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幼小衔接论文1
4.2.1家庭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作为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的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一般来讲6岁左右幼儿大班毕业,生理和心理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这个时候的家长应关注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说一些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孩子对于上小学的向往之情。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小小成功时,家长可以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上小学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并感到光荣与自豪。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中家庭对于孩子的爱和给予也越来越多,但不少家庭往往不知适度,什么事都帮孩子做了,生怕让孩子自己动手会累到孩子。我们知道幼儿本身在幼儿园过得就是一种“被照顾”着的生活,如果在家庭中家长还对幼儿事事包办,那么一旦幼儿上小学,孩子将有很大的适应困难。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不要过分宠溺孩子和注意教育的一致性,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周边的小学去看看,让他们感受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日常作息,并且带着引导的话语:“这所学校多美丽呀,多干净呀,大哥哥大姐姐多聪明能干,等宝宝你上了小学,就会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更加聪明能干,是不是呀!”诸如此类的语言可以避免孩子在未入学前产生的恐惧。
(3)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家长应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多交流。比如可以谈一些自己小时候的事,孩子小时候的事,孩子是非常喜欢听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多讲让孩子讲讲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家长在孩子讲的时候同样要认真听,并适当时候给孩子鼓励与引导。多读,可以让孩子跟着CD里面念,儿歌,简短的诗,并告诉孩子注意CD里面的语速,以提高读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多写,这一时期的多写,并不是让孩子拿着笔在本子上写,可以让孩子用手指作笔,写划一些简单的汉字,让孩子对小学的学习有一定感知。总之,这一时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可以用“听、说、读、写”来概括,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4.2.2幼儿园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幼儿园则是孩子生活、学习时间最久的地方,幼儿园大班又意味着孩子即将进入小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开始发生改变。那作为幼儿园大班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与生活,使孩子能愉快顺利地进入并适应小学呢?
(1)环境创设和日常教学涉及小学内容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活动和玩,游戏时主要活动方式,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进入小学便开始正规标准的学习模式,而不再以游戏和玩为主,因此幼儿园大班在环境创设和日常教学中内容应涉及一些儿歌,绘画,简短古诗,教唱等方面,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发展孩子的智力。
(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
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相当于掉进了规则的世界,有许多小学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并遵守。大班老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使孩子能顺利从一个阶段迈入另一个阶段。比如老师应向孩子讲述小学里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学习的状态,并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以及正确的坐姿。当然,教师要首先正确示范,以让孩子正确模仿,尤其可以从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在此期间,平时要认真观察孩子,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心情。
还要安排晨间活动,要求幼儿早起不能迟到,坚持积极参加晨间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生活中,在课间休息时间提醒幼儿抓紧时间大小便,教他们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自己叠衣服,装文具等,培养常规,尤其注意持之以恒,这是关键,所以在幼儿园里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巩固已有的常规。
(3)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指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25。学习不仅仅是有聪明的脑袋就行,离开了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幼儿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各种非智力品质。如好奇心、对食物探索的积极性、做事持之以恒、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等。让幼儿从一种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有兴趣的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自主的学习态度,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2.3幼儿自身
我们知道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幼儿人生的一大转折,更是标志着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很大的改变的开始。目前许多幼儿进入小学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适应困难、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师生关系紧张等。其根本原因,是幼儿自身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未能处理好自己的问题,那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习惯早培养
影响事物的因素都是内在和外在双重因素影响的,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引导外,重要的还需要孩子自身有这个意识,明白自己即将进入小学严以律己,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倾听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要理解和认真执行,以提高注意力;有时间观念,在规定时间里做什么事,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避免做事拖拉;对于平时在CD或书上的儿歌内容养成固定背诵的习惯等。通过这些事情,幼儿自己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准备。
(2)能力培养最重要
基本能力包括:培养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幼儿应有意识训练自己准确快速的把听觉材料读书,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正确区分学习和玩,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养成正确上课举手、坐立、翻书、读书习惯,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也要认真完成,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执行力,培养良好的能力
4.2.4学校
学校要主动热情的接待幼儿来校参观,通过参观校园,上课模拟,课间亲子活动,座谈等使家长们和孩子们对小学和幼小衔接有全新的认识,更加吸引幼儿上小学的迫切感。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26。 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首先要降低对新生的期望值,允许他们出错,并且采用适当的方式教导儿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世界。儿童进入小学后,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环境,转换到了以上课为主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活动方式、生存状态,乃至学习、态度、情感等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保持着幼儿园时的状态。班主任要尽量采取儿童习惯的比较自由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同时也增加了有效性。根据小学新生儿童注意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插入一段几分钟的游戏活动,以降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厌倦情绪。
幼小衔接论文2
【摘要】:幼小衔接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到小学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儿童存在的不适心理问题,都是幼小衔接问题中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那么,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帮助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 儿童心理问题 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
本文章从教师、家庭、幼儿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内涵。首先基于教师角度的幼小衔接的内涵主要是指小学教师能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身体、心理、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帮助幼儿逐步平稳过度的教育过程,最终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其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基于家庭角度的幼小衔接的涵义是指家庭中的各个成员以细心的观察者身份重视幼儿刚升入小学阶段的各种行为活动,并在幼儿在过度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也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最终能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状态。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中,幼儿不仅是幼小衔接活动中的被研究者,同时幼儿也是幼小衔接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与成人研究者一起来探究反思幼小衔接过程中他们的意义体验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应对幼小衔接中各种问题的有效策略和积极态度,以提升儿童的学习质量和对生活的意义感受。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焦虑
