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故事:“懒人”考研成功亦有道

发布时间:2017-04-18 编辑:bin

  在“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感召下,国人深以勤奋不息为座右铭。“萤囊夜读”“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更是几千年来士子寒窗苦读的代名词。而“懒”则被人嗤之以鼻,其实,“懒人”未必就是没有进取心,整日游手好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赖。本文中的“懒”应该是懂得享受生活,知道什么时候该勤奋,什么时候该放松的人;“懒”是一种应对生活的心态,即在生命的逆流中也能葆有轻松的心态;“懒”也不是爱玩的同义词,而我们太容易把爱玩的人看成懒人。在考研复习中,“懒人”应是名己之长短,道法天然的高效学习工作者。 “懒人”自有一本成功的真经。

  “懒人”特性

  考研成功的“懒人”,他们并不是真的懒惰,而是学习和时间的高效管理者。这些懒人无一例外的有以下共同点:

  一、自信。

  不管你相信与否,“懒人”都是自信心极度膨胀的人,他们相信自己想做的任何事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与神对话》一书中说人的所有思维出于两类,一类是爱的思维,一类是怕的思维。而不幸的是,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出于怕的思维。考研学子对于未知的担忧也正是出于这种怕的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出发点就是极度的不自信,不自信的结果是“作茧自缚,裹足不前”。

  但自信的“懒人”则不同,他们不会为未知的前途而恐惧,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有收获。他们的脸上也许有过苦闷,疑虑的表情,但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信心百倍的面对未知的前途。考研的结果并不是最后的成败,与其在结果待定前就疑虑重重,还不如自信的过好每一天。自信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机会的青睐。

  二、高效。

  记得竺可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要学会科学的管理时间。科学的管理好时间,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开始。每个人在考研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同样的复习阶段。学习勤奋者中,不乏有人真是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但是大部分考生只是在“混时间”。为什么说是“混时间”呢?因为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低,看见身边的人勤奋,便强迫自己也稳坐在座位上,殊不知“强扭的瓜儿不甜”,不在状态中的复习只会让人心烦意乱,只会更加挫伤学习的甜头和干劲。

  “懒人”并不靠增加学习时间来获得胜利,他们是时间高效利用者。经过笔者认真地观察,“懒人”并不是沉溺于玩乐的人,他们学习的时候是非常有效率的。对于利用时间,“懒人”给出的答案是:千万别在自己效率很低或者心绪不佳的情况下顽固的学习,而是在自己状态很好,心绪也佳的时间里集中解决难题,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也就越有自信。

  三、乐观。

  半杯牛奶,乐观的人会说“还有半杯牛奶”,而悲观的人说“只有半杯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乐观的心,表现在:(1)能以轻松的姿态看待未知。

  小红(化名)也是大家心中的“懒人”,整天嘻嘻哈哈一副不知愁的样子,考研的时候也没见她多积极。小红身边的同学在图书馆闭馆后另找地方自习,小红从来不会延长自己的看书时间,该睡的时候照睡不误,同学们都挺担心她的考研,可小红却一脸轻松,每天学习的很轻松愉快,反而在考研时胜人一筹。

  乐观的心态还表现在:(2)面对紧张时知道如何调整自己。

  很多考生在考试前焦虑,睡不着觉,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每个人都有紧张怯场的心理,只是程度的不一样而已。成功和失败有时就一步之遥。记住,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紧张,能及时化解紧张,调整好心态的人才是幸运女神的眷顾者。笔者认识某个考研的同学,他平时心态挺好,可是考研的前天晚上却失眠了,刚开始心里闪过一丝不痛快,也想着第二天的考试,可平静下来后,觉得睡不着就当闭目养神,也懒得惦记第二天的考试,结果证明一晚上的失眠,并不就会真的影响第二天的发挥,该男生最后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院校。

  “懒人”修炼大法

  “懒人”是可以通过修炼而成的。比起那些在平时不苟言笑,埋首书堆的人来说,“懒人”更像是游逸花中的隐者,他们深深懂得“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的道理,在“舍”与“得”之间游刃有余。

  捞干货,针对性。

  在考研阵营中,各路诸侯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只为争取最后一刻的胜负。而要取得胜利,就要做到考研目标明确,南辕北辙地复习,即使再努力,等待的也必然是失败的结果。所谓目标明确就是捞干货,要有针对性。

  复习有针对性的前提要做到知己知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就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自我定位,在考研中这一点显的尤为重要。而自我定位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的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对于这一点本杂志第六期的专题已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言。

  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出题特点。虽然考研考查考生更多的是能力,但是考研毕竟是“应试”,是“应试”就要通过试卷的方式来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的思维能力等。既然通过试卷的形式来考查就会有迹可循,就会找到其考查的特点。这一点在专业课上表现的更为明显,笔者以法学为例进行说明。笔者分别以法学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专业课都是不指定书目的,但是其中有着很本质的区别,北京大学虽然不指定书目,但是还是有着其必看教材的,基本上就是相关专业课老师的著作和授课教材,其本质还是“教材战”,无非就是教材比较多罢了,更让考生惊喜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些老师们会在每年的暑假讲课,其内容就是研究生考试的辅导课。对于北京大学的法学考研,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信息战;而清华大学是纯粹的不指定教材,对于考查的内容无教材可循,专业课取得高分的考生无一不是博览群书,有着深厚阅读积累的考生,清华法学专业课可以让考生在答题时一展所学;吉林大学法学专业课最大的特点是指定书目,而且题目出的都很规范,没有偏题、难题、怪题,但是出题涉及面较广,往往一道题目会涉及教材的多个知识点。由上可知,北京大学要注意信息的搜集,清华大学要注意积累,吉林大学在深钻教材的同时要注意其整体框架。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