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走进中学校园 开创研究生答辩新形式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各大高校毕业生们用形式多样的方式纪念他们即将逝去的学生时光。各种毕业照、毕业旅行内容和形式层出不穷。而与此同时,毕业生们也要接受学校最后严格的学业“检验”——毕业答辩。一般而言,毕业答辩会场地会设在本学校,而此次南师大2013届德育学硕士专业却别出心裁,将答辩现场搬进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园。这种答辩新形式,受到了专家、老师和同学的普遍认可。
  据了解,此次硕士毕业答辩会由南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和上海师大二附中联合举办。近年来,南师大德育所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前提下,在硕士培养中强调实践研究取向,引导学生深入学校生活实践,研究教育现实中的真问题。而此次受邀赴沪在中学举行答辩会,正是南师大德育所对研究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的体现。
  答辩会上,毕业生们就自己的论文选题进行了精彩的陈述。大家针对当前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选题,如挫折教育、分数崇拜以及品德课教师在当前学校生活环境中的专业成长困境等,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中小学教育生活的现场,开展田野研究方式,深入挖掘与思考,寻求用当前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作为此专业的唯一美籍留学生,戴霞宁选择了“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为选题,她借鉴当前比较成熟的心理量表,开展了规范的心理学范式的德育研究,为大家提供了中美青少年道德成长环境比较研究的视角。
  此次答辩会引起了上海师大二附中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关注。不少老师和同学特意利用上课间隙的时间前来现场旁听。他们就自身的教学和受教育经历,针对品德课教师专业的成长及品德课的上课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德育专业及心理专业本身,由于其指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如何有效地引导教师发现与领悟专业自身的魅力,是关键因素。”一位来听答辩的中学老师说。
  参与答辩的同学会后坦言,这种别开生面的答辩形式,让自己感觉到所做的研究受到一线老师和管理者的关注,心中倍受鼓舞。而来听答辩的中学老师们则说,原来以为理论研究离自己很遥远,听完答辩发现,自己也是有机会做研究的。很多老师表示会尝试进行研究性教学。
  此次答辩会开创了研究生答辩的新形式,展示了南师大德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风采,促进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交流与共同成长,也初步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初见成效。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