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人类人口再生产的必然趋势。
1、实证分析
1.1 模型设定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以及结合广东省现实情况选取了人均GDP(pGDP)、老年人口比例(elderR)、老年抚养比(edlerr)、少儿抚养比(childR)、医疗保险覆盖率(med_insR)、SO2排放量(SO2)作为影响医疗支出的指标。参照以往文献的处理方法,采用滞后一期的老龄化、少儿抚养比以消除老龄化、少儿抚养比与医疗支出的内生性问题。并对各个影响指标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性问题既以ln人均GDP、ln老年人口比例(滞后一期)、ln老年抚养比(滞后一期)、ln少儿抚养比(滞后一期)、ln医疗保险覆盖率、lnSO2排放量作为自变量,以ln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为因变量,采用控制省份变量并依次增加自变量的方式,对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关系进行了三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对不同老龄化指标对医疗支出的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方程如下:
1.2 各指标数据描述
1.2.1人口结构的数据描述
根据本文分析的重点,人口结构主要指老年比例、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通过查阅20xx—20xx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可获得相关数据。我们知道当一个地区的老年比例超过7%时就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从20xx年起广东省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其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剧。
除了对广东省人口结构的整体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比较各市的人口结构来分析老龄化对医疗支出的影响,但是由于分市的人口统计数据只能在人口普查资料中获得,所以本文通过查阅1990年、20xx年和20xx年的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获得各市的人口结构数据,然后通过二次拟合的方式分别获得每个市20xx年—20xx年的人口结构数据。通过查阅分析文献我们知道广东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有所放缓,主要是外省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从而整体人口有所增加,稀释了老年人口比重的结果,所以为了更好的分析广东省的老龄化状况,本文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实际的比例:
实际老年比例(抚养比)=老年比例(抚养比)×年末常住人口数/年末户籍人口数;
1.2.2医疗卫生的数据描述
本文主要从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两个方面来衡量医疗卫生的情况,其中医疗保险覆盖率=年末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常住人口数。由于年末医保参保人数包括非常住人口数,因此对于深圳市会出现医疗覆盖率大于1的异常数据(20xx年深圳市覆盖率为102.26%),因此我们把这个异常数据当作是缺失值来处理,并利用spss软件将该数值进行替换。
1.2.3收入的数据描述
本文中收入指标就是广东省内各市的人均GDP,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根据各市20xx—20xx年的平均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市,其次是广州市和珠海市,而发展水平最低的是梅州市。
1.2.4环境的数据描述
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是影响医疗支出的一个因素。不良的卫生环境会促使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分析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本文更好的分析影响医疗支出的各种因素。本文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环境的衡量指标,通过查阅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可获得相关数据。
1.3 回归分析准备
为使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拟合,需先检验各解释变量及解释变量的平稳性,我们利用sas软件对各数据进行检验,通过时序图,自相关图分析得出结论。时序图稳定或呈周期性的在某一值间上下波动,且相关系数大多在二倍标准差以内,非短期截尾,则序列为平稳序列。再者需检验序列纯随机性,根据白噪声检验结果,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后文论述显著性水平均取0.01),则为非纯随机序列。由此可判断模型是有效的。
根据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时序图稳定在2.17上下,由自相关图可以看出自相关系数呈周期性且非短期截尾,可认为该序列为平稳序列。根据白噪声检验可知,检验P值小于0.0001,故可认为此序列为非纯随机序列。
同理对ln实际老龄化、ln实际少儿抚养比、医疗保险覆盖率、ln人均GDP、SO2排放量及ln医疗保健支出进行检验,可知均为平稳序列。其中SO2排放量在滞后6期时通过纯随机性检验,其他均为非纯随机性序列。据此我们可以对上述变量进行多元拟合。
1.4 回归分析
1.4.1多元回归
本文为验证老龄化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关系,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变量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解释变量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均GDP、实际少儿抚养比、实际老年抚养比的数据进行对数形式转换,保证了各因素的平稳性,利用spss进行多元统计回归,并进行显著性及稳健性检验。
第1栏控制了市别变量、人均GDP、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第2栏增加了医疗保险覆盖率,以验证医疗保险覆盖程度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第3栏增加了SO2排放量,以验证环境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
首先,从表1第1栏的回归结果看,人均GDP与老年抚养比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弹性分别为0.356和0.212(在1%显著水平上)。从第2栏的回归结果看,在控制了医疗保险覆盖率变量后,人均GDP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弹性略有下降,为0.160,但老年抚养比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弹性略有上升,为0.419,表明医疗保险通过对老龄人的资源倾斜,增加了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而医疗保险覆盖率与人均医疗保险支出的弹性为0.003(1%显著水平上)。而从第3栏的回归结果看,SO2排放量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没有显著相关性。其次,进一步采用不同老龄化程度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易看出用两个指标回归的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表中括号内的是标准差,**、*分别表示1%与5%水平上的显著性)
1.4.2回归结果检验
我们利用sas软件对下述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及随机性检验:
根据1.3的规律,由时序图可以看出此残差具有周期性,由自相关图可以看出自相关系数呈周期性且非短期截尾,可认为该序列为平稳序列。根据白噪声检验可知,检验P值小于0.0001,故可认为此序列为非纯随机序列,即此模型有效。对1.4.1中的其他模型进行检验,均为有效结论。
2、总结
