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论文题目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中学数学论文开题报告

标签:开题报告 时间:2021-04-26
【yjbys.com -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准备、背景、意义、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准备:针对这一论文题目我先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并向指导老师请教了一些相关的论文问题。
背景:本身对几何有些许兴趣,偶然中了解到了等周不等式。
意义:在等周不等式的基础上,做些条件的变换,运用初等方法进行证明。
基本思路:对已经有的一些方法进行推广,得出一些新的求法;不同的条件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方法:吸取原有方法的精髓,在通过自己的观点进行证明。
主要观点:周长定值的情况下,面积最大值。

二、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四、写作提纲
1.三角形(等周长)
  1.1  无其他约束条件三角形。
  1.2  一边长固定三角形。
  1.3  固定以 夹角和一边长三角行。
2.四边形 (等周长)
  2.1  无其他约束条件四边形。
  2.2  固定一边长四边形。
  2.3  固定所有边长四边形。
3.推广到多边形。

五、计划进度(以周为单位)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克新 四边形面积定值的一个初等证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438002期
[2] 项武义 等周问题的一个初等证明 庆贺苏步青教授百岁华诞
[3] 田畴 姜国英等曲线与曲面的微积分几何  1976年

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11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不但要考虑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心理规律,强调从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课堂中我们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景和问题,把生活的新鲜题材引入到教材中,赋与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新知识,体验到知识就在我身边,并用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一、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

  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力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们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件事麻烦你们帮我办一下”,同学们纷纷举手,几个平时调皮的学生手举得更高了,我亮出一块事先用过,缺了一只角的三角板说:“我这块三角板缺了一只角,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但断损的角不知哪去了,我想请同学们帮助想办法,怎样才能再做出一块一模一样的`三角板呢?”一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把原来的角找来,有的说不必,可以先在纸上画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板,然后再制作,最后通过引导,大家一致同意第二种方法。但是怎样才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呢?于是同学们讨论开了,有的说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出这个角并画出来,还有的同学说,直接把这两边延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引入到“两角夹一边”的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去。使课堂受到了很理想的效果。

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13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摘 要:“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知识由于它的抽象、枯燥,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灵气和活力。作为数学教师,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激发学生自己的动力,才能让学生在感动中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感动 学习 数学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知识由于它的抽象、枯燥,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灵气和活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激发学生自己的动力,才能让学生在感动中更好地学好数学。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感动中学好数学呢?

  一、关注现实、贴近生活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当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数学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从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钟面、硬币等开始,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最后,我用圆满一词总结全课,以鼓励成功,增加美感。

  又如,我还通过秋游来对学生进行生活问题的数学教学,设计了乘车、买门票、租船等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要把讲台变为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中的角色,从生活中去感悟数学。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让小学生在玩中学数学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06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尤其是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对所学知识有无兴趣,将直接关系到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小学低段的数学老师来说,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带着问题去“玩”,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积极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在玩乐中探究新知,也正好符合了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我先以“给表现较好的两个同学发奖”为题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代替老师的8枝铅笔,摆出老师可能发出奖品的情况,这下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学们四人一组活动得非常热烈,很快大家就讨论总结出了四种结果:一人得1枝,另一得7枝;一人得2枝,另一人得6枝;一人得3枝,另一人得5枝;两枝人各得4枝。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枝数“同样多”,而这种分法也最公平,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玩乐”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