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正在逐步的深入。其中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热点”,这些热点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顺利的进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对于热点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开展正确与否。接下来,就对中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几个热点做一定的探讨和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1
一、历史课堂现状
历史本来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容易使历史课变成历史“填鸭”课。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有些历史教师的基础知识差,知识储备量不足,所教的知识仅限于书本,上课毫无新意;第二,教师备课不充分,讲课随意性强,与考试纲要相去甚远;第三,教师对历史教学不重视,对教学不负责任,只管自己教学,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整堂课只知道照本宣科。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利弊分析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有利之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局面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严重抑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改变这一困境,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所以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认为是教师“要”自己学习,因此在学习上很被动。引入自主合作学习后,教师就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而且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如在分析历史人物时,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考的空间,教师只讲述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由学生自由评判。
2.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但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当了说书人的角色,学生则相当于听众,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只是图一时耳快,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然而,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而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收集关于二战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来讲述,并和身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笔者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做出总结,并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但教学效果非常好。
3.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交流
课堂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的教学气氛、良好的师生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都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学生没有主动性,但在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将得到大大改善。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展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古代经济和社会生活时,笔者就适当地增加了与当时生活环境有关的人文趣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能充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与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学习和帮助下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习历史,不仅是记住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而且还要学会怎么看待事情、怎么从中获得认知。如在教学王安石变法时,教师应启迪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变法的态度,或者想象如果自己是王安石会怎么做。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比只记忆书本知识学得更深刻。
(二)自主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弊病
1.教学进度慢,教师的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内容,然而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以至于教师难以完成教学计划。如小组讨论往往在十分钟左右,导致教师不得不压缩后面的课程内容或者拖堂。
2.课堂纪律松散,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
课堂上,虽然教师开展了合作学习,但只重形式,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际上与学习内容的关联度不高,致使讨论效果大打折扣。其实,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讨论,只是缺少了教师的监管,产生了学习的惰性。
三、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它们完全可以通过探究和改进得到圆满解决。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坚持自主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现阶段,教师应努力实施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历史学习的过程。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2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正在逐步的深入。其中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热点”,这些热点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顺利的进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对于热点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开展正确与否。接下来,就对中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几个热点做一定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一、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思考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中学历史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部分,素质教育也要落实到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来。何为素质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有哪些有效途径?这一些都是在实现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要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哪些具体方面,实现素质教育有哪些主要途径,以及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等等内容。素质教育是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开辟多种途径,不能只限于课堂这一种教学途径。
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是核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素质在这一场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据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学生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也要有一定的提高。
二、对历史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很多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内容就是教科书,于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开展都围绕教科书。就造成了教师只教教科书,学生只背教科书的情况。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引进多方面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毋庸置疑。但是如若一味的依赖教科书,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场变革中找准如何教学的方向,但同时我们不能完全的抛弃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而应该是在传统历史教学的基础上,找出一种更适合学生以及自身教学的新模式,这才是历史教学内容改革的真正目的。
三、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思考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课堂上,学生活动得到了老师越来越大的重视。教师要科学的理解历史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性质和涵义,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想要达到的目标对活动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先前预定的效果。其次就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正确的开展活动,不可否认,在中学中的一些历史教学活动,在很大一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活动中,就更不用说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了。
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时候要明确这样的几点:一是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开展活动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全面落实教学目的,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二是教师要在心中铭记,学生思维的活动是开展活动的核心。三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动手活动要适当,学生在活动中必须按照教师教授的步骤来。
四、对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历史教学模式中应用科学技术的技能逐渐成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给我们课堂的讲解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人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人机而产生的其他关系。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要充分的处理好计算机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以及让计算机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之友做到计算机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融合,从而找到一种适合自身教学的方式,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能顺利的开展。学生也才能在正确的教学模式中学好历史知识,教师也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整个基础性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其次就是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这一改革中,教师要改掉单一的教学模式;再者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些改革;最后就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要正确的处理好计算机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因为只有让计算机和其他的教育手段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巨大作用。正确的处理好历史教学中的这几个热点问题,有利于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3
高考材料解析题变革与中学历史教学之改革
中学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主义教育
中师历史教育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初探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关于城乡中学生历史创新意识问题的考察
论中师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中的自主课堂教学
以德治国与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宗教史教学之探讨
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历史教学
数字化学习和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中发展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研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构思
浅析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这种指导思想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在“改”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真正优秀而且适合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需要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并据此进行创新,将之与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相结合。历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历史”本身实际,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时刻有整体观,时时进行历史的印证、回顾与对比。具体历史教学方法如下:
1、情境导入:历史不是虚幻产生的,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因此历史教学要将特定的历史知识还原到特定的时空当中。这种还原式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整体感,又可以使学生清晰事件的背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即将“发生”的历史。比如讲述宋代社会风貌的时候,在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如你是一个商人,现在可以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古代,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为什么?学生回答:宋代。原因:《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有从商的氛围和环境;宋代从事商业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我不用担心城管的追赶,挣钱又多又舒心;宋代城市市坊界限被打破,有了今天的“门市房”,为做生意提供了方便……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喜欢。
试论小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是一篇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小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让中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要注意的问题,并建议把撰写历史小论 文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丰富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
小论文撰写曾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随着文科综合考试的推广,历史小论文撰写也淡出了中学老师的视线。本人认为在强调教育创新的今天,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历史小论文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善学乐学。下面就谈一谈历史小论文教学的意义和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各位同仁斧正。
一、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一)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消磨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这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撰写小论文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第一,它是主动学习的方式,论题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第二,它是体验的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能取得更多的收获。第三,它是综合学习的方式,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各学科知识,而不局限于历史学科,这也体现了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论争答辩,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撰写小论文是研究式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知识、提高认识和锻炼能力。现代中学生理应掌握这种学习方式。
