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1

  摘要: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笔者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就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实施审美素质教育方式

  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存在于人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生存过程之中,只有真正揭示出其深刻内容,才能使中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世界。正像嫩芽的发育决定着树木的茁壮成长一样,中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着美育的旋律,才能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但美感是进入美育的桥梁,而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必备课题。

  什么是审美素质教育呢?关于审美素质教育(简称美育),有不同的看法,很难有定论。但一般来说,美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更不同于崇奉虚幻的神灵的宗教信仰。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离不开教育。所以,美育既关系到美素和美感,也关系到教育。美育离不开教育,因为它不是自发的、自然的、自流的产生和形成的。虽然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或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证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了解美,因为懂得美、认识美要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而这是不能自然而然的产生的。所以,美育也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对人们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这也就确定美育是带有认识性质的一种教育活动,但它的认识性质又具有独自的特点,它是在人为必须通过对自然界的,或社会生活中的,或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的。

  美育现象、美育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美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使美育的实践形态得以充分显示,也就是如何使美育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和谐完美的组合,使其充分合理的利用,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或者通过什么渠道来实施审美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在先后时序上,谈一下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

  一、家庭美育

  人们接受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单是指上文化课、认字,而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早接受教育的课堂,家长(不单指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常任教师。所以,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说,犹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美育如同学校教育一样,它也是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基础。

  人的美的观念的形成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人生的早期,是可塑胜最强的时期,家庭的熏陶有时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当然,这也不奇怪,如鲁迅说的,“读书人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所以,儿童的美学趣味,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年长者的审美情趣和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

  家庭美育不仅具有一般美育的共性,它还带有自身的特点,如它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起点、摇篮,家庭对子女智力的早期开发有着特殊作用,它关系到儿童的美好的思想品德的培育,重视培养儿童健康的高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爱好。当然,家庭美育并不意味着只是对儿童美感能力的启蒙教育,它也关系到儿童长大成人以后,如何与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相辅相成,它还关系到整个家庭成员的美学修养的不断提高。

  从家庭美育来说,要想进行得有成效,我认为关键在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二是家长或家中年长者的文化素养、美学趣味的引导。

  在现代社会中,素质的普遍提高,不仅为国家建设和引进、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雄厚的智力背景,更主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了文明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融洽的社会氛围,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它的完善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和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人的素质的培养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家庭生活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家庭美育所需要的家庭文化环境也是由这两方面构成的。从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来说,随着近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人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有所提高,而经济收入往往决定了生活方式和家庭人为的物质环境,因而很自然的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这其中家庭文化设施的建设就占很大比重。电视机的普及自不必说,就像录像机、各种乐器、音响设备、书籍、报刊、工艺品、住房装演等也不断的进入千家万户。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改善,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这些只是外在的条件,如何使家庭成员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设施,使之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才是最主要的。所以,一个家庭仅有众多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

  从家庭的精神文化环境来说,由于购置了各种现代家用电器,使人们从琐碎的、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他们喜爱的创造性的工作和去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但从家庭文化建设来说,购置与家庭成员知识化、艺术化有关的设施、用品是必须的。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很整齐、清洁、舒适、美观,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知识、文化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休息和生活,而且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高尚的美学趣味,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反之,如果一个家庭只是追求物质条件,而缺少提高精神文化的追求就会不能抵制那些低级庸俗和颓废的文艺作品的侵蚀。整个家庭环境就会显得品味不高、布置庸俗、趣味低下,给人以粗俗的感觉。在这种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使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往往能同时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家长能自觉的、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因素进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就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家庭,如果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使家庭生活充满着文化乐趣,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他们的审美感情和美的观念。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家长或家中的年长者。他们自身的意识形态、文明行为、文化结构和美学修养将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气氛。所以,无论在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中还是在家庭的精神文化环境中,家长自身的精神世界起着关键作用,他如能恰当地协调二者的关系,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极其重要的熏陶功能。

  在家庭美育中,首先需要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我国当代就非常重视家教看中人品,并把德育―孩子的“精神保健”放在首位。父母的白我教育(身教、言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等)是家庭中提高儿童一般修养和审美修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家长的品格、行为对孩子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来说这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如果家长注意自己的行为,往往不用多说话,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道理。这种身教的力量绝非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挂在嘴上的道德的格言所能代替的。家长的人格、品行是由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化成涓涓细流,一点一滴的渗入孩子的心灵。

