强社会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同时社会保障的制度应当讲求高效率,即通过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保障效果。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必须经过严谨的论证分析,规范的试点调研才能广泛地展开,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整体社会结构的稳定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严谨、科学。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源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障提供的福利必须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根据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供应能力、政府的财政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3.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实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必须依赖于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要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投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设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但是由于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稳定投入,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操作必须是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时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来帮助基金的保值增值,只有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才能确保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区间内社会保障的力度和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来剪短基金的整体运作,才能全面地控制社会保险资金的流动与运作,也能够从源头上避免出现社会保险基金流失的情况。
社会保障的论文2
1前言
社会保障权是中国每一个人民群众都应该同等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都知道,残疾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其社会保障权利,但由于自身条件、政策以及环境的限制,残疾人社会保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可见,寻找这些问题所在并找寻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2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2.1就业保障方面
我们都知道,对于残疾人来说,本身想实现正常就业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实现残疾人更是难上加难。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xx年底为止,我国共有将近467万残疾人属于失业状态。除就业压力大以外,一些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我们都知道,相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部分农村人的素质相对会差一些,因此,常常会出现以歧视的目光看待残疾人的现象,进而导致残疾人的就业压力变得很大,这也是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一大原因。
2.2农村残疾人生活保障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村残疾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以及提升。首先,从精神生活方面来说,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对于一些正常的家庭来说,大都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场面,然而对于大部分残疾人来说,其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生活,十分的寂寞、孤独,因此,其很难从内心深处真正欢乐起来,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别人家都是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而大部分的参加人员却是一个人孤独度过。另外,在一些生活用品方面也是极其匮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对于残疾人生活用品的销售相对比较少,部分地区甚至连一半的数量都达不到,由此可见,农村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存在很大的问题。
2.3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农村残疾人的康复保健工作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目前的相关医疗保障条例中,并没有特别指出要特别关照农村残疾人的康复保健工作,更别提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另外,对于某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虽然可以实现对残疾人康复保健工作的关注,但是却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于资金的投放也不是很多。由此可见,农村残疾人在医疗保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4教育保障方面
现如今,需要接受教育是全社会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对于部分农村参加人来说,正常接受教育却成为不可实现的梦想。与城里的教育水平相比,本身农村的教育水平就比较落后,部分家长看到孩子残疾,便认为其很难接受正常的教育,因此,大部分的家长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自行进行教育。然而,我们都知道,部分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有限,因此,常常无法给予孩子足够水平的教育。另外,对于某些家庭来说,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便索性直接放弃对于孩子的教育,因此,导致孩子以后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都受到很深的影响。
2.5环境服务保障方面
与正常人不同,残疾人的出行需要无障碍设施的保障,在城里,这样的设施有很多,然而在农村却很少有这样专为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例如,在城里,每一条马路都设有盲道,盲人们可以顺应盲道出行,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而,在农村,却根本没有盲道的设置,因此,导致盲人根本无法正常的出行。另外,在城市中的很多交通工具中都有无障碍设施,然后农村的交通工具中没有,因此导致很多参加人在没有家人的陪伴下很难正常出行。
3如何完善我国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3.1加大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率很低,因此,政府应该想办法增设一些残疾人工作机构来增加残疾人的社会就业率。例如,对于那些手脚相对灵活的聋哑人来说,我们可以安排他们到超市中去称量物品或者是搬货等等,也可以增设一些小型的工厂来实现他们的就业。如果能够实现残疾人的正常就业,便可以很好地提升参加人的生活保障,可谓一举多得。
3.2大力提高农村残疾人康复率
除了要提升农村参加人的就业几率以外,还应该想办法提升农村残疾人的康复率,若想实现农村残疾人的康复保健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以及社会应该对这个问题产生一定的关注,政府应该将实现残疾人的康复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其次,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到当地的残疾人家中进行拜访或者是召集其进行会议指导,鼓励并且激励他们积极地参加康复保健工作,进而实现病情的康复,实现生活的自理。最后国家应该在农村增设残疾人保健中心,让更多的残疾人可以有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机构以及一定的财力辅助其实现病情的康复。
3.3提高农村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为了实现农村残疾人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地方学校应该增加教育的覆盖面,除了要保证正常人的教育以外,还应该增设一些残疾人教育内容,例如,盲文、哑语的学习等等。其次,对于那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家庭来说,政府应该给与一定的经济帮助,进而使其能够正常的接受教育。最后,学校以及当弟弟人民应该增设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而更好地帮助参加人消除自闭、孤独等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
4结语
总之,经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确实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相信,在相关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而我们的农村残疾人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孔祥利,贾涛.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评论,20xx(2).
[2]罗柳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综述.湖南社会学网,20xx.6-12.
社会保障的论文3
一、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
社会保障统计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求的法定保障。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以及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等。其中社会保险构成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核心,社会救济构成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最低层次,社会福利构成是社会保障统计的最高层次,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商业保险则属于社会保障统计的必要补充。通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建立,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二、完善统计监督考核机制,采用灵活的绩效薪酬结构
目前企事业单位统计管理体制中,激励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突出激励的薪酬分配方式。社会保障部门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这一现实问题,探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保证具有真正经营才能的人占据经营者岗位,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使业绩与薪酬相匹配。劳动单一回报的薪酬早已被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以对员工参与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薪酬管理所代替,这也是现代社会保障统计管理的新要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是最大的财富,薪酬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激励的办法和手段,其最终目的就是将职工的工资结构建立在薪酬、信任、工资分类和工作业绩的原则上。以薪酬管理作为带动社会保障统计管理的基础,提高企事业的经济效益。
三、拓宽社会保障统计覆盖面,多方筹集基金
社会保障要由过去只局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进一步向集体、乡镇、私营、个体以及三资企业职工扩展,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性质和经济类型的职工都应属于社会保障统计的范畴,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同时改变过去基金筹集渠道单一的状况,多渠道筹集基金,要由过去的社会保障基金由企业、国家承担,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以增强职工个人的保障责任感;同时可借鉴经验,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手段,使社会保障基金获得稳定可靠的来源,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得到积累和增加。
四、加强社会保障统计的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保障统计管理也应依法进行。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统计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各主管部门制定一些政策和文件加以指导,属于行政管理。由于缺少统一的法制管理,往往导致社会保障统计管理混乱,随意性很强,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难以处罚。因此,随着社会保障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必须制定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使社会保障统计工作实现依法管理。
五、建立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库,推进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有职工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应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统计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把职工的年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在职岗位等基本情况逐项汇总录入;把下岗再就业人员、各大院校毕业生的详细信息整理、归类,实行微机化管理。如遇到企业用人、事业单位招聘等就业机会时,择优推荐。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社会保障统计的工作效率。
社会保障统计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基础和前提。做好统计工作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工作中应不断分析、研究、掌握统计这一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社保各项统计制度,强化统计管理,为拓展社会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保障各项管理工作中的职能。
作者:汤鸿雁 单位:滦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