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17 编辑:bin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Biologic Scienc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建于2003年6月,由具有多年发展历史的原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和原生物科学技术系生物科学部分组建而成。其中,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原名地理系,始创于1941年(历任系主任为张英骏、梁祖荫、何才华、陈永孝、熊康宁等);生物科学技术系始建于1956年(历任系主任为顾光中、江守忠、覃靖、刘宁等)。

  全院下属岩溶与自然地理、植物生物学、人文地理学、动物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6个学科组;其中有自然地理学、植物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科学、植物学、动物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教学论、生物教学论两个研究方向具有硕士生招生权;设有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园林5个本科专业;此外还有地理教育与生物教育两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生物学2 个省级合格双基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动物生物学3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高校素质基地,3个学生计算机机房和自然地理实验室(含地质标本室、水文土壤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实验室、植物标本室、动物陈列室、细菌培养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多处省内野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设备累计固定资产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资料室共计中外文藏书数万册,期刊室共计中外文期刊509种。学院建有多个科研机构,从事各种相关基础研究和致力于喀斯特开发、环境评价规划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水土保持规划、园林景观设计、测绘等应用研究。目前已经具有环境评价个人资质、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测绘资格证书等有关行业资质。

  全院现有在岗教职工92人(另有外籍专家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及其它副高级职称)28人,讲师20人,教师中博士6人,在读博士6 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35人;教师中有20余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省管专家、省跨世纪科技人才、贵州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近年学院教师中主持国际合作、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多达133项(其中国家级与国际合作项目37项),累计科研经费800多万,发表论著600余项,多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新西兰、斯洛文尼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建立有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全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21 人,分属6个硕士专业;本科生976人,分属5个本科专业。2004年有学生科研项目20项,学生参与科研机会多,多人次在全省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中获奖。学院围绕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以教学科研为核心,在继续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博士点建设,为贵州和西部地区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服务。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由原资环系与生物科学技术系生物科学部分组成,教授人数多(在岗18人);科研成绩突出,表现在:

  -发表文章数量多(2002年以来教师发表论文106篇,其中61篇为国外、国家级刊物;92年以来,地理类学科587篇(国家级159篇),生物类学科286篇(国家级刊物57篇);

  -科研项目经费多(地理部分92-01年1450万元(引自《辉煌与发展》),2002年以后地生学院部分约600余万元);

  项目数量多(2000年以来国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8项);

  获奖成果多(92年以来地理部分获得省部级以上40项);

  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多(硕士以上学历35名,高级职称46人);

  硕士生导师多(43名);

  重点学科多(5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

  硕士点数量多(7个专业,18个方向);

  研究生数量多(04年全日制121个);

  学术带头人多(9人);

  学院在师资力量、重点学科、硕士点数量、学术带头人、社会知名度、办学规模方面等方面都凸现不凡,院地理科学、生物科学两个一级学科(还牵头环境科学一级学科)的“强强合作”奠定了学院成立的坚实基础)。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下,地生学院定位为三大特色,即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硕士博士点建设、加强科研以及在本科教育基础上,扩大研究生教育。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