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1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地理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地理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步,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读图训练的步骤,或者说是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图右书,边看(书)边读(图),图文结合。要反复读图,使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地图,然后再让地理知识重现,即让地图“活化”。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际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谓“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所谓“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种地理要素,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地理综合体。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2
1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传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给所有学生一起讲课,时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地理基础知识差并且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比较抵触,教师认为辅导这些学生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自信,整个课堂就成为教师和几个好学生的舞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分层次地、为每个学生设置单独的个人目标,上课过程中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由传授学生知识,变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牢记知识内容。比如地理教学中会讲述风的成因,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温差的存在,从而引起冷热空气流动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风进行成因解释,不仅用到了所学知识,也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习动力。
2.2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教学忌好高骛远,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一点一点教学,并且注意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用小笔记本或卡片将学习的知识记下,放在口袋或者贴在桌面,时常复习,积累知识。
3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并且容易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发表自己对地理或者其他问题的看法和言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传统粗暴的处理方式,要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内外创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本文提出的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变换运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晓华 单位:勉县周家山镇初级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3
1.学生分层
要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因此在拟定教学计划以及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来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分成以下几个层次:A层次,学习勤奋,基础扎实,上进心强,智力高,成绩优异且稳定;B层次:基础相对来说不够扎实,智力较高,学习不够勤奋,成绩中上但不稳定;C层次,基础较差,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班级内部的分层就是让同层次的学生坐在同一个区域,这样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来讨论不同的内容,而年级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进行分班,便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
2.教学分层
(1)分层备课。教师应该根据学
生的层次来进行不同内容的备课,例如,基本内容:较简单、全体学生都可掌握的教学内容,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当比较重视,各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进行学习。中等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相对基本内容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在综合性方面有一定提高,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掌握,A、B层次的学生则必须掌握。进阶内容: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教学内容,最为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在创造力方面也比较重视,A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
(2)分层授课。在根据大纲要求
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时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内容要有所差异,如在学习“洋流”时,C层次:洋流是什么?B层次:地理环境是怎样被洋流所影响的?A层次:一个游客在悉尼的海域游泳,他的游泳圈不慎丢失在海中,在一段时间之后,他的游泳圈被洛杉矶海域的人捡到了,请问游泳圈经过了哪些洋流?对于有些较难的、各层次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用分解和铺垫等方法,将一个大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在不断解决小问题的同时,渐渐能够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以及运用,从而解决大问题。
3.分层作业
(1)书面作业。在每次教学之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也应该有所不同。作业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是必做题,难度较低,主要针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第二是选做题,难度较高,需要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才能够完成,这类作业A层次的学生必须全做,其他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选做;第三是思考题,难度又有所提升,A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才可以解决。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利用的能力。
(2)实践作业。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教的知识,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如校园白色污染情况报告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又可以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一举两得。
使用分层次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心,也能够在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帮助,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
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和社会的地理现象以及人地之间的关系,而地图是地理学的特殊语言,它可以直观地呈现所教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教师要高度重视地图教学法,让它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
地图种类很多,就内容而言分为两大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地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农业、工业、居民、交通图等等。
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可以直观地将其包藏的地理知识、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作用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标志,而且贯穿整个地理教材。新课改之前地理教材中图像和文字的比例就高达1:4,从当前的地理改革发展趋势看,地理知识更加图像化了。因此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值得师生高度重视。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专家认为,中学生在课堂保持高度注意的时间很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地球仪、各种地理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有关地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出示过程中,教师的展示、地图的颜色曲线等都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不出示地图,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空间印象,使形象直观的地理图片代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论文 篇1
每改学生试卷,常常发现学生的问题解答中有这样一些错误:
(1)因果颠倒,主次不分;
(2)语言不准确,表述不透彻;
(3)要点不全面,不完整。出现这些错误跟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解题经验、智力等有关,更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关。如果学生思维混乱,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思维面狭窄,表达出来的思想当然不严密、不完整、不深刻,解答题目必然会出现上述错误。为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等优良品质。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品质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抽象概念,这些概念都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1)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2)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3)表述精炼准确、完整。而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人们分析事物的现象、现象的各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认识事物的主要属性,再比较、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合起来,经过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一般的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如果仅用直讲法将教材中的概念直接灌给学生,不仅使学生难记,也很难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较高的思维能力。教者应该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时的安排,在讲授概念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着意养成学生按事物内在关系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抽象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也就是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教无定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样,老师要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学地理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问题及创新方法论文
素质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育环境、学生特点上实施积极地影响,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简单来说,素质教育就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其认知范围内得到自由的、主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变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一、素质教育中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素质教育往往沦为知识教育的附属品。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被完全的忽视,素质教育沦为知识传授的附属品。虽然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被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教学的效果却得不到显着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素养的培养基本形同虚设。素质教育中的中学地理教育,需要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高。
2. 教学中过于注重感性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在当前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某一章节的讲述,不注重系统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注重某个知识在整个课文中、整个单元中、整个书本中所占的位置,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构建,而不是将学习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知识学习的系统。
研究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融合策略论文