以1.4的回归结果为基础估算从ln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中各类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测算在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中,ln人均GDP、ln老年抚养比、ln少儿抚养比、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影响程度,可得到的ln老年抚养比影响程度约为41.9%,ln人均GDP与ln少儿抚养比分别约为16%和 26.3%,表明相比于ln人均GDP与ln少儿抚养比,ln老年抚养比的作用最明显。从而可推知老龄化与医疗支出呈正相关,广东省老龄化对医疗支出影响程度最大。这与余央央20xx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一文中得出的老龄化对医疗支出影响程度比人均GDP小不同,这说明老龄化随着老龄进程的加深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将增大,广东省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医疗支出的不用忽视的因素。
现广东省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增加导致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为有效满足老龄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又要有效控制医疗卫生支出过快增长,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新政策。
3、老龄化下控制医疗卫生支出的一些建议
(1)积极实施对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口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龄人口相比,虽然前者比后者的预期寿命更长,但实际上整个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支出大致一样。因此广东省要实现健康老龄化,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老龄人健康档案,及时为老龄人口提供适当的健康的信息和生活方式指导帮助居民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治疗性医疗卫生服务消费。
(2)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能有效满足个体(包括老龄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由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广东省的医疗保险体系还有待改善。因此若要满足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议政府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城市。
4、研究改进与完善
(1)细化研究,分析老龄人口与慢性病护理支出的关系。本文在研究老龄化与医疗卫生支出的关系时,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采用的是医疗保健支出,其中医疗保健支出包括医药卫生保健用品和医疗卫生设备费等,而老龄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多体现在各种慢性病治疗及护理方面的费用。因此慢性病护理支出作为维护老龄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类型,需要进一步予以分析。
(2)考虑已开放的“二胎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开放二胎,会改变我国之前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的家庭会拥有两个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未来的青壮劳动力,降低老年抚养比,减轻国家与社会在养老问题上的负担。所以对未来老龄人口的预测,应考虑二胎开放带来的影响。
浅论人口老龄化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愈加凸显,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是否是可持续的,从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是数量增多的问题,还存在一系列因为数量增多和老年人口自身变化引起的其他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统计,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9.18%[1]。按照国际标准,中国人口已经达到老龄化水平。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所未有的一些问题。诸如,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特别快,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加到14%,法国经过了115年,瑞典经过了85年,德国、美国经过了50年左右,而中国不到30年就达到这个水平[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未富先老”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2005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 255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很难承受老年人口增多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此外,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然是广大农民的主要养老形式。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及人口的迁移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育率和死亡率都会最终达到低水平的均衡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会持续增加,人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也将更大,所以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1990年5.57%;2000年6.96%;2003年10%[3]。到20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71亿,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否满足这么庞大的特殊人群的需要是衡量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之一。
二、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业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4]。英国学者韦克斯在研究老年人口问题时曾概括地指出,现代老年人问题主要是基于老年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而造成的:经济来源所得方面的变化;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身体健康方面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口群体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老年人口增多导致老年扶养比上升将会影响到整个人口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p#分页标题#e#
1.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所以,房地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它的消费。同时,房地产的消费不同与其他普通生活资料消费,它需要消费者具有相当实力的经济收入水平。由于老年人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收入会受到体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再加上退休收入减少,这样以来,老年人口群体中有购买房屋能力的人比较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中也有一些在年轻时已有房屋,不需要再购买房。总之,老年人口都不能成为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房地产业中特别是商品房的发展速度会受到更为明显的影响。