  在家庭美育中,除了家长自身的心灵美、行为美的规范外,最常使用的给孩子提供丰富而有益养料的手段是文学、音乐和美术。儿童文学作品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知识面和生活面,促进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美感作用和教育作用的统一。音乐是人类感情最自然的流露,理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然也包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儿童开始学习音乐,家长或老师可以讲解乐曲所表现的主题,利用音乐优美的旋律,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而美术创作是最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宣泄情绪、并培养敏锐感受力的最佳途径。现代生理学证明,人类智力的发展,是由双手和眼睛的活动开始的。孩子们通过对乐器和绘画的学习,大脑发育较快,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儿童感胜活动和理性活动的均衡发展,使之逐渐成为心理情感层次丰富的人。

  家庭美育实施是一个逐步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贯穿人的一生。在早期美育中,家长自身的美学修养、审美能力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影响孩子的美的观念的形成;父母自身的举止、形象也会成为孩子们审美实践的对象。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直到成人),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要和追求,家长应当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美育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断丰富和完善美育的内容,继续提高孩子的审美层次,加深他们的美学修养。

  二、学校美育

  如果说家庭美育是一段美育的基础,那么学校美育就是在这基础上逐渐构成的更为丰富、更为全面、更能达到美的境界的艺术殿堂。学校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可以说,在教育中缺少了美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应该充分肯定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特长,把美育贯彻到各个学科中。

  家庭美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而学校美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是,家庭美育由于受家长自身的文化知识、美学修养、艺术趣味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因而各个家庭间的美育活动可以相差很大。而在学校中,教师的素质是可信赖的,教学计划和目的是明确的,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学校美育的计划性优于家庭美育的随意性。

  从美育内容来看,家庭美育的实施多有赖于家长自身的条件(职业、爱好、兴趣等),因而孩子所受到的美育熏陶往往是有局限的、片断的。而在学校中,美育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较为全面的、有系统性的。学生从美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到美学实践活动,从美的观念、审美理想的教育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产品的能力的提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所以,学校是进行美育教学,美育活动的比较理想、比较有利的专门场所。而且美育应该贯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从学生来说,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感知力敏锐并富有朝气和青春激情的时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也更容易接受各种知识。因此,在学校开展有系统的、有实效的美感教育,让他们懂得美和选择美的产品的创造,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和任务在于造就一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准备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为此,学校教育必须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原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也是时代的需要、建设的需要。如果在美育中,要体现德育为先的原则的话,那么社会美是首要的。在学校中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群众观点、劳动观念以及理想、道德、法纪等内容形成系列教育,将会受到明显效果。英雄、模范及其他先进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顽强的意志作风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理想、情怀和追求,他们不愧为新时代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他们的品格、行为将深深地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不但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一种激情将会充满身心,这将激励他们前进。英雄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英雄人物的性格美和行为美为青少年,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当然.对于英雄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和行为美也要及时的、正确的加以宣传,使青少年、使人民能全面理解他们的美德。

  美育的功能在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灵给予陶冶。学校美育除了含思想品德方面的社会美外,还将美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去。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急剧成熟的时期,也是政治思想、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奠定学生终生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当然,美育既不是凭空进行的,也不是仅靠说教所能奏效的。除了各艺术部门教育外,它多半是渗透在各种教学中进行的,如在语文、地理、历史、自然知识、政治、数学、物理、体育等课程中,其中主要的是语文课,通过精选的文学教材,形成一个审美内容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既有生动耐读的记叙文,又有优秀隽永的诗歌;既有思想精辟、文采华丽的议论文,又有充满奇思妙想、绘声绘色的说明文。再加上教师从旁指点,定会受益匪浅。

