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5月。现由生物工程学系、化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所)、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所、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等组成。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拥有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广东省重点学科,免疫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中心,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基因工程中心的参与单位。学院现设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7个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物理、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纳米化学与生物纳米材料),有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材料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生态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省级名牌专业(生物技术、应用化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科专业的设置体现了“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和“重视基础,强调应用”的原则,是理工医相结合、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互渗透、系所(中心)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群体。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教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队伍。我院现有教职工230人,正高职称教师60人,副高职称教师52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75人。在教学科研队伍中,75%的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从国外学成归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他们在各学科、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己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横向、纵向开拓发展的教学科研的新局面,涌现出许多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生物系、化学系和研究所(中心)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近十多年来,经过专业调整和资源重组,以生命科学为纽带的各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为学院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以科研特征而立足于暨南校园,在基础探索、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仅“十·五”以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各系、所、中心共承担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及省市各类基金项目共158项。“九·五”以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共获得包括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教学科技成果奖共计30多项,获得各项专利约46项。其中有关水域生态学及赤潮问题的研究享誉全国,研究成果“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且已投入临床适用,HCG避孕疫苗的研究被誉为我国避孕疫苗研究的里程碑。
  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应用性项目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和中试基地为基础,建立的相关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成为广州市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孵化基地。以bFGF为基础的外用药物、护肤品系列;具有实用的激光生物技术、生物医学材料开发出的医用导管系列,茶多酚系列产品,膜渗透技术,降解黄曲霉素酶等高技术产品,为社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各层次在校学生1600多人,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约为1:1。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多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十佳授课教师、全国侨务系统先进个人、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南粤讲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院多次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省级CAI课件奖等教学奖项。学院已基本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培养体系,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努力进行对外交流,通过出国访问、考察、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促进学院向更高层次进一步发展。努力把学院建成面向海外、面向港澳、面向现代化,造就创新型、开拓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