摘要:生命教育的源头始于美国。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随之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至 20 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 世纪 90 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渗透生命教育的独特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生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理论界在这个概念的诠释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表述有很多种,专家学者纷纷从多个角度阐释生命教育。一种类型的定义可以认为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有关生命的知识,提高自身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存技能,挖掘生命的价值,并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还有一种类型的定义是将生命教育诠释成一种教育的手段,教育的观念。本文主要指前者。
2.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和进行生命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包括:在物质生命层面,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使其产生珍惜生命的观念,同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诸如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野外生存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的训练等,为其个体生命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在精神层面,对其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提高生命的质量,为其建立积极的人生提供引导。这正是生命教育的最通俗意义。也就是说,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高中地理的教材当中,有很多的图像:大气层的图像,云雨形成的图像,各种直观、综合的图形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们传达着神秘的大自然和世界的奥秘,地理图像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尤为重要。因此,高中教师应当大力培养提高学生看图和读图的能力,为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正确认识读图的重要性
运用图形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树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以往所学的基本概念。比如说,如果地理课本上没有图像,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使用任何有关图形的教学模式,那么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是一个死记硬背的模块,学生无法激发起学习兴趣,更难以理解一些特殊的名词概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有些学生虽然能够看懂图形,但是缺乏发散性的思维,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点困难,不能够运用已有的图形去推导具体的名词和概念。因此,教师应当把图形和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引导和鼓励,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1.塑造良好的读图环境。学习当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较为重要的。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上,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图环境,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塑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立体的教学模具、地图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浓烈氛围,通过对图形的了解进而辨别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看图的过程当中,无形中就对整个知识体系有着具体、大致的了解,方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模式,也能够解释很多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难以解释的问题,消除了知识上的盲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简洁、明了地学习,形成一个清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关于有关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意识培养的论文
摘要:地理教学中,如何达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而且又能够达到现在新课程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问题意识;素质教育
1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主动提问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整个课堂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就可以了,造成学生认为教师都是对的,没有必要质疑老师,懒于思考和提问。为了在应试教育里提高分数,很多地理老师准备了许多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进行重复的认知和记忆,所以造成学生的学习中,只有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长期以往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很不利的。对于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当然我们也需要教授,但是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课堂教学,应该进行开放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教学备课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备课要备学生,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只有学生主动提问了,这节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课。
2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提倡学生乐于提问
在我们的中学科目中,地理一向被师生当做附属科目,而且它的分数占高考分数很少,中考中甚至没有地理分数,因此地理都被学生放置一旁,甚至不学不问,加上有些地理老师课堂教学的原因,学生基本上没有地理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地理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当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乐于在地理课堂当中产生问题意识,才会勤于向老师和同学就地理学习问题进行提问。特别是多利用周围日常生活当中和社会热点结合地理教学进行举例和分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共鸣,觉得地理学习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这样有了兴趣提问就多了。在我们的地理教学当中,引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开展地理活动,设问地理情景等。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宇宙揭秘(宇宙大爆炸、外星人、飞碟等),神奇的地转偏向力(形成许多奇异的现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爱情传说(月相知识)等。地理教师平时要积累这些素材,一有机会就与所讲授内容有机联系,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对地理问题就会乐于提问。
RS遥感技术的中学地理教学应用论文
【摘要】遥感是远距离的利用传感器对目标物体、信息进行探测接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明确物体的属性以及分布特点,能够快速、短时间的获取大范围的数据信息,受到的限制性条件比较少,获得信息量是较大的。
【关键词】RS技术;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RS技术是遥感技术,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监测和探测技术,能够准确的对地球表面辐射的信息进行探测,遥感信息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将地表的真实景观客观的反应出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RS技术能够营造好的教学环境氛围,使地理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RS技术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地理事物是比较复杂的,地理现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关系。而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活动范围不大,与地理事物、现象接触不多[1],学习地理知识只是依据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进行,并通过学生的想象学习地理知识,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并不了解,学习时会比较茫然,地理内容相对枯燥,因此学生对地理学习会存在排斥心理,中学地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RS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将地理事物通过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自然地理条件,也使学生的思考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强化,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遥感技术能够让学生感受从天空甚至太空俯瞰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对地球地表事物进行实时观测。
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实践论文
摘要: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使所学内容亲切、形象,便于理解运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探究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实践时注意事项和面临的问题等内容。
关键词: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素材生活化。中学地理教材和教参是专业化、体系化的,并且由于它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很强,也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甚至厌惧感。同时,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为化解教材知识中概念理解困难、原理规律枯燥、难懂的问题,可将教学素材生活化。因此在课程准备上,将课本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乡土地理等方面联系起来,让教学素材引出学生生活现象,将教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学习。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二城市功能区中商业区区位选择时,笔者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说出重庆的中心商务区——解放碑位置特征,位于市中心人口流动量非常多,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后,教师立即追问,重庆市新搬迁至南岸区长生镇的朝天门综合批发市场的布局又说明了什么呢?同学们纳闷了,笔者提醒大家考虑该市场主要针对的消费者是批发商,所以它处在内环快速干道附近,便于大量货物的进出。学生恍然大悟。这样学生对本节课中的商业区布局的位置、形状和区位条件更容易掌握,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就能理解的透彻。
中学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从艺术性的导入,精选地理教学中的趣味点,“互联网+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互联网+”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地理,就需要我们抓住学生的心,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学生探求知识以及入门的向导。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在生活中不断自主探索地理问题,从而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习地理更具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达到良性循环。
一、艺术性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其本质上是一门艺术。由于受中考、高考考试制度的导向、课堂时间安排、思想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不重视地理课,对地理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序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堂外转移到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具有吸引力的知识和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的相关材料,将其加工成生动、带有悬念的新课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新知识的探究方面,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中的地理空间,直到化解悬念、解决问题,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的“南北气温的差异”时,导入就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出发,给出相关地点,让去过或者知道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谈谈见闻感受;也可以直接给出南北方同一时间不同景观(具代表性的)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们辨认这是哪里的场景,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然后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学生足不出户就了解了南北方的气温和景观差异,开阔其视野,也促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去学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