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7-08-24 编辑:bin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创建于1986年。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于1987年调入青岛大学,他为本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二十多个春秋,现在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已初具规模,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为学界瞩目的成绩。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6人,在读博士1人。学科成员以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博士为主体,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充满了勃勃生机。黄伯荣先生虽已退休青岛大学,但他一直关心汉语教研室的发展与建设,因而成为汉语教研室坚强而有力的学术后盾。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省级研究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2 项,青岛市、青岛大学科研项目多项。在《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语文建设》、《汉语学习》、《修辞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中国语研究》(日本)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这些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0余项,其他奖励多项。在教学方面,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如下三个研究方向。

  一、语法修辞研究

  语法修辞是汉语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重视汉语语法事实研究。由黄伯荣先生带领汉语教研室撰写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180万余言,集汉语方言语法事实研究之大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今学术界广泛引用,是汉语语法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其姊妹篇《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由于基于汉语方言事实而撰写,也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二是重视语法修辞相结合,重视汉语表达发展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作有戚晓杰教授撰写的《汉语超常表达论》。该书“构建出一个超常表达修辞学的新框架、新体系。这种修辞学研究中观察视角的更换,对于发现传统修辞理论所遮蔽的一些认识盲点,弥补以往传统修辞学所存有的薄弱之处,纠正以往传统修辞学研究中存有的偏差,推进汉语修辞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也有两点。一是注重文字学研究。朱葆华教授在文字学方面造诣尤深。目前正从事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研究。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学术界自古至今很少有人问津,有人只谈汉字形体,有人只谈书法,因为搞文字学的人很少懂书法,搞书法的人又缺少文字学的修养。朱葆华教授长期从事文字学研究,又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多年,于文字与书法皆有所涉猎,于是从文字学和书法两方面对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前期成果《图示汉字书体演变史》已由齐鲁书社于2005年12月出版。此研究领域前景非常广阔,《汉字书体演变史》一书也在写作之中。朱葆华教授在此领域的研究处于学术界的领先地位。二是重视汉语文献学研究。窦秀艳副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尔雅》及仿雅著作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中国雅学史》一书,划分了雅学发展阶段,对先秦至民国近三百部雅学著作进行了分级分类,辨章学术,考竟源流,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窦秀艳副教授在雅学文献研究和山东及青岛地区古代语言文学文献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历代雅学著述考》、《中国雅学文献学》对历代雅学文献的篇目、作者、内容真伪、版本流传、目录著录等情况做了详实地考订,为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汉语史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颇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特色主要体现于,在中外语言对比研究中,突现现代汉语特点的挖掘。汉字是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表现形式。从汉字入手,找寻汉语特点,可以发见汉语诸多不同于印欧语的本质特性。汉语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很多尚未发见的特点的逐渐得以揭示,对世界语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下页更精彩: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