2.老年扶养比上升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扶养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动态过程,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生育率保持不变或降低,就必然会使得老年抚养比上升。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我国老年扶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1975年为12.9%,1999年为13.5%,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2050年则进一步上升为47.5%[5]。老年扶养比上升,老年人口增多,则赡养费用也增多,劳动力成本就大大提高了。而且,老年人口是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越来越远离劳动,成为纯被扶养人口[6]。
3.老年人口身体素质、心理需求变化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力资源是推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口老龄化加重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也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上升,老年劳动人口规模变大。从人的生理功能角度来看,人的身体素质到一定年龄后就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所以,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整体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从而不能更好地创造房地产发展的人口环境。 在人的老年时期,生理与心理等方面与中青年时期有很大差异,在住的方面,他们希望能满足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基本要求,同时,人口老龄化中的高龄化现象突出,高龄老年人更多的身体行动不便者,所以,房地产在开发时需要不断考虑到满足老年人需要而进行的对住宅房基础设施和功能改善的建设,而基础设施和功能改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一些企业考虑到眼前利益就可能忽视此类建设,这样房地产业的供给就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群的住房需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4.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影响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业我们虽然把它定性为第三产业,实际上和其直接相关的建筑属于第二产业,其职工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属于从事体力和重体力劳动。虽然现在许多工地逐步在实施机械化,但在施工过程中体力劳动仍是一个比重相当大的工作。从目前的建筑工地来看,很多工地,除少数的管理人员是建筑公司的职工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民工。不少人认为,农村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一些局部农村也已经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比如,四川家户土地休耕、抛荒原因中劳动力不足的占36.5%;将土地租供或送人原因中劳动力不足的占60.8%[7]。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老年人口增多,需要更多年轻人照顾,年轻劳动力进城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人口年龄偏高,使得劳动力的转移受到限制。这样以来,房地产业开发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稀缺,开发成本则相应提高,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三、小结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中的老年人口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却不是孤立的群体,老年人是社会、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他们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多的是间接的、长远的,甚至在目前是微不足道的,但从长远来看,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可以让老年人口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还能解决人口老龄化中“老有所居,老有所乐”问题和房地产业供需矛盾等问题。 #p#分页标题#e#
1.加大老年公寓等其他老年服务机构的'建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与人口转型和社会转型同步发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的同时,家庭规模在减小,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挑战,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因此,有人认为应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来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这样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却会产生更大的人口压力,加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当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单一模式,这就需要建设相应的养老设施保障社会养老得到推行与支持。
2.加大房地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先进的设备、技术,许多建设行业仍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只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建设功能齐全、设计人性化的房地产业,才能充分满足人口老龄化中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群体的特殊需要。
3.提高年轻年龄段的人口文化素质。老年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口的就业、经济收入、经济生活来源和供养状况,并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文化生活状况。受低水平的历史发展和教育发展制约,现阶段的老年人口整体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再加上老年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所以提高现阶段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难度较大,但应重视提高年轻年龄段人口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将来的老年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才能对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蔡昉,顾宝昌.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编辑部.中国人口年鉴[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4] 郑应亨,欧小莉.人口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5,(1).
[5]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75.