(1)生活焦虑。幼儿在幼儿园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幼儿园的老师帮忙照理,比如吃饭、午休、如厕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点滴,在幼儿园生活三年的幼儿生活习惯也已定势,当幼儿升入小学以后,幼儿不得不离开幼儿老师的臂弯,这个时候的乒、儿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生活焦虑,比如他们担心走错男女厕所,担心自己文具会找不到等。
(2)情感焦虑。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父母疼着、宠着,在情感上,幼儿处于绝对优势。幼儿升入小学以后,家长做的事情大都是给孩子买新的书包、买学习参考书、英语学习机等,却未考虑孩子的内心情感及需要。其次,幼儿在幼儿园已经有亲密的同伴,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同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3)学业焦虑。首先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以一日生活和游戏为主,并没有任何的学业压力,时间上没有限定,有弹性。而进入到小学以后,分科学习、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二)注意力不集中
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尤其是偏远农村,由于没有太多的游戏场所供幼儿玩耍,只能教幼儿读书写字。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就把一切希望寄予孩子身上。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父母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忽视幼儿的全面性、终身性发展,甚至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知识提前交给幼儿掌握。结果幼儿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后劲不足等问题,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预防与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方面
首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通过成人的引导和帮助,是可以纠正和避免的。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儿童宽容和理解。目前有些地区学校组织幼升小考试,出的题目大多是超出幼儿理解能力范围的试题,注重知识讲授的幼儿园,大多受小学的青睐,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幼儿升入小学第一位引导者的老师,我们应该弱化功利色彩,为儿童营造更好的心理适应空间。同时正确客观的看待孩子出现的不适应症,多给孩子一些时间,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磨练中慢慢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习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培养方面重要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更 多交往机会,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为孩子成长提供有利平台。
(三) 幼儿自身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认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这 三个概念。幼儿这个时期处于本我阶段,自我意识很强,热衷 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自我需求必须得到满足。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最终还是要看幼儿本身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幼儿所关注感兴趣的事情。在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儿童会观 察周围的家长、老师、及学校的环境的人与物’并把自己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如果儿童遇到问题会作出自我调整,作幼儿本身,他们有能力去调整自己心态和自己的行为。 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症等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及幼儿本身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确保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儿童顺利渡过衔接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王娜.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 坛,20xx年3月,第11期
[3]林炎琴.幼小衔接中儿童健康问题的应对[Jl.学前教育研究,20xx年第12期
[4]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xx年第11期
【5】王晓霏,幼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探究c,,,新课程研究,20xx年11月
[6]牛美红,幼小衔接中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xx年第19期
幼小衔接论文3
当前社会,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及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是指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做好幼小的有效衔接,让幼儿在入小学前接受一至两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连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总之,实现幼小的幼小衔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失,存在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种片面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儿童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致使他们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从而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
2、家长的局限性大,对幼小衔接形成阻力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观念陈旧,通常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短期成效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常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抑制天性。家长存在的上述局限性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衔接缺乏积累,存在突击衔接
实现幼小有效衔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搞突击衔接,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非但不能很好的实现幼小衔接,反而会使得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忽视了幼小衔接的双向性,存在单向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两方的沟通交流不够,双向衔接缺失。幼儿园把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不少小学教师在如何改变观念,改进方法,指导初入学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等方面缺失,也有一些教师忽略了儿童的渴望成功和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评价标准过于严格,评价方式单一,“鼓励性”认可话语和关注度不够,导致一些幼儿出现适用困难。
三、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注重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提高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幼儿园整个阶段,应该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正确引导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在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也要尽力去帮助小朋友慢慢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准备工作做充分,那么幼儿进入小学后,很快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小学学习生活。
2、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独立性。
幼儿升入小学后,进入一个新环境,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和家长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教会他们学会谦让和大胆与人沟通交流,与周边他人友好和谐相处。相信,具备强交往能力的幼儿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属于他们支配的课间和课余时间更多,生活上也更需要自理,所有这些都要求他们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就要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一是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自己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做好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工作
注重家园互动(即家庭和幼儿园的互动),发挥家长的功效,确保实现幼小有效链接。
可以定期召开一次“幼小衔接工作”的大班幼儿家长会,通过这次活动家长更加明确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
也可以开设“家园双通道”。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刊物等现代传媒的影响,让家长明确幼小链接的必要性,帮助他们一些掌握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一起探讨实现幼小链接的有效措施。
(三)幼小共同做好链接工作
1、研究教材和学生实现教育平稳着陆,幼儿园的学科教学既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又不能过高要求,防止进入“小学化”误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应在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与儿童的关系等方面做到相互靠拢,以减轻幼小教育衔接坡度,使孩子很快适用新的环境。
2、加强纵向联动,实现有效链接
在同一片区的小学和幼儿园组成幼小链接联合体,由小学牵头幼儿园成立领导机构,确保相关链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开展跨学段研讨活动。衔接联合体的可通过开展跨学段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相互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状况,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和实践学段的衔接工作。
开展跨学段教学体验活动。为了加深对各学段教学的了解,鼓励教师尝试体验跨学段教学,即幼儿园教师试教小学的课,小学教师试教幼儿园的课。
(四)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