  学校美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是不能忽视的。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开辟有特色的美育活动场所,繁荣校园文化环境,又要采取积极措施,举办各种艺术训练班和艺术欣赏的系列讲座等。还有不少学校根据学生渴求艺术熏陶和追求美的情怀,相继成立了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如音乐(声乐、器乐)、舞蹈、艺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等社团。学生通过经常性的参加这些活动,美学修养也会有所提高,不少人对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和文学名著,不仅能欣赏还能做出较为深刻的分析、评价。还有些人学会了从美学的角度来评论事物和人生活动,并能从平凡的日常事务中揭示其美学意义和价值。所以,学校的课外活动,或者叫做校园文化,它是课堂的补充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已经愈来愈显著地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审美趣味的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好书是智慧的源泉,而坏书却引人走入迷途。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应提高,多读一些文学名著。文学名著的普及程度,以及对文学名著的欣赏水平,是社会文化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志。

  音乐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学生热衷的流行歌曲,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鉴赏水平。总之,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音乐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教会学生怎样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喜爱音乐,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抵制不健康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高尚的美的观念和美学情趣。

  总之,家庭美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家庭美育是一切美育的基础、家庭美育的优劣关系到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高低。学校美育,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是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事物、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审美态度,这有助于学生美感能力发展,有助于将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美学修养提高到更高发展水平。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教育界大力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同时,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2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国外一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操作;知识迁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时时都牵着学生的鼻子来教,使学生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有很多学生都认为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就可以知道:任意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知道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求学生在课前都用硬纸板自制一个圆柱体,通过自己的制作来完成上课时的“分”和“展”(“分”:把圆柱体表面分成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展”:把侧面展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自己操作后,就知道了: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正好与圆柱的高相等。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与底高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通过分组量沙或量水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掌握了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去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能。

  二、运用知识的迁移性来获取新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知识,都是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中,运用知识的迁移性,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出示课本例题1/2+1/3,提出1/2与1/3是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该怎么办?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再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找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又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说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说出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分析、比较,就掌握了应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规律,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又能培养其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能力,从而沟通新旧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足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就要把学法指导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享用终身,甚至能无师自通。

  (一)指导学生认真读

  学会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读数学书有别于读小说,要做到粗读知大意,细读明数理,精读能整理。

  (二)指导学生认真看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缜密的观察。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根据某些数学知识的特点,借助实物、图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形成感性认识。

  (三)指导学生认真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思考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有理有据地想,我的主要做法是:1.用“转化”的思想指导学生想。如对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分析转化成简单的基本数学问题。2.用“类推”的方法指导学生想。对于知识的本质属性不变,而数的范围起变化的问题,可通过类推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如分数的乘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可类推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去。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毅力

  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四项工作。

  (一)课前自学预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出示自学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

  (二)课中议论

  教师应围绕着预习提纲组织学生议论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旧知识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成新知识等问题,谈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从中取得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关键性的点拨讲解。

  (三)课中归纳、总结和应用

  通过对新知识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某一知识系统网络之中。以上所述就是培养学生寻根问底,归纳、梳理和训练应用的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便能使学生逐步积累独立思考的经验,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

  (四)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毅力

  根据数学学科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做法是:在提问和训练时,要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弄懂知识的本质属性,绝不能似懂非懂地放走任何一个疑点;教育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切忌一遇到困难,未经认真思索就向老师或同学发问;及时表扬掌握了独立思考方法的有毅力的学生,使他们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进取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上面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不但数学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而且其智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付小颖.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xx(6):55.

  [2]刘小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xx(9):105.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3

  高职体育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职体育教育中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仅仅掌握专业学科知识技术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上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究高职体育教育中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对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体育教育中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职体育教育的内容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外,还要让学生对相关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认知和关注,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也是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当前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体育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能训练,忽略或者是淡化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不论是教育管理还是教育监督的力度都不够。其次,面对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压力,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工作作为重点,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都有所降低。最后,高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无法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认为职业素质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体育教育工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难以落实。

  二、高职体育教育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策略和方法

  (一)高职体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当前社会发展对高职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体育教育要培养的是既能够掌握扎实理论专业技术能力又能够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高职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首先,高职体育教师要对职业素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在相关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不断丰富自身的职业经验和素养,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训的时候传授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其次,教师要将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技能训练教学与体育职业素质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高职体育教师也要看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由于体育教育大部分是在户外开展,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会进行密切的互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殊性通过自身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改变和创新体育教学手段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和方法仍然比较落后,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他要求。为了提高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要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主要的是要适当的增加学生课外训练和锻炼的环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习和训练,让学生对职业环境进行提前感知,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其次,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性格、成长环境、学习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有效地培养。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从整体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提高。