[6] 田雪原,等.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西部人民的生活——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老年人口文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
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后老年人体育发展研究及对策
摘要:本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中国正面临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威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找到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积极对策,阐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最佳途径,最后提出研究的最终归宿与落脚点。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老年体育;对策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全世界60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20世纪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现代文明生活使发达国家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而21世纪发展中的国家在经历了人口激增,多年持续高出生率之后,也和发达国家一样,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从长远来看,我国人口构成出现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严重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各国研究结果得到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美国某些年的养老金超过国防费用,我国1978年离退休职工支出为17.3亿元,1990年上升到388.9亿元,2007年已达到5588.6亿元,医疗费用从 1990年的76.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71.3亿元。同时老龄化也给老年人自身带来烦恼和困扰。经济发达的老龄化社会国家相应出台成熟和完整的政策、方法,对老龄人口迅速上升,相关部门每年支出医疗保健费用成倍增加。我们只有勇敢面对这个问题,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创办各种老年人俱乐部,开展一些老年人娱乐竞赛项目等,因此对老龄化后社会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
多渠道筹资弥补养老保险缺口 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
由《韩国保险报》和日本《保险每日新闻》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亚洲保险论坛于3月28日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教授郑伟在会上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他指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极其严峻,按照中成本情景假设,到2048年将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累积收不抵支,基金枯竭。单独依赖财政投入来解决养老保险缺口不具可行性,除加大财政投入意外,还需考虑其他外部筹资渠道,如开征新税种(如高消费税等)、国有资产变现、发型社会保障彩票、划转全国社保基金方法等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
郑伟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指的是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包括第二、第三支柱,仅仅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一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数据向大家汇报,第一个是在职退休人员比例,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里头大概是三个在职人员养一个退休人员,3:1的数值。到2030年会降到2:1,到2065年降到1:1。也就是说到2065年中国城镇员工养老保险是一个在职养一个退休,这个比例和美国相比,是很不一样的。美国目前的抚养比,在职和退休也是3:1,美国2030年代也是2:1,但是在2030年代之后他长期保持2:1稳定的态势,但咱们是继续往下降。正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变化导致了我们在后面这几张表出现比较严峻的状况。年度现金流的衡量是当年的基金收入和当年支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里头我们会发现在2037年的时候,会首次出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入不抵当年支出,当年收支会出现负数。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需实现 “三个转变”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实现 “三个转变”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我们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央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关键是要通过一项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把有关部署和要求落实好,不断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的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是党中央为顺应我国人口形势和经济形势作出的最新战略部署,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积极应对”的涵义,调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
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发达国家,老龄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出现的,不存在我们现在遇到的“未富先老”问题。即便如此,多年来很多发达国家都面临养老金支付压力大、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劳动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更有效应对,国际社会形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应对共识。“积极应对老龄化”是对过去实行的过度强调保障和照顾的养老模式的主动调整,它更加注重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自主自立,积极面对晚年生活,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出贡献。现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5周岁以上,个别国家已接近70周岁;日本、美国等国家老年人收入中的30%到40%是劳动收入。这些都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成果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 人口老龄化 可持续发展 养老保障
一、引言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老龄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带来不可回避且深层次的突出矛盾。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总体来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9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3%,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7.9%。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家庭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
2、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
3、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2006年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可见,中国未来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重点在农村。
4、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的情况则相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
以现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人口到了2010年将增加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1—2100年将稳定在3—4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中国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危机 空巢老年人家庭达49.8%
中国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危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达49.8%。日前,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报告,指我国“养老危机”明显。
到今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到2033年,将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日前,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8%,“养老危机”日趋明显。85%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
每个家庭拥有子女量减少
报告指出,据1992年调查,老年人现有子女平均数为:城市3.48人,农村为3.80人;独子女老人家庭的比例,城市仅为10.41%,农村仅为8.53%;无子女老人家庭的比例,城市2.29%,农村为2.45%,所占比例很小。
而现在,城市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我国家庭的子女数量比过去大大下降,家庭子女从平均3~4个,下降到平均1~2个。比如,1989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中,一孩占49.5%,二孩占31.2%,三孩及以上仅占19.3%。
家庭赡养功能弱化
报告认为,上世纪8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家庭规模日益缩小。户平均人口由1980年的4.61人下降为1990年3.92个。而赡养功能,则由于家庭结构由几代同堂家庭变为核心家庭(父母和子女)而逐渐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