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论文
摘 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步入初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巨变,初中历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资源 整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步入初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巨变,初中历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历史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突破了历史的时空限制,控制了历史的运动变化,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把多媒体资源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与传统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学习《秦王灭六国》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flash动画,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每一媒体信息,都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1 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路标”,它规定了整堂课的步调,对课堂教学至始至终起着导向作用。对教师来说,它具有“导教”的功能,对学生来说,它具有“导学”的功能。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关注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都很难做到去深入研究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或者并没有完全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有很多老师将教学目标表述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空话,缺少针对性,过于空洞宽泛,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有些教师虽然制定了教学目标,但是与他的教学实际脱节,并没有用教学目标来指导他的教学。比如有些老师在他的教案中制定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某某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但在整个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他把学生分成小组,也没有开展任何活动,自然这样的教学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材内容出发,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第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教学目标设计得过高,无法实施。第三:从整体三维目标出发,实现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保证。
生态道德培养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道德培养的途径
课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效果。以环境科学和绿色行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开展环境科学知识讲座。开展知识讲座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历史和环境的关系。开展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对专题的分析,强调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2.开展纪念日活动。针对一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纪念日,比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与图片,相互学习和讨论,增加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开展知识竞赛。知识竞赛是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从赛前准备、赛中发挥再到赛后总结,学生可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破坏的行为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道德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有待增强
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都没有经过环境知识培训,没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知识基础,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没有过多的关注生态道德,致使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观念有待强化。学校要加强师资的建设,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确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从我做起,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二)考核标准制约了生态道德的培养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人格养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道德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部分。由于考核标准成为了升学考试的工具,学生所学的内容围绕考试展开,制约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阻碍了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因此,学校应该对考核标准进行改革,将硬性的纸质考试转化为实际观念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论文精选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正在逐步的深入。其中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热点”,这些热点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顺利的进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对于热点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开展正确与否。接下来,就对中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几个热点做一定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一、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思考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中学历史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部分,素质教育也要落实到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来。何为素质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有哪些有效途径?这一些都是在实现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要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哪些具体方面,实现素质教育有哪些主要途径,以及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等等内容。素质教育是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开辟多种途径,不能只限于课堂这一种教学途径。
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是核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素质在这一场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据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学生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也要有一定的提高。
二、对历史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很多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内容就是教科书,于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开展都围绕教科书。就造成了教师只教教科书,学生只背教科书的情况。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引进多方面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毋庸置疑。但是如若一味的依赖教科书,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场变革中找准如何教学的方向,但同时我们不能完全的抛弃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而应该是在传统历史教学的基础上,找出一种更适合学生以及自身教学的新模式,这才是历史教学内容改革的真正目的。
中学历史的教学论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的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引言:
新课改在加速地向前推进,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应是素质教育和高效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整体过程当中,教学课堂上一般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并不会过多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整体的优化和升级,需要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精心备课,优化教学方案
在历史教材当中,对于一些题型的设计比较简单,但是整体的设计布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要合理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利用,充分地将其中的生活素材进行发挥,有效地去运用历史教材当中的习题和内容。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充分地将教材作为参考对象,融入学生生活当中所接触的一些元素,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材当中会出现一些公式化的枯燥内容,教师要充分地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教师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之前,一定要提前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考验教师的基础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地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问题的质量,要有广度和深度。合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充分地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素养。许多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将教材当中的问题进行提出,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提问的重要性。再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古今中外的历史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梳理一个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教师在整体备课的过程当中,充分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将中外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的清晰明了,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这一单元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地设置一条时间线,将同时期中国历史的内容进行充分地整合和开发,和本章节的内容进行融合。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论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进行链接的方式。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应当有所改进。
(二)其实中学历史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历史学习主要是以历史素材为基点的,而中学的历史教学材料大多是以课本为主,并且以平面化的文字、图片为主,过分政治化、理论化,缺乏生活化、时尚感,从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历史教材通常会有固定的观点,缺乏对立、辩证的史学思维,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思维、问题思维被束缚。另外,在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多媒体技术等与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故而也很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二、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功能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在当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进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构建问题平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有关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兴趣课堂
一、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面对着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生,老师的教学应当富有活力,活跃课堂气氛、感染学生。老师的教学必须有热情,才可以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融入历史学习之中。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作用十分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通常随意地采用一言半语导入新课,使学生听起来十分枯燥,以至难以集中注意力。我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忱,获得不错的成效。在学习《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导入新课,而是播放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的轰动场景片段视频作为导入,斗志昂扬、英姿勃勃的队伍,高技能的武器车队,使学生的内心体悟到极大程度的震撼。此时,点燃了学生内心的热情,我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何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属于我们中国的领土?请大家阅读《收复新疆》这篇课文,并找出答案。”学生都认真地阅读课文,并积极地发表各自的观点。然后,我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经过、结果、胜利原因。这一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都积极地融入历史的学习中。显而易见,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导入新课,使课堂充满活力,可以从上课之前就吸引学生的心,使他们热爱历史学习,调动他们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此是搭建兴趣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对导入新课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推进、环环紧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忱。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论文
历史教学评价是指历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本文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欢迎阅读。
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而教师则把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模式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不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和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如何对历史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共同问题。这里笔者就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传统中学历史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
(1) 过分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培养。这种评价模式只注重基本知识,忽视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2) 过分重视考试结果,忽视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评价目标单一,且学生被排除在评价的“主体之外”,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 过分重视选拔功能,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模式“唯考试成绩论英雄”,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
(1) 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原则。对学生评价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以多视角、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学生成长过程、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