  (三)调整职业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比重

  根据当前社会上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高职体育教育应当适当的调整职业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比重。首先,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简单易懂的内容留给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增加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其次,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例如去各种大会中担当志愿者、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等等,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进行试探结合。另外,学校内部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通过校内实训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职体育教师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教学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能力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首先,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清楚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明确现代社会上对体育职业素质的要求,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结语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高职体育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内容。高职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积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张配 . 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研究 [J].家教世界 ,20xx,(18):184.

  [2] 张春桃 , 张鹏 . 论高职体育教育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xx,(11):213.

  [3] 张平波 . 高职体育教育提高职业素质的思考 [J]. 中外企业家 ,20xx,(8):139-140.

中学生素质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的相关性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0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修养 情感 心理健康 创新

  [论文摘要]《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教学的对象、环节、目地三方面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论述。

  《音乐欣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针对中学生开展的一门艺术课程,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次重要改革。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营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环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全面、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则是很困难的。素质教育的环境是多方面的。

  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修养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提高

  我国古代就有以乐制国的国君,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单就素质教育本身而言,通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多种多样的、多种类型的、各种规格的、多种层次的人才,同时,也输送少部分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通过深造为社会培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这两种结果,对于国家来说,是满足社会对各种各类人才的需要,对于学生(或家长)来说,提高全面素质,更有利于自己(或孩子)未来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为社会服务并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

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讨论文

标签: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2
【yjbys.com -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摘要:边远山区中小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舞蹈是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是人类古代通过手舞足蹈来传情达意的产物。当前,舞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成为了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有着显著作用。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作用

  舞蹈是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是人类古代通过手舞足蹈来传情达意的产物。当前,舞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成为了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真善美辨别能力;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优化学生心里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德育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自身个性发展的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德育不是说教,最好的德育应该是通过润物细无声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舞蹈教育恰好是通过形象化的表现方式、美的享受中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它能够充分发挥以美辅善、以美引德的作用。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说过: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作为艺术的主要门类,也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学生在中国古典舞中,可以充分领略中国五千年文化,从而增强民族归属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可以感受到56个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从而增强自己民族认同感;在中国当代舞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豪迈,从而增强自己民族自豪感。这些都是提升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途径。舞蹈是残酷的艺术,学生通过严格的舞蹈训练,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吃苦耐劳精神以及超越自我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舞蹈同时也是需要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某一个舞蹈作品时,学生可以从中培养自身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感。舞蹈同时可以让自己通过肢体艺术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学生抽象行为能力,使学生智力、体力两者同时得到协调发展。这些,通过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切实有效的得到提升。

浅谈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08-08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笔者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就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实施审美素质教育方式

  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存在于人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生存过程之中,只有真正揭示出其深刻内容,才能使中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世界。正像嫩芽的发育决定着树木的茁壮成长一样,中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着美育的旋律,才能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但美感是进入美育的桥梁,而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必备课题。

  什么是审美素质教育呢?关于审美素质教育(简称美育),有不同的看法,很难有定论。但一般来说,美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更不同于崇奉虚幻的神灵的宗教信仰。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离不开教育。所以,美育既关系到美素和美感,也关系到教育。美育离不开教育,因为它不是自发的、自然的、自流的产生和形成的。虽然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或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证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了解美,因为懂得美、认识美要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而这是不能自然而然的产生的。所以,美育也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对人们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这也就确定美育是带有认识性质的一种教育活动,但它的认识性质又具有独自的特点,它是在人为必须通过对自然界的,或社会生活中的,或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的。

素质教育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23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国外一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操作;知识迁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时时都牵着学生的鼻子来教,使学生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有很多学生都认为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就可以知道:任意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知道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求学生在课前都用硬纸板自制一个圆柱体,通过自己的制作来完成上课时的“分”和“展”(“分”:把圆柱体表面分成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展”:把侧面展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自己操作后,就知道了: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正好与圆柱的高相等。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与底高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通过分组量沙或量水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掌握了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去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