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02 编辑:bin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是我国高校较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前身为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海洋药物研究室,始建于1980年。经过全院教职员工三十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学院在师资队伍、科研条件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长为全国海洋药物领域一支重要的教学、科研力量,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之一,也是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

  目前,学院拥有一支在海洋药物学科领域积累厚实、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73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7名;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32 名;94%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5%的专职教授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2009年成为教育部、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名,校“绿卡人才工程”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1名, 第十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审专家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

  学院拥有药物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拥有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与平台;有设施优良的研究实验楼7800m2,基本建成以核磁共振波谱仪(JNM-ECP 600)、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质谱仪(LTQ- Orbitrap XL)、共聚焦显微镜(LSM510)、流式细胞仪(FACS.VAN.TAGE)为代表的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仪器设备总值7300余万元。

  学院自1991年开始招收海洋药物研究方向研究生,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药学本科专业,2007年成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09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生药学硕士点,同年,接收海洋药物研究方向博士后;2000年,增设了药物化学硕士点;2003年获准设置药物化学博士点;2005年获准设置生药学博士点,2006年建成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获准设立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建成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形成了我国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相对完善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2007至2012 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连续名列全国药学学科前十位。

  2009-2013年,学院主持承担“973”计划、“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120余项,立项经费达110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421篇,其中,IF>3.0以上论文13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9卷,1400万字)以及《海洋药物学》和《糖药物学》特色教材, 是国家海洋药物研究领域重大科技计划主要承担单位之一。

  1985年成功研制了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个现代海洋西药----藻酸双酯钠(PSS),并与此后开发的“甘糖酯”、“海力特”等海洋药物和生物工程制品都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有4个国家一类候选新药(抗艾滋病海洋药物泼力沙滋、抗脑缺血药物D-聚甘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几丁糖酯、抗老年性痴呆药物 971)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抗老年性痴呆药物971于2009年3月份转让给美国Sinova公司,转让费为8100万美元,是我国转让给国外的第一个海洋药物;3个(抗Ⅱ型糖尿病海洋药物—HS203,抗肿瘤药物ACT-007、MDS-10)处于系统的临床前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海洋特征寡糖制备技术(糖库构建)及开发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学院注重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与美国Michigan大学、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McGill大学、德国 Duesseldorf大学、法国Brest大学、丹麦Roskilde大学等在资源共享、人员互派、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网络,促进了学院对外影响与整体地位的稳步提高。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