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一年级,虽仅隔一小段的时间,但却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幼儿园与小学存在不论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存在这巨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家长应本着人文精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多去了解儿童,多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少一点主观设想,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对学习感兴趣、开朗大方参与群体活动、生活自理独立性强的孩子。使儿童减少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把压抑和生疏降到最低,顺利适应这个过渡阶段
实践证明,入学准备是需要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个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这就决定了必须在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下,三者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幼小的幼小链接。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论文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行为特点、策略目录摘要
引言
幼儿和小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持续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幼小衔接减少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儿童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失衡的现象,减轻压力与心里焦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1章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1.1活动形式的不适应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是游戏,入学后为以上学为主,要系统的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游戏饶有兴趣儿童乐于参加,课堂知识教学带有强制性,不随儿童的志愿而改动。入学后的学习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要求儿童做出个人意志的努力。
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的论文
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进行研究,但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教师要充分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针对儿童入小学后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针对儿童入小学后心理和思想上的不适做好充分的准备
儿童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儿童对由“动”到“静”的突然转变难以适应。教师应该在入小学前有意识、有目的地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与小学生一起上课、阅读、课间活动,亲身体验上小学的`感觉等,让儿童打心里向往小学生活;同时可适当减少幼儿游戏时间,多安排如画画、折纸等培养幼儿“坐得住”的活动,适当让儿童认识全班幼儿的名字,认读简单的古诗,有意识、有选择地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在幼儿园里教师较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出发,采用游戏形式组织教育活动,到了小学则要求儿童独立自主,遇到事情首先要自己解决,使儿童从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无助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儿童入小学前有意识地引导、分配他们独立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
二、针对儿童入小学后生活上的不适,家长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做好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奶奶喂水喂饭,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由于家长重视不够,幼儿迟到、旷课成了家常便饭;一旦儿童入了小学,要求儿童不迟到、不旷课,要自己整理书包、削铅笔等,儿童一时难以适应。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时逐步按照小学的标准来做,在幼儿园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家长要配合幼儿园逐渐省去加点这一环节,要求家长为儿童准备耐饥和富有蛋白质的早餐,午餐前不吃零食,中午准时吃饭,同样午睡时间也要逐渐减少,逐渐与小学并轨,从而教育儿童要有时间观念。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学校共建幼小衔接平台论文
摘要: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识。笔者认为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就三者如何共建幼小衔接平台,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前期的准备,本文通过了解学校教育导向、指导家庭教育方向、三方达到教育统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做到无缝连接,形成了“立体互动”幼小衔接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学校;家庭;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树立幼小衔接意识,对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引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一致并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幼儿园走进学校,提前掌握学校的教育导向和需求 进入大班应渗透粗浅的学前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教师对于学校在一年级时开设哪些课程,每阶段的知识教学进度又是如何,课程的安排等问题,都应做到及时掌握,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够对大班教学课程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涉及小学课程,又不超出学校要求的范围,还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论文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孩子饿了渴了冷了老师都会照顾到,而且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孩子会比较轻松,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他们始终扮演的是一种受到照顾和依附于别人的角色。而小学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入小学生活的。并且小学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强,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动性。面对突然变化的环境孩子往往有不适应感,也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社会普遍强调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困惑,怎么来帮助教师摆脱这些困惑呢?
一、对幼小衔接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解决老师们的困惑,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问题,另一个就是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应对办法。
具体来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有个很好的过渡,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鸿沟,有许多孩子都掉进了这条鸿沟里。而这条鸿沟恰恰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获得问题。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追求的就是让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识字、背书等,但我认为正确的知识的获得,应该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这里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广阔的其他知识,也可称为背景知识,知识面广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同时要强调,从小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技能比某种知识的获得本身更重要;还要注意学会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与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幼小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现下所涉及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对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当下的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理论进行梳理,进而对幼小英语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现状;问题
前言
英语教育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性学习,还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都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其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之多的青睐与关注,是由于英语在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无疑至关重要,但是对幼小儿童进行英语教育时,采用何种方法,如何进行英语教育衔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重要意义
幼小英语教育衔接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可以说英语教育衔接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周期,在这一阶段处理的好,对于幼儿今后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若是处理的不当,就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1]。且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分析,3~6岁是幼儿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可以激发幼儿语言思维的形成,并使幼儿在步入小学后,可以快速的适应英语学习课程,由此可见做好幼小英语教育衔接,可以为幼儿起到一个很好的助力,因此在幼儿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进行良好的学习准备,可以帮助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英语学习的顺利过渡。且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由于幼儿的生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对英语学习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而良好的英语衔接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幼儿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幼儿今后的英语学习